学术投稿

1993~2004年深圳市龙岗区病残儿医学鉴定情况分析

蔡敏

关键词:病残儿, 医学鉴定, 优生优育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出生缺陷发生原因,为优生优育制订有效预防措施. 方法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及《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对龙岗区辖区范围内1993~2004年间上报的102例病残儿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 结果智力低下病残儿共41例,占40.2%;神经及精神类疾病较其他系统疾病多,共62例,占62.8%;遗传性疾病有17例,占16.6%,其余为非遗传性疾病.智力低下原因不明者占31.7%,产程窒息者占21.9%. 结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避免出生缺陷患儿,必须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开展孕前筛查、加强围产期保健监护及合理治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探讨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补体(C)、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Ig)成分含量变化和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gA、IgG、IgM、C4和C3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3、C4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A、IgG、IC、C3、C4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0.05). 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判定病情严重程度有实用价值.

    作者:吴志钢;鞠忠玲;欧阳林静;滕丽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Mb与CK-MB及cTnI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对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单项定量检测及联合检测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合理的检测指标. 方法对239例临床征象高度可疑的AMI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I、Mb和CK-MB,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组合. 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TnI、Mb、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6.8%、100%和76.6%,特异性分别为100%、89.4%和97.6%.AMI患者死亡率随着cTnI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cTnI、Mb、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期值为100%,阴性预期值为84.2%. 结论 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结果其敏感性提高到100%,阳性预期值达100%,其综合特异性也可达88.2%,同时对预后、再梗死发生及疗效有很好的观察效果.

    作者:郑志昂;李毓阳;谢志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亦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问题. 临床特点是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

    作者:戴宪国;刘志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方法. 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O157:H7的rfbE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用FAM荧光剂标记探针的5'端,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O157:H7的反应体系,应用于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 结果共检测11种细菌,只有大肠杆菌O157:H7有荧光信号,其余10种全无荧光信号,且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DNA灵敏度为64fg,菌液灵敏度为59cfu/ml或2cfu/PCR反应体系.应用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反应体系检测10株O157:H7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无干扰.对89份食品样品进行检测,5份O157:H7实时PCR阳性,其余样品为阴性,检测仅需2h.5份阳性样本,经传统方法培养,有3份检出大肠杆菌O157:H7. 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作者:贺连华;扈庆华;石晓路;郑琳琳;李庆阁;张佳峰;庄志雄;刘小立;张顺祥;王冰;吴平芳;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菌贮存区空气细菌超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无菌贮存区空气细菌超标的因素及对策. 方法采用平板暴露沉降法对无菌贮存区采样测定空气中细菌总数,对采取措施前后10次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采取措施前空气菌落总数均超标,采取措施后监测5次无一次超标. 结论只有加强无菌贮存区环境监控,不断完善监控条件,才能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作者:吴玲;巫凤娇;许喜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标准剂量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慢性ITP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慢性ITP的疗效. 方法 71例血小板(PLT)《10×109/L的慢性IT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剂量为500~1 000mg/d;B组用标准剂量的醋酸泼尼松(pred)治疗,剂量为1mg/kg/d;分别比较两组第3、5、7d血小板计数上升值,并比较副作用的发生率. 结果在治疗开始后的第3d, 两组间PLT计数上升值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在第3、5d,两组间PLT计数上升值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 结论对于初治的慢性ITP并有血小板明显下降的患者使用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不能提高疗效.

    作者:陈江声;杨燕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乳腺癌P53蛋白表达及其血清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53蛋白及抗体表达情况. 方法采用免疫PCR方法检测血清抗P53蛋白抗体,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 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抗P53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9.5%,而非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P53蛋白抗体均为阴性(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抗P53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4.2%,明显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血清P53抗体测定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1). 结论检测血清抗P53蛋白抗体是检测组织P53蛋白理想的替代工具,可作为乳腺癌血清学诊断新标志,用于乳腺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作者:范火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95~2004年濮阳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濮阳市1995~2004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的变化趋势,分析传染病在该地区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濮阳市1995~200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濮阳市甲乙类传染病1997~2004年报告发病率高于1995年及1996年,2004年报告发病率达到高.年龄别发病率呈现三个高峰期,死亡率呈现两头高的现象;不同传播途径的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综合防治.

    作者:任广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胶乳凝集法在Beckman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在Beckman生化分析仪的应用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与HPLC进行方法学对比,并进行精密度、回收试验、干扰试验及参考范围的分析. 结果对比试验:y=1.007x+0.142,r=0.995,P《0.001;精密度:CV《2%:平均回收率为102.2%;干扰试验,CV《2%;参考范围为3.8~5.8%. 结论胶乳凝集法测定HbA1c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简单而快速,结果准确,能适应临床的需要.

    作者:郑健彬;王翠霞;麦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湛江市2003~2005年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调查湛江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纳入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 方法 2003年乙脑流行时对6月~10岁儿童采取突击应急接种方案,2004年起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按程序8月龄,18~24月龄和6岁各接种1剂.并对2003~2005年乙脑疫情流行病学资料中2003年乙脑流行时的应急接种和2004年起的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控制乙脑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湛江市2003~2005年共发生乙脑118例,发病率逐年下降.每年5~7月流行,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年龄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以4-6岁多,占总病例数的46.61%;地区分布为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结论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后,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显示应急接种和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肯定.

