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和;李海平;李皋琪;林照雄;黄秀国
目的为了解温州市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加强这些人群的传染病防制和监测工作.方法我们对温州市1997~200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结果(1)流动人口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4.75/10万;(2)省外流动人口传染病报告发病率(55 55/10万)高于省内(12.03/10万);(3)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率以呼吸道、肠道、血源和性传播疾病为高,而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新生儿破伤风相对较低;(4)流动人口中肺结核、乙肝、甲肝和痢疾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数均占总病例数的10%以上;(5)流动人口疟疾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当地人群,而其它传染病发病率则低于当地人群.结论目前,流动人口传染病问题已日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采取合适的防制措施对控制流动人口传染病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作者:周祖木;谢淑云;章显权;山若青;薛兵;陈岚;余向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脑囊虫病的CT表现,常规作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85例脑囊虫病中,单囊型3例,多发小囊型7例,多发结节型和环状强化型7例,脑炎型1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4例,慢性钙化型29例及混合型30例.本组诊断的准确率达95%.结论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病灶及其分型,有利于脑囊虫病的诊断.
作者:王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世行贷款结核病项目实施效果,掌握疫情现状,为制订2001~2010年防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手册>对2个随机抽样点人群进行流调.结果活动性肺结核13例,患病率和涂阳患病率434.8/10万、33.4/10万,较1990年流调疫情分别下降了43.4%和27.3%;BCG接种率34.9%,较1996年流调提高了一倍.结论以控制传染源为目的,以DOTS为核心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是成功的、可行的.政府的行政干预及保持必要的经费投入,对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儿童及新生儿BCG接种工作亟待改善.
作者:符永健;符彩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三亚市1~5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指导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 012名儿童调查并采末梢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SPSS8.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亚市1~5岁儿童HBsAg携带率为9.2%,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1.4%;沿海、半山区、山区儿童HBsAg携带率分别为6.4%、15.1%和15.8%;汉族儿童HBsAg携带率为3.6%、回族和黎族分别为8.8%和16.5%,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HBsAg携带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三亚市1~5岁儿童HBsAg携带率处于全国同龄儿童(7.84%~10.49%)的中等水平;少数民族、半山区、山区HBsAg携带率较高,主要原因为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
作者:丁进顺;吕重庆;邢海林;林觉干;林竹良;潘孝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现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消灭传染为主的群体防治策略,通过调查摸底,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巩固防治成果,查治补漏,加强后期纵、横向监测.结果经过多年防治全市微丝蚴感染率从防治前的3.74%(4899/131113)降至0(0/16469),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从21.6%(166/767)降至0(0/3706),人群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相近.结论全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作者:苏爱芳;李建国;孔祥桥;符绩超;朱庆;冯福;王卫;刘锦华;符碧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项目在恶性疟疫苗候选分子裂殖子表面蛋白-2(MSA2)及环子孢子蛋白(CSP)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免疫原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CSP、MSA2之DNA疫苗,同时率先在国内外构建CSP、MSA2之重组BCG活疫苗,并对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免疫应答及疫苗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作者:吴少庭;郑春福;张仁利;高世同;林敏;陈雅棠;梁驹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铅对儿童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近年的研究发现,由于环境污染和儿童用品含铅量过高,再加上儿童对铅的易感性强,吸收率高,接触途径广,铅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危害日益严重.下面对儿童铅中毒的危害、流行病学状况、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作一简要论述.
作者:徐燕;张萍;徐保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甘×,男,53岁,汉族,无输血史.于2001年3月1日因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化验检查:Hb 650g/L,RBC 2.40×1012/L.临床准备输血治疗,医院血库在给患者做ABO血型时,发现正反定血型均出现凝集,无法判定血型,送血站进一步定血型.经试验证实患者血型为AB型,是自身冷凝集素影响定血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尊严;刘秀梅;李宗民;李亚冬;王振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类鼻疽病(Melioidosis)是由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udomallei下称类鼻疽)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1912年Whitmore在仰光发现了本病.但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因本病遭到严重损失后,才引起重视.近年来人们对类鼻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有关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莫成锦;王旭明;符惠群;谷海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掌握海口市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情况.方法2000年5月底,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抽查五所学校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尿碘,五个居委会居民使用的碘盐,以及加工厂、批发点、零售点的碘盐.结果8~10岁儿童甲肿率为9.78%,尿碘中位数为195μg/L,碘盐合格率92%.结论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作者:林志文;陈垂华;陈桂香;许超凡;聂传光;黄侦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元江流域地区蚊帐的防疟作用.方法对1 756名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无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资料.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在所调查的15个变量中,7个与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T)阳性明显或极可能有统计学联系;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为,使用蚊帐和年龄小于15岁的调整后比值比(OR)分别是0.578(95%CI:0.467~0.716)和0.418(95%CI:0.33~0.525),这显示与预防疟疾感染有显著联系,但此二因素不存在统计学上的相互作用.结论在这一地区,使用蚊帐对于防止疟疾感染有意义深远的作用;山区半山区下坝生产在田棚过夜人群的调整后0R值为0.328(95%CI:0.199~0.540),这说明作用更明显;但这一保护作用受蚊帐覆盖率,媒介生物学特性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作者:许建卫;汪丽波;刘行和;龙思伟;杨国灿;杨学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数字钡餐造影以其高清晰、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在消化道疾病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评价疗效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食管钡餐造影,数字化钡餐造影在评价疗效中又有其独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晓明;袁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辅用地塞米松的临床效果.方法59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分为两组,在接受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一组加用地塞米松10~20mg/d,7天.结果用与不用地塞米松组痊愈率无差异,但退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颈强直消失时间地塞米松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人辅以地塞米松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张蕾蕾;刘裕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现有的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系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过程中,结核病防治机构必将受到影响和冲击,本文从襄樊市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分析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与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系.
