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种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周晓菊;王安静;刘英

关键词:引流管, 固定, 设计
摘要:实施外科手术后,很多情况需要放置引流管,较短的为3~5 d,有时则需要更长时间。对于不能采用气囊固定的引流管,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有:手术缝合线将引流管与皮肤缝合固定或胶布缠绕引流管后粘贴在皮肤上固定[1],不少护理工作者也进行了新型引流管固定器的设计[2-4];笔者设计的该引流管固定装置,操作方便,固定效果良好,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320278152.9),现介绍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脉痉挛致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罪犯血管多为具有一定狭窄程度病变的冠状动脉血管,多由不稳定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所致。正常冠脉较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就我院2012年3月收治的1例冠脉痉挛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田攀;曹雪滨;张杨;张刚;李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资质准入与维护手册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作为特殊护理单元的手术室,其工作特点决定了对护士专业素质的要求必须日益提高,而如何作好手术室护士的专科资质准入培训,并将准入培训与继续教育有效地捆绑和衔接,以持续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我院在近年的手术室护士准入培训中,自行设计“手术室专科护士资质准入与维护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融培训、实践记录、资质维护为一体,应用于116名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资质准入培训与资质维护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娅颖;曾俊;程勤;王莉;张玲琳;廖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上尿路结石诊疗的现状与未来

    泌尿系结石是人群多发病,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是5%~10%,我国的发病率是1%~5%,而南方各省可以高达10%,是世界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随着国民越来越富裕,饮食结构的改善等,国内结石发病率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我们通常按照发病的部位,将泌尿系结石区分为上尿路(肾、输尿管)和下尿路(膀胱、尿道)结石。近年来,有关上尿路结石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作者:李为兵;鄢俊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经皮肾碎石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0例患者行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辅助装置经皮肾碎石术,B组200例患者行传统人工肾积水穿刺定位经皮肾碎石术。比较2组患者建立穿刺通道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结果 A组195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5例患者2次穿刺定位经皮肾造瘘成功。 B组157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40例患者行2次或者多次穿刺定位,3例患者穿刺定位失败。 A组和B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分别为(1.8±0.7) min vs.(2.5±1.2) min,(112.7±51.0) mL vs.(270.2±89.3)mL,(1.1±0.2)次vs.(1.8±0.7)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备新型人工肾积水可为经皮肾穿刺造瘘提供有效引导。

    作者:夏宗禹;刘胜;李风;杨忠新;余志海;刘美平;石国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25例分析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手术切除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腺体本身的手术,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临床上常简称颈清术)[1],在清扫过程中,由于甲状腺解剖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淋巴系统变异较多、手术范围大、创伤大,并发症率高,严重危及生命。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共行甲状腺癌切除加颈清术152例,术后25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远梅;邹家群;韩磊;蒋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子输尿管软镜处理较大肾结石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大于2.0 cm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电子输尿管软镜(Olympus V5)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2.0 cm的肾结石的43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预先留置F5双J管1~2周。术中先用F8.0/9.8输尿管硬镜留置导丝,沿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输送鞘,再引入输尿管软镜进行钬激光碎石,尽可能将结石粉末化,直径大于3 mm的结石碎屑尽可能用套石网篮取出。结果43例患者结石长径2.0~3.2 cm,平均2.4 cm。一次进镜成功率95.3%(41/43),2例因输尿管腔狭小未能一期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68 min。术后3例出现寒战、发热等感染症状,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2~4 d,平均3.2 d。术后12周随访,结石清除率86%(37/43)。结论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0 cm肾结石,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高龄、孤立肾、既往有切开取石或经皮肾镜术后复发肾结石的患者。

    作者:杨俊杰;王洛夫;兰卫华;张克勤;万江华;聂志林;曹全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薄膜保护骨科手术患者会阴部软组织的效果评价

    一次性手术薄膜为一种高弹透气、高粘度的抗菌手术膜,可与皮肤紧密粘贴,保护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降低切口感染。我院自2013年起除常用于外科手术外,还将外科无菌手术薄膜巧妙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骨盆复位固定术患者会阴部软组织的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智容;岑媛;鲁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3个月 Harri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作者:刘欣;孙志刚;李全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9012例子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 TCT)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开县人民医院9012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和伯塞斯达系统( TBS)分类系统结果,其中12例ASC-US、10例ASC-H、3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7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2例鳞状上皮细胞癌( SCC)和6例腺细胞异常做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对细胞学异常结果与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012例液基细胞学检测中,筛查出非典型鳞状细胞( ASC-US)以上病例285例,阳性率3.2%。液基细胞学检测与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为91.24%。结论 TCT制片技术和TBS报告能较全面反映宫颈病变的情况,通过定期正规的筛查,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从而早期治疗,阻止病变升级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作者:张艳;李华强;谢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的临床效果和解剖学比较

    目的:探讨在微创胸腔镜术中不同双腔气管插管方法观察手术野肺萎陷和肺通气的效果。方法以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不同将120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单左管组60例和左右管组60例,采用不同的气管插管方法,术中观察手术侧肺萎陷程度,术后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肺漏气时间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左右管组麻醉中肺的萎陷度达到50%者占48%,肺萎陷度达70%者占32%,而单左管组肺萎陷度达50%和70%者分别占5.00%和93%(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单左管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反应指标均比左右管组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结论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在术中控制肺膨胀和维持肺通气方面比右侧气管插管有明显的优势,建议无论左胸或右胸施行胸腔镜手术尽量选择左侧双腔气管插管麻醉。

