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婉萍;吴少敏;黎佩莹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19)与对照组(n=19),对照组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NBNA评分分别为(35.68±5.47)分、(31.74±4.63)分,均较治疗前的(27.35±8.34)分、(26.98±7.96)分明显升高,NSE为(16.82±4.06)μg/L和(22.36±4.62)μg/L,较治疗前的(29.92±7.34)μg/L和(30.07±5.16)μg/L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有利于神经细胞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作者:黄健;唐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结合镇静评分(Ramsay)、镇静躁动评分(SAS)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ICU科住院治疗的120例重症监护患者,均静脉泵注丙泊酚,监测BIS及Ramsay评分和SAS评分,分析BIS值与Ramsay评分和SA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镇静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 镇静后患者生命体征较治疗前平稳,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镇静前后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值与SAS评分呈正相关(r=0.771,P<0.05),BIS值与Ramsay评分呈现负相关(r=、0.753,P<0.05).结论 BIS与Ramsay、SAS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合运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对其镇静深度监测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仍需要进行谨慎的判断.
作者:钟映玉;肖百芳;黄寿新;陈宇冲;罗文滔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6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43.6±3.1)min、(10.1±1.2)周、(8.1±1.2)d、(13.2±1.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7.8±3.2)min、(18.9±1.3)周、(17.1±1.1)d、(16.6±1.6)d,术中出血量为(74.3±9.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2.2±9.7)mL,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钢板外露、骨折延迟愈合、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斌;叶小林;李庆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共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本人或家属通过电话、书信、走访、门诊、膀胱灌注药物同时随访等方式进行随访,主要随访内容有:是否复发、复发时间、是否按时规律用药、再次住院情况等.随访1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4月.根据资料查找,选定相关危险因素的变量,通过单因素分析与Cox回归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与临床意义.结果 90例患者中共36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情况,总复发率为40.0%,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9.73个月;单因素中患者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以往复发情况是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而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存在部位、灌注药物种类对肿瘤复发影响效果均不明显(P>0.05).结论 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董滢;卜小斌;李强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TightRope喙锁韧带重建结合带线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TightRope喙锁韧带重建联合带线锚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肩锁钩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Neer评分分别为(85.01±6.24)分、(95.84±2.75)分、(98.27±1.84)分,对照组则分别为(70.15±5.85)分,(81.23±1.62)分、(86.71±2.01)分;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6.39±0.28)分、(3.21±0.16)分、(1.01±0.04)分,对照组则分别为(8.27±0.54)分、(5.54±0.30)分、(3.01±0.12)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Neer评分均逐渐提高,VAS评分均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Ne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ghtRope喙锁韧带重建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优于肩锁钩钢板治疗,其能够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提高肩锁关节稳定性,且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钜伦;许国泰;周姣丽;朱小华;桂景雄;郭胜;谢剑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286例剖宫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术中分别进行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和常规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止血效果、子宫体双侧动脉阻抗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73±3.28)min,术中出血量为(927.43±115.92)mL,即刻止血131例(91.6%),有效止血7例(4.9%),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92±5.72)min,术中出血量为(1120.85±207.45)mL,即刻止血88例(61.5%),有效止血15例(10.5%),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止血效果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子宫动脉的RI、S/D分别为(0.79±0.01)、(10.74±2.93),右子宫动脉的RI、S/D分别为(0.78±0.02)、(11.43±2.85);对照组左子宫动脉的RI、S/D分别为(0.77±0.02)、(11.25±3.14),右子宫动脉的RI、S/D分别为(0.79±0.01)、(11.17±3.06).两组患者的子宫体双侧动脉RI、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能够有效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其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云云;何涓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治疗的74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并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舒张早期及晚期大血流速度比(E/A),比较不同Hcy水平患者血清颈动脉IMT及LVMI、LVEDD、E/A、LVEF水平,并分析Hcy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74例MHD患者中HHcy发生率为79.73%;HHcy组患者颈动脉IMT及LVMI、LVEDD分别为(1.21±0.29)mm、(152.66±22.94)g/m2、(52.53±5.45)mm,明显高于正常Hcy组的(0.97±0.21)mm、(134.17±20.68)g/m2、(47.37±6.24)mm,E/A、LVEF分别为(1.08±0.22)、(51.23±5.35)%,明显低于正常Hcy组的(1.24±0.35)、(56.04±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LVMI、LVEDD均呈正相关性,与E/A、LVEF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HHcy,血清Hcy水平可反映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
作者:林花兰;许宝珠;黄春霞;吴福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结合免疫治疗为主,但是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干细胞能发挥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特点,因而近年干细胞治疗SCI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均获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就嗅鞘细胞和间质干细胞用于治疗SCI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揭勇;符策岗;韩庆斌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小儿川崎病(KD)左心室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45例KD患儿作为观察组,另以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3D-STI检查,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PLS)、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PCS)、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PAS)及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PRS),分析LVEF和LVEDV与GPLS、GPCS、GPAS及GPRS的关系,探讨3D-STI评估KD患儿左室心肌功能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儿LVEF和LVED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GPLS、GPCS、GPAS及GPRS绝对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LVEF与GPLS、GPCS、GPAS呈显著负相关性(r=-0.729、-0.617、-0.567,P=0.000),与GPRS呈正相关(r=0.543,P=0.000).LVEDV与GPLS、GPCS、GPAS呈显著负相关性(r=-0.691、-0.583、-0.572,P=0.000),与GPRS呈正相关(r=0.556,P=0.000).Bland Altman法分析显示GPAS在两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3D-STI用于KD患儿能客观、准确评估左室心肌功能,可作为监测KD患儿早期心功能改变的检查工具.
