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25例分析

李远梅;邹家群;韩磊;蒋小娟

关键词: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清扫, 并发症, 应对措施
摘要: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手术切除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腺体本身的手术,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临床上常简称颈清术)[1],在清扫过程中,由于甲状腺解剖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淋巴系统变异较多、手术范围大、创伤大,并发症率高,严重危及生命。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共行甲状腺癌切除加颈清术152例,术后25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醋酸-靛胭脂染色在基层医院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方法。方法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异常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后取活检病理检查患者72例为染色组,同期胃镜下发现黏膜异常患者直接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患者68例为对照组,观察胃黏膜染色情况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醋酸-靛胭脂染色后胃黏膜表现为黏膜褪色(16.7%)、着色不良(63.9%)及着色均匀(14.3%)。其中染色组黏膜褪色患者中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91.7%)显著高于着色不良(8.6%)和着色均匀(0.0%);黏膜着色不良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肠上皮化生比例(82.6%)显著高于黏膜褪色(8.3%)和着色均匀(14.3%)。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13.9%,63.9%)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9%,29.4%)。结论胃镜下醋酸-靛胭脂染色能够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宜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强;李晓红;宋国平;贾长龙;鹿志军;李淼;成伟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松油烯4醇体内外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体内外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松油烯4醇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抑制率及IC50;CCK-8比色分析法绘制不同浓度下的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将A-549细胞移植瘤裸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药物连续腹腔注射10 d后分别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观察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A-549细胞24 h的IC50为0.067% v/v;CCK-8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生长曲线明显较对照组平缓,并与给药剂量呈显著相关性;电镜观察可见经松油烯4醇处理的A549细胞内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加。 FCM检测周期显示S期阻滞;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凋亡率呈现浓度-效应关系;各药物干预组A-549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显示各实验组经松油烯4醇治疗后移植瘤生长缓慢,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移植瘤质量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低剂量组的瘤质量抑制率分别为77.6%和53.3%。结论松油烯4醇在体外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

    作者:潘乾;石瑶[;叶秀峰;胡仕林;晏家瑛;周也涵;万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解剖医学知识应用于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体会

    医学物理学是医学院校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预防检验、药学、护理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实验技能训练,对培养他们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在医学院校的众多专业基础课程中,解剖医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尽管该学科的知识点多、理解和记忆较为困难,但对于初次接触到解剖医学的学生来说,总是迫切希望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体生理解剖结构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求知欲望强烈。如果将解剖医学知识应用于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本文浅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作者:江虹;董世武;贾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ERCP用于老年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分析

    目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用于老年患者诊断及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560例患者资料,年龄(71.6±11.4)岁,其中60~69岁1116例,70岁及以上444例,数据包括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ERCP诊断和并发症。结果对潜在的复合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60~69岁和70岁2组中相关因素的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P=0.039)。老年ERCP检查和治疗中,60~69岁和70岁及以上2组间在成功插管、插管困难和插管失败方面均有一定差异(P <0.05);2组间胆总管结石发生胆道梗阻和临床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间ERCP诊断、术后并发症和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均有一定差异(P<0.05),70岁及以上的患者耐受性较好,但胆管结石大约是60~69岁患者的2倍(P=0.004)。结论老年患者进行ERCP诊断和治疗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对7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ERCP并发症风险相对更少。

