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吴俊雁;潘杰;肖玉玲;潘小龙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生活质量,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英德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观察组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除组织重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大尿流率(Qmax),并评价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除组织重量分别为(44.2±11.5)min、(58.8±13.2)mL、(24.2±7.4)g,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6.3±23.1)min、(116.4±18.9)mL、(36.9±10.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Qmax和QOL评分分别为(19.5±7.5)mL/s、(12.5±3.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5.2)mL/s、(9.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优于TU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ar-1受体激动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血浆内啡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激动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大鼠血浆内啡肽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64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组和CCI+PAR-1组,每组16只.CCI大鼠建模:结扎左坐骨神经中段,假手术组只钝性分离肌肉,使坐骨神经充分暴露而不结扎.术后第8天测定各组大鼠机械触压痛阈,并分别于术后8d采集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液标本测定大鼠血浆内啡肽浓度.结果 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术后第8天机械触压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I组大鼠在术后第8天时左后肢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产生明显异常痛,左侧后肢机械触压痛阈值为(16.0±1.1)g,与假手术组比较下降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1+CCI组大鼠术后第8天左侧后肢机械触压痛阈值为(28.8±0.7)g,与CCI组比较,大鼠术后痛阈值增加了79.0%,但与Sham组(48.8±0.4)g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免疫法测定CCI模型大鼠血浆内啡肽的表达,结果显示,术后8 d,CCI组大鼠的血浆内啡肽浓度为(1050±38.0)ng/mL,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内注射PAR+CCI组大鼠血浆内啡肽浓度为(1453±66.0)ng/mL,与对照组和CCI组比较血浆内啡肽分别增加了91.0%和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1受体激动剂可明显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血浆内啡肽,提高疼痛阈值.

    作者:王志华;欧阳碧山;陈勇;宁巧明;吴多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尿路结石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尿路结石患者疼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急诊尿路结石患者护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2例尿路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 用药后0.5 h、1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4.9±1.8)分、(3.2±1.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1)分、(4.3±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4.8±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1±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轻疼痛程度.

    作者:贾春艳;王宇;刘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抗菌素联合益生菌协同Kegel训练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抗菌素联合益生菌同时协同Kegel训练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口服复方甲硝唑片,每晚阴道置入双唑泰泡腾片,连共10 d.A组无补充治疗,B组加服益生菌治疗,连续10 d,C组患者在B组治疗基础上行Kegel训练.分别于停药1周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白带情况,并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门诊复查,统计6个月总复发率.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95.0%和100.0%,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复查6个月,A组、B组和C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87.5%、44.7%和20.0%,A组高,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同时行Kegel训练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不仅疗效显著,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郭金莲;王秀美;周丽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不同时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不同时机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东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9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PS的时间点分为三组:<4 h者24例纳入早期组,4~8 h者23例纳入中期组,>8 h者22例纳入晚期组,比较给药前及给药24 h后三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以及3 d内需机械通气治疗的例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结果 给药24 h后,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儿的动脉血pH和PaO2水平分别为(7.48±0.15)和(74.84±2.54)mmHg、(7.32±0.14)和(70.29±2.06)mmHg、(7.29±0.12)和(68.89±1.79)mmHg,均明显升高,PaCO2分别为(39.08±2.04)mmHg、(42.28±2.16)mmHg、(44.15±2.32)mmHg,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早期组改善更加明显,与中期组、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比例为4.17%,明显低于中期组的21.74%和晚期组的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不同时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早期使用效果更显著,且可以降低气管插管的风险.

    作者:谭葵欢;卢燕玲;黄俐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诊治进展

    儿童的危重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是儿童重症肺炎,这一疾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首要病因,重症肺炎常合并脓毒症.脓毒症是以体内炎性介质爆发失控性反应引发的全身免疫反应综合征,其危害严重,造成患儿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与休克反应.故早期诊断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时给予合理的治疗措施对于降低患儿病死率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治疗进行了综述.

    作者:乔书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共有45个结节,消融前后采用超声造影配合消融治疗;对照组共有47个结节,消融前后采用常规超声配合消融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原位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术后无复发,对照组患者有6个结节复发,复发率为12.8%(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造影评价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的灭活情况准确可靠,能有效减少结节原位复发.