作者:吕娟萍;张宝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影响低于35岁乳腺癌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3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41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35岁组41例和≥35岁组375例.分别采取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来分析家族乳腺癌疾病史、职业等11个因素与<35岁乳腺癌患者发病的关系,以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间的受教育水平、初潮年龄、婚姻状况、活产胎次、哺乳状况及口服避孕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婚(OR:9.789)、活产胎次≤2次(OR:9.669)、初潮年龄<14岁(OR:5.527)和未哺乳(OR:3.015)是影响<35岁乳腺癌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初潮年龄小、未婚、生育次数少及未哺乳均加大<35岁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提示从小注意饮食、产后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作者:郭智慧;周庆;杨大学;蒋安科;胡清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二科实施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追踪观察,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47例、非出血组177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OR值分别为1.527、1.908、2.246、1.803,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ACS.
作者:张颖;魏显敬;张曙影;金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淮安市淋病疫情流行病学趋势及现状特征,为制定淋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淮安市2014-2016年淋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Excel2007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淮安市共报告淋病501例,3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90/10万、3.61/10万和5.50/10万,年均发病率为4.01/10万,历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淋病病例主要集中在淮阴区和清浦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53:1,发病病例年龄主要集中于20~45岁年龄组,共占75.60%;发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结论 近年来淮安市淋病呈现上升趋势,青壮年性活跃人群是防治工作的重点,需要提高对女性淋病的关注,提高检测技术和扩大宣教,加强性病的诊疗防治.
作者:赵鹏鹏;胡锦流;孙修福;时玉军;骆公成;金韬;王德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以腓骨小头下方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皮支为皮瓣旋转点,切取面积为5 cm×10 cm~9 cm×18 cm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创面18例.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胫骨中段转移皮瓣血运良好,成活率为100%.随访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小腿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腓动脉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成活率高、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对供区损伤小的优点,可作为修复胫骨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优选皮瓣.
作者:段冬;张远贵;高新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7.81±1.64)分、(6.79±1.57)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2.28)分、(8.99±1.9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虹;党丽丽;李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颞肌贴敷与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治疗的32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R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改良mRS评分为(1.28±0.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m、PI分别为(72.25±12.14)cm/s、(0.50±0.18),与对照组的(63.47±11.97)cm/s、(0.68±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肌贴敷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治疗烟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琛;曹旭华;马志昭;张皓峰;胡福广;王立群;孙晓枫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甲氨蝶呤用药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产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E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连续肌肉注射甲氨蝶呤[0.4 mg/(kg·d),1次/d,连用5 d],观察组予单次肌肉注射(1 mg/kg),均同时口服米非司酮(25 mg,2次/d,连用3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率为(49.89±16.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6±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14 d时血β-hCG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6.67±3.65)d,短于对照组的(18.39±4.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5.12%和8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肌肉注射、单次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均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但是单次肌肉注射法降低血β-hCG的速度更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佳.
作者:王秋凤;曾艳花;唐晓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医院妇产科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在我院孕检的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入组次日晨检测受检者血清hs-CRP、Hcy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s-CRP、Hcy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Hcy和HOMA-IR分别为(8.97±4.68)mg/L、(17.96±6.41)μmol/L、(3.72±0.9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0.79)mg/L、(9.83±3.65)μmol/L、(2.43±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Hcy与HOMA-IR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454、0.428,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监测血清hs-CRP、Hcy水平可有效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
作者:唐晓霞;黄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3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患者的CT和MRI图像进行比较,并对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肿瘤的34例患者的CT及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MRI对骶髂关节病变的Ⅰ级、Ⅱ级检出率分别为27.5%和43.8%,高于CT的12.5%和2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增生硬化、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分别为70.0%、66.3%、82.5%、50.0%,高于CT的38.8%、35.0%、51.3%、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肿瘤的强直性脊柱炎多为Ⅲ级、Ⅳ级,并且多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骶髂关节面虫蚀样破坏及硬化.结论 与CT相比,MRI能更早更准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合并肿瘤的风险,临床应引起重视.
作者:翁静飞;韩福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超声心动图由于具有无创、简便及实时的优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监测中,是不可或缺的检查方式.虽然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较高,但是当疾病超声图像表现不典型时,仍易漏诊及误诊,本文将简单分析及总结1例室间隔缺损误诊为冠状动脉瘘的原因及教训.
作者:刘丹;陈娇;朱琦;罗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海口市犬肠道内寄生虫——犬复孔绦虫的流行情况,并研究不同生物染色剂对犬复孔绦虫虫体的染色效果,确定佳染色方法作为虫种形态学鉴别依据.方法 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法,选择醋酸卡红、齐尔石碳酸复红、德氏苏木素、孔雀绿及盐酸卡红五种不同的生物染色剂对虫体节片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分别染色,并对这五种生物染色剂两两组合进行复合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结构并鉴别虫种.二甲苯透明法和冬青油透明法处理虫体节片,和染色法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20%醋酸卡红染色12 h、24 h和10%醋酸卡红染色24 h时染色成节效果更佳;齐尔石碳酸复红染液在48 h、72 h染色成节效果佳;德氏苏木素染液在8~20 h时染色孕节效果佳;4%的孔雀绿在6h时染色孕节效果佳;盐酸卡红在4~8h时染色孕节效果佳;复合染色时石碳酸首染,孔雀绿复染效果佳.透明法处理孕节片效果佳.结论 选择合适染色剂及确定佳染色方案,可清晰观察到绦虫节片的形态结构,有利于虫种鉴别和病原学诊断.
作者:邢维媚;张锐;杨丽侨;张彩虹;殷慧敏;李丽花;芦亚君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