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食用未熟芸豆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杨淑霞

关键词:未熟, 芸豆, 食物中毒调查, kidney bean, 工人,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资料, 症状缓解, 食堂, 人员, 加班, 对症治疗, 淄川区, 淄博市, 实验室, 某煤矿, 医院, 食品, 呕吐, 米饭
摘要:2003年11月18日,淄博市某煤矿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实验室分析,证实是因食用未熟芸豆引起的.1中毒资料1.1中毒经过2003年11月18日晚,该矿200多名工人在公司食堂分2班进餐的食品为炒芸豆与大米饭,第1班进餐工人为当晚加班人员,共33人,进餐时间为17:00左右.第2班进餐者为非加班人员,共180人;进餐时间为19:30左右.22:00左右,相继有20名工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无发热,分别由淄川区医院收治,给予对症治疗.次日,20名工人症状缓解出院.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热门诊设立及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广西设立的发热门诊中就诊的发热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疑似病例和临床确诊病例的筛查情况. 方法各地按照<广西发热病人门诊工作及监测规程>的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人进行登记、诊断、汇总和上报,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 结果2003年4~6月期间,广西各地区共设立发热门诊1 671个,就论发热病人587 046人,筛查出疑似重点发热病人2 706例(占0.46%)、重点发热病人2115例(占0.36%)、疑似病例7例,临床确诊病例3例.3例确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均有疫区非典疑似病人接触史,返乡后到发热门诊就诊时被发现. 结论设立发热门诊提高了广西监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敏感性,在非典防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将发热门诊监测工作常抓不懈,并将多发和危险严重的、以发热为主的急性法定传染病纳入监测的范畴,规范管理,充分提高发热门诊监测的效能.

    作者:林玫;唐振柱;周月姣;梁绍伶;谭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咸宁市强化结核病归口管理3年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强化结核病归口管理措施效果.方法对2000~2002年咸宁市结防机构结核病人发现登记及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人登记、报告、转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评价归口管理效果. 结果3年中全市结核病人发现水平、转诊及转诊到位率逐年提高,丢失率逐年下降,转诊率从71.8%提高到93.0%,转诊到位率从77.6%提高到91.6%,丢失率从22.4%降低到8.4%. 结论加强领导和行政干预,严格执法,规范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人发现、登记、报告、转诊制度,是提高结核病人转诊率和转诊到位率的关键.

    作者:陈建兰;雷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起毒鼠强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2003年4月28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遵化店镇一农户家中,因食人含毒鼠强的面粉制作的早餐,引起2人食物中毒,该市防疫站接到报告后,处理及时得当,中毒者已痊愈.

    作者:余平;赵雯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腌渍芥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感官性状的变化

    目的了解芥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与感官性状的关系,以指导居民通过观察腌菜的感官变化来判断其亚硝酸盐的含量,适时食用酸菜. 方法在实验室模拟腌渍芥菜的条件下,选用大肉芥菜分别用无盐温米水和1.5%、3%、6%、9%的食盐进行腌制,然后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其亚硝酸盐的含量,并密切观察其颜色、气味的变化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结果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高峰时腌莱呈青黄色,达到低水平时腌莱呈金黄色,味酸、脆口,但如放置时间太长,亚硝酸盐含量会再次升高,颜色也会转为黄褐色、褐色,有臭味. 结论腌渍芥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可通过感官判断,食用酸菜以颜色金黄、味酸、脆口时为安全.

    作者:吕久余;义家运;曾文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海口市美兰区居民血压调查分析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海口市美兰区6个居委会共60位常住居民进行血压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振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瑞金市区高层水箱二次供水卫生学调查

