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雅波
目的探讨SF在肝损伤时的变化并分析用于肝损伤评估的可能性. 方法对102例HB、86例HA、5例DIH患者用ELISA定量测定其SF,用化学法测定ALT、TB. 结果HA、HB及DIH的急性期SF和ALT均明显增高(P<0.01).HA恢复初期多数患者ALT恢复正常,SF虽然有下降但仍未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LT、TB正常的HB患者SF明显增高(P<0.01),并与ALT和/或TB呈正相关;DIH急性期SF极度增高.重症肝炎ALT下降时,有SF持续升高. 结论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状态的实用指标,比ALT更能反映肝损伤的实际情况.
作者:姚中吉;夏吉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咪唑安定又名咪达唑仑.1979年Freger合成的苯二氮( )类受体激动剂.本文主要从其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联系到麻醉中的应用,包括了麻醉前镇静、全麻诱导和维持、ICU镇静、局麻中辅助镇静、上腹部手术中联合辅助用药和术后镇痛等几个方面,认为咪唑安定是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金川;陈文彬;姚尚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佛山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茵的茵型分布及毒力携带情况. 方法采集佛山市十类食品362件中分离的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茵.按GB4789.6-94国家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血清分型;用ELISA检测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毒力测定采用小鼠致病力试验和采用irp2和irpB基因探针茵落原位杂交检测ESIEC茵株毒力岛. 结果茵型分布在三类11个型别上,其中EPEC占41.17%(7/17),EIEC为35.29%(6/17),ESIEC为23.53%(4/17);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茵在七类食品中均有存在.对小鼠致病力试验均为阳性;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均为阴性,其中4株ESIEC中1株携带耶尔森氏茵强毒力岛(HPI). 结论佛山市食品中污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茵普遍,对小鼠致病力与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无必然联系;有携带耶尔森氏茵HPI的ESIEC存在,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余淑冰;梁景涛;周强忠;李婉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离鼻侧断端的快速寻找的方法,缩短泪小管吻合术的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在直视或在手术显微镜下沿泪小管断端在复原伤口后找泪小管断离鼻侧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吻合泪小管断端. 结果35例均在80min内一次吻合成功. 结论掌握泪小管断离鼻侧端的快速寻找方法,有利于泪小管断离吻合术的开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
作者:蔡笃儒;钟罗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个准确简便的测定菠菜中砷的方法. 方法采用横向加热平台塞曼效应扣背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以钯-硝酸镁作基体改进剂,将灰化温度提高到1 200℃,测定NBS制备的菠菜标准参考物中砷.结果该法降低了背景吸收干扰和灰化损失,提高了灵敏度、改善了精密度.方法检出限为43pg,回收率为90%~94%.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陈湘莹;许佳章;黎雪慧;李瑞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感染性发热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3年3月收治住院的感染性发热患者5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感染性疾病550例,其中局灶(单器官/系统)感染203例(36.91%),多系统性感染347例(63.09%). 结论感染性发热诊断的关键是要有完整的鉴别诊断思路,及全面寻找诊断线索,综合衡量.
作者:李庆兴;王邦松;卢明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治疗铜绿假单胞茵感染的药物敏感度及其后效应.方法应用Sceptor系统和纸片法进行药敏测定,抗生素后效应通过茵落平板计数方法测定.结果52株铜绿假单胞茵对5种常用治疗抗生素敏感度依次为美洛培南(倍能)92.3%,泰能86.5%,头孢吡肟(马斯平)75.0%,头孢他定62.9%,哌拉西林46.2%,抗生素后效应以美洛培南、泰能明显,2MIC时分别为(1.4667±0.8199)h和(1.3667±0.8028)h,8MIC时为(1.5333±0.9675)h和(1.7332±0.9902)h.结论铜绿假单胞茵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茵感染应足量使用美洛培南或泰能,发挥其迅速杀菌活力和延长其后效应.
作者:贾杰;苏林光;何远学;符健;莫成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胶体金法初筛检测人血HBsAg漏检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尽可能减少HBsAg阳性血液的漏检.方法将ELISA复检HBsAg阳性的血标本利用胶体金法再次检测,结合在实验初筛工作中的体会,分析漏检的具体原因.结果胶体金法初筛检测12 923份血,漏检213份阳性标本,漏检率为1.65%.再次用胶体金法复检这213份标本,结果10min内显阳性的134份,10~15min内显阳性的有42份.结论造成胶体金法漏检原因有:初筛检验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试剂操作要求;试剂本身灵敏度有限;客观因素影响,如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等.采取对应措施可降低漏检率.
