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防治资源分配分析

周升;Pongsa Pornchaiwiseskul

关键词:资源分析, 疟疾防治, 云南边境地区
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资源分配状况与疟疾传播的关系,为合理分配疟疾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老、中缅、中越边境地区有关疟疾统计资料,研究导致疟疾流行的危险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来自国外和国内的波及效应数值和强度效应综合反映了这些边境县所面临的潜在疟疾传播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的疟疾防治资源分配不合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尖锐湿疣22例临床分析

    尖锐湿疣(CA)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发病以性活跃年龄组20~40岁为高,婴幼儿少见,但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我科近10年来先后收治8岁以下婴幼儿尖锐湿疣患者22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苏建英;孙达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以登革热病例分布的拟合检验分析传播形势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可表现为散发,或为流行,二者在病的例数的表现上,并没有绝对的分界值.通常当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明显表现为散或流行的,根据发病率和病例的空间分布,做出判断并不困难;但当传播介于散发流行二者之间时则不然.本文以传染病病例的实际空间分布,与泊松(poisson)分布及负二项分布(negative-binomal distribution)拟合情况的检验,来区分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为散发或为流行.

    作者:张致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咸阳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咸阳市学生常见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和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年与1995年咸阳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生龋患率2000年比1995年下降13.5个百分点;轻、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病率较1995年分别下降2.5,3.1,1.1个百分点;肥胖患病率较1995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视力低下率较1995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结论学生常见病防治应纳入教育和卫生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专项经费的落实,并加强防治人员培训.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临床分析

    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仅在宿主免疫力降低时才会发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结核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发生隐球菌感染.但仍有一半患者并无基础疾病,发病原因不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型隐球菌感染在国内过去报道较少,近20年来逐渐增多,但其误诊率及死亡率仍然很高.现将临床收治的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王冰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1例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又称Loffler氏心内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心肌病,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累及心脏的表现[1].此病临床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顾申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应用双重PCR检测海南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

    目的评价双重PCR检测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方法对疟区求诊发热病人,手指取血分别制作厚薄血膜片和滤纸血斑作为检测血样.参照文献用恶性疟原虫PF1-2和间日疟原虫PV3-5为特异性引物,同在一个反应体系常规进行PCR,扩增片段分别为206bp和431bp.同时镜检厚血膜作对照.结果该反应体系低可检出原虫血症为1个恶性疟原虫/μl血和10个间日疟原虫/μl血的感染;检测132例疟区发热病人血样的阳性率为65.1%,而镜检法为64.4%,且有1例漏诊和3例误诊,两法符合率为97%.结论双重PCR用于疟区发热病人检测,较镜检敏感、特异,适合我国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疟疾诊断,还可用于血检质量的监控.

    作者:王香凤;华德;蔡贤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7例因毒鼠强引起的食物中毒急救结果分析

    目的介绍毒鼠强食物中毒的急救体会.方法采取清水洗胃、氢氧化铝凝胶保护消化道黏膜、安定控制抽搐、能量合剂保护心肌等措施.结果全部恢复.结论本次急救成功,一是抢救措施得力,一是毒鼠强剂量低.

    作者:张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类鼻疽假单孢菌致急性败血型类鼻疽1例报告

    患者:男,37岁,海南省昌江县山区教师.2001年11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左右,无鼻塞、流涕,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检查,血片查到疟原虫,给予蒿甲醚、青蒿琥酯抗疟治疗两个疗程,体温降至37℃~38℃,3天后又回升至39℃,两个疗程均出现上述情况.

    作者:吴至成;陈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湘北(岳阳)地区中华按蚊纵向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按蚊种类及生态习性与湘北地区疟疾发病关系。方法 通过人、牛房、野外栖息场所及通宵观察所捕的所有雌性按蚊逐个鉴定,结合幼虫形态及单管饲养成蚊产卵作卵型鉴定确定蚊种:观察按蚊季节消长、寿命及叮人频率与疟疾发病的关系。结果 在不同条件环境中捕获的成蚊、幼虫、卵,经鉴定为中华按蚊类群种,仅山区为少量贵阳按蚊,按蚊季节消长、叮人频率与疟疾规律基本相符;中华按蚊人血指数为2.1%,按蚊平均寿命长于间日疟孢子增殖期。结论 中华按蚊是湘北地区目前唯一的间日疟媒介蚊种。

    作者:徐晓初;李业平;姚海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术是目前常见的产科手术之一.从60年代至今剖宫产率增长了5倍之多,其上升速度之快使之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由于麻醉及手术的进步、胎儿监护水平的提高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但是过高的剖宫产率并不能使孕妇和胎儿的发病率继续降低,相反会引起许多手术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术后感染等从而使医疗纠纷不断增多.为了解剖宫产术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我们对2000年1月~2001年6月的剖宫产术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红冰;杨爱莲;杨爱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70例过敏性紫癜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用西咪替丁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4例,仅用常规治疗.用药期间详细进行病情、疗效、副作用等观察.结果观察组有效35例,对照组有效25例,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x2=6.19,P<0.05),用药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显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爱平;侯宝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1例盆腔静脉栓塞的临床治疗

