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大勇;孙大成;李燕飞;陈庆
目的 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单用与合用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压与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放血45%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观察不同量的乳酸林格氏液(LR),羟乙基淀粉(HES)单用与合用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气指标的影响,同时观察动物的存活时间.结果 3倍失血量的LR,HES20输注后的pH值优于LR,HES其他剂量组; 1倍失血量的LR+HES输注后PCO2明显低于其2倍和3倍剂量组.3倍失血量的LR,20 mL/kg HES,及1倍失血量的LR+HES组输注PO2优于其他各剂量组.动物存活时间以1倍失血量的LR+HES组较好,其他各剂量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不同剂量LR、HES单用及合用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气指标和存活时间具有一定影响,其中以1倍失血量的LR+HES复苏血气指标和动物存活情况改善较好.
作者:李涛;杨光明;刘良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消化性溃疡是以胃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的一种常见病,常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1],临床上不难诊断.但由于非手术疗法的疗效不够满意,对经内科正规治疗无效的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仍需外科治疗.现就我院52例实行手术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报告如下.
作者:蒋德华;孟镔;王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虽已步人肝移植时代,但由于肝移植手术的供肝有限,费用昂贵及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原因,非手术的血管介入治疗具有着现实的应用价值和临床地位.近年来,以微创性血管介入技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 shunt,TIPS)为代表的介入技术得到改良和提升,治疗适应证也不断拓宽,在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中逐步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1-4].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TIPS近年的研究进展及可视化技术在TIPS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临床肝脏静脉介入治疗提供应用参考.
作者:李恺;张绍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免疫电镜不同染色方法对免疫组化阳性实验结果影响的关系.方法 组织切片经常规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GPR30)并行DAB-硫酸镍铵显色后进行电镜切片,然后分为双氧铀-柠檬酸铅双染、双氧铀单染与未染色3组,以便对不同电子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GPR30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核外的膜性结构上,在铀-铅双染组显示很高的电子密度,但是背景染色也很深,在铀单染组的反差比较好,而未染色组的反差更好.结论 免疫电镜技术中针对不同的免疫阳性反应选用不同的电子染色方法,有利于阳性结果的判断与鉴别.
作者:赵承军;张东梅;邓其跃;陈鹏慧;蔡文琴;陶忠芬;张吉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了神经生长因子家族的其他成员,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营养素-4(NT-4)、神经营养素-6(NF-6)等[1-2],同时对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特性、分布和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神经生长因子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对再植脾神经再生的关系作一简述.
作者:郭光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动脉闭塞性硬化症常累及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致残率高[1].我科于2003年11月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动脉闭塞性硬化症(ASO)53例,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俊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以问题为主导和中心的教学法(PBL)是以设置系列临床问题为线索、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PBL教学法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肾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我科采取纵向深入与横向扩散相结合的提问方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惠明;何娅妮;李开龙;李展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消化内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诊断手段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其便捷、快速、直观的诊断方式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消化内科临床医生掌握消化内镜技术既是医生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临床工作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提高消化内镜医师操作技能,本文就消化内镜技术教学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敏;陈东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眼球钝力伤致晶体半脱位而发生晶体浑浊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散瞳后在裂隙灯下检查不难确诊.自1996年起,我院对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采取现代白内障囊间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未见远期明显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前部玻切所产生的并发症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犬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学教学之中,成功的麻醉既可减少因麻醉过深导致的动物术中死亡,又可避免因麻醉太浅致动物术中躁动而影响手术教学质量,更可减少动物痛苦,有利于动物术后的恢复.