    作者:陈英银;刘锐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神经系统感染对小鼠海马区突触素、神经颗粒素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神经系统感染后海马区突触素、神经颗粒素表达的改变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56只新生BALB/C小鼠(1日龄)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28只,感染组于0日龄颅内注射小鼠巨细胞病毒,建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神经系统感染模型,对照组颅内接种等量的病毒溶媒.分别于3日、15日、30日龄(每组7只)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检测两组小鼠海马区突触素和神经颗粒素表达水平,于30日龄行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剩余小鼠(每组7只)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感染组小鼠海马区3日龄、15日龄、30日龄的突触素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74.71±5.96)、(97.71±8.64)、(116.70±12.98),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87.86±4.53)、(127.90±5.27)、(158.00±10.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小鼠海马区3日龄、15日龄、30日龄的神经颗粒素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47.14±3.44)、(60.86±7.71)、(69.86±6.09),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54.29±5.06)、(80.86±7.01)、(97.57±6.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小鼠30日龄的分辨指数为(0.3843±0.0973),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0.5529±0.0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发育过程中的小鼠海马突触素和神经颗粒素表达水平降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李伟;乌剑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强龙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强龙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SCAP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钦州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4例S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甲强龙治疗,疗程为7d.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10 mmHg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二重感染发生情况和病死率,治疗前后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PaO2升高10 mmHg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81±1.48)d、(3.39±0.8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06±2.37)d、(4.72±1.24)d,二重感染发生率为3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为(31.45±18.7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24±20.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强龙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加快患者氧合的改善及体温的恢复,但是甲强龙的应用有增加二重感染发生的风险.

    作者:班健;罗雁;韦圳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激素原,主要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在钙与骨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除了与骨骼肌肉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有关外,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但是,许多研究提出了与早期研究相矛盾的结果,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总结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结果并对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李国斌;蒋颍;周振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对策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高危因素,旨在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参考,降低SSI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13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SS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SSI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SI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213例患者中50例(23.47%)发生SSI,39例切口浅部感染,8例深部感染,3例器官/腔隙感染,病原菌中G-菌52株(94.5%)、G+菌3株(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手术部位、术中输血、急诊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均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SSI患者平均年龄、术前平均住院日、术后预防性用药时间分别为(67.78±9.64)岁、(8.83±3.74)d、(7.70±2.24)h,均明显大于非SSI患者的(63.32±12.16)岁、(6.41±2.75)d、(6.05±2.3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术中输血、高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预防性用药等均为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直肠癌手术患者为SSI高危人群,术前要完善各项准备,明确病情、充分肠道准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早期手术,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避免术中输血等可有效降低SSI的发生.

    作者:何亮;刘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解放军第174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6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浆ET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水平.结果 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ET水平为(76.4±15.3)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17.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12.3±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4±3.1)d,且观察组ADL评分为(68.4±10.2)分,NIHSS评分为(9.2±1.8)分,与对照组的(56.6±9.4)分、(11.0±2.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利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降低,明显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朱海;龙平;赖日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社区抑郁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社区抑郁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以总结抑郁症有效的社区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黎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的68例社区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宣教及医院随访,观察组患者应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1.29±2.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6±3.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中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分别为(18.58±3.19)分、(16.64±3.39)分、(15.74±3.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8±2.64)分、(14.09±2.83)分、(13.25±2.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在社区管理中应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高燕;黄春妮;袁冬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技术对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VTIQ)技术在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诊治的97例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超和VTIQ检查,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高频彩超联合VTIQ诊断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的价值.结果 高频彩超诊断恶性乳腺结节正确率88.0%,良性结节正确率90.3%.良性乳腺结节剪切波速度(SWV)平均值为(3.09±0.63)m/s,恶性乳腺结节SWV平均值为(4.71±2.09)m/s,良恶性乳腺结节SWV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Q、高频彩超、高频彩超联合VTIQ诊断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95%CI:0.164~0.751)、0.803(95%CI:0.171~0.906)、0.902(95%CI:0.035~0.9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16%、78.61%;86.64%、81.52%;90.34%、95.37%,高频彩超联合VTIQ诊断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结论 高频彩超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技术有助于鉴别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提高触诊阴性乳腺实性肿块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雁丽;魏昭;张宜珍;张燕辉;吕小霞;陶红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iR-64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HepG2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R-64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肝胆胰腺外科48例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手术切除癌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641表达,并分析miR-641在不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差异,脂质体法转染miR-641 mimics、inhibitors、无关序列(negative control,NC)到HepG2细胞,qRT-PCR检测各组miR-641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转染后24 h、48 h、72 h、96 h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miR-641在HC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2.44±0.13),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6.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iR-64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患者Edmondson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其中Ⅰ、Ⅱ级组表达水平为(3.15±0.72),Ⅲ、Ⅳ级组表达水平为(2.02±0.74).与NC组miR-614表达水平(1.0±0.07)比较,转染miR-641 mimics组miR-641表达水平(9.54±0.62)显著升高,转染inhibitors转染组miR-641表达水平(0.34±0.05)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96 h时NC组细胞的增殖水平(0.59±0.02)比较,miR-641mimics组的增殖水平(0.50±0.01)显著降低,miR-641inhibitors组的增殖水平(0.82±0.03)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袭实验数据显示,与NC组细胞相对侵袭数量相比,miR-641mimics组的细胞相对侵袭数量显著降低,miR-641inhibitors组的细胞相对侵袭数量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641在HCC组织低表达,并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相关,其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参与HCC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李文科;何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阴茎根部背侧生物膜固定在隐匿性阴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阴茎根部背侧生物膜固定在隐匿性阴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外科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7例隐匿性阴茎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56例患儿在术中将包皮脱套后将生物膜缝合于阴茎根部背侧,阴茎体与耻骨前筋膜不使用丝线缝合固定,术后将阴茎体被动悬吊并固定4 d;B组61例患儿则采用改良Devine术式,将阴茎体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耻骨前筋膜,术后不需悬吊阴茎体.比较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阴茎显露长度、包皮水肿发生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36.5±5.1)min vs(53.8±6.6)min]及术后2周包皮水肿发生率(10.71%vs 27.87%)比较,A组均明显少于或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术后阴茎平均显露长度[(4.3±1.2)cm vs(4.5±1.3)cm]及感染发生率(7.14%vs 4.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丝线缝合固定方法相比,生物膜阴茎根部固定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包皮水肿的发生率,而对阴茎体显露长度及感染的发生则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春景;刘国庆;王剑锋;张世林;李杰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及其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80例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GERD组),其中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56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24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三组研究对象的精神心理状态,并对影响质子泵抑制剂(PPI)疗效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GERD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7.5%、40.0%及5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0%及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1.7%、37.5%及66.7%,与NERD患者的50.0%、41.1%及53.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RD、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影响PPI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GER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治疗时考虑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可提高GERD患者PPI的治疗效果.

