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胶体Cr32PO4防治烧伤增生性瘢痕82例

赵孟君;游贵方;林拓;温必辉

关键词:应用, 胶体, 防治烧伤, 增生性, 局部注射, 单位, 瘢痕
摘要:1999~2001年间,笔者单位应用胶体Cr32PO4局部注射防治烧伤增生性瘢痕,取得较好效果.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烧伤672例治疗体会

    笔者对本单位不同时期救治的烧伤患儿治疗方案进行对比,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技术提供参考.

    作者:蔡玉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湿润烧伤膏致小儿烧伤死亡11例分析

    1995年1月~2001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小儿烧伤1 147例,其中成功救治1 136例、死亡11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新;张林;陈明星;员科;庞书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以下称烧伤),创面分别外用rhEGF、肝素加rhEGF及等渗盐水.比较不同方式处理创面后的愈合时间,测定创面愈合率、创面含水量、羟脯氨酸(OHP)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进行细胞DNA周期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外用rhEGF可使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缩短2 d,增加创面OHP含量(P<0.05),降低Ⅰ/Ⅲ型胶原比例(P<0.05),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细胞DNA复制(P<0.05).加用肝素后可使创面愈合时间进一步缩短2 d,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伤后第7天用药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外用rhEGF能明显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加用肝素后效果更加显著,但早期使用rhEGF效果不明显.

    作者:郑军;黄晓元;韦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严重烫伤并发胃十二指肠穿孔一例

    患者男,38岁,双手、双下肢、臀部被热液烫伤,5 h后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5次/min,脉搏96次/min.血钾4.40 mmol/L,血钠142 mmol/L,白细胞14×109/L,血红蛋白16.3 g/L.患者口渴、尿少,无消化道溃疡既往史.诊断:(1)烫伤总面积45%,其中Ⅲ度15%TBSA.(2)休克.

    作者:晁生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治愈严重烧伤合并产前子痫五例

    笔者单位1990~2000年共收治烧伤合并妊娠的女患者有38例,其中产前子痫5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慧;李秀丽;高秀红;侯松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体位改变缓解烧伤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30岁.2002年1月11日因煤矿爆炸烧伤,伤后2 h入院.烧伤面积53%TBSA,其中深Ⅱ度39%、Ⅲ度2%TBSA.患者消瘦明显,平卧时呈舟状腹.伤后第12天出现上消化道梗阻症状,上腹胀满、呕吐,呕吐物伴有胆汁,禁食及俯卧时症状减轻,进食或平卧位症状加重,胃肠引流量每日3 000 ml.采用静脉营养、胃肠减压治疗5 d,症状无明显好转.伤后17 d患者由平卧位改为半卧位,同时加强静脉营养,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减轻,胃肠引流量减少,拔出引流管,饮食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刘宁;陈祥军;雷雨;李嘉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46例大面积深度烧伤顽固性残余创面治疗体会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常迁延不愈,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单位自1998年3月以来治疗此类患者46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官纯平;吴红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腕部电烧伤后肌腱自发断裂二例

    例1 男,34岁,工作时被高压电烧伤双腕掌侧,伤后3 d入院.烧伤深度为Ⅲ度,部分创面深及肌层,按笔者提出的腕部电烧伤分型方法[1]可归为Ⅰ型.立即行急诊手术,切除焦痂以及坏死的屈指浅肌腱、旋前方肌,保留受损的屈指深肌腱;正中神经有1 cm已变性,亦予以保留.右腕部创面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左侧腕部创面用尺动脉腕上皮支岛状皮瓣修复,创面Ⅰ期愈合.