    盆腔静脉栓塞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发生于围产期、剖腹产后及盆腔手术后,激素替代治疗(简称HRT)中也有发生,静脉栓塞的形成是凝血与抗凝血、血栓形成及抗血栓形成之间的平衡失调所致.产科妊娠期间,由于血液的流动性和凝固性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时,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故产妇较易出现血栓形成.各种妊娠与分娩的并发症均可进一步促使血栓栓塞性改变的发生.盆腔静脉栓塞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血症而危及患者生命,栓塞部位和时间与临床的诊断、抗凝及溶栓治疗的效果有一定关系.

    作者:晏桂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头孢曲松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传染病.随着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传统抗生素作用有限.我院于1995~1999年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菌痢,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施玉梅;陆志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TVP治疗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38min,大尿流率(Qmas)由术前平均3.2ml/s恢复到术后平均13.6ml/s,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平均29.5下降到术后平均9.8.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出血少,手术安全,疗效明确,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崔维奇;赵红;曾晓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06例散发性脑炎伴精神障碍病人就诊及治疗

    目的了解住院散发性脑炎伴发精神障碍病人的入院就诊及治疗情况,并作进一步研究,以便减少误诊率和提高治愈率.方法前瞻性收集,整理了1990年1月~2001年10月之间在我院住院的散发性脑炎伴发精神障碍病人的病史资料,共106例,针对入院就诊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比例高;首诊精神病医院的病例比率偏低;误诊率偏高;治疗有效率91.5%,治疗时间长、充分,疗效也高,预后较好.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高的为氯丙嗪.药物副作用的病例占26.5%.结论散发性脑炎伴发精神障碍,首诊精神病医院比率偏低;住院误诊率仍偏高;住院大部分病例并用了抗精神药物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许开宁;陈大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海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海南省城乡居民的死亡率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海口市和文昌市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995~1999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5~1999年,两个疾病监测点居民的年均死亡率为303.29/10万;死因顺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在城市居民的死因顺位中居第5位,在农村居第4位.结论心脑血管性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是该省居民的主要死因,感染性疾病仍然是主要的死因之一.

    作者:陈言;陈春杏;邢诒介;李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治疗尖锐湿疣3种方法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多功能电离子术后,比较伐昔洛韦、IL-2和伐昔洛韦联合IL-2 3种疗法对尖锐湿疣(CA)患者的疗效.方法将C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术后的120例CA患者随机分为3组.伐洛昔韦组(A组)40例,口服伐洛昔韦片300mg,每日2次,连服10d;IL-2组(B组)40例,肌注IL-2 106U,连用10d;伐洛昔韦和IL-2联合组(C组)40例,A和B组疗法连用.治疗后6个月未新发皮疹为痊愈,反之则为复发.结果治疗后6个月未出现皮疹者为痊愈.A组、B组和C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10/40);70%(12/40)和95%(2/40).结论伐昔洛韦与IL-2联用治疗CA患者疗效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湛江市集体食堂的卫生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集体食堂的卫生状况及探讨对策.方法对湛江市赤坎区27个集体食堂进行卫生学调查及抽样检验.结果食堂基础设施缺少率为:熟食间92.59%、洗消间88.89%、粗加工间51.85%、糕点间44%、备餐间18.52%、仓库7.4%.糕点、食具和盛器、熟食刀、熟食砧板合格率分别为81.16%、88.25%、45.45%、23.1%,学校食堂的食具盛器合格率明显低于其它类食堂的合格率(P<0.01).食堂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96.3%.从业人员持健康证和培训证率、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9.55%、76.67%.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存在污染.结论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强化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增加对食堂糕点、熟食刀、砧板等的抽检,加大执法力度.食堂要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熟食刀、砧板和盛器的消毒.

    作者:黄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5-Fu区域化疗对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5-FU区域化疗是否可以减少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方法 1994年4月至1998年7月我们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17例患者进行了研究,手术中按随机分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5-FU 500mg/m2,连续7d,对照组不插管.所有患者至少随访4年.结果门静脉插管化疗的不良反应与全身化疗一样,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和造血功能抑制,但都较轻微,可以耐受.对照组肝转移13(13/60)例,治疗组肝转移3(3/57)例(X2=5.1, P<0.05).结论大肠癌手术后门静脉插管化疗可减少肝转移的发生率,其不良反应是可以忍受的, 它是值得广泛推广的治疗手段.

    作者:周卫平;刘海;蔡国豪;王国雄;杨作衡;汤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628例肝癌肝切除后肝脏创面的处理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对肝癌施行肝叶切除术共628例,其中565例患者的肝脏创面处理改用对拢缝合,效果满意.

    作者:段珊;郭志明;杨甲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