    作者:何琼芬;陈治玲;陈轮;吴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6例疑诊PTE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无确诊条件下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 方法把具有PTE 临床表现而又缺乏其他合理临床解释的36例高度疑诊PTE患者,给予肝素诊断性治疗. 结果 36例患者中:治愈30例,治愈率为83.33%,好转2例,好转率为5.56%,无效4例,无效率占11.11%. 结论在无确诊条件下,对高度疑诊PTE患者,行肝素诊断性治疗,也可诊断PTE.

    作者:陈钰;梁勇;梁梅;甘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4年温州鹿城区碘缺乏病调查

    温州市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常住人口65.14万,暂住人口68.86万.1996年起全区开展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消除碘缺乏病措施,8年来儿童碘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2000年经浙江省评估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为了解目前碘缺乏病在鹿城区的流行情况,现将2004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仪;谢海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卫生经济学评价

    目的研究结核病控制项目中的资金投入与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为财政、卫生部门的卫生资源投入与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1993~2004年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资金的投入与结核病人诊断、治疗、管理等有关资料,采用成本-效果、成本-效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结核病控制项目卫生经济学评价. 结果 1993~2004年总治愈率达95.1%,每治愈1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投入的费用为2 857元;直接挽回DALY206 912年,间接挽回DALY89 982年;DOTS方案与传统方法比较治疗涂阳病人节省费用5 029.6万元,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而节约费用5 464.3万元,挽回GDP损失769 712.6万元,避免因病造成的个人损失累计447 757.6万元;户籍、暂住涂阳患病率年均递降分别为8.7%、5.3%;原发性耐药率由1999年35.6%下降至2004年的16.6%;获得性耐药率由1999年32.7%下降至2004年的29.5%. 结论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减轻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大量的经济损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吴清芳;徐继建;谭卫国;张玉华;许丽;罗育希;林光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均使用钙尔奇D 600mg,中药作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密盖息肌注. 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镇痛有效率88%,24周为96%. 结论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能有效缓解骨痛,还能提高骨质量,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

    作者:杨映娟;傅若珊;林宜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联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 方法 4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分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使用葡萄糖、维生素、肝太乐、联苯双酯、白蛋白等.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情况. 结果对照组黄疸明显消退,ALT、AST有所下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ALT、AST明显下降(P《0.05). 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王旭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亚马逊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的体外培养及其抗原性分析

    目的建立亚马逊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体外培养方法,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其抗原特异性. 方法小鼠皮损组织处获得的无鞭毛体(Al)、由前鞭毛体转化来的无鞭毛体(Ap)、J774.G8巨噬细胞来源的无鞭毛体(Aj)置于改良后的Schneider's Drosophila培养基,pH 4.6、33℃条件下培养,取培养物光镜下观察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 结果三种不同来源无鞭毛体体外培养物光镜检查形态相似,均与纯培养获得的无鞭毛体一样.与无鞭毛体特异性蛋白P-8和P-4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三种不同来源的无鞭毛体均出现阳性,且浓度与部位相似.而前鞭毛体与抗P-8 单克隆抗体(mAb)染色呈弱阳性反应,与抗P-4单克隆抗体呈阴性反应.相反,GP-46/M-2 McAb与前鞭毛体染色呈强阳性反应,与无鞭毛体仅呈弱阳性反应. 结论在33℃条件下,用改良的Schneider's Drosophila培养基进行无鞭毛体体外培养获得成功.用阶段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可鉴定亚马逊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

    作者:王华民;Soong Lynn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25例外来人口结核病患者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对外来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现状分析,了解该人群的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外来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登记广州市海珠区2002~2003年外来人口新登记肺结核患者病例,填写《广州市海珠区外来人口结核病人经济情况调查表》,用前瞻性方法进行一年的跟踪调查,并采用SPSS10.0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调查广州市海珠区外来人口结核病患者225例,发现涂阳病人占41.8%,25~34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高达47.1%,居住2年以上而发病的患者占84.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例数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6倍;63.6%的病例初次就诊于综合性医院,咳嗽为主要症状占63.1%,有症状者在14d内就诊的仅占42.7%. 结论外来人口结核病的发病多集中在青壮年,文化层次较低及居住2年以上的人群,应加强对综合性医院有呼吸道症状病例的监测.

    作者:钟静;麦洁儿;薛植强;何佩贤;郑得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溶组织阿米巴的流行、诊断和治疗

    在近的几十年间,由于先进的技术,溶组织阿米巴与和迪斯帕内阿米巴得已区分使阿米巴的病原学重新定义.随着对阿米巴的认识深入,在阿米巴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控制方面也取得了更多的知识.

    作者:李丽;张再兴;周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普鲁兰多糖对小鼠的致突变性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普鲁兰多糖的潜在致突变性. 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进行观察. 结果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普鲁兰多糖在所试条件下无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作者:王京滨;谭剑斌;李欣;张静;熊习昆;黄俊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健康体检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浓度及A/G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人员血清中总蛋白(TP)浓度、白蛋白(ALB)浓度、球蛋白(GLB)浓度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情况. 方法对477例20~70岁健康人群血清中TP浓度、ALB浓度、GLB浓度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TP血清浓度升高为47.6%(213/447);GLB血清浓度升高为73.4%(328/447);ALB血清浓度升高为0.004%(2/447),A/G下降为55.0%(246/447). 结论 TP血清浓度、GLB血清浓度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增高,A/G却下降了,应重新确定其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罗俊生;黄龙;郑定容;赖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