    目的完善高层水箱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措施,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方法2002年5月对瑞金市城区所有高层水箱二次水箱系统分洪水期和枯水期进行一般情况、理化和卫生细茵指标调查. 结果共调查75只水箱,检测152份水样,水样合格率70.39%,化学指标合格率100%,枯水期和洪水期卫生细茵指标合格率分别为70.48%、77.33%.结论卫生监督人员必须加大监督监测的力度,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和定期消毒措施,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作者:何备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海南省败血症的病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海南省败血症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2001年6月~2003年6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207例败血症,调查其病原体及药敏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207例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共栓出病原茵22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茵102株,占46.2%;革兰阳性球茵94株,占42.5%;真菌14株,占6.3%;革兰阳性杆菌11株,占5.0%.G-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较高,在100.0%~54.5%之间;G+球茵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 结论条件致病茵感染引起败血症较为突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茵感染引起败血症居第3位,与海南是我国南方类鼻疽病的主要疫区有关.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茵株.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分别是治疗G-杆茵和G+球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赖燕燕;谷海伶;吴多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佛山市区牛奶及奶粉中抗生素残留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佛山市区牛奶及奶制品抗生素残留情况,为加强相关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采集佛山市区销售牛奶及奶粉样品共380份,应用Devotest( )SP试剂盒(荷兰DSM CISTB.vFood Specialties公司生产)进行抗生素残留状况检测. 结果牛奶抗生素残留阳性率26.58%;消毒牛奶和生牛奶的抗生素阳性率分别为17.24%和37.00%,差异有显著性(x2=13.42,P<0.01).国产奶粉的抗生素阳性率(44.59%)远高于进口奶粉(0.03%). 结论国产奶粉和生牛奶的抗生素残留检出率较高,应加强有关产品质量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牛奶及奶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量,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邓冬云;余淑冰;梁景涛;陈淑玲;杨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25例误诊原因分析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指发生于支气管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结核菌感染,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病例可单独发病.X线胸片肺部可无结核病灶或仅有少许稳定性病灶,由于其常常缺乏形态学和病原学依据,易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尽量减少误诊达到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的目的,本文收集海南农垦总局医院误诊为其它疾病的支气管内膜结核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智;石慧芳;许少英;丁毅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337例囊虫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猪带绦虫病/囊虫病是食源性人畜寄生虫病,它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美洲、印度、中、南非洲和远东地区[1].我国人体囊虫病各地均有发现,感染率为0.14%~3.2%[2],我们对1995~2003年本所门诊及住院患者1337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牵慧;周红;付婷霞;毛德华;杨淑芳;岳继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24例住院新生患儿病因分析

    目的了解海口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住院的病因及发病情况. 方法对1996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住院的824例新生患儿的病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7d内新生儿发病率为6.53%,其发病高的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为2.12%;7d以上新生儿发病率为7.48%,明显高于早期新生儿的发病率(u=2.92,P<0.01),其发病高的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2.71%. 结论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应注意引起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各种围产原因以及鼓励产妇早期喂奶,少量多次喂奶可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作者:邢愚;吴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的治疗. 方法通过对48例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病例的观察、跟踪、研究,针对其临床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占同期癫痫发作住院率32.7%,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的儿童85.4%不再复发,14.6%转变为癫痫.本组癫痫病例单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成功率为71.4%.结论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预后好,对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儿童应慎用抗癫痫药物.

    作者:龙凤雅;赖燕全;林青;何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块消胶囊联合归芍调经片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环节. 方法将38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乳块消胶囊组、归芍调经片组和联合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征改变情况. 结果联合中药组128例病人,经乳块消胶囊联合归芍调经片治疗后,临床治愈56人,显效38人,有效24人,无效10人.总有效率92.19%,与乳块消胶囊组(82.81%),归芍调经片组(67.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块消胶囊联合归芍调经片,可调整失衡的女性激素,是目前治疗乳腺增生较为理想的一种中药配伍.