    作者:张排旗;王向平;王景杰;许昌泰;郭学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术前冰敷减轻眼睑整形术中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人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能通过一些整形美容手术来改善容貌、外形,也被广泛接受和青睐。眼睑整形术是目前开展为普遍的整形美容手术,但手术及麻醉所带来的疼痛,却让许多求美者有所顾忌。我们通过术前对手术部位实施冰敷,以提高患者痛阈,减轻手术疼痛,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娟;戴霞;汪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3个月 Harri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作者:刘欣;孙志刚;李全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压迫子宫及选择性地阻断子宫血流达到止血效果,而子宫切除术仅仅运用于难治性的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外科常用止血技术有:宫腔填塞、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结扎、髂内动脉栓塞以及子宫切除。宫腔纱布填塞有感染的潜在危险,不能避免迟发性出血和隐匿性出血;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结扎、髂内动脉栓塞等,技术要求较高,费用高,而且子宫动脉栓塞不适于术中出血使用[2];切除子宫是抢救生命的终方法,子宫切除术操作复杂,切除后无生育能力,且子宫切除可致卵巢的血运减少,进而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出现卵巢早衰[3]。自1997年B-Lynch缝合技术第一次被报道以后,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之后出现一系列子宫压迫缝合术,本文就有关子宫压迫缝合的各种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王婉;俞丽丽;郑英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创椎间融合不对称固定的稳定性和椎体应变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腰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MI-TLIF)不对称内固定条件下节段稳定性和椎体前柱应变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新鲜小牛腰椎标本8例,完成L4~L5节段完整状态测试后建立TLIF手术损伤模型,分别测试右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UPS)、右侧椎弓根螺钉加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 UPS+TFPS)固定、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BPS)状态的三维运动范围( ROM),同时在L4椎体前柱表面用电阻应变片技术测量在前屈和侧弯运动中电阻应变数据。结果 UPS+TFPS和BPS固定状态的稳定性效果接近,UPS固定抗旋转稳定性不足。 UPS+TFPS固定后椎体前柱应变在前屈和侧弯运动下较BPS固定分别增加21.8%和24.2%。结论 UPS+TFPS固定提供有效稳定的同时可以实现更好的椎体-内植物载荷共享。

    作者:左明相;龚进;刘玉武;程志军;赵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58例肾结石患者,经术前尿路造影( CTU)定位,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4~12周。结果52例一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左右,6例行二期软镜治疗,术后1周复查有24例结石残留,56例术后发生感染,其中17例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结论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能较好完成各类肾结石手术,损伤小,但伴发的感染尤其是脓毒症要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鄢俊安;邓国贤;郑霁;宋思吉;李前伟;姚基伟;代林勇;李为兵;周占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看征象识疾病”在肺部疾病CT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CT以其方便、快捷、高分辨率已经成为肺部疾病检查的常规且无可替代的影像手段。在胸部CT诊断教学中,初学者或低年资影像科医生总感觉肺部疾病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很难定性,且理论复杂枯燥、难以消化吸收。为了解决学员的这一困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一难题,那就是“看征象识疾病”(即引导学员在CT片上自行读取影像信息、归纳总结属于何种CT征象、再推断属于何种疾病)。现在报告如下。

    作者:张笑春;王健;周代全;季冰;陈霖;程琳;胡珊珊;李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经皮肾碎石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0例患者行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辅助装置经皮肾碎石术,B组200例患者行传统人工肾积水穿刺定位经皮肾碎石术。比较2组患者建立穿刺通道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结果 A组195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5例患者2次穿刺定位经皮肾造瘘成功。 B组157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40例患者行2次或者多次穿刺定位,3例患者穿刺定位失败。 A组和B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分别为(1.8±0.7) min vs.(2.5±1.2) min,(112.7±51.0) mL vs.(270.2±89.3)mL,(1.1±0.2)次vs.(1.8±0.7)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备新型人工肾积水可为经皮肾穿刺造瘘提供有效引导。

    作者:夏宗禹;刘胜;李风;杨忠新;余志海;刘美平;石国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对37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统计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一期清石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复查等情况。结果3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结石直径(2.8±0.9) cm,手术时间(89±24) min,术中出血量(21.3±7.7) mL,术后住院时间(6.8±1.7) d,一期清石率为94.6%,围手术期1例发热,1例尿漏,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肾功能均正常,无结石复发及上尿路梗阻,肾积水均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肖亚;付卫华;张艮甫;王平贤;范明齐;冯嘉瑜;钟晓;黄赤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将50例采取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00 mg,术后夹闭引流2 h,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术后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和输血例数、D-二聚体改变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和D-二聚体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2 h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同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彭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的临床效果和解剖学比较