    作者:赖荣昌;邓彦雯;魏九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PT1A促进肺癌转移的调控作用

    目的 研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在肺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首先,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11对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组织中CPT1A分子的mRNA与蛋白表达,以明确CPT1A在肺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是否发生改变;其次,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下调CPT1A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后,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下调CPT1A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肺癌转移灶组织中CPT1A表达在mRNA与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原发灶组织[mRNA水平:(1.00±0.14)vs(1.83±0.75);蛋白水平:(1.00±0.26)vs(2.25±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下调CPT1A表达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siCtrl vs siCPT1A-1 vs siCPT1A-2=(1.00±0.12)vs(0.39±0.04)vs(0.38±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下调CPT1A表达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siCtrl vs siCPT1A vs siCPT1A-2=(23.00±3.00)vs(12.00±2.00)vs(13.0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T1A在肺癌转移过程中表达显著上调;CPT1A可同时促进肺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提示CPT1A是肺癌治疗潜在的分子靶标.

    作者:贾建博;王涛;辛向兵;卢强;韩勇;田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的10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抗生素治疗组(20例)、激素治疗组(20例)、激素治疗+抗生素组(30例)及激素+手术治疗组(30例),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情况.结果 激素+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复发率为13.3%,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激素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抗生素治疗组的40.0%和激素治疗组的55.0%,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抗生素治疗组的65.0%和激素治疗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治疗组和激素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低,复发率高.结论 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效果明显,患者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汉扬;贾卫娟;黄静吟;万德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英德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观察组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除组织重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大尿流率(Qmax),并评价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除组织重量分别为(44.2±11.5)min、(58.8±13.2)mL、(24.2±7.4)g,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6.3±23.1)min、(116.4±18.9)mL、(36.9±10.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Qmax和QOL评分分别为(19.5±7.5)mL/s、(12.5±3.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5.2)mL/s、(9.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优于TU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俊雁;潘杰;肖玉玲;潘小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影响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10例接受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抢救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42例)和未成功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有导致心脏骤停原因中,心源性原因患者复苏成功率高,占45.1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占27.27%;车祸所占比例较低,为12.5%.成功组与未成功组患者心脏骤停绝对时间[(18.62±8.05)min vs(24.05±9.34)min]、开始抢救时间[(5.64±1.48)min vs(9.26±1.94)min]、气管插管时间[(6.18±2.94)min vs(10.14±4.16)min]和肾上腺素累积用量[(8.34±5.48)mg vs(18.38±9.64)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疾病、心室纤颤、无脉搏电活动、应用电除颤和肾上腺素用量<4 mg是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需要同时建立多项措施以减少各类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马剑飞;宋巧玲;屈纪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