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绮萍;吴少庭;翁亚彪;袁仕善;温见翔;张仁利;高世同;黄达娜;雷明军;潘晖榕;秦莉
为了解兖州市城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托幼机构消毒水平,2002年5月,对兖州市城区15所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进行了调查.
作者:蒋宁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邹城市是山东省碘缺乏病(IDD)较为严重的地区,属丘陵地带,总人口111万,受威胁人口达70多万.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邹城市IDD防治现状,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建立长期有效可持续运行的消除IDD工作机制提供政策依据,2003年对邹城市碘缺乏病防治现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雪涛;王秉荣;林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海南黎族人健康营养状况和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海南保亭、陵水、昌江和白沙等黎族自治县的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采用氰化高铁比色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测定了592例黎族成人血红蛋白、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及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结果黎族人血红蛋白含量比正常值低,贫血发生率男性为60%,女性为63%;血清Zn明显低于汉族人(P<0.01)、血清Ca明显高于汉族人(P<0.05),而血清Fe、Cu、Mn与汉族人相比无显著差异;黎族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为64.8%,其中轻型α-地中海贫血杂合子占47.6%,Hb H病占6.4%,β41/42基因突变占10.8%.汉族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携带率为10.4%,其中α-地中海贫血杂合子占3.6%,Hb-H病占0.75%,汉族β41/42基因突变占6.1%.结论黎族成年人贫血发病率高于当地的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贫血的发生除了地中海贫血外可能还与锌缺乏也有关.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比汉族突变率高;海南黎族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均为CD41-42(-CTTT)突变而其他类型较为罕见,CD41-42(-CTTT)突变是海南人群的主要类型.
作者:姚红霞;吴智明;吴从明;宋善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1世纪需要高素质人才,为适应新世纪教改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医学寄生虫学的教学现代化势在必行,现论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改革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的一些构思.
作者:张冬梅;潘卫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粪尿分集式厕所于1997年9月从瑞典引进中国,是一项改厕新技术,目前该型厕所已覆盖世界50多个国家,我国是其中之一.研究结果表明,该厕具有控制和降低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不污染外环境、节水、防蝇及减少蝇密度的作用,能有效地杀灭猪蛔虫卵和人蛔虫卵,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推广应用时用户要严格按照建厕标准、规范管理的要求进行,同时注意粪便贮存的时间(6个月以上)、加草木灰等料保持粪坑干燥等条件,才能保证建造、使用该厕的真正意义.
作者:杨兰;谢永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与发展,为实现中医药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的创新与突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医药必须重视并应用以国际评估标准进行科研设计和评价方法的规范化研究,使其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可信,并在获得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中医药临床及科研水平.如何从现有大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资料中获取循证医学所需的佳证据,在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使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更加客观化、标准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是必须加强设计规范严谨的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二是乔建立系统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大力开展中医药治疗性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由此推进中医药临床研究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作者:张永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 56名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名,对照组28名.治疗组用前列腺素E1 100μg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4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4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左室舒张功能的有关参数以及有关常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尿量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浆TN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TNF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除X线心胸比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别显著(P<0.05).结论应用PGE1不仅有效改善心衰病人的舒张功能,同时伴有血浆TNF降低,说明PGE1可能通过阻止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而抑制TNF的分泌是其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作者:罗伟文;边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二次供水,城市建设生存和发展所必需.可造福人民,管理不善也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辽宁省某市2001年2月29日接到群众反映,银洲区24委居民小区生活饮用水有异嗅、异味,无法饮用.我们接到报告后,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德义;王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对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因素的研究,术中癌细胞有脱落、播散、种植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无瘤术越来越引起人民的重视,对防治肿瘤术后复发起着重要作用,江都市人民医院自1997年执行无瘤技术操作.现总结分析开展无瘤术操作体会.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是评价分析儿童免疫接种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免疫接种数据汇总资料质量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解瑞金市各乡镇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现状,现将瑞金市各乡镇2002年监测报告评价如下.
作者:郭昌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了解邹城市中小学生贫血存在状况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学生常见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2002年9~10月对邹城市4 22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宋士祥;郑来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热休克蛋白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应激情况下合成的一组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蛋白.有些热休克蛋白是持续合成的,在分子折叠中起着管家基因的作用.作为显性的免疫原,热休克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丝虫,在丝虫的发育过程及宿主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热休克蛋白作为免疫反应中的靶抗原之一,有望成为抗丝虫疫苗的候选分子.