    作者:毛红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滋养细胞疾病超声诊断应用体会

    滋养细胞疾病是由于滋养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疾病.病理学对于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是通过刮取官腔内容物后进行的病理检查.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超声对于各类滋养细胞疾病能准确的显示.因此,超声对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超声无创性、无痛苦可重复多次检查,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现以省妇幼保健院1999~2003年,B超提示为滋养细胞疾病的30例病人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丘雅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pcDNA3.1/SjMf1粘膜免疫小鼠的保护力研究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pcDNA3.1/SjMf1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方法按常规方法构建pcDNA3.1/SjMfl.粘膜免疫采用滴鼻方法.供试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包括MPL、pcDNA3.1、pcDNA3.1+MPL、pcDNA3.1/SjMfl和pcDNA3.1/SjMfl+MPL组.第3次免疫后2周,每只经腹部感染(40±1)条尾蚴.45d宰杀小鼠,以观察减虫率和减卵率.在初次免疫前和攻击感染前尾静脉采血的收集粪便,ELISA检测血清内特异性IgA和IgG及粪内sIgA水平. 结果pcDNA3.1/SjMfl滴鼻免疫可诱导小鼠血清内特异性IgA和IgG及粪内sIgA水平.poDNA3.1/SjMfl和pcDNA3.1/SjMfl加MPL滴鼻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减虫率分别为27.97%和34.75%,减卵率分别为38.64%和43.37%.二者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pcDNA3.1/SjMfl滴鼻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全身和粘膜免疫应答及部分抗击感染的保护力.

    作者:黄复深;易新元;曾宪芳;唐连飞;Larry McReynolds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结肠黑变病4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全部病例做了临床资料分析及组织学观察,并做了脂褐素、黑色素,含铁血黄素,胆色素和PAS特殊染色,其中4例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结果结肠黑变病粘膜固有层都有棕褐色色素沉着,该色素的脂褐素、含铁血黄素、黑色素和胆色素染色均为阴性,HMB45、S100免疫组化染色该色素颗粒亦为阴性,但PAS染色阳性. 结论结肠黑变病在很大程度上与慢性便秘服用泻药有关,色素可能系巨噬细胞吞噬蒽醌类泻剂后形成的脂褐素样物质,其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瘤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郑少江;李妹;陈文彬;吴月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SARS的防护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结果表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病因是新型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1].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SARS病人时,不得不近距离接触,成为本病的高危人群.病房环境通风不良,患者病情危重,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当,均可使感染危险性增加.全国报告病例数中,医务人员感染所占比例高.现就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SARS的防护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丘美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压氧与药物联合治疗放射性脑病2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放射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于确诊放射性脑病的48例将其随机分为高压氧联合治疗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两组病人分别按预定方案治疗后作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高压氧联合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87.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4.2%(x2=6.454,P<0.05). 结论高压氧是治疗放射性脑病一种有效的、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可在临床中试用.

    作者:蔡白振;陈显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2年汨罗市接种乙肝疫苗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汨罗市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对控制人群乙肝的效果,以进一步搞好乙肝防制工作. 方法抽查开始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出生的人群(即1985年以后出生)2441人,用ELISA法检测HBsAg,同时调查乙肝疫苗接种史,汇总统计分析. 结果总接种率为73.9%,HBsAg阳性率为2.58%.3~6岁、7~10岁、11~14岁、15~18岁4个年龄组的接种率分别为93.1%、84.1%、65.1%和56.1%,HBsAg阳性率分别为0.53%、1.83%、2.84%、4.86%,不同年龄组两率差异均有显著性(x2=271.6,P<0.005;x2=24.22,P<0.005),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阳性率呈负相关关系(r=-0.96,P<0.02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控制乙肝效果显著;新生儿是主要接种对象.

    作者:朱新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佛山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菌型分布及毒力研究

    目的了解佛山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茵的茵型分布及毒力携带情况. 方法采集佛山市十类食品362件中分离的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茵.按GB4789.6-94国家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血清分型;用ELISA检测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毒力测定采用小鼠致病力试验和采用irp2和irpB基因探针茵落原位杂交检测ESIEC茵株毒力岛. 结果茵型分布在三类11个型别上,其中EPEC占41.17%(7/17),EIEC为35.29%(6/17),ESIEC为23.53%(4/17);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茵在七类食品中均有存在.对小鼠致病力试验均为阳性;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均为阴性,其中4株ESIEC中1株携带耶尔森氏茵强毒力岛(HPI). 结论佛山市食品中污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茵普遍,对小鼠致病力与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无必然联系;有携带耶尔森氏茵HPI的ESIEC存在,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余淑冰;梁景涛;周强忠;李婉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