作者:秦道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湖南省近50年来人间狂犬病流行趋势、发病特征,做好狂犬病预防工作,降低发病率.方法收集法定疫情报告数据和对相关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流行趋势:1951~1965年发病率较低,1966~1980年呈波浪上升趋势,1981~1996年间呈持续下降势头;1993年后发病率降至0.10/10万以下较低水平.②流行地区:50年中全省各个县(市)区都曾报告过狂犬病病例,少年份有2个,多年份有101个县(市)区.③流行季节:以7~10月为多,1~2月较少.④流行人群:5~10岁组男性和农民为多.⑤发病因素:重度受伤(Ⅲ类伤)者发病危险性大;未接种与已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病例分别占82.34%和4.84%.结论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人间狂犬病发病率逐步下降到较低水平,近几年又有回升势头.各级政府要继续做好组织工作,卫生、畜牧等部门进一步密切合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使人间狂犬病发病率进一步下降.
作者:郭绶衡;李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制的自凝窝沟封闭剂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在同一口腔内,一侧的牙齿作为试验组,对侧的同名牙齿作为对照组,对1 089名儿童无龋窝沟的第一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每隔三个月观察涂膜保留率和封闭剂的保护率.结果24个月的涂膜完全保留率为82.27%、封闭剂保护率为82.86%.结论该窝沟封闭剂具有明显的龋齿预防效果.
作者:黄胜起;蔡萍金;张晶;程道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妇女收容教育所1992~2000年收容的3939例暗娼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①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②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③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结果3939例暗娼中梅毒检出率为10.81%(426/3939),其中一期梅毒占3.52%(15/426),二期梅毒占18.54%(79/426),早期潜伏梅毒占77.93%(33/426).结论暗娼中梅毒检出率高,加强对该人群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梅毒控制已刻不容缓.
作者:钟娜;陆玉珠;王芳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体外蒿甲醚与血红素伍用对日本血吸虫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丙酮酸激酶(PK)的影响.方法以4~5周龄的血吸虫,置于含蒿甲醚和/或血红素的培素液内培养24h后,测定虫体的PGK和PK酶活力.结果体外,蒿甲醚(50μmo1/L)或血红素(50μmo1/L)对血吸虫的PGK和PK酶活力无影响,但两者伍用可引起两种酶的活力明显下降.结论蒿甲醚对血吸虫PGK和PK的影响具有血红素依赖性.
作者:翟自立;焦佩英;梅静艳;郭惠芳;肖树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市遇到1例由于多次输血而产生IgM抗-E、IgG抗-E和IgG抗-c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因少见,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赵某,男,36岁,汉族,曾有多次输血史,因右胸部摔伤住院.Hb 70g/L,RBC 2.65×10 12/L,因需输血,医院血库配血主交叉出现凝集,送血站查明原因.
作者:刘秀梅;李尊严;李宗民;王振玲;李亚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12月26日,本市某服装干洗店发生一起急性三氯乙烯(TrichIoroethy Iene, TCE)和四氯乙烯(PerehIoroethyIene, PCE )混合气体4人中毒事故.1中毒经过当日下午3:30许,该干洗店店主王某(男,35岁)见干洗机密封的窥视窗有液体渗出,前去观察并准备关机,突然窥视窗被高压气体冲破,里面的干洗剂喷出来将他击倒.他带着满身的泡沫液体本能的向外爬去,结果昏倒在门口.
作者:蔡笃和;周明岛;牛永茂;蒙绪发;周红妹;闵盛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