    作者:沈祖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烫伤大鼠肠粘膜下调蛋白质组的分离及鉴定

    目的对烫伤后大鼠肠粘膜下调蛋白质组进行分离鉴定,探讨其在严重烫伤后肠粘膜损害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大鼠Ⅲ度烫伤模型,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肠粘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用Image Master 2D Elite图像分析软件对差异蛋白质中的下调蛋白质组进行鉴定. 结果烧伤后6、12 h两组明确下调的蛋白质点数为34,进行鉴定及分析的蛋白质22个;与线粒体有关的下调蛋白质有线粒体乌头酸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肝脏F1ATP酶重链A、肌钙蛋白-1、短链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P-电子转移[传递]黄素蛋白α亚基等6种;参与代谢的下调蛋白质有磷酸丙糖异构酶1和细胞溶质环氧化物水解酶;与细胞骨架蛋白及基质蛋白有关的下调蛋白质有纤维单元素、类动力蛋白-5、肌钙蛋白-2和碱性肌浆球蛋白轻链3共4种;参与调控的下调蛋白质有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核因子1-B2、BRCA1、雌二醇安息香酸盐转录因子、G-蛋白β-2亚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等6种;与免疫调控有关的下调蛋白质有T细胞受体-V-δ6和Ig重链V区蛋白1. 结论在大鼠烫伤后肠粘膜表达下调蛋白质中,以与线粒体有关及参与激素和细胞因子调控的蛋白质数量居多,说明大鼠烫伤后早期损伤发生机制与线粒体功能改变以及激素、细胞因子表达调控紊乱关系密切.

    作者:王晓军;孙永华;丁勤学;冯喆;曹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体表蒸气烫伤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烧(烫)伤动物模型的制作对于研究机体严重烧(烫)伤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烫伤实验器具存在重复性差、深度不易控制、面积不恒定、不规范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硅橡胶材料,自行设计、研制成动物体表蒸气烫伤模型喷气盘,并多次应用于实验,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年云;陈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36例头皮移植覆盖中小面积烧伤肉芽创面疗效观察

    中小面积烧伤Ⅲ度肉芽创面的覆盖,临床上常用四肢或躯干皮肤作为供区,但供皮区愈合后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痕迹、色素沉着甚至瘢痕,与周围正常皮肤明显不同,影响体表美观.1998年1月~2002年11月,笔者单位在136例住院患者的深Ⅱ~Ⅲ度烧伤肉芽创面上,应用患者自体头皮(头皮无烧伤或Ⅱ度烧伤愈合后)行邮票或大张皮移植,效果满意.

    作者:邓津菊;刘琼;叶兰萍;刘军;司小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38例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临床资料:138例烧伤患者,其中男92例,女46例;成人79例,儿童59例;轻度烧伤66例,中度烧伤47例,重度烧伤21例,特重度烧伤4例.采集住院1周后患者创面的分泌物,行细菌培养,采用药敏试剂纸条(法国梅里埃生物试剂公司)和TBA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作者:田宜肥;侯哲;伍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浅Ⅱ度烧伤区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27例

    1999年以来,笔者单位共收治浅Ⅱ度烧伤区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27例,经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清国;孙进华;焦建强;石佳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烧伤早期脏器损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仍是当前严重大面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烧伤防治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国内外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本文就此作一回顾与展望.

    作者:黄跃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救治大面积烧伤合并法乐四联症一例

    患者女,24岁.因煤气爆炸致面颈、四肢、躯干火焰烧伤,6 h后入院.伤后因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行气管插管.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体温37℃、心率120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07/80 mm Hg(1 mm Hg=0.133 kPa).两肺呼吸音粗,左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心率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3~4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贺肖洁;陈国贤;韩春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与创面愈合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yowth factor,PD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1],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组织和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过程,对正常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创伤愈合均有显著作用.

    作者:邹忠桃;谭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特重度烧伤并发脑梗死一例

    患者男,63岁,瓦斯火焰烧伤后36 h转入本院.查体:意识清楚,体温37℃,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肖伯春;厉建华;周新平;程卓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躯干巨大瘢痕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类白血病反应一例

    患者男,23岁,4岁时被热液烫伤腹部,伤后在当地医院治疗,方法不详.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 15个月前因腰带摩擦致瘢痕中心发生溃烂,在当地外贴膏药 (药名不详 )治疗,溃烂逐渐增大导致右髋关节屈曲畸形,卧床8个月后转入笔者单位.

    作者:王振国;杨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颈前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11例

    面部瘢痕挛缩可影响容貌美观及面部各器官的正常位置,应用游离植皮及游离皮瓣修复均难获得理想的效果,而带颈阔肌的扩张皮瓣因其难以转移至面部较远的区域,亦存在一定局限性.1999~2001年,笔者单位应用不带颈阔肌的颈前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瘢痕挛缩1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养群;李森恺;黄渭清;唐勇;杨明勇;周传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苯丙酸诺龙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代谢的影响

    严重烧伤后发生的高分解代谢使机体蛋白储备减少.苯丙酸诺龙作为雄性激素衍生物的蛋白同化激素,能够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负氮平衡,但其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中,笔者初步探讨了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及合成代谢的影响.

    作者:岑瑛;王怀胜;罗旭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