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指腹、指端缺损的整形外科治疗

郑兆强

关键词:缺损, 皮片, 皮瓣, 修复
摘要:目的:总结97例132个手指指腹、指端缺损的修复治疗规律.方法:正确施行清创术,利用游离皮片、复合组织移植,皮瓣转移等方法闭合创面,恢复手指的功能.结果:使指腹和指端缺损获得了较完满的修复和功能重建.结论:根据伤者的伤情,职业特点,年龄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拔T管后致胆漏的护理9例

    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胆总管手术放置T管引流的病人,在常规拔管后,有9例病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胆漏,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已痊愈.本文回顾分析9例发生胆漏的原因并探索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郭静;周书平;吴凤芹;刘晓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上多需要手术治疗,术前急救、术中处理及术后治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本院从1996年10月至2003年2月间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开放性颅脑损伤31例,现就有关此类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救治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罗国才;吴明灿;陈世洁;余辉;张志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经阴道和腹部B超诊断后倾后屈子宫后壁肌瘤的对比观察

    阴道B超早在80年代中期用于临床,在诊断早孕、异位妊娠、监测卵泡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随着计生服务设备的更新,阴道超声开始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对提高计生服务站的知名度,发挥了很大作用.本文对69例后倾后屈子宫经腹部B超检查疑为后壁子宫肌瘤,后经阴道B超检查,结果只有12例确诊子宫肌瘤,现报如下: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185例住院老年精神病人患躯体疾病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精神病人患躯体疾病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年4月12日185例住院老年病人病历进行调查.结果:170例(91.9%)老年精神病人患有躯体疾病,132例(71.3%)多病共存.躯体疾病出现频度以循环、呼吸、运动系统名列前1、2、3位.出现频度位居前10位的躯体疾病中,中、高龄老年组与低龄老年组比较,在循环、呼吸、血液、消化、神经五个系统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精神病人大部份患有躯体疾病,多脏器、多病共存现象很普遍,中、高龄老人更明显.应根据躯体疾病的情况,慎用精神药物,避免药物副作用加重躯体疾病.

    作者:许之驹;任赐儿;柳惠香;谢际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45例SARS病人出院后体温变化情况的观察及分析

    目的:更全面的了解SARS病人自然病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对45例SARS病人出院后14天的体温追踪观察,比较病人出院后第一周的平均体温与第二周的平均体温差值,对全部病例在第1周和第2周的体温波动情况进行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在出院后前后两周体温变化的差异性.结果:病人出院后第一周的体温波动幅度比出后第二周的体温波动幅度大,有显著的差异性;病人出院后第一周的平均体温比第二周的平均体温高0.28℃.结论:临床上判断SARS病人体温是否正常不能仅局限在观察病人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要考虑在正常范围内的体温波动是否趋于平稳.

    作者:袁小平;徐忠瑞;蒋宝海;张金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阴血管肉瘤1例

    患者,女性,42岁.主因外阴无痛性肿块3个月于2001年4月15日入我院妇科.既往体健.查体:左侧腹股沟可触及2个0.5cm×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质中等硬,活动差.右侧大阴唇上方可触及-2cm×3cm大小肿块,质中等硬,活动差,表面颜色正常,无渗液.术前诊断:外阴肿瘤性质待定.4月21日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切片示:血管肉瘤.遂行外阴根治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右上阴唇血管肉瘤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0/2.

    作者:齐增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氯氮平合并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氯氮平合并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符合CCMD-3的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氯氮平+氟西汀组)和对照组(氯氮平组),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进行疗效及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SANS总分及分量表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氮平合并氟西汀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且副作用较少.

    作者:任显峰;郑素娟;马召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军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

    目的:目的探讨军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适应障碍(AD)患者三种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异.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光和声成对刺激、反应时间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技术,检测66例PTSD和62例AD的关联性负变(CNV)、P300、以及失配性负波(MMN).结果:(1)CNV:M1潜伏期PTSD组[(503.4±139.2)ms]长于AD组[(421.4±98.0)ms;P<0.01],M2波幅PTSD组[(18.9±7.9)μv]高于AD组[(12.6±5.2)μv;P<0.01],指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的出现率PTSD组(39%)高于AD组(5%;P<0.01).(2)P300:在靶刺激中,Cz脑区的P3`潜伏期PTSD组[(315.4±17.8)ms]短于AD组[(338.9±12.4)ms;P<0.01],Pz脑区的N2潜伏期PTSD组[(278.5±21.8)ms]长于AD组[(260.1±15.6)ms;P<0.01),Pz脑区的P3波幅PTSD组[(3.4±1.8)μv)低于AD组[(5.7±2.4)μV;P<0.01].在非靶刺激中,Cz脑区的P2波幅PTSD组[(2.5±1.4)μV)低于AD组[(3.1±0.1)μv;P<0.01).(3)MMN:潜伏期PTSD组[(214.2±25.7)ms]长于AD组[(188.2±20.9)ms;P<0.01],波幅PTSD组[(8.5±1.8)μV]高于AD组[(5.5±2.1)μv;P<0.01).结论:ERP的变异特点可能对鉴别PTSD和AD有参考意义.

