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重RT-PCR同步快速检测A型和B型流感病毒

程小雯;房师松;庾蕾;张再清;吕星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 M基因, B型, NS基因,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RT-PCR)
摘要: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快速、同步检测含漱液中A、B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方法以流感病毒A型保守的M基因和流感病毒B型的NS基因为模板分别设计的两对引物,用MRT-PCR同时扩增A型M基因和B型NS基因的片断,得到相对应的病毒片段,根据扩增出的片段的位置和大小来判断含漱液中A、B型流感病毒分型.结果用MRT-PCR从19株A型流感病毒毒株和11株B型流感病毒毒株分别特异地扩增出M基因501bp的片段和NS基因136bp的片段,灵敏度可达1.6×10-5TCID50;对2份黑天鹅的咽拭子和肺组织标本均检出A型流感病毒M基因501bp的片段.结论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能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A、B型流感病毒.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素E1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TNF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 56名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名,对照组28名.治疗组用前列腺素E1 100μg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4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4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左室舒张功能的有关参数以及有关常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尿量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浆TN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TNF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除X线心胸比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别显著(P<0.05).结论应用PGE1不仅有效改善心衰病人的舒张功能,同时伴有血浆TNF降低,说明PGE1可能通过阻止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而抑制TNF的分泌是其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作者:罗伟文;边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热休克蛋白与抗丝虫感染研究

    热休克蛋白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应激情况下合成的一组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蛋白.有些热休克蛋白是持续合成的,在分子折叠中起着管家基因的作用.作为显性的免疫原,热休克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丝虫,在丝虫的发育过程及宿主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热休克蛋白作为免疫反应中的靶抗原之一,有望成为抗丝虫疫苗的候选分子.

    作者:吴建军;方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生儿异常睡眠的治疗及病因分析

    有关新生儿单纯异常睡眠表现者的病因,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东风医院儿科自2000年1月~2003年7月,观察了以不同病因就诊,但生后均有异常睡眠表现的患儿,为探讨病因进行了临床分析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芬;陈少军;王春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军团菌的研究近况

    军团病(Legionnaires'Disease)是近30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主要由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引起,以肺部感染伴全身多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无肺炎的急性自限性流感样疾病.1976年首次暴发流行于参加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退伍军人军团会议的人员中而得名,至今共发现42个菌种64个血清型[1],其中至少有19种与人类疾病有关[2].目前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该病的报道,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军区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之列.我国自1982年首次发现军团菌肺炎以来,各地时有局部暴发流行及散发病例的报道[3],而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军团菌肺炎占重要的比例,其亚临床感染也广泛存在,如云南、北京、广西等部分健康人群的抗体阳性率达13.5%~48.8%[4-6].由于军团病可导致人类严重疾病和构成潜在流行的威胁,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现就军团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作者:李翠云;唐振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371株深部感染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出深部感染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所分离出的真菌用API 20C AUX鉴定,用ATBFUNGUS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371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228株、热带念珠菌73株、光滑念珠菌38株、近平滑念珠菌12株、无名酵母菌6株、新型隐球菌3株、平常念珠菌3株、季也蒙念珠菌2株.371株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总的敏感率分别为92%、97%、96%、57%、63%、69%.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引起.对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高,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这三种抗菌药仍然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崔颖鹏;叶曼曼;陈冬梅;卢秀芬;曾燕;建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弓形虫有效抗原表位的筛选及其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筛选弓形虫抗原的有效表位,并探讨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纯化的弓形虫免疫兔血清IgG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三轮筛选,对获得的日的噬菌体用间接ELISA和Dot-ELISA检测其特异性,并对其中的某些克隆进行Western-blot分析和序列测定;用混和噬菌体克隆及强阳性袁位克隆免疫BABL/c小鼠,间接ELISA法测定其特异性抗体滴度,攻击感染后观察小鼠存活情况.结果经三轮筛选,特异性噬菌体得到富集,随机挑取18个克隆经间接ELISA和Dot-ELISA鉴定,有16个克隆能与弓形虫免疫兔血清lgG呈特异性反应.Western-b1ot分析显示P2克隆能被免抗弓形虫血清所识别,具有类似于弓形虫抗原的免疫原性,其序列为5'-CTTCAGTTGGATCGGGCTCCGTTTTGGAAT CAGGGT-3',与GenBank的弓形虫已知序列无一级结构的同源性;与原肽库对照组相比,P2实验组和P总实验组免疫小鼠均能诱导出较高滴度的IgG抗体,抗攻击感染后小鼠的存活率及存活时间也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获得了弓形虫抗原的有效模拟表位,这些表位能诱导对弓形虫的部分保护作用.

    作者:林绮萍;吴少庭;翁亚彪;袁仕善;温见翔;张仁利;高世同;黄达娜;雷明军;潘晖榕;秦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4例住院精神病人并发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精神病患者并发糖尿病是一种在临床住院患者中多见的并发症,病情复杂难于控制,给治病和护理工作增添许多困难.现将海南省安宁医院女病区2003年收治的4例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蔡景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胸腺肽增强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索胸腺肽作为人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佐剂的可能性.方法分为单针和多针狂犬疫苗免疫方案.单针免疫是用狂犬疫苗1支加胸腺肽1针免疫;多针免疫按常规五针免疫程序(即0、3、7、14、28d各注射1针),加胸腺肽组按三针免疫程序(即0、7、28d各注射1针),实验小白鼠每只均以狂犬病疫苗0.2ml与胸腺肽混合后肌肉注射.结果单针免疫加入胸腺肽(2mg/只)后抗体效价高且抗体产生时间早,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疫苗组(P<0.01).而且加入胸腺肽(6mg/只)后免疫三针可达到五针常规疫苗免疫效果.结论胸腺肽作为人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佐剂可减少免疫次数.

