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王凤君;汪仕良;赵云;尤忠义;王裴

关键词:烧伤, 肠营养,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类, 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类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喂养及静脉营养对烧伤早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66只烧伤大鼠随机分为肠道喂养组(EF组)及静脉营养组(PN组),分别采用灌喂和颈外静脉输入方法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液.每组设伤后6、12、24、48、72 h 5个观察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并设正常对照(6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空、回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分析,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l、E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4的表达.结果(1)肠粘膜上皮G0/G1期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在空肠粘膜,伤后72 h时EF组明显低于PN组(P<0.05);在回肠粘膜,6、12、48、72 h时EF组与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伤后48、72 h时EF组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PN组(P<0.05~0.01);(3)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变化:与对照值比较,EF组在伤后24 h及PN组在伤后48 h明显增高(P<0.05),72 h时EF组显著高于PN组(P<0.05);(4)EF组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在伤后72 h显著高于对照值和PN组(P<0.05);(5)PN、EF组肠粘膜CDK2的表达与对照值比较以及PN、EF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EF组CDK4的表达在72 h明显增高(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肠道喂养能加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进程以及受损肠粘膜的修复与更新.细胞周期蛋白及CDK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合并间二硝基苯中毒八例

    间二硝基苯(dinitrobenzene,DB)污染人体,多可引起严重中毒.笔者单位于1996年7月收治1批DB生产车间爆炸引起的烧伤合并DB中毒患者8例.经积极抢救,治愈3例、死亡5例,报告如下.

    作者:于振邦;王玉山;王国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320例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细菌种类分析

    1990~1999年,笔者单位对320例烧伤患者进行了创面细菌培养调查,检出细菌12种共355株,其主要感染菌种与内地有明显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凯;孙胜;孟平;赵建中;刘文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吸入性损伤犬部分液体通气后一氧化氮含量的改变

    部分液体通气(PLV)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成人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改善氧分压和肺顺应性,国外已用于Ⅱ、Ⅲ期临床试验[1].本研究以吸人性损伤犬为模型,观察部分液体通气后其体内一氧化氮(NO)含量的改变.

    作者:熊龙;郭光华;李国辉;曹勇;王言云;王文;刘德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面积磷烧伤继发糖尿病一例

    患者男,45岁.黄磷致右手Ⅲ度烧伤,烧伤面积为1%TBSA,伤后1 h入院.人院前未作任何处理,人院时右手创面仍冒浓浓白烟.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约20 min,质量浓度50g/L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包扎.伤后第3天行右手切痂植皮术,术后皮片成活好,伤后第12天创面基本愈合.

    作者:吴庆云;石强;陈存富;任秋芝;付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烧伤早期创面局部冷疗的应用

    烧伤创面的冷疗法(Cryotherapy)自古有之,公元1世纪已有人提出冷疗止痛.所谓冷疗,是置烧伤部位于相对低温的环境中,使烧伤局部因冷却而达至治疗目的.

    作者:吴杰裕;肖能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制植皮缝合专用持针切线钳的应用

    笔者单位在大张皮片移植术中,应用自制的植皮缝合专用持针切线钳进行缝合固定,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林海涛;朱正鹏;周行军;石团元;龚黎明;罗军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置管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热钢筋小腿贯穿伤

    热钢筋贯穿伤是切割伤和烧伤共同作用的复合性损伤,其特点是创口小、伤道深、污染重、易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其预后和愈合情况主要取决于外科处理的时间和质量[1].自1996年1月以来,笔者单位共收治热钢筋小腿横向贯穿伤9例,应用清创后置管闭式持续引流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保锴;王立荣;张艳清;陈伟;杨加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剂量多巴胺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肠粘膜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预置心导管,30%Ⅲ度烫伤后静脉复苏.观察大鼠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小剂量多巴胺(3μg@kg-1@min-1)持续给药后,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及乳酸水平的变化,对肠道的病理学改变进行评分.结果多巴胺治疗组大鼠休克期一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小剂量多巴胺能显著降低严重烫伤大鼠血清中的乳酸、MDA、DAO水平,以伤后3~12 h明显;多巴胺治疗组大鼠回肠病理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肠粘膜机械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潘文东;杨正文;周明;李木惠;张道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道喂养及静脉营养对烧伤早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66只烧伤大鼠随机分为肠道喂养组(EF组)及静脉营养组(PN组),分别采用灌喂和颈外静脉输入方法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液.每组设伤后6、12、24、48、72 h 5个观察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并设正常对照(6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空、回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分析,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l、E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4的表达.结果(1)肠粘膜上皮G0/G1期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在空肠粘膜,伤后72 h时EF组明显低于PN组(P<0.05);在回肠粘膜,6、12、48、72 h时EF组与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伤后48、72 h时EF组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PN组(P<0.05~0.01);(3)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变化:与对照值比较,EF组在伤后24 h及PN组在伤后48 h明显增高(P<0.05),72 h时EF组显著高于PN组(P<0.05);(4)EF组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在伤后72 h显著高于对照值和PN组(P<0.05);(5)PN、EF组肠粘膜CDK2的表达与对照值比较以及PN、EF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EF组CDK4的表达在72 h明显增高(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肠道喂养能加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进程以及受损肠粘膜的修复与更新.细胞周期蛋白及CDK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凤君;汪仕良;赵云;尤忠义;王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用湿润烧伤膏致严重不良后果四例