    作者:甘景梨;胡兴焕;李晓琼;高存友;杨代德;张伟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白血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常以高热、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肝脾不同程度肿大为主要症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由于本病只能通过化疗缓解,因而加强对白血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张秋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脑卒中患者系统步行训练230例观察

    目的:观察23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正规步行训练对独立步行能力的提高.方法:选取合适病例,采用系统正规步行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3个月,按照FIM评分对照训练前后独立步行能力提高的分值.结果:通过观察训练3个月后FIM评分提高显著,32%的患者达到独立步行,38%的患者借助拐仗可独立行走.结论:系统正规步行训练可减少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发生,对其独立步行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在基层医院不需要过多的器械投资即可完成系统步行训练,社会效益显著.

    作者:乔来军;姜波;焦继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临床观察40例

    尿布皮炎是婴幼儿常见疾患,主要是臀部或会阴部皮肤长期受湿尿布的刺激而引起的[1].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水肿,红色丘疹,严重时可出现糜烂,脓疮等征象.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儿这个年龄段.自1998年1月-2003年9月,我院采用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40例,临床疗效满意,简便易行,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力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丁二酸洛沙平与盐酸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国产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九家精神病医院开展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分别给予丁二酸洛沙平与盐酸氯丙嗪治疗8周,采用BPRS和CGI评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结束时两组疗效相似,有效率均大于90%,显效率约60%.洛沙平组的BPRS减分率在治疗早期大于氯丙嗪组,即洛沙平的起效时间早于氯丙嗪.两组的主要副反应相当,以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震颤和心动过速为主,加用安坦和/或心得安后均可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洛沙平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抗精神病药物,起效快、安全,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在临床应用.

    作者:涂哲明;高申荣;叶仕能;解俊平;李道洋;邓雷;秦武辉;杨灿;潘峰;刘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泰必利与舒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

    泰必利(Tiapride)为含烷茴香酰胺的衍生物,它是一种精神安定药,较多地应用于各种疼痛及遗传性舞蹈病(HuntiBgton氏舞蹈病)、左旋多巴引起的多动等,而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报道较少;舒必利是苯酰胺类抗精神病药物,它对幻觉、妄想、慢性退缩、情绪抑郁等精神病性症状疗效较好.本文采用前瞻性单盲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经泰必利与舒必利治疗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文清;李文华;程家凌;曹青;孙小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长期使用氯丙嗪致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1例报告

    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的问世,使精神疾病的治疗迈人了新的发展轨道,奠定了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但同时可产生不容忽视的药物副反应.就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造血系统副反应,国内外曾有不少报道,但是长期使用氯丙嗪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未见有类似报道,现将我院发生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继舒;周升宝;郭晓静;李延民;李志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要的调查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所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1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不了解的知识是如何预防分裂症的复发(63.8%),其次是出院后如何进行家庭护理(56.0%).患者家属需要了解的是如何预防分裂症的复发(76.7%),如何帮助患者适应社会和调整不良心理(72.4%)等.易接受的教育方式是集体心理讲座(37.1%).结论:健康教育要根据患者家属的需要进行,发现问题有的放矢,以利于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作者:张玉娟;方润领;朱秀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指腹、指端缺损的整形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97例132个手指指腹、指端缺损的修复治疗规律.方法:正确施行清创术,利用游离皮片、复合组织移植,皮瓣转移等方法闭合创面,恢复手指的功能.结果:使指腹和指端缺损获得了较完满的修复和功能重建.结论:根据伤者的伤情,职业特点,年龄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作者:郑兆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320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症状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恢复期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320例精神病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结果:有15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发生率为47.81%,说明住院精神病患者恢复期焦虑症状相当普遍.结论:及早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恢复期焦虑症状实施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焦虑症状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巩固治疗和康复回归.

    作者:王玉丽;梁淑华;白常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98对习惯性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习惯性流产是指反复自发性流产.其发生原因多与环境、遗传、内分泌、免疫和生殖器官畸形等因素有关.1962年国外专家指出表型正常的携带者,平衡易位染色体畸变可引起胎儿畸形及反复性自然流产.本文对98对有流产史夫妇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世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住院精神病人对医护人员伤害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住院精神病人常常出现攻击行为[1],有研究发现,在病人的攻击对象中,精神病医院的工作人员占首位[2].工作人员受到病人莫名其妙的侮辱和攻击,常会引起精神与躯体的创伤,影响其身心健康.为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伤害的发生,本文对本院56名曾受病人攻击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被攻击的可能原因.

    作者:蒋秀琴;黄金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婴幼儿颈外静脉穿刺真空管采血的探讨

    目的:总结婴幼儿颈外静脉穿刺真空管采血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颈外静脉穿刺真空管采血.结果:260例婴幼儿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百分之百,无任何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真空管采血成功率高,创伤程度小,标本质量保证,适用对象为采血难度大且不具备配合能力的婴幼儿

    作者:丁丽;尹莲容;李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