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梁祖光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 服药依从性,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患者的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确定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结果: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有自知力缺乏、受幻觉妄想支配、恐惧药物副作用、消极悲观厌世心理、错误认知等.结论:对服药依从性差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对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接受无痛人流术者进行麻醉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2例无痛人流术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在麻醉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麻醉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接受无痛人流术者进行麻醉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谭凤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糖尿病足的患者依据患者足部病变特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总有效率93.59%.结论:针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及护理,疗效显著,值的推广.

    作者:周武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门诊输液的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门诊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也逐年增.为了满足老年患者的需要,应及时准确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有效地运用心理护理,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卫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高血压病服药情况,比较服药依从性差与服药依从性好的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服药依从性好170例,为38.0%,服药依从性差占62.0%.影响依从性因素:平均年龄大、经济收入少、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差、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与性别构成无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其药物依从性.

    作者:徐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

    目的:对造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03年6月-2012年6月血液检验中的不合格血液样本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在80例研究对象中,导致血液样本不合的原因及病例数分别为,35例因溶血,占研究对象的43.8%;17例因样本延迟送检,占21.3%为主要原因,其他患者因血液凝固、抗凝剂使用不当及药物影响等原因导致.结论:在血液标本的检测中应提高检验和采样人员的责任感,要严格按照检测的要求和流程进行相关操作,可以降低不合格样本的出现率,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方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临床输血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现阶段临床输血的管理现状以及针对现状所提出的解决对策.方法: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输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我市的部分医院在输血的管理上制度不健全,且输血的管理不统一、不规范.结论:输血是现代临床中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管理在临床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医疗管理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并健全临床输血管理的相关制度,以规范医院的输血行为.

    作者:罗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实施剖宫产术中切除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并总结对妊娠伴子宫肌瘤者在剖宫产术中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本院自2009 年2月至2012年1月期间实施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2例病人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选取48例同期妊娠但无子宫肌瘤实施单纯剖宫产术者,对比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产褥病率以及子宫复旧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肌瘤变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种在术后产褥病率与血性恶露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提倡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桂香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在治疗妇产科急性大出血应用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9例大出血患者,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经皮穿刺主动脉插管,超选择动脉栓塞.结果:以上9例患者在行动脉栓塞术后,阴道出血停止,其中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等,4例患者再术后6-7天后缓解,另2例患者因疼痛剧烈,被给予了镇痛药物治疗,给药4-7天后也明显缓解;同时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2天后,低热症状自动消失.结论:选择动脉栓塞术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等优点,同时还便于进行介入治疗手段,有效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作者:郁燕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医学图像处理在医学研究上的发展意义

    医学图像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医学图像技术对医学产生的影响和推动将越来越大.

    作者:郭娟;马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临床实习护士礼仪缺陷分析及对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人员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社会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不仅是护理和治疗工作的承担者,同时也是心灵的慰藉师,端正的仪表、文雅的举止、规范的行为,能给患者以美感,所以重视礼仪、学习礼仪、应用礼仪也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升护理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需求已经得到了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在新进护士的培训和护理人员素质培训都有体现;但对实习护士,我们只重视了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各项技能的培训,而对礼仪方面,关注很少,为了让踏上实习道路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掌握护士礼仪、护理操作技能,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为人类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病痛,保实习护士命而崇高奉献的品格,现将在我科的实习护士表现的礼仪缺陷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作者:王光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择期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影响该组患者的护理安全的因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观察组加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可大限度地控制手术室护理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肝癌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为胆漏,1例为出血,1例为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6.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后有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为胆漏,5例为出血,3例为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作者:汤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例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个案护理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血透患者的寿命也逐渐的延长.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尿毒症的常见并发之一,1,25二羟维生素D3与磷储留是SHPT的主要原因,可以导致纤维囊性骨炎[1]、难以纠正的贫血、钙化防御、左心室肥厚等不良后果,增加病死率[2].SHPT目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对于严重的SHPT(血PTH 持续大于800 ng/dl ) 伴有内科治疗抵抗的高血钙、高血磷可选择手术治疗[ 3 ] 甲状旁腺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4],而术后重要的并发症是低钙血症(<2.2 mmol/l ),此症一般无临床表现或仅出现短暂的临床表现[5],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一方面切除异常甲状腺组织PTH急剧下降导致血钙快速大量进入骨骼;另一方面由于切除异常甲状旁腺组织因过去长期受到高血钙的抑制而功能减低尚未恢复导致术后2周内血PTH处于低水平,因而容易发生严重的低血钙.现回顾我院2011年收治的一例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发生低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它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程玉华;陈珣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速率输注瑞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维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速率输注瑞芬太尼对患者麻醉效果维持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并将其分成A、B、C三组,A组使用0.05μg/(kg·min)瑞芬太尼,B组使用0.10μg/(kg·min)瑞芬太尼,C组使用0.15μg/(kg·min)瑞芬太尼,每一组都为11例患者,每组的麻醉诱导器官后分别以上述速率经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4、5mg/(kg·h)和间断经脉注射阿曲库铵0.2mg/kg维持麻醉.发现高血压、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在手术中出现,就要采取一次或者是多次追加0.85μg/ kg的瑞芬太尼、0.5mg的阿托品以及6mg的麻黄素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心率、血压,检查其基础值、气管在插管后10分钟、手术开始10分钟和拔管后10分钟的心率、血压.记录好患者手术的时间、补液量与手术中的失血量,还有患者拔管、拔管后10分钟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的评分以及出手术室的时间,还要对手术中追加瑞芬太尼、麻黄素、阿托品和硝酸甘油的次数进行记录.结果:A组患者在血压手术开始30分钟、60分钟和拔管后10分钟上升,P<0.05;B组血压气管进行插管10分钟时下降,拔管后10分钟上升,P<0.05;C组患者血压气管插管10分钟、开始手术20分钟、30分钟、60分钟下降,拔管10分钟以后上升、开始手术60分钟后减缓、心率气管插管10分钟后减缓,P<0.05.对三组患者拔管后心率的变化等再进行分析.结论:老年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维持合适的麻醉速率在0.10μg/(kg·min),在手术停止后,必须要尽快对患者及时和充分的补充镇痛.

