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医生处理老年医疗事件的作用,为临床医师培训内容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三年的工作表现将113名医师分为优异组(三年内患者满意度调查均为良好及以上且年均工作差错次数不大于1次)和非优异组,利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两组医师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评价并分为评判性思维能力强(A)、中(B)、弱(C)三组,利用SPSS19.0分析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老年医疗事件处理能力的关联性.结果 本次调查的113名医师中,优异组医师共51人,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强、中、弱组人数分别为28人、21人、2人,而非优异组医师62人,评判性思维评价为强、中、弱组人数分别为7人、24人、31人.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优异组和非优异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医师评判性思维得分为(362.8±21.98)分,明显高于女性医师的(317.4±53.07)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医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老年医疗事件的处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提升医疗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建议加强对临床医师及助理医师的思维评价并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评判性思维意识及能力,提高临床服务水平.
作者:梁培日;龙登毅;苏娅;黄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炎症和血小板活化与深静脉血栓(DVT)之间具有相关性.P-选择素(P-selectin)是一种敏感的炎症和血小板活化的标记物.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发现,P-选择素可能是DVT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浓度的增高与DVT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选择素在DVT的诊断、预后、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董嘉尧;罗美华;周成宇;朱桥华;黄维;于新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上海崇明地区汉族人群中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NSP)基因单核苷酸(SNP)多态性位点rs6797312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方法 以106例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因缺血性脑卒中在我院住院的汉族患者(进展组)和102例同期间在我院经健康体检排除脑卒中的汉族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所有人员性别、年龄、吸烟史和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绞痛史)等资料.采用Taqman-MGB探针技术检测NSP基因SNP位点rs6797312的多态性,对所有人员进行DNA提取并进行SNP基因型分型.结果 进展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在年龄[(58±8.8)岁vs(57±8.5)岁]和性别比[进展组男女比例(65:41)vs(56:46)]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史[37.74%(40/106)vs 20.59%(21/102)]、高血压史[48.11%(51/106)vs 28.43%(29/102)]、糖尿病史[21.70%(23/106)vs 4.90%(5/102)]、心绞痛史[14.15%(15/106)vs 43.92%(4/102)]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均出现AA、TT、AT三种基因型[进展组分别为6例(5.7%)、42例(39.6%)、58例(54.7),对照组分别为4例(3.9%)、37例(36.3%)、61例(59.8%)]和A、T两种等位基因[进展组为54例(25.5%)和160例(74.5%),对照组为46例(22.5%)和158例(7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崇明汉族人群中NSP基因SNP多态性位点rs6797312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具有相关性.
作者:施德;谢娟;王文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2年1月至2015年2间诊治的36例心房颤动致TC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超指标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8.64±5.17)%、(52.62±4.81)%,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血NT-pro BNP分别为(3.14±1.02)×103 ng/L、(3.82±0.98)×103 ng/L,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分别为(51.42±3.19)mm、(54.82±3.1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40.21±1.74)mm、(42.34±2.14)mm,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明显改善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
作者:杨鸣宇;吴博华;谢爵隆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大多数肾癌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均不敏感,这与肾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多重耐药有关.α-干扰素(I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生物免疫治疗制剂,但只有部分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一些有希望的合理的靶向治疗线索对于探索和临床研究指引了新的方向,给临床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对肾癌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五岳;刘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乳腺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例乳腺假体MRI特征.结果 ①假体退行性样改变:Silicone-Sup序列上表现为片状不规则混杂信号或气泡样无信号结节.②假体包膜挛缩、假体变形移位:表现为假体边缘呈波浪状,囊壁增厚.③假体破裂(分囊内破裂和包膜破裂):囊内破裂Silicone-only序列表现囊内曲线状、弧线状低信号;包膜破裂表现为假体包膜连续性中断、假体周围间隙内存在结节状或片状假体信号.结论 MRI是诊断乳腺假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视野全面,无需压迫,诊断准确率高.