作者:符慧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用X线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转归情况,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310例医用X线工作人员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指标,并对其感染状况及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310例医用X线工作人员中检出乙肝五项阳性113例,阳性率36.45%,其中HBsAg阳性检出58例,阳性率18.71%,与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11.66%比较,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1);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检出55例,阳性率为17.74%,按工龄5年以下、5年以上、10年以上和15年以上分组,各组阳性率分别为38.16%、38.64%、40.00%、30.23%.各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 结论医用X线工作人员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而感染HBv后存在较高的慢性化趋势,应考虑医用X线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长期受职业照射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春明;王宝城;李子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山东省原为班氏丝虫病重度流行区,全省原有74个县(市)、967个乡镇、35 349个行政村流行,流行区人群平均微丝蚴率7.1%,高达39.0%,全省约有微丝蚴血症者250万,慢性丝虫病患者250万,丝虫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作者:刘新;陈锡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 方法选择洞庭湖区6个县研究传染源密度、带茵情况和自然人群、病人与动物抗体水平,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和现场工作. 结果(1)传染源:灭鼠前、后和钩体病流行后期鼠密度分别为7.02%、2.31%和4.64%,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灭鼠后鼠密度下降了67.09%;村民家庭家畜饲养以圈养形式占99.15%,喂商品混合饲料的占72.33%.(2)病原学:对鼠、猪、犬和病人的标本进行钩体培养,分离出82株钩体,黄疸出血群占70.73%,1株国内新型茵,黑线姬鼠分离率高达11.03%.(3)血清学:检测1 263名自然人15个群钩体抗体,一群以上抗体阳性率未接种钩体苗者为50.88%,接种一针四价钩体者为72.55%,人群抗体有14群之多;检测85例病人双份血清抗体,确诊63例,符合率74.11%,黄疸出血群感染比例高;流行季节牛、犬和出栏猪抗体分别有14、8和7个群,牛阳性率高. 结论流行前灭鼠效果好,不仅降低了鼠密度,还降低了带茵率;主要传染源是鼠和牛,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于猪和犬;人群接种一针四价钩体茵苗亦有效;病人感染黄疸出血、澳洲和秋季群为多.
作者:郭绶衡;吴子贵;李伟;刘文;朱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苯酚又名酚或石炭酸,为高毒类原浆毒物,对人体危害严重.因此,苯酚所致的急性中毒常常造成死亡.临淄区某化工厂2003年4月8日在工作期间发生苯酚泄漏致1人死亡的急性中毒事故.现将事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中毒经过2003年4月8日9:30,临淄区卫生防疫站接到本区某化工厂发生急性中毒的报告,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该厂职工在上班去开苯酚罐球阀发放料时,因开阀过大,导致管子连接处冲开,苯酚溅到身上(右侧面部、颈部、四肢),操作工人没戴任何防护用品.当即用水冲洗后送医院,但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杨立慧;徐健美;齐秀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广西设立的发热门诊中就诊的发热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疑似病例和临床确诊病例的筛查情况. 方法各地按照<广西发热病人门诊工作及监测规程>的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人进行登记、诊断、汇总和上报,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 结果2003年4~6月期间,广西各地区共设立发热门诊1 671个,就论发热病人587 046人,筛查出疑似重点发热病人2 706例(占0.46%)、重点发热病人2115例(占0.36%)、疑似病例7例,临床确诊病例3例.3例确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均有疫区非典疑似病人接触史,返乡后到发热门诊就诊时被发现. 结论设立发热门诊提高了广西监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敏感性,在非典防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将发热门诊监测工作常抓不懈,并将多发和危险严重的、以发热为主的急性法定传染病纳入监测的范畴,规范管理,充分提高发热门诊监测的效能.
作者:林玫;唐振柱;周月姣;梁绍伶;谭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3年4月28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遵化店镇一农户家中,因食人含毒鼠强的面粉制作的早餐,引起2人食物中毒,该市防疫站接到报告后,处理及时得当,中毒者已痊愈.
作者:余平;赵雯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佤族蚊帐使用的现状、态度和推广障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专题性小组讨论和直接观察的方法进行调查. 结果佤族社区中,蚊帐覆盖率极低,而且问卷调查所得使用率为18.4%,显著高于直接观察的11.8%(x2=13.57,P<0.01);所有流动人员在田棚、森林和缅甸过夜时均不使用蚊帐.74.3%的问卷调查对象愿意支付购买蚊帐的部分费用;愿意支付购买单人和双人蚊帐的费用额分别为(22.57±1.05)(范围:5~70)元和(37.66±1.79)(范围:10~150)元.推广使用蚊帐的障碍为经济、社会和地理上的不可及性. 结论蚊帐的推广使用,需要包括通过IEC提高意识和改变行为、补贴改善经济上的可及性和社会营销等综合性措施.
作者:许建卫;夏敏;陶红;钟颜春;吴显华;刘双明;温正党;刘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35例均应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法,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结果35例中,显效3例,有效果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0%.治疗后平均10d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减轻,平均20d消失. 结论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冼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冠状动脉心肌桥(Coronary myocardial bridge简称心肌桥)为冠状动脉先天性病变,为冠状动脉行走异常的一种特殊的临床表现.既往临床较少见,但近十几年来,由于心血管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此类患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为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治疗方法,作者报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经药物治疗3例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及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的疗效进行分析,就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诊断治疗作一简要讨论.
作者:李相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增生性皮肤病.病因不清,发病率高,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123%.治疗棘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对银屑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爱民;杨斌;刘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于2002年2月~2003年3月间对78例臂丛麻醉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传统和改良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对其麻醉效果及有关的臂丛并发症进行统计学比较处理,以便寻找更为完善妥当的臂丛阻滞方法.
作者:何卓文;张坤全;田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的治疗. 方法通过对48例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病例的观察、跟踪、研究,针对其临床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占同期癫痫发作住院率32.7%,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的儿童85.4%不再复发,14.6%转变为癫痫.本组癫痫病例单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成功率为71.4%.结论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预后好,对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儿童应慎用抗癫痫药物.
作者:龙凤雅;赖燕全;林青;何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