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尤斯洛(斑蝥素)治疗尖锐湿疣30例报道

王新华

关键词:斑蝥素, 尖锐湿疣, 治愈率
摘要:目的:观察尤斯洛(斑蝥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探讨尤期洛(斑蝥素)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作用机制.方法:门诊观察30例尖锐湿疣患者,局部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斑蝥素能有效治疗尖锐湿疣,一疗程治愈率达90%,有效率为100%.斑蝥素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也远较5-氟尿嘧啶乳膏为高(P<0.01),结论:用斑蝥素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简便,有效,不受病变部位及病变类型影响,治愈率达90%以上.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目的: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分析,了解其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病例来自长期住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0例,住院时间2年或2年以上,其诊断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按照抑郁症状临床主要表现形式,采用临床观察及问卷调查方式,对具有临床抑郁症状患者进行逐一归类,统计分析其发生情况及特点.结果: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1%,抑郁症主要表现形式为兴趣减少,情绪低,自我评价过低及自杀言行.提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不容忽视,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作者:汤启芳;吕兴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截瘫伴肾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的疾病,往往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后期出现多种并发症,肾功能损害就是为常见而且治疗费用昂贵、预后较差的一种并发症.有关截瘫并发肾功能损害的研究,国外已有较多报道,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张维明;马泽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骨折非住院治疗病人的心理支持

    骨折是指外伤或骨骼疾病引起的骨的连续性中断.骨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病情有轻有重,对于一般轻微的骨折,不需要住院只在门诊治疗同样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由于骨折给病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以及骨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愈合,由此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

    作者:梁月妹;李素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孕症患者心理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孕症治疗辅予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本院1997年1月至2001年2月女性不孕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不孕症治疗同时辅予心理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不孕症治疗,随访三年,对两组患者受孕率、治疗时间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受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能在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高的受孕机率,研究组足月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孕症治疗辅予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受孕机率,在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高的受孕机率,对维持正常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秋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综合医院护士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护士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对168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与相同数量的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结果GQOLI-74显示护士在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两维度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SAS、SDS量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医院护土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整体生活质量有所降低.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生活、工作压力,采取多方面干预.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陈琳;孙丽娟;卢彩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的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病人的住院过程中它贯穿始终并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它的效果评价可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指标的量化评定、患者的主观体验、满意度及护理目标实现状况来综合、动态评价.而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有护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时间因素、环境因素及患者的认知程度.

    作者:许玉芳;王文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微波固化加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手术配合

    利用微波热能使组织凝固后面行肝切除称为微波固化肝切除术[1].我院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微波固化加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2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良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方法:对83例综合医院内科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评定,并与7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焦虑分、抑郁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3.0%和42.2%,综合科医师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识别率为10.2%,显著低于精神科医师.结论: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应提高综合科医师对焦虑抑郁症状的认识能力.

    作者:张玉娟;赵峥;孟建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TC治疗的操守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统计经过TC治疗的家庭成员的操守时间,了解戒毒效果并初步分析TC治疗的原理.方法:通过对TC家庭成员再次入院的询问,小组活动调查,部分保持联系的成员的信息反馈,家庭回访等方式调查出院后的操守时间.结果:TC成员重返社会操守时间达3个月有92人次,达半年以上有53人次.结论:TC通过药物、行为、心理、社会等治疗方法能帮助和改变一个人,故而其戒毒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龚云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少儿寻常痤疮健康教育的防治作用

    自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对60例少儿寻常痤疮患者就诊时采取健康教育,收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齐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性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自杀观念、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和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而老年性抑郁症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主要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一般指60岁以上)的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目前全世界约有一亿人患有抑郁症,且数量有增无减.已成为本世纪一种相当流行的病症,严重的抑郁症中有15%可自杀而亡.也就是说,抑郁症既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危及病人的生命.做好这类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于治疗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作者:付国华;穆聪;陈庄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利培酮临床应用研究

    利培酮(Risperidone)系苯丙异恶唑(Benzisoxazole)的衍生物,是一种非典型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具有对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的5-HT2受体的双重拮抗作用.大量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利培酮是一种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在缓解运动障碍,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方面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其他的精神障碍亦有效,副作用轻微,且依从性好.现将利培酮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罗荣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肩周炎的综合治疗

    目的:观察肩周炎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患者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确炎舒松,维生素B12和利多卡因,并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周关节松解术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VAS评分0分为24例,1-3分为16例,3-6分3例;肩周关节各轴向活动明显好转.结论: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确炎舒松、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并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早期功能锻炼为治疗肩周炎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程振伦;周保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住院伤残军人对护工的需求及现状

    我院是优抚医院,收治对象为特、一等革命伤残军人.伤残军人住院疗养不仅需要精心的治疗,同时也希望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工工作既是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又是护士工作的延伸和补充.[1]护工解决住院伤残军人的实际困难,并为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但在临床工作中,护工的服务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研究通过调查住院伤残军人对护工服务的需求,护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发挥护工的积极性,为伤残军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徐建秀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恶性综合征误诊1例报告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Malin综合征,NMS)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副作用,临床上较少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综合征(肌肉强直、运动不能、木僵、缄默、构音或吞咽困难)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流涎、血压不稳、心动过速、体温增高),可出现意识障碍、急性肾衰,死亡率约20%~30%[1].

    作者:程明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计算机网络在对未来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的研究设想

    目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促进未来医院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增设合理用药的预警、查询、不良反应提示与分析、经济学统计功能,对合理用药实施实时监控与帮助.结果与结论:未来医院计算机网络实现以上功能可较大程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避免药源性疾病,减少药物资源浪费.

    作者:成伟;唐璇;王安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与帕罗西汀组,治疗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 %和78 %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1周及2周后,米氮平组的有效率高于帕罗西汀组.治疗6周后,两组HAMD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1周及2周后,米氮平组HAMD 总分、焦虑躯体化和睡眠紊乱因子分的减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米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是头昏、嗜睡等,与帕罗西汀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且有改善焦虑及睡眠作用.

    作者:彭江发;许玉梅;朴胜斌;李学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高热患者的护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的减弱,发热已成为许多疾病伴有的一个共同症状.患者体温在上升阶段,常伴有肤色干燥苍白,身体发抖等.体温升高处于相对持续阶段时,皮肤变潮红,患者出现口渴、呼吸、脉搏、心率增快.体温下降阶段,患者开始出汗,直至大汗淋漓.因此,在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高热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徐秀香;苏国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教育前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良好.

    作者:鑫喆喆;潘守池;韩红;田凤香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精神分裂症情绪环路阻断术与脑电图的相关研究

    目的: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行脑立体定向--情绪环路阻断术治疗,探讨手术治疗效果与手术前、后数字化视频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情绪环路阻断术(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及杏仁核毁损术),术前、术后、半年后复诊时行脑电图检查,比较其变化.根据随访的疗效结果分析与脑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1~3年随访,有效为79.6%,显效为51.8%,无效为20.4%.术后复查脑电图34例,其中19例,占57.7%,基本波率好转,调频调幅改善,慢波减少,刺激症减少或消失.结论:术前脑电图检查,参考脑电活动,对选择手术方法与靶点、调整对靶点毁损灶制作的程度,提高手术疗效,有参考价值.

    作者:钟志慧;刘伟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