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及芬太尼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分析

张坤全;王展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异丙酚, 芬太尼, 静脉麻醉, 硬膜外阻滞
摘要:目的比较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以及在围术期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副作用的发生率,验证其麻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组(I组)25例和硬膜外麻醉组(Ⅱ组)25例.I组静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3)mg/kg、阿曲库铵(0.5~1)mg/kg诱导插管,然后用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6~10)mg/kg@h,(30~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维持麻醉,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作调整.Ⅱ组作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I组麻醉诱导快,肌松好,无内脏牵拉反应及疼痛反应,麻醉效果满意.停药后9min完全清醒,患者对整个手术过程毫不知晓.Ⅱ组有阻滞不全、肌松欠佳及内脏牵拉反应现象. 结论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麻醉诱度起效快,肌松好,恢复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与硬膜外麻醉相比,麻醉效果确切,可控性强.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毒鼠强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2003年4月28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遵化店镇一农户家中,因食人含毒鼠强的面粉制作的早餐,引起2人食物中毒,该市防疫站接到报告后,处理及时得当,中毒者已痊愈.

    作者:余平;赵雯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5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所致.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青少年(20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为了提高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探讨其发病机现,现将我们搜集到的35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进行讨论.

    作者:曾勇;王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套管在肝癌切除术后的应用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1998年7月~2003年10月行肝癌切除手术684例,应用腹腔双套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永军;邹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深圳市龙岗区近十年来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龙岗区近10余年来疟疾流行病学特点,评价现行疟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3~2003年深圳龙岗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点,评价疟防效果. 结果龙岗区疟疾流行特点有:①疟疾发病率高低受流动人口多少的影响;②疟疾发病集中在每年4~10月份;③疟疾发病多数发生在中青年.经采用各项措施,疟疾发病率从1993年的158.43/10万下降至2003年的0.36/10万. 结论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防制蚊媒与管理传染源结合的综合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作者:古锦泰;刘尚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的治疗. 方法通过对48例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病例的观察、跟踪、研究,针对其临床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占同期癫痫发作住院率32.7%,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的儿童85.4%不再复发,14.6%转变为癫痫.本组癫痫病例单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成功率为71.4%.结论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预后好,对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儿童应慎用抗癫痫药物.

    作者:龙凤雅;赖燕全;林青;何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弓形虫表面抗原P35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目的构建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5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35/pGEX-2T,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进行表达、纯化及鉴定.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弓形虫cDNA文库中扩增出编码P35抗原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2T,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融合表达,经GSTraPTM亲和层析柱纯化出P35重组融合蛋白,以SDS-PAGE电泳鉴定纯度、Western-blot鉴定抗原性. 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35/pCEX-2T,融合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70kDa;该蛋白抗原能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单克隆抗体及弓形虫感染的兔血清所识别. 结论弓形虫表面抗原P35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纯化蛋白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作者:林敏;吴少庭;张仁利;高世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咪唑安定药理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咪唑安定又名咪达唑仑.1979年Freger合成的苯二氮( )类受体激动剂.本文主要从其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联系到麻醉中的应用,包括了麻醉前镇静、全麻诱导和维持、ICU镇静、局麻中辅助镇静、上腹部手术中联合辅助用药和术后镇痛等几个方面,认为咪唑安定是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金川;陈文彬;姚尚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平顶山农村地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评价平顶山市<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执行情况和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 方法抽样调查点内的(除外出3个月以上者)全部人口.15岁以下儿童做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15岁以上人群持续咳嗽、咳痰3周以上者直接拍胸片并查痰.PPD禁忌症者胸透,老年行动不使者以痰代透. 结果抽样实检人数3 494人,其中成人2 602人,儿童892人.PPD实际试验人数800人.成人受检率99.01%,儿童受检率99.33%,总受检率99.09%.肺结核患病率773/10万,茵阳患病率229/10万,儿童肺结核患病率340/10万,结核病耐药率28.57%. 结论农村肺结核疫情严重,结核病归口管理落实不到位,病人治疗不规律、不彻底.

    作者:王效伟;赵艳霞;王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腌渍芥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感官性状的变化

    目的了解芥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与感官性状的关系,以指导居民通过观察腌菜的感官变化来判断其亚硝酸盐的含量,适时食用酸菜. 方法在实验室模拟腌渍芥菜的条件下,选用大肉芥菜分别用无盐温米水和1.5%、3%、6%、9%的食盐进行腌制,然后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其亚硝酸盐的含量,并密切观察其颜色、气味的变化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结果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高峰时腌莱呈青黄色,达到低水平时腌莱呈金黄色,味酸、脆口,但如放置时间太长,亚硝酸盐含量会再次升高,颜色也会转为黄褐色、褐色,有臭味. 结论腌渍芥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可通过感官判断,食用酸菜以颜色金黄、味酸、脆口时为安全.

    作者:吕久余;义家运;曾文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胶体金法筛检HBsAg漏检原因与对策探讨

    目的调查分析胶体金法初筛检测人血HBsAg漏检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尽可能减少HBsAg阳性血液的漏检.方法将ELISA复检HBsAg阳性的血标本利用胶体金法再次检测,结合在实验初筛工作中的体会,分析漏检的具体原因.结果胶体金法初筛检测12 923份血,漏检213份阳性标本,漏检率为1.65%.再次用胶体金法复检这213份标本,结果10min内显阳性的134份,10~15min内显阳性的有42份.结论造成胶体金法漏检原因有:初筛检验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试剂操作要求;试剂本身灵敏度有限;客观因素影响,如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等.采取对应措施可降低漏检率.