作者:陈竹碧;刘天然;左稳;韩文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多年来,MTA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但是MTA存在着价格高、不易操作、固化时间长、含有重金属、易使牙齿变色等不足.法国赛普敦推出的Biodentine是生物性牙本质替代物的创新之作,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性能,并且易于操作,在治疗牙体牙髓疾病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将就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牛雪微;郑鹏;刘金凤;李文月;张志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2例,根据患者是否使用垂体后叶素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子宫体肌层注射治疗,并根据给药剂量分为A组(n=34,垂体后叶素6U)和B组(n=36,垂体后叶素12 U),对照组患者术中未应用垂体后叶素.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30 min监测患者氧分压(SpO2)、心率(HR)、血压(BP)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间的上述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后叶素给药前后,观察组患者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和B组患者HR均降低,A组患者的HR在给药后5 min、10 min、30 min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B组患者的HR在给药后3 min、5 min、10 min、30 min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与给药前比较,A组和B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给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30 min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B组患者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对机体循环系统影响较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谢秋娴;陈婵玉;谢昭雄;曾秀文;黄韩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孕妇患者母婴阻断前后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并进行母婴阻断的AIDS孕妇患者152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双感生化项目,观察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52例AIDS孕妇患者中,母婴阻断前血清氯离子、乳酸、直接胆红素检测结果分别为(100.66±3.39)mmol/L、(3.08±1.42)mmol/L、(4.09±4.68)μmol/L,而阻断后分别为(101.51±3.24)mmol/L、(2.58±1.20)mmol/L、(3.37±2.48)μmol/L,阻断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孕妇母婴阻断前后主要生化指标总体上变化不大,仅有氯离子、乳酸及直接胆红素变化较大,临床治疗可根据其变化情况,观察机体所处的状态,对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杨翠娟;苏国生;磨立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HBeAg的相互关系,并评价Pre-Sl-Ag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我院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24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re-S1-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BV-DNA载量.同时对50例健康对照者也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 248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Pre-S1-Ag、HBeAg的阳性率分别为62.5%(155/248)、56.0%(139/248)、36.3%(90/248);Pre-S1-Ag与HBV-DNA存在相关性(P<0.01,r=0.586),Pre-S1-Ag与HBeAg也存在相关性(P<0.01,r=0.459),且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更密切;以乙肝病毒HBV-DNA≥103copies/ml为判断乙肝病毒存在复制的标准,Pre-S1-Ag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3.9%、90.3%、0.94、0.77、8.7、0.18、0.74.结论 Pre-S1-Ag与HBeAg相比,Pre-S1-Ag和HBV-DNA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能更准确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作者:熊格;乔斌;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植物甾醇对南方高脂血症人群的降脂功效,为全面评价我国植物甾醇的临床实效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双盲试验方法,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招募141位合格试验自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植物甾醇日常摄入组[低剂量(1.04 g/d)、中剂量(1.56 g/d)、高剂量(2.08 g/d)组],采用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不同剂量和疗程(1个月和3个月)的植物甾醇降脂效果.结果 (1)服食植物甾醇后受试者的体质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EA)化验指标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植物甾醇干预后3个月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组的LDL值分别为(4.26±0.75)mmol/L、(3.88±0.82)mmol/L、(3.06±0.65)mmol/L和(3.32±0.86)mmol/L,而植物甾醇对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指标降低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向方差分析表明日常摄入低剂量植物甾醇3个月后,LDL值降低了13.6%,而日常摄入中、高剂量的植物甾醇1个月后,LDL值分别降低了18.9%和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物甾醇能有效降低南方高脂血症人群的LDL值而不会影响肝肾功能和体质指数.
作者:韩嘉宁;邓宇虹;熊龙根;曾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全身骨显像技术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56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恶性肿瘤患者ECT全身骨显像诊断结果显示,共46例检出肿瘤骨转移,检出率为82.14%,其中以乳腺癌的肿瘤骨转移检出率高(90.91%,20/22),其次为肺癌和肝癌,检出率分别为87.50%(14/16)和80.00%(8/10),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低(50.00%).ECT共检出肿瘤骨转移部位72处,其中以肋骨转移比例高,为41.67%,其次是椎骨和四肢的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11.11%,其他部位的检出率合计为22.22%.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7.67%)和阴性预测价值(91.67%),但特异性较低(73.33%).结论 ECT全身骨显像在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较传统影像学方法效果更好,可提前骨转移的检出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宝贵的生存时间.
作者:吴国;朱郧鹤;王朝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年龄≥65岁择期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双盲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Ⅰ组)5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Ⅱ组)50例.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7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测评认知功能.结果 Ⅰ组、Ⅱ组术后1 d的MoCA评分[(22.61±1.60)分、(20.11±1.96)分]和术后7 d评分[(25.11±0.92)分、(22.90±1.64)分]均低于术前1 d的评分[(26.60±0.75)分、(26.54±0.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Ⅰ组术后1 d、7 d评分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Ⅱ组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7 d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Ⅰ组分别为20%(10/50)、10%(5/50),Ⅱ组分别为40%(20/50)、26%(13/50);Ⅰ组术后1 d、7 d术后POCD发生率均低于相同时间点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POCD发生率较低.
作者:周红梅;邓龙蛟;李水英;赵红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酒精剥离法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干眼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眼科采用酒精剥离法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105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干眼症的1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余9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术后干眼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8例,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为(3.9±1.2)mm,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42例,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为(3.3±1.4)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57.6±5.7)岁、病程(5.4±1.5)年、巩膜裸露面大小为(39.4±11.2)mm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4.9)岁、(4.3±1.4)年、(31.3±9.8)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大、病程长、巩膜裸露面大与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相关.
