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范;王磊;杨波;王慧
外科学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同时更着重操作技能的科学,学员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后即将进入临床学习,而外科手术学基础的学习是进入外科临床的前提.因此,通过动物外科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外科手术基本功对于未来的临床学习非常重要.1994年以来,我科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培养体系,在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学员在各大医院外科实习期间得到好评.
作者:王天昊;杨喜珍;董薪;吕宪玉;石剑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各种新兴学科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大进步,不少是超出人们所想象的,位于应用科学前沿的临床外科更是如此。
作者:孙秋茹;于永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心脏粘液瘤多发于左心房,左室粘液瘤少见.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左室粘液瘤更少见.我院2000年6月成功救治左室粘液瘤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范;王磊;杨波;王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各种原因所致的手部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的损伤,严重影响手的功能,需进行关节修复以重建关节功能.
作者:魏长月;王成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腹直肌外伤包括腹直肌自发性破裂、腹直肌鞘内血肿.临床少见,尤以这种下腹隐痛、腹穿抽出不凝血为症状、体征的女性病例,更易误诊.作者就此例腹直肌鞘内血肿误诊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刘仕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心肌缺血(MI)分为MI组(40例)和无MI组(50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观察3组的动态血压变化,同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高血压病伴有MI的患者中,除dSBP、24hDBPL、dSBPL、dDBPL与无M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明显高于无MI组(P<0.01);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发生MI者明显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伴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更易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除积极控制血压外,还应注意检测和逆转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和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宫腔镜是一项新兴的用于诊断治疗子宫内病变的妇科医疗技术.宫腔镜手术时间一般较短,但手术要求精细,操作要轻柔和精确无误.选择局麻下手术,病人痛苦较大且不合作.腰麻或硬膜外阻滞,又相对比较复杂.我院用丙泊酚加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松;陶春红;唐华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200例正常成人的肠系膜上动脉(SMA)CT分析,总结SMA的正常CT解剖.方法选定在左肾静脉入下腔静脉层面进行测量.结果SMA直径为(6.5±2.4)mm,均值为7.0 mm,大值≤10 mm.结论CT能较好地反映SMA的正常解剖.
作者:许传斌;唐发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动脉栓塞是指各种来源的栓子脱落后,被血流冲向远侧,停留在直径小于栓子的动脉内,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的急性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在肢体栓塞中,下肢多于上肢,尤以股动脉的发病率高.
作者:张静波;孙景云;王丽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行为护理是在行为科学、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手段.它是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的一个补充,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赵彤;刘玉荣;高凤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心脏性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意外地引起的猝然死亡.以急性症状起始1 h内突然意识丧失为先兆,在发病后1~2 h内死亡;泵衰竭也是心梗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轻者表现为心力衰竭,重者则表现为心源性休克.现就我院近几年来老年心梗猝死及泵衰竭病人分析如下.
作者:郭建学;何平;赵文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宣教过程,使病人了解健康的知识.
作者:王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种,有的患者在入院后需立即手术,有的患者可以早期非手术治疗.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重症胰腺炎52例,其中非梗阻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14例,经早期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彤;郝治中;朱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终止早孕,效果满意,目前已广泛开展,但一部分输卵管妊娠患者在没有得到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误认为自己宫内孕而匆忙服药,致使输卵管妊娠破裂产生严重后果.
作者:和亚兰;王东;张文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小肠广泛切除后或先天性肠道过短导致小肠的吸收面积不足,随之出现的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临床综合病征称为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
作者:张一鸣;李振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高,预后差.为提高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对57例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贵群;许树元;王稚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可信性和与检验科结果的可比性,以及如何提高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对108例患者空腹血糖行Glucotrend血糖仪检测微血管全血糖(CBG)、静脉全血糖(VBG)的结果与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测得的静脉血浆糖(VPG)作对照,并用误差表格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BG、VBG及VPG的血糖值分别为(5.4±1.9)mmol/L、(5.3±1.9)mmol/L、(5.7±2.1)mmol/L.CBG与VPG及VBG与VPG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5%、5.0%.三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适用于患者血糖的床边监测,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保证获取可靠的结果.
作者:饶芸;赵媛莉;陈晓曼;程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对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肥胖患者术后采用毫米波疗法(MMWT)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辉伟;董建英;郝锐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套管连接血管技术建立大鼠心脏腹部移植模型,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存活率.方法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大鼠,将供心升主动脉于受体的腹主动脉缝合,供心肺动脉于受体左肾静脉行套管吻合.结果80次正式实验,手术成功率95%.该方法只需一人操作,手术时间和供心缺血时间缩短,吻合血管通畅,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该方法为建立大鼠心脏腹部移植的模型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新技术.
作者:崔志刚;腾海军;范丽静;汪泽厚;黄赤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7年我院引进并应用止痛泵作为一种新兴的止痛方法.它是在病人手术后与静脉留置针、输液器经三通器连接起来的一种止痛装置,手术科室术后病人常常应用止痛泵,这个泵能够自动地控制速度2.1 ml/h,让配制好的止痛药混合液缓慢进入体内,有利于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处于睡眠状态,机体得到充分休息而利于伤处的愈合;去除术后刀口疼痛带来的肌肉紧张、伤口渗血,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杨威;和晖;弥金霞;廉爱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