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娇
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恙虫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现将199 8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入住院并有完整资料的93例患者临床及误诊原因分析报导如下.
作者:韩建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无菌凡士林纱布是医疗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外科用物品.由于凡士林是一种油剂,蒸气不易渗透,盛装油纱的容器又是密闭的,这样给消毒灭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往凡士林纱布是采用干热法灭菌,因此法存在耗电量大、时间长、造成灭菌物变黄变质等许多问题.我院现在采用脉动真空灭菌柜对凡士林纱布进行灭菌.为了解凡士林油纱重叠、厚度层数多少与灭菌的效果的关系,我们对脉动真空灭菌柜进行凡士林纱布菌的效果作了一些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卡介苗素、维生素AD、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儿童哮喘,观察其疗效.方法将89例哮喘患儿分为两组,4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45例研究组除采用一般治疗外,还应用卡介苗素、维生素AD、葡萄糖酸锌制剂,比较哮喘发作次数、程度及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哮喘发作次数差异不明显(t=0.16,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发作次数减少( 研究组t=10.7,对照组t=5.39,P<0.01)而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发作次数明显减少(t=3.9,P<0.01),研究组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x2=5.54,P<0.05).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t=0.01,治疗后t=0.09,P>0.05 ),说明应用卡介苗素、维生素AD、葡萄糖酸锌治疗哮喘其疗效无性别差异.研究组治疗后患儿一般情况明显好转,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精神反应明显好转,体重增速明显 ,对过敏原的易感性明显下降,病情及症状较轻,病程明显缩短,重度及急性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卡介苗素、维生素AD、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满意,值得推荐.
作者:赵凯;向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测定铜的快速分光光度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土壤和环境化学中各种形态铜的特点分析以及环境中铜的污染的调查分析.方法本法是根据pH8.0~ 9.3时,Cu(Ⅱ)-PAN和PMPBA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TX-100存在时生成红色复合物的原理而建立起来的测定铜的快速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结果在大吸收波长550nm处, 红色Cu(Ⅱ)-PAN-TX-100-PMPBA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为1.90×105L/(mol*cm),检测限为1 ngCu/ml.该系统在0~0.4μgCu(Ⅱ)/ml范围内服从Beer定律.结论用本法测得结果与用原子吸收法验证的结果非常吻合,以本方法测定土壤和降尘颗粒样品中总铜是可行的.
作者:邹晓春;朱艺成;尹江伟;肖锦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口服米索前列醇混悬液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孕妇分为两组.A组105例口服米索混悬液,每2h1次,初起每次20ml,连续2次后改为40ml,直至出现规律宫缩后停药,否则服完200ml.B组105例同样条件的孕妇取米索50μg放入阴道后穹窿, 每3 h1次至规律宫缩,用药不得超过4次.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85.71%和 88.57%(P>0.05),而B组出现的宫缩过频,胎儿宫内窘迫明显高于A组. 结论小剂量口服米索混悬液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
作者:陈燕;黄永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隆阳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危害程度,为今后广泛深入开展肠道寄生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统一技术方案,改良加藤和碘液直接涂片法.结果共检查8所中小学校4 649人,检出寄生虫感染者3 276人,总感染率为70.47%,检出11种寄生虫.结论揭示隆阳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应积极开展防治工作.
