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英;吴宝燕
海南气候温暖潮湿,霉菌性鼻窦炎较多见.现收集1999年9月~2005年10月收治的霉菌性鼻窦炎36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曾春荣;黄素静;李丰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改水后较低水平水氟超标对儿童健康敏感指标氟宽牙、尿氟、发氟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校同班以饮用超标水氟村的儿童为暴露组,饮用水氟正常村的儿童为非暴露组进行调查检测. 结果饮用水氟含量与氟斑牙、发氟有相关性,与尿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氟斑牙及尿氟、发氟可作为评价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状况影响主要判定指标,用尿氟为指标时应注意排除干扰因素.
作者: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2002~2003年间发生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流行,表明一种新的传染病可以在短期内从局部扩散到全世界.本文参考了SARS流行期间和之后的相关文献,对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潜伏期、传染性、病程和预后,传播动力学及超级传播事件(SSEs)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金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1987~2003年海南省居民收入与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 方法利用<海南年鉴>的资料,选取1987~2003年海南省居民收入、食物消费资料,以各种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居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作为评价的指标,分析海南省居民人均收入对恩格尔系数及其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趋势. 结果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居民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尼克酸、维生素E、磷、锌、铜、锰呈高度负相关,与铁摄入呈负相关.结论海南省居民消费中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逐渐升高.
作者:杨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以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神经、心肌及呼吸系统损害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报道较少.为提高对AOPP消化系统表现的认识,对近10年来218例AOPP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其中有各类消化系统症状体征和实验室异常者共180例(82.6%),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国;符晓燕;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温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气候温和,全市现有11个县(市、区),人口700多万.温州地区是疟疾流行可接受的地区,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流行的危险随时都可发生.建立疟疾流行的预警监测体系,防止温州地区疟疾再度流行极为重要.现将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袆;邵永强;张孝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基因,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真核细胞,观察其表达情况.方法用PCR技术从已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BC SK+/Sjcb2中扩增出Sjcb2基因片段,重组入克隆载体pUCm-T.再将Sjcb2基因片段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进行PCR、双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后,运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体pcDNA3.1(+)/Sjcb2转染He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 结果成功扩增出Sjcb2基因片段并构建DNA疫苗;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Sjcb2基因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
作者:胡永轩;肖建华;黄家芳;杨秋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机关公务人员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 方法使用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分析方法.结果3 866名公务员超重肥胖2 090人,占54.06%.BMI与年龄无明显关系,WC与年龄显著相关;男女两性超重与肥胖发病率和肥胖类型有显著性差异;肥胖相关疾病聚集越多,BMI越高,WC越大.结论机关公务员超重肥胖比社区一般人群严重,BMI、WC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王维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博罗县井水水质状况,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方法对120份井水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项目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性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共25项目中,全部合格的有25份,合格率为20.8%;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铁、锰、pH值、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其超标率分别是24.16%、28.33%、60.83%、26.66%、20.00%、37.50%、32.50%. 结论应选择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水源;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安装净水设备,以便能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作者:杨科明;邓寿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短时受精在IVF中的临床作用.方法35例IVF-ET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获得的卵子,孵育4~6h,先与精子共培养3h后,一半的卵子经洗涤后去除外周的精子,在新鲜培养液滴中培养,作为实验组,剩余的一半卵子在精子液滴中过夜培养至16~18h,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受精率(2PN、1PN、≥3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卵子数为219个,受精率、2PN率、1PN率、≥3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3.6%、59.7%、6.1%、3.6%、95.7%、43.4%,而对照组卵子数为228个,受精率、2PN率、1PN率、多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5.9%、58.9%、5.4%、9.8%、96.1%、45.8%.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正常受精2PN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精受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作为降低多精受精的一种补充办法.