我们自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对67例教学用戊巴比妥钠静脉全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天龙;刘通;张天飞;周小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结合放、化疗仍是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总结甘氨双唑钠配合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护理及预防毒副反应的方法,本文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8例放疗前滴注甘氨双唑钠的食管癌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颖;杜敏;刘建华;干霞;李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腋淋巴结清扫术是乳腺癌手术的重要部分,若术中忽视对肋间臂神经的保护,患者术后常出现患侧上臂及腋窝的感觉障碍.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例,现将治疗情况及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辉;李桂良;陈建富;谢开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下段食管癌以及合并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我院1992年至2006年外科手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97例,85例行根治术,7例剖胸探查术,5例姑息性切除术.左进胸60例,右进胸22例,三切口15例(均为合并贲门癌患者).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右进胸的切除率为82.14%,左进胸为89.63%,总切除率为87.63%.术后胸腔内吻合口漏2例,颈部吻合口漏2例,术后出血3例,膈疝3例,喉返神经损伤6例、吻合口狭窄3例,心律失常6例.结果 食管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部位灵活选择手术切口;手术治疗中吻合口重建是关键,吻合技术的改进非常重要;在合并有贲门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对各种可能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理仍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钢;孟镔;蒋德华;何健鸿;何进;李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我校进行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课程,大量教学工作要在实验室完成.可以说实验室工作对于解剖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工作,对于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实用、专业的医学合格人才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刘自力;姜海波;王正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由于唇裂修补术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在伤口粘贴时,传统的方法常为使用蝶形胶布,这种方法存在着粘贴不稳、对术者(常为婴幼儿)皮肤刺激大、不能为伤口提供一个无菌屏障等缺点.我室采用经制作的3L公司生产的小敷贴粘贴唇裂修补术后的伤口,充分解决了以上缺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文秀;曾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鼠采血方法,提高大鼠实验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SD大鼠300只进行采血.腹主动脉采血法:在腹主动脉分叉处向心端1~3 mm处为佳穿刺点.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垂直插入内眦并向眼底方向转动以便切开静脉丛.心脏穿刺采血方法:剑突下,以角度25°~30°斜行向上进针刺入皮下,针尖穿过横膈膜继续斜行刺入2.5~3.0 cm.尾尖采血方法:手术剪剪去尾尖5~10 mm.颈静脉法:第4肋骨水平方向刺入皮肤,向颈静脉进针,胸部表面成角度30°~40°向颈静脉刺入,刺入的深度约5 mm.结果 腹主动脉采血法:腹主动脉采血78次,成功73次,成功率93.6%.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成功率89.9%.心脏穿刺采血法成功率82.4%.尾尖采血法成功率94.4%.颈静脉法成功率80.9%.结论 腹主动脉采血法适用于取血量大、不易溶血,不损伤器官,不会出现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气栓与瘀血,有利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各有注意事项.应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和要求来选择不同的采血方式.
作者:车兆义;邹悦;宋清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膀胱癌发病率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占首位,且常为多发性,复发率高[1-2].膀胱癌具有多中心生长特点,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都会有一定的复发率,不用药物灌注治疗复发率可高达30%~90% [2-3].我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钬激光治疗表浅膀胱癌,术后使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以防止复发,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小燕;鄢俊安;宋彩萍;李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行性心脏瓣膜钙化性瓣膜病)是随年龄增长而表现的心脏瓣膜老化、退行性病变和钙质沉积所引起的老年性疾病,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184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姜青文;于守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手术学基础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过渡的桥梁,是临床外科的基础[1].通过对手术学实验课的学习,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在不断地教学实践探索和改进后,我们紧密结合临床外科的实际需要,加强手术学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灿;余汇洋;郭光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嵌甲症是一种常见病,多为趾甲侧缘部分嵌入甲沟并反复感染引起甲沟持续性疼痛,严重困扰患者.传统的外科治疗采用拔甲术,但其复发率达70%以上.我院根据完整保留趾甲的原则[1],了解其解剖结构,分析病因,制定治疗方案,采用具有消炎杀菌作用的苯扎氯铵贴(也称创可贴)嵌入甲缘与甲沟之间,治疗早期嵌甲患者47例(63趾),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卫红;张士良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