    作者:史秀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结肠癌9例误漏诊分析

    结肠癌为消化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和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经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结肠癌病例亦不断增多,误漏诊时有发生,现将近两年收治的9例结肠癌误漏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淑萍;林羡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海口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本文对海口市中小学教师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吕守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与发展,为实现中医药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的创新与突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医药必须重视并应用以国际评估标准进行科研设计和评价方法的规范化研究,使其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可信,并在获得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中医药临床及科研水平.如何从现有大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资料中获取循证医学所需的佳证据,在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使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更加客观化、标准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是必须加强设计规范严谨的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二是乔建立系统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大力开展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由此推进中医药临床研究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作者:张永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某企业3184名知识分子慢性病发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越来越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解慢性病发病行为危险因素存在情况,以便为开展健康促进,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提供基础资料,2003年对某大型企业35~60岁参加健康体检的知识分子进行调查.

    作者:王忠德;刘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脱髓鞘脑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脱髓鞘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6例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半数病前有感染史,中青年多发,精神异常及意识障碍多见,脑MRI检查均可发现相应病变,治愈好转率达91.7%.结论临床表现多变,影像学有助于明确诊断,疗效佳,预后好.

    作者:黄仕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邹城市中小学生贫血现状调查及对生长影响的探讨

    了解邹城市中小学生贫血存在状况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学生常见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2002年9~10月对邹城市4 22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宋士祥;郑来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湖南省洪江区吸毒人群HIV感染调查

    目的了解洪江区吸毒人群中HⅣ感染情况,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oison分布期望值可信限表,确定样本大小.应用优分配随机分层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采用访谈方式获得数据,估计吸毒总人数.采用当年在所监测的感染率推算感染人数.结果优分配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共调查1388人,发现吸毒人员24人,占1.73%;洪江区总人口为72709人,估计总吸毒人数1258人.当年监测HIV感染率为8.8%(95%可信区间:3.3,14.3),推算该区当年吸毒者中HIV感染人数为111人(95%可信区间:42,180).结论该方法可以满足对吸毒人群中HIV感染人数的估计.

    作者:陈曦;郑军;吕繁;蒲洪波;潘虎;尹逊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趋势面分析法在传染病地理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趋势面分析法在传染病地理分布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以多元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构造趋势面回归数学模型,将不同地点的经纬座标及特定传染病发病数据代入模型,并依据模型方程计算结果通过特定计算机软件,绘制趋势面分析图.结果获得舟山某病的趋势面分析图及地理分布规律.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分析疾病地理分布系统和局部变异情况,进而有利于分析疾病分布相关的地理环境因素.

    作者:裘炯良;郑剑宁;周健;孙智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深圳市宝安区1993~2000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1993~2000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监测资料,按<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表说明及技术规范>和<广东省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表>的要求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1993~2000年营养不良率平均3.74%,呈逐年下降趋势;肥胖率平均为11.19%,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男生肥胖率显著高于女生(P<0.005),肥胖率高峰出现在高中阶段.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及指导工作.

    作者:赵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海南省人群SARS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揭示海南省人群是否存在SARS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方法采集不同人群血标本,检测血清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共检测各类人群血清样本1 451份,SARS冠状病毒IgC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海南省人群中目前无SARS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人群对SARS冠状病毒普遍易感,海南省的SARS监测和防控工作任务更加艰巨,面临极大的挑战.

    作者:马焱;陈言;邝继深;曾祥洁;华德;潘先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

    目的探讨VEGF对PLC的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的意义及与AFP的协同价值.方法用ELTSA法测定69例PLC者血清中VEEGF和AFP.结果PLC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432.4±296.7)pg/ml与肝硬化组(140.5±89.1)pg/ml、乙型肝炎组(129±59)pg/ml及健康组(129.4±58.7)pg/m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清VEGF和AFP对PLC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72:5%和73.9%,二者联合应用对PLC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5.5%和88.3%.P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手术前与手术后1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发患者,其血清VEGF和AFP均高于参考值.结论 VEGF对PLC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有重要意义,和AFP联合应用可提高VEGF的监控价值.

    作者:姚中吉;潘辅全;王秀桂;何长友;朱中元;段珊;廖翠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993~1999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和元江流域疟疾IFAT结果分析

    目的比较边境地区,元江流域疟疾流行水平,以评价其防治效果.方法以滤纸干血滴按IFAT常规操作方法进行试验,用可逆催化模型R=Y/1-e-rt·r的公式推算年感染概率.结果 1993~1999年边境地区、元江流域全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下降21.60%和51.00%,低龄组居民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下降15.54%和19.52%,疟疾年感染概率分别下降16.98%和20%,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边境地区的抗体阳性率高于元江流域.中缅边境,中越边境境内全人群抗体阳性率1999年比1993年分别下降0.97%和31.76%,低龄组居民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下降37.95%和上升5.88%,疟疾年感染概率下降37.29%和39.29%;境外居民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境内,中缅边境的抗体水平高于中越边境.结论两边境的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境外高于境内;低龄组居民的抗体水平的升降与相应发病率的升降相一致,且低龄组的疟疾易感性较大.

    作者:许时燕;黄国珍;汪丽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