作者:郭江华;冯丽英;黎平;李锦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在超声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取石术(PNL)肾脏通道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后,行碎石取石术. 结果35例均能准确进入肾盏目标位置,建立取石通道.16例患者一次取净,7例症状不明显的残余结石,PNL术后自然排出体外,12例需要其它辅助方式治疗,手术平均时间158min,无工作通道建立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穿刺可以为PNL提供安全、准确的工作通道,对PNL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焰;文春华;黄密伶;梁坚;李峻;李文雄;严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丽珠赛乐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90例,用400mg葛根素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丽珠赛乐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3d.对照组90例,单用葛根素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7%,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与丽珠赛乐合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了解在同一地区、同一免疫策略、但不同生活质量人群的乙肝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对策措施.方法定点观察记录1997~2004年出生儿童437名,对他们的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接种、家庭生活质量、母亲HBsAg携带等情况,对其统计分析. 结果HBsAg携带率为在家分娩者高于住院分娩,山区高于县城;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HBsAg阳性呈负相关;母亲HBsAg阳性与儿童阳性呈正相关.出生地点、胎次、家庭从事职业、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的不同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母体HBV垂直传播的重要举措;人群生活质量等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有显著影响.
作者:朱秀兰;龚富强;刘国良;肖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小磨高速公路沿线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进行沿线居民带虫调查、疟史访问、施工人员带虫调查、两个乡卫生院近2年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情况及媒介按蚊调查. 结果2003~2004年居民及小学生疟史率在12.4%~15.4%之间,平均13.9%;带虫率分别为0.58%(2/345)、0.33%(1/306).勐仑、磨憨两个卫生院2003、2004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5.6%(89/1597)、11.6%(24/207),平均8.3%,其中勐仑乡卫生院来自于内地的流动人口感染疟疾平均65.8%. 结论小磨路沿线目前疟疾流行严峻,急待加强施工人群的疟疾防治工作.
作者:李春富;杨品芳;车英;肖育江;赵来发;刘江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 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作者:罗晓红;段朝晖;黄松音;王英;刘德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海市自1991年成立性病监测点以来,性病的发病呈迅猛增长之势,己成为一个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临海市性病发病现状,进一步探讨其流行趋势,为决策部门制定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对1991~2005年报告的性病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罗城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罗城县198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985~2004年罗城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4.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2/10万.2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伤寒,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0.26%;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90.91%.结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罗城县近2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0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梅毒、HIV等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作者:廖显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现用同一品牌但不同型号的血液分析仪在日常工作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一致性. 方法选择一台仪器作参比仪器,用同一支新鲜抗凝全血同时在几台仪器上重复检测10次,计算精密度及校正系数.选择WBC、RBC(Hb)及PLT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新鲜全血标本9份,在每台仪器上重复测定三次.利用校正系数对仪器WBC、RBC(Hb)及PLT设置参数进行校正,再用WBC、RBC(Hb)及PLT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新鲜标本9份,在每台仪器上重复测定三次.进行多个参数分析.结果①五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好.②在校正前的对比试验中,各台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关系数(r)≥0.9990,但有11个差异百分率超出可接受的范围.③在校正后的对比实验中,各台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关系数(r)≥0.9999,且所有差异百分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 结论①应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能及时发现仪器间的系统误差.②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正,能提高同一实验室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者:周强;杨静;曹露梅;吴晓蔓;郑小玲;张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和成因. 方法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WHO QOL-BREF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35~60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4.9%,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年龄、文化程度、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具有发生率高和年龄趋前的流行特点,给社区妇女带来身心困扰和影响其生存质量.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服务,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妇女的生存质量.
作者:练坚贞;甘达强;程颖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因哮喘急性发作的老年及青壮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6例,合并低钾血症者20例,发生率高达43.5%,明显高于青壮年组(P<0.05).其中,病情重、病程长并发率明显高于病情轻、病程短者(P<0.01).多种原因导致低钾,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潜在危险性大,应及时有效补钾.
作者:易卫平;卢文标;崔华中;邓利芝;徐小莉;林小荣;李炯;冯欣衡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