    作者:符慧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枣庄市宾馆理发从业人员STD/AIDS知识教育及行为干预调查

    目的了解宾馆理发从业人员中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STD/AIDS健康教育的方法、措施和评估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宾馆理发从业人员382人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评估.干预措施采用咨询、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同伴教育等方法.被调查者匿名自填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调查显示,宾馆理发从业人员属于文化层次较低的一个群体,缺乏对艾滋病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对日常生活是否传播艾滋病认识较为模糊,她们有正确的求医行为和较高的安全套使用率. 结论对特殊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能够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路开顺;郭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温州地区感染性发热病因归类分析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感染性发热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3年3月收治住院的感染性发热患者5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感染性疾病550例,其中局灶(单器官/系统)感染203例(36.91%),多系统性感染347例(63.09%). 结论感染性发热诊断的关键是要有完整的鉴别诊断思路,及全面寻找诊断线索,综合衡量.

    作者:李庆兴;王邦松;卢明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起食用未熟芸豆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3年11月18日,淄博市某煤矿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实验室分析,证实是因食用未熟芸豆引起的.1中毒资料1.1中毒经过2003年11月18日晚,该矿200多名工人在公司食堂分2班进餐的食品为炒芸豆与大米饭,第1班进餐工人为当晚加班人员,共33人,进餐时间为17:00左右.第2班进餐者为非加班人员,共180人;进餐时间为19:30左右.22:00左右,相继有20名工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无发热,分别由淄川区医院收治,给予对症治疗.次日,20名工人症状缓解出院.

    作者:杨淑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泰市1995~200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于其流行与传播因素较为广泛,新泰市菌痢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为探讨和分析菌痢的发病特点及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新泰市1995~2002年菌痢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刘硕;韩明;朱培芹;耿玉芝;杨磊;罗庆湘;刘华;马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澄迈县1994~2003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澄迈县1994~2003年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对该县近十年来的性病疫情进行回顾与分析,给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澄迈县皮肤性病防治所按<性病防治手册>[1]操作诊断确诊的病例,对1994~2003年各年性病疫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 结果十年共发现STD 5种,共2 830例.其中梅毒(Sr)776例,淋病(NG)1 275例,非淋茵性尿(阴)道炎(NGU)563例,尖锐湿疣(CA)179例,生殖器疱疹(GH)37例. 结论经十年来的防治,尤其近几年,该县加大健康教育,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性病高危人群的性行为干预初见成效,使该县STD疫情的发病率出现了较快下降势头.

    作者:廖泰全;梁明贯;吴钟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结肠黑变病4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全部病例做了临床资料分析及组织学观察,并做了脂褐素、黑色素,含铁血黄素,胆色素和PAS特殊染色,其中4例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结果结肠黑变病粘膜固有层都有棕褐色色素沉着,该色素的脂褐素、含铁血黄素、黑色素和胆色素染色均为阴性,HMB45、S100免疫组化染色该色素颗粒亦为阴性,但PAS染色阳性. 结论结肠黑变病在很大程度上与慢性便秘服用泻药有关,色素可能系巨噬细胞吞噬蒽醌类泻剂后形成的脂褐素样物质,其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瘤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郑少江;李妹;陈文彬;吴月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死亡率高.部分病人因手术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将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近几年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德献;周国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深圳市平湖镇自备水井卫生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平湖镇农村自备水井使用现状及微生物污染情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急性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播,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湖镇内106口水井的位置、使用状况、介水疾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对井水肠道致病菌、细菌总数、大肠茵群进行检测. 结果57.5%自备井无有效管理,52.8%存在污染可能,用水人群97.5%是外采人口,细菌总数检测合格率51.9%、大肠茵群检测合格率46.2%,少数水井超标严重,3口水井中检出伤寒沙门氏茵、福氏志贺氏菌.7.5%水井存在近期生活粪便污染. 结论应加强农村自备水井卫生管理,加快农村改水速度.

    作者:钟严伟;杨启顺;余英祥;朱成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益智仁、叶、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益智仁、叶、茎中的挥发油成分. 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益智仁、叶、茎进行挥发油的抽取,并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结果益智仁中提取的挥发油通过鉴定的化合物有58种,相对含量为93.54%.益智叶的挥发油与益智仁相同的有14种,占相对含量的29.21%;益智茎的挥发油与益智仁相同的有6种,相对含量为50.75%. 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益智仁、叶、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易美华;肖红;梁振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饲料中赖氨酸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以赖氨酸为例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饲料中氨基酸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为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直观图识别出各不确定度来源,将各个分量按系统效应和随机效应带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别计算和整体合成. 结果本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饲料中赖氨酸的不确定度大小为0.0144(%). 结论本方法评定过程清晰合理,影响因素不遗漏,不重复,能将过程复杂的不确定度评定简单化,对其它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验室内部的控制.

    作者:吴月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