作者:黄怀洁;李克勤;牛梅民;杨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微种植体支抗和头帽J钩内收上前牙后上颌切牙及支抗磨牙位置变化的差异.方法 选择24例安氏Ⅱ1上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微种植体组和J钩组各12例,微种植体组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前牙,J钩组使用头帽J钩内收上前牙,比较两种支抗方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两组上中切牙切缘至RL距离以及上中切牙角均减小,微种植体组减少更明显,上切牙内收且直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中切牙切缘至腭平面距离均减小,上切牙被压低,J钩组压低更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钩组上磨牙至RL距离、腭平面距离明显增大,上磨牙近中移动、伸长,微种植体组增大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切牙效果显著,支抗磨牙前移较少,是稳定有效的骨性支抗,但植入在牙槽骨后段的微种植体压低上前牙的作用却不及头帽J钩,严重的深覆深覆盖应考虑两种支抗方式的联合应用.
作者:谭宇;黄丽;杨四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临高县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了解该地区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为肠道寄生虫病在当地小学生中的防治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性依据.方法 2015年6~8月以临高县小学1~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粪便为检验物使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硝酸钠浮聚法检查蛔虫卵、鞭虫卵及钩虫卵;使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蛲虫卵.检出虫卵者确定为感染者,依虫卵种类不同分别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采集粪便标本1125份,肠道寄生虫病总感染率为48.53%.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的感染率分别为6.13%、4.36%、0.98%、37.07%.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感染率分别是58.19%、48.43%、37.57%,不同年级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4,P<0.05);男学生、女学生的感染率分别是7.20%、4.27%,不同性别之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P<0.05).结论 临高县小学生肠道寄生线虫病的感染情况仍比较严重,蛲虫病感染率高,钩虫病感染率低;肠道寄生虫病是该地区危害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地卫生部门应定期普查普治,加强卫生宣教,关注儿童健康.
作者:钟赛凤;吕刚;芦亚君;甘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封闭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疗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以寻找新的瘢痕疙瘩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深圳蛇口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12例耳垂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组织,将其进行细胞培养,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组腺病毒Ad-TPTD进行处理,然后比较两组的细胞活性检测结果、细胞周期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 实验组的成纤维细胞活性检测结果、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S期及G2+M期)、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4317±0.0272)、(60.53±4.21)、(15.45±3.23)、(24.11±3.17)及(0.3235±0.0274),对照组分别为(0.7342±0.0236)、(45.63±3.67)、(21.61±3.12)、(32.74±3.34)及(0.5473±0.0331),实验组的成纤维细胞活性、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TPTD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封闭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瘢痕疙瘩防治方法.
作者:陈骥扬;张华彬;宋保强;孙东原;周靖宇;鲁开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DP方案)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和广东医学院附属惠东医院(20例)收治的66例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将66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DP方案组和PP方案组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时间(MST)、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DP方案组中,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15例,疾病进展(PD)8例,RR为30.30%(10/33),DCR为75.76%(25/33);TTP为7.8个月,MST为13.5个月,1年生存率为54.55%(18/33).PP方案组中,PR 11例,SD 16例,PD 6例,RR为33.33%(11/33),DCR为81.82%(27/33),TTP为8.1个月,MST为14.8个月,1年生存率为57.58%(19/33).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脱发.PP组的不良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脱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方案和PP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邹三鹏;薛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胆汁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6例胆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胆汁瘤大直径5.5~15.9 cm,所有患者的胆汁瘤均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16例胆汁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后均效果明显,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胆汁瘤消失12例,瘤体缩小4例,16例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胆汁瘤的一种创伤小、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安全而便捷的方法.
作者:李琴;唐建华;林毅;施连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一株南海深海海洋沉积物来源放线菌SCSIO 11594分离出的5个天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将5个天然次级代谢产物命名为化合物1~5,通过CCK8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化合物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及1株正常肝脏细胞HL-7702后的效果,通过Graphad prism软件测定其IC50,并与经典抗肿瘤药物顺铂对比.结果 顺铂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范围3.75~5.32μmol/L,化合物2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范围0.24~0.74μmol/L,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顺铂的10~20倍;化合物4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范围0.28~6.93μmol/L,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顺铂的1~10倍;化合物2和4作用于正常肝脏细胞HL-7702的IC50值分别为3.67μmol/L和12.47μmol/L,与作用于肿瘤细胞的IC50值相比,提示具有较好的抗肿瘤选择性.结论 放线菌SCSIO 11594分离出的次级代谢产物2和4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作者:刘光甫;黎飞;毕雪洁;张华;祝葆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