    作者:张强华;杨秀娟;周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TA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中肾血管处理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 CTA)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中肾血管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我科完成的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共计83例分为3组,A组35例,术前行CTA检查并行腹腔镜下取肾术;B组15例,术前不行CTA检查行腹腔镜下取肾术,C组33例行传统开放取肾术。 A组术前行CTA观察供肾动静脉血管位置、数量,制定术中血管处理预案,与B组和C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例数、供肾热缺血时间、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 A组术前检查发现肾血管异常5例:2例1支副肾动脉;2例肾动脉早期分支;1例双支肾静脉,术中证实术前CTA对肾血管异常的诊断正确率达100%。 B组肾血管异常3例:1例肾动静脉异位;1例误断内径约0.6 cm副肾动脉,术后取腹壁下动脉行动脉延长术;1例用Hemolock阻断腰静脉时损伤肾静脉,术后修补。 C组肾血管异常5例:1例1支副肾动脉;3例肾血管早期分支;1例1支内径约0.1 cm右肾副下极动脉,术中损伤,结扎废弃。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例数、供肾的热缺血时间、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 CTA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在术前提供详细的肾血管解剖情况,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供肾的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肾取肾术中有较价高的应用值。

    作者:吴荣华;黄赤兵;冯嘉瑜;陈益荣;李明洋;李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采取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00 mg,术后夹闭引流2 h,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术后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和输血例数、D-二聚体改变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和D-二聚体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2 h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同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彭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V-ATPase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液泡型ATP合酶( V-ATPase)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例结肠肿瘤组织和配对的正常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检测V-ATPase基因的mRNA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EnVinsion法检测V-ATPase基因在68例结肠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癌旁组织中蛋白表达量。结果结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V-ATPase 基因mRNA平均表达量分别为(5.37±0.44)、(2.03±0.35)(P <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V-ATPase 在结肠肿瘤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47/68)和5.8%(4/68),其阳性表达主要在胞膜和胞质中,V-ATPase过表达与肿瘤分期(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4)、远处转移(P=0.049)、脉管浸润(P=0.044)和分化(P<0.001)有关。结论 V-ATPase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可能为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重要靶点。

    作者:赵森林;孟镔;严东旺;张丽康;崔菲菲;陆惠军;陈健;彭志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合理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2]。目前,有关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护理经验不足,为了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我们对2011年以来我院普通外科68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周丽华;丁杏;黄燕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微创切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胆管结石用微创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8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开腹肝外叶切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肝外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取净结石。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输血情况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及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胆漏、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膈下脓肿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和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进展期肝内胆管结石可采用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而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加快患者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光宇;贺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PH治疗复杂性内痔和环状痔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PPH治疗复杂性内痔和环状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及教学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PPH治疗混合痔、复杂性内痔和环状痔278例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28 min,住院平均时间6.1 d,术后并发症有疼痛、肛缘皮肤水肿、出血和尿潴留等;治愈186例(66.9%),显效35例(12.6%),效差20例(7.2%),复发37例(13.3%)。结论 PPH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见效快等优点,但其并发症处理较困难,复发率也较高,不适用于治疗外痔。

    作者:马陈建;孟镔;陈兵;孟珩;余云周;李承光;沈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43例鼻缺损患者,其中23例患者选用耳廓复合组织瓣术式修复鼻翼缺损(耳廓复合组织瓣术组),20例患者选用鼻唇沟皮瓣转移术式修复鼻翼缺损(鼻唇沟皮瓣转移术组),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比较2组患者二次手术率、瘢痕增生率及皮瓣存活率情况。结果耳廓复合组织瓣术组在二次手术率、瘢痕增生率及皮瓣存活率等方面明显优于鼻唇沟皮瓣转移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形态满意度方面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具有手术方法简单、疗效短、外形佳、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李乐;刘林奇;李晓格;陈亮;王珍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472例行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脊柱后路手术,其中9例术后伤口感染,接受伤口清创引流手术,未取出内固定及植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随访8~19个月(平均11个月),本文回顾性分析术后伤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结果手术时间100~325 min;术中失血量200~1500 mL;术后引流量65~1350 mL,大多比同期同类手术明显增加。472例患者术后感染共9例,发生率1.91%(9/472)。伤口感染初始征象出现时间为术后10 d(6~16 d)。白细胞总数、血沉及CRP在术后4~7 d明显升高,且维持在高位水平14 d以上。细菌培养显示致病菌主要为常见皮肤菌群。除1例复发(再次使用敏感抗生素治愈)外,其余无临床感染复发征象。结论脊柱术后伤口感染主要发生于后路开放性手术,均为深部感染;术中、术后出血总量大、手术时间长是造成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差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清创引流、一期缝合伤口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效果;清创手术不必常规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

    作者:朱军;殷翔;范伟力;柳峰;刘鹏;赵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松油烯4醇体内外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体内外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松油烯4醇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抑制率及IC50;CCK-8比色分析法绘制不同浓度下的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将A-549细胞移植瘤裸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药物连续腹腔注射10 d后分别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观察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A-549细胞24 h的IC50为0.067% v/v;CCK-8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生长曲线明显较对照组平缓,并与给药剂量呈显著相关性;电镜观察可见经松油烯4醇处理的A549细胞内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加。 FCM检测周期显示S期阻滞;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凋亡率呈现浓度-效应关系;各药物干预组A-549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显示各实验组经松油烯4醇治疗后移植瘤生长缓慢,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移植瘤质量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低剂量组的瘤质量抑制率分别为77.6%和53.3%。结论松油烯4醇在体外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

    作者:潘乾;石瑶[;叶秀峰;胡仕林;晏家瑛;周也涵;万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甲状腺下动脉及左椎动脉起点变异1例

    作者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右甲状腺下动脉及左椎动脉起点变异1例。该变异对临床颈部外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桦;杨鹏远;邹盛婷;杨冰;甘胜伟;孙善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