作者:吴建军;方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650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及耐药性检测.结果650株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176株产ESBLs,ESBLs总阳性率为27.1%.产ESBLs菌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93.1%~100%,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26.9%~93.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结论治疗产ESBLs菌感染,应用亚胺培南及其它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
作者:周炎腾;贾杰;苏林光;莫成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多区切削治疗角膜厚度较薄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Esiris第六代小光斑飞点扫描激光系统,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气动平推式微型角膜板层刀对39例(70只眼)角膜厚度较薄的中高度近视患者(-5.00~-16.00D)行LASIK多区切削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分析术后4个时段视力的变化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前矫正视力在1.2以上,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6、0.6~0.9、>1.0的分别为2.9%、55.7%、41.4%,术后1个月视力在1.0以上的为68.6%.左右眼对比,术后1个月左眼视力较术后第1天有明显变化,右眼术后4个时段无变化.术后1个月双眼视力均趋向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的达72.9%.术后并发症有近视欠矫和回退4例,占10.2%,其中1例为角膜辨移位导致Ⅱ级Haze;近视过矫1例,占2.5%;其余为少量角膜瓣下异物和Ⅰ级Hage 5例,均不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结论应用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因其带有红外线制导的自动跟踪系统准确跟踪眼球急动,使切削不偏中心,使切削面更加精细光滑,术后疗效良好.尤其对于近视度数较高、角膜厚度薄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快,无偏心切削.但少部分近视欠矫和回退与切削直径小、角膜瓣愈合复杂有关.
作者:欧波;龙登虹;陈杰波;李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的安全性分类及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因堵管或脱管或无名动脉出血而致窒息死亡的发生.方法对从1998年6月至2003年9月行气管切开术的346例患者,依其气管切开以上气道是否阻塞(包括医源性及病变自身),患者年龄、精神状态及自救能力进行安全性分类,共分为危险类(包括永久性和暂时性)和相对危险类安全类3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危险类17例,其中永久性危险类12例,暂时危险类5例;相对危险类169例;安全类160例;采取相应措施后,住院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套管脱落、脱管、无名动脉出血致窒息死亡发生.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的安全性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明显降低术后窒息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刘少飞;王豪;邱华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有关新生儿单纯异常睡眠表现者的病因,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东风医院儿科自2000年1月~2003年7月,观察了以不同病因就诊,但生后均有异常睡眠表现的患儿,为探讨病因进行了临床分析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芬;陈少军;王春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P-糖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原发性肺癌病例的癌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解P-糖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P-糖蛋白在肺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2.5%、14.2%和0:在不能手术切除而进行全身化疗的12例患者中,P-糖蛋白表达阴性的8例患者,有6例PR或CR;而P-糖蛋白表达阳性的4例,全部无效或进展.结论 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肺腺癌中高,鳞癌次之,小细胞肺癌低;P-糖蛋白是导致肺癌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卫平;刘海;汤鹏;梁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海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阶段性执行的成效.方法通过对海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和总结分析,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2001~2003年海南省投入结防经费81.5万元,资金总到位率为48.2%.共发现了8374例涂阳肺结核病人.涂阳病人总治愈率达94.7%.结论海南省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认真贯彻落实结核病防治规划,继续执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海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作者:林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分析驻刚果(金)维和人员恶性疟的误诊情况,为非洲恶性疟的正确诊断提供建议.方法调查2003年4~12月,中国驻非洲刚果(金)维和二级医疗分队住院治疗疟疾病人中院外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96例住院治疗疟疾病人中,院外误诊为非疟疾病人19例,均为恶性疟,院外误诊率占住院疟疾病人的19.79%;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的疟疾病人多,占12例.结论对刚果(金)恶性疟的高发形势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疟疾实验室诊断的局限性认识不足,以及维和人员对疟疾的易感性和长期服用预防药物等因素,均是影响疟疾院外误诊的重要原因.
作者:胡高频;何晓健;翟爽;刘碧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003年湛江市发生乙型脑炎流行的因素,评价疫情防制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法,对58例乙脑病例流行病学三间分布进行分析,找出疫情发生原因.结果流行33d全市共报告发病58例,发病率为0.8/10万,死亡8例,病死率13.79%,病例分布在6个县(市、区)的29个乡镇(街道办).5月19日起对有疫情的6个县(市、区)进行6月龄至10周岁儿童乙脑疫苗(灭活疫苗)应急接种,接种率达96.2%.经过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查漏补种以及采取防蚊、灭蚊、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等综合防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应急接种乙脑疫苗,免疫效果显著.
作者:苏华瑜;王三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