    作者:胡正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联合应用芒针透刺与放血疗法对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并总结联合应用芒针透刺与放血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升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治疗组联合应用芒针透刺与放血疗法,对照组给予单纯物理康复疗法,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上肢改良AshWorth 分级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未见显著改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上肢改良AshWorth 分级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芒针透刺与放血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物理康复疗法.

    作者:唐海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测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3家综合医院,在2010年10月25日至2010年12月20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完成对≥16岁的538名住院患者的调查.结果: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为(288.16±54.97)分,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分别为(115.05±27.20)、(100.57±19.01)和(72.56±19.98)分.与一般人群相比,SRHM总分、生理和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低,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高,均P<0.05.年龄<55岁者较≥55岁者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低;女性较男性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低;离异、丧偶者心理健康及社会健康得分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中学者较小学及以下者SRHMS总分高;首次住院、单一躯体疾病者SRHMS总分较高;与住省级医院者比较,市级及区县级医院的住院患者SRHMS总分较低.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测健康水平较低,自测健康状况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所住医院级别、住院次数及共病情况相关.

    作者:苏敬华;陈晓东;胡号应;陈夕圆;梅芳;卢慧贤;杨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分析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分析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78例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非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2.1±1.6)d,1例患者发生临床并发症;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7.3±3.6)d,无患者发生临床并发症.讨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迅速缓解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莫美英;陈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段致胃穿孔后口腔外露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梗阻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消失,伤口愈合良好,脑室形态恢复正常,分流效果良好.术后2个月,患者一次呕吐后,自觉口腔中有条索形异物,末端有无色液体流出,确定后怀疑是分流管远端异位,遂返院就诊,入院后行头部ct检查示脑积水完全缓解,分流管近端位置正常,腹部透视检查示分流管远端由上腹部经食道返入口腔,纵隔下无游离气体,提取脑脊液送检生化及常规均正常,亦没有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及体征,术前准备完善后,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可见腹腔内轻度粘连,胃前壁大网膜粘连聚集,适当分离后可见分流管腹腔端由此穿孔进入胃内,穿孔周围及腹腔内未见胃内容物,由穿孔处丝线结扎分流管,在结扎近端剪断分流管,可见分流管近端有脑脊液匀速流出,远端由口腔预留的牵引丝线将脱出的残余分流管取出,胃前壁穿孔常规消毒修补.保留的分流管近端加接头后延长腹腔段,至少保留腹腔内长度25厘米,并直视下置于肝脏膈面,关腹.术后一般状态良好,痊愈出院.

    作者:杨晓洪;李锐;付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乌甲素复合腰麻在剖宫产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复合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术300 例,年龄23~32岁,随机分为单纯腰麻组(A组)150例,实验组(B组)150例.均未用术前药,入室后监测BP、ECG及SPO2,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取L2~3 间隙硬外穿刺,头侧置管3cm,给实验量2%盐酸利多卡因3~5ml,观察5min,若患者无腰麻的异常表现,推注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7~10ml,B组在术者铺无菌巾时,经静脉缓慢推注高乌甲素0.1mg/kg,约5 min后针刺皮肤无痛感手术开始.A组阻滞完善后手术.结果:注射局麻药到切皮时间(等待时间)、麻醉镇痛优良率,B组明显优于A组( P <0.05).结论:高乌甲素复合腰麻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可大大缩短等待时间,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姜珍华;邓金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香丹注射液与拜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42例疗效比较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诊断,对该病症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本次分析活动的对象是从我医院选取2010年12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原始病例为分析的依据,共计42例.通过对这4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诊断,发现主要是由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症以及各种血栓等病症引发.入院后,对42例患者均进行了CT扫描,通过检测发现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2例,病灶的大小为0.14至1.8厘米,复合性腔隙性脑梗死有10例,病灶的大小为0.16至1.9厘米.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情况,按照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将42例患者分为两个组别:A组:共21例患者,采用香丹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共有21例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42例腔隙性脑梗死病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对A、B两个组别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A组21例患者,治愈12例,改善7例,治愈率:57.14%,总显效率为90.48%;B组21例患者,治愈9例,改善8例,治愈率42.86%,总显效率为80.95%.两个组别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的药物反应.结论:通过对两个组别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病症中,采用香丹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比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要好很多,其中治愈率要高14.86%,总显效率高9.53%,希望能够为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廖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