    目的:探讨在微创胸腔镜术中不同双腔气管插管方法观察手术野肺萎陷和肺通气的效果。方法以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不同将120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单左管组60例和左右管组60例,采用不同的气管插管方法,术中观察手术侧肺萎陷程度,术后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肺漏气时间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左右管组麻醉中肺的萎陷度达到50%者占48%,肺萎陷度达70%者占32%,而单左管组肺萎陷度达50%和70%者分别占5.00%和93%(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单左管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反应指标均比左右管组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结论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在术中控制肺膨胀和维持肺通气方面比右侧气管插管有明显的优势,建议无论左胸或右胸施行胸腔镜手术尽量选择左侧双腔气管插管麻醉。

    作者:张强华;杨秀娟;周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物理震动排石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物理震动排石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采用物理震动排石单独治疗或联合外科手术处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及总结疗效。结果80例患者排石次数1~4次,术后1个月输尿管上段结石排出率33.3%,结石排净率22.2%;术后1个月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率16.7%,结石排净率50.0%;术后1个月肾上盏结石排出率40.0%,结石排净率23.3%;术后1个月肾中盏结石排出率27.7%,结石排净率38.8%;术后1个月肾下盏结石排出率60.0%,结石排净率20.0%。物理震动排石联合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1个月结石排出率52.1%,结石排净率39.1%。7例结石合并肾绞痛患者予物理震动排石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物理震动排石作为无创治疗结石的手段之一,对输尿管下段结石、软镜术后排石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体外物理震动排石能缓解结石引起的疼痛。

    作者:邓国贤;胡婷;鄢俊安;李前伟;徐志刚;郑霁;李为兵;周占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25例分析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手术切除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腺体本身的手术,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临床上常简称颈清术)[1],在清扫过程中,由于甲状腺解剖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淋巴系统变异较多、手术范围大、创伤大,并发症率高,严重危及生命。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共行甲状腺癌切除加颈清术152例,术后25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远梅;邹家群;韩磊;蒋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麻醉解剖学教学改革浅议

    麻醉解剖学是麻醉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是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麻醉专业学生学好麻醉解剖学对今后临床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在麻醉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麻醉专业特色,对麻醉解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从多媒体、网络、教材建设、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专业特色及其课程形成性评价等多方面浅议如何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朱淑娟;汪克建;盛华均;冉建华;骆世芳;陈通;梅勇;向展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脉痉挛致急性下壁、右室、正后壁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罪犯血管多为具有一定狭窄程度病变的冠状动脉血管,多由不稳定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所致。正常冠脉较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就我院2012年3月收治的1例冠脉痉挛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田攀;曹雪滨;张杨;张刚;李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静脉采血避免晕针改良方法的探索

    晕针是静脉采血时常见出现的症状。国内有许多文章介绍了避免晕针的各种方法。主要有详细解释抽血对人体无害、鼓励患者耐受针刺入皮肤时的疼痛感、避免看到针刺和血流入试管的场面、保持抽血环境空气畅通、用谈话或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家属陪伴降低患者的紧张感、平卧位抽血等,但是都不能完全避免晕针的发生。我们根据我院患者量大、采血人手充裕、环境设备较完善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避免晕针发生的流程安排,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蜀芳;陈丽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改良型气管垫安置法在喉癌术后早期换药中的应用

    喉癌术后为了避免气管套管托盘与皮肤摩擦造成气管造瘘口周围皮肤破损,临床上使用气管垫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1]。常规包扎方法敷料较厚,气管套管系带显得过紧,更换气管垫时可能使气管套管产生活动或者移位,引起患者伤口疼痛、咳嗽、憋气,加重了喉癌术后患者的痛苦。为此,我们根据经验将传统的气管套管垫安置法进行改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雪;黄茂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