作者:邓永元;李加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母婴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我院1996~1998年产科分娩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1996~1998年的剖宫产率分别13.3%、19.0%、22.6%,围产期围产儿病死率分别为11.6%、10.0%、8.6%,无孕产妇死亡.结论我院的剖宫产率上升控制较为合理,剖宫产指征的相对放宽,有助于降低母婴病死率.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45例非自杀原因引起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996年6月~2001年 9月收治的45例非自杀原因引起有磷中毒患者,通过病史、就诊时症状、体征,初步诊断,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如何防范误诊、漏诊,提高早期诊断率进行了讨论.结果 45例非自杀原因引起的有机磷中毒就诊时初步诊断为有机磷中毒12例(27%),急性胃肠炎16例(36%),神经官能症5例(11%),中暑5例(11%),低血糖2例(4% ),心肌炎2例(4%),肺部感染3例(7%),初诊误诊率达73%.结论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应警惕有机磷中毒, 须详细询问饮食史及有机磷农药接触史,作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以便早期明确诊断,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张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82例甲状腺肿块声像图特点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声像图多数为混合性或实质性肿块及囊性肿块,内实质部分粗糙或沙粒状钙化回声团块.腺瘤及结节以多发性为主,恶性则以单发为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表现甲状腺癌血流阻力指数(RI)较高,多大于0.7,动脉流速亦增高.结论运用高频技术和CDFI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是有效的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茆小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江苏省疟疾高发地区健康教育干预疟疾流行的效果.方法实验点实行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与对照点同时实施相同的防治措施,在不同人群中进行KAP调查和疫情监测,以掌握居民的疟防知识水平、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疫情控制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当地居民的防疟知识掌握率、防疟态度正确率和防疟行为良好率分别从干预前的27.51%、43.96%和50.39%提高到干预后的83.48%、92.95%和93.83%;对防治疟疾是社区的大家的共同责任及发热接受血检率等指标分别从干预前的20.22%和49.26%提高至干预后的75.37%和80.42%;露宿习惯从干预前的经常露宿率占39.55%下降至干预后的7.85%;疟疾发病率从干预前的57.54/万下降至干预后的23.81/万.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干预疟疾的流行,其效果确实,可作为疟疾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萍;金小林;高琪;顾亚萍;王伟明;周华云;李菊林;沈宝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抑制剂灯盏细辛对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灯盏细辛每日40ml静脉点滴15d治疗30 例肺心病患者,同时与43例未用此药的肺心病患者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灯盏细辛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肺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ET-1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灯盏细辛对于肺心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KC信号转导途径调控NO和ET-1而起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毅鹏;林莉;何海武;蔡吕成;王小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病情来得较急,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及时抢救治疗及时恢复功能是治疗脑血管病的关键, 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笔者护理老年人脑血管病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介绍如下 .
作者:周海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监测海口地区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药敏.结果 2000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菌1 399株,革兰阳性球菌426株(30.5%),革兰阴性杆菌973株(69. 5%),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所监测的细菌总体耐药率比国内其他地区偏高,且出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海口地区的细菌耐药严重,控制细菌耐药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苏林光;何远学;贾杰;莫成锦;冯清贵;吴多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乡镇卫生院管理是当前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改革中的难点之一.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是乡镇卫生院停滞不前、举步艰难的症结所在.若要改变这种窘迫状况,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是唯一的出路.本文将重点剖析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适应乡镇卫生院生存发展的管理方式,使其尽快走出低谷和困境.
作者:辜明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3种: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等地的日本血吸虫,分布于非洲、南美洲等地的曼氏血吸虫和分布于中非等地的埃及血吸虫.
作者:张中庸;曾宪芳;李靓如;易新元;张京;曾庆仁;言敢威;章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目前传染病发病动态,掌握居民传染病的漏报情况,推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为制订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2001年12月组织人员到大田镇开展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骨科手术中度以上疼痛病人 ,术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诺昔康组(15例),Ⅱ组为吗啡组(15例),接受PCIA治疗 .使用一次性镇痛泵,观察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布情况,完成术后镇痛24h内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以及术后24h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Ⅰ组与Ⅱ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分布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内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术后24h内Ⅱ组出现副作用比Ⅰ组大(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后PCIA 的镇痛效应与吗啡接近,且没有尿潴留、瘙痒等不良反应.
作者:吴信真;周德华;严兴福;欧阳碧山;石震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0年5月23日,在白沙县狮球乡福妥村有一5口之家,均发生不同程度腹痛、腹泻、呕吐为主的急性胃肠道感染症状.经调查,5名患者均于当天早上吃过未经加热的隔夜山薯汤,另一名男主人未吃隔夜山薯汤则不发病.发病时间早为当天11时,迟于当日19时.采集病人呕吐物、粪便或肛拭子标本6份经分离培养后,检出斯坦利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捷;王家豪;许永炎;王炎业;陈言;王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常温下心脏空跳中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以对比的方法,将72例病人分成A、B两组:A组以传统的升主动脉阻断、灌注冷停搏液,心内无血状态下完成手术.B组在并行循环下完成心内手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冷停搏液,不降温,鼻温在并行续降下控制在34~35℃之间,心脏在空跳下完成心内手术.结果常温下心脏空跳中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 , 很大程度上减轻心脏缺血和缺氧损害,有效地避免了心肌再灌注损伤,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取得了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林伟民;吴煌福;董明;李标;何书武;于军;李正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的一种急重的感染性疾病, 病死率高,平均病死率为20%~30%[1],因此,治疗必须采取各种综合手段,权衡利弊.按原常规治疗,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的破伤风患者要留置胃管,鼻饲是常规的治疗措施.后来因为发现有不良后果,便试用另一种不置胃管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在两组病例的治疗对比中,发现留置胃管、鼻饲对于破伤风病人益处不多,预后不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鹏;付晓雪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