    笔者在多年烧(创)伤的临床救治中曾外用湿润烧伤膏,出现严重不良后果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廷芳;庄雷;林定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烧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及防治策略

    长期以来,人们对肠道功能的认识仅局限于它是一个消化器官.在烧(创)伤、感染等所致危重病的救治中,临床医生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心、肺、肾等脏器,而忽视了肠道屏障功能在危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邓诗琳;曹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烧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中毒性休克一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烧伤创面后,其外毒素可引起严重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目前相关报道甚少.笔者单位曾收治1例该类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陈传俊;于益鹏;李罗珠;孙步梅;陈玉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电烧伤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aetine phosphokinase,CK)同工酶(CK-MM)的变化对电烧伤患者肌肉感染、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高压电击伤与电弧烧伤各17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手术证实有明显的肌肉坏死者,B组为手术证实无肌肉坏死者.分别监测患者伤后、术前及术后血清CK-MM的浓度,同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创面细菌计数检查,并以20例正常人血清CK-MM值为对照.结果(1)A组伤后及扩创术后1 d血清CK-MM的浓度显著升高,达正常对照组的6倍;术后3 d 15例降至正常,2例因创面感染CK-MM仍维持较高水平,经再次扩创抗感染处理后降至正常.其变化与手术所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及创面细菌计数相一致.(2)B组植皮术前及术后CK-MM值轻度升高.结论CK-MM可作为电击伤肌肉感染、坏死的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刘淑华;谢卫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早期搔刮植皮治疗小儿面部深度烧伤

    1996年6月至今,笔者医院共收治小儿面部深度烧伤患者(深Ⅱ度以上)58例,采取早期清创时搔刮、果酸保湿面膜覆盖、换植自体皮的方法治疗21例,对防治面部瘢痕增生和颜面畸形有明显效果.

    作者:蔡玉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包皮环切治疗包皮深度烧伤15例

    笔者单位于1985~1999年收治包皮深度烧伤15例,采用包皮环切去除创面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高伟;张宝泉;杨新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早期应用对严重烧伤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rhGH组,每组10只.后两组造成25%TBSAⅢ度烧伤创面,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80 mg/kg,从伤后2 h开始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rhGH(1.33 U@kg-1@d-1).于伤后30、96 h,观察回肠末端粘膜组织形态、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和肠粘膜细胞增殖活性与凋亡率变化.结果烧伤组肠粘膜形态结构及上皮细胞损伤严重,rhGH组明显减轻,基本接近对照组;伤后30 h烧伤组和rhGH组肠粘膜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伤后96 h,rhGH组PI较烧伤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烧伤组肠粘膜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rh-GH组凋亡率较烧伤组(P<0.01)和对照组(P<0.05)明显下降.结论rhGH能促进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细胞增殖,但作用缓慢;能抑制肠粘膜细胞凋亡,而且作用迅速、效果明显,并可能通过抑制作用减轻肠粘膜损伤,维护形态结构的基本正常.

    作者:宋国栋;王德昌;贾军;马印东;张磊;杨涛;李绪焜;曹荣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修复功能部位的观察

    2000年6月~2001年4月,笔者单位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大张薄皮片复合移植,治疗功能部位的瘢痕挛缩及深度烧伤创面,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何延奇;王秉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单纯氢氟酸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

    临床资料:3名青年男性某日在20m2密闭房间内用氢氟酸(浓度不详)溶液清洗器皿,时间约20~60 min.随后因咳嗽并逐渐加重,于伤后15 h急诊入院.患者气急,胸闷,紫绀,咳大量淡黄色痰,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X线胸片结果提示吸人性肺炎.

    作者:陈炯;韩春茂;蔡锋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生长激素对严重烧伤患者支链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手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支链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1年1月间,烧伤总面积大于30%、Ⅲ度面积大于10%TBSA、年龄12~50岁的重度烧伤患者50例,分为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伤后3 d内切痂植皮,rhGH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晚皮下注射rhGH(0.3 U/kg),共10 d.分别于术前、术后1、3、7、10、14 d清晨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观察生长激素(GH)、支链氨基酸指标和患者尿3-甲基组氨酸(3-MH)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GH浓度较正常值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起rhGH组血清GH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尿3-MH的排出量均有增加,但对照组显著高于rhGH组(P<0.05).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术前及术后第1天低于正常值,rhGH组术后第3天、对照组术后第7天,血浆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水平升高,分别达峰值,之后逐渐降低,自术后第7天开始rhGH组血浆支链氨基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hGH组血中GH浓度与尿3-MH排出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术后应用rhGH,可促进骨骼肌摄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降低肌肉蛋白分解速率.

    作者:柴家科;郝岱峰;吴焱秋;申传安;盛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烧伤后气管切开术并发气道大出血10例

    气管切开术后继发性大出血又称致死性大出血,死亡率极高.笔者单位曾救治此类患者10例,仅2例成活,余均死于未能控制的大出血.

    作者:肖长辉;曾元临;张红艳;刘月辉;毛远桂;李国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