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苯丙酸诺龙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代谢的影响

岑瑛;王怀胜;罗旭松

关键词:苯丙酸诺龙, 烫伤大鼠, 创面愈合, 高分解代谢, 严重烧伤, 蛋白同化激素, 雄性激素, 烧伤治疗, 能量代谢, 合成代谢, 负氮平衡, 衍生物, 应用, 机体, 调节, 储备
摘要:严重烧伤后发生的高分解代谢使机体蛋白储备减少.苯丙酸诺龙作为雄性激素衍生物的蛋白同化激素,能够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负氮平衡,但其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中,笔者初步探讨了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及合成代谢的影响.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烫伤大鼠创面皮肤中神经肽P物质的变化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神经肽P物质(SP)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来源. 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烫伤大鼠皮肤创面、创周和远处未损伤皮肤内含SP的神经分布密度的改变及其神经肽的分布,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其mRNA表达情况. 结果烫伤后15 min在皮肤创面、创周和远处未损伤皮肤含SP的神经分布密度明显下降(P<0.05),烫伤后6~12 h达到低值,以后逐渐恢复.相比之下,在创周恢复过程中SP出现较早;在创面和创周的真皮层,SP免疫反应阳性的的巨噬细胞样大细胞从局部血管中游出,烫伤后12 h该细胞与局部含SP的神经关系密切,伤后24 h该细胞染色增强、破碎并释放大量SP免疫反应阳性的颗粒状物质,而后这些细胞在烫伤后48 h消失.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伤后6 h相同大小细胞内表达编码合成P物质前体的前速激肽A(PPTA)mRNA. 结论皮肤烧伤后,SP不仅从皮肤内神经末梢释放,也可能从局部炎性细胞合成释放.

    作者:王波涛;陈璧;胡大海;汤朝武;徐明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脱细胞异体(种)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16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70±9.82)岁,烧伤总面积(57.23±16.31)%,其中Ⅲ度(31.28±8.23)%TBSA,观察部位27处.大腿、小腿以冷冻异体皮覆盖8例13处.上臂、前臂以甘油异体皮覆盖2例2处.前臂以戊二醛猪皮覆盖5例10处,新鲜猪皮覆盖1例2处.

    作者:李宗瑜;邵铁滨;杨心;黄丽滨;王成刚;曲滨;李宜姝;苏海涛;张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烫伤大鼠肠粘膜前列腺素水平与前列腺素转移因子mRNA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肠粘膜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I2(PGI2)、血栓素A2(TXA2)水平和前列腺素转移因子(PGT)m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以30%TBSA Ⅲ度烫伤大鼠为模型,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肠粘膜中PGE2、PGI2、TXA2的含量,用原位杂交检测PGT mRNA表达. 结果大鼠肠粘膜PGE2、PGI2水平在伤后12 h升高,随后明显降低(P<0.05~0.01);TXA2水平在伤后24、48 h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5); PGT mRNA表达在伤后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烫伤后肠粘膜PGE2水平降低及TXA2水平升高,可能是肠粘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PGT对伤后PGs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孟德胜;汪仕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钢丝球磨削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

    以往治疗深Ⅱ度烧伤主要采用药物溶痂、干燥结痂或早期削痂植皮.近年来笔者采用钢丝球磨削术加喷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7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何延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苯丙酸诺龙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代谢的影响

    严重烧伤后发生的高分解代谢使机体蛋白储备减少.苯丙酸诺龙作为雄性激素衍生物的蛋白同化激素,能够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负氮平衡,但其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中,笔者初步探讨了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及合成代谢的影响.

    作者:岑瑛;王怀胜;罗旭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深入研究烧伤后早期脏器损害机制及防治策略

    在20世纪60年代烧伤休克液体复苏问题初步解决后,国内外烧伤学者开始关注严重烧伤后早期脏器损害,并注意到脏器在伤后一定时间内仅表现为功能变化,病理学上缺乏特异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多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较全面地研究细胞内外体液成分、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即从研究严重烧伤后脏器组织学的改变,发展为研究组织细胞生物学的变化.目前认识到,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与烧伤休克复苏密切相关,是烧伤后机体防御反应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结果.

    作者:廖镇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治愈严重烧伤合并产前子痫五例

    笔者单位1990~2000年共收治烧伤合并妊娠的女患者有38例,其中产前子痫5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慧;李秀丽;高秀红;侯松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大鼠重度烫伤后早期心肌组织内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伤后早期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意义. 方法制作4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及伤后不同时相组.取心脏解剖左、右心室,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HIF-1α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正常大鼠左、右心室肌HIF-1α mRNA、蛋白表达结果有所不同.大鼠烫伤后,心肌组织内HIF-1α mRNA水平、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正常状态下,大鼠左心室肌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较右心室肌强.严重烫伤可以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IF-1α表达增加,介导心肌保护效应.

    作者:党永明;黄跃生;陈丽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体位改变缓解烧伤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30岁.2002年1月11日因煤矿爆炸烧伤,伤后2 h入院.烧伤面积53%TBSA,其中深Ⅱ度39%、Ⅲ度2%TBSA.患者消瘦明显,平卧时呈舟状腹.伤后第12天出现上消化道梗阻症状,上腹胀满、呕吐,呕吐物伴有胆汁,禁食及俯卧时症状减轻,进食或平卧位症状加重,胃肠引流量每日3 000 ml.采用静脉营养、胃肠减压治疗5 d,症状无明显好转.伤后17 d患者由平卧位改为半卧位,同时加强静脉营养,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减轻,胃肠引流量减少,拔出引流管,饮食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刘宁;陈祥军;雷雨;李嘉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腕部电烧伤后肌腱自发断裂二例

    例1 男,34岁,工作时被高压电烧伤双腕掌侧,伤后3 d入院.烧伤深度为Ⅲ度,部分创面深及肌层,按笔者提出的腕部电烧伤分型方法[1]可归为Ⅰ型.立即行急诊手术,切除焦痂以及坏死的屈指浅肌腱、旋前方肌,保留受损的屈指深肌腱;正中神经有1 cm已变性,亦予以保留.右腕部创面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左侧腕部创面用尺动脉腕上皮支岛状皮瓣修复,创面Ⅰ期愈合.

    作者:沈祖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38例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临床资料:138例烧伤患者,其中男92例,女46例;成人79例,儿童59例;轻度烧伤66例,中度烧伤47例,重度烧伤21例,特重度烧伤4例.采集住院1周后患者创面的分泌物,行细菌培养,采用药敏试剂纸条(法国梅里埃生物试剂公司)和TBA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作者:田宜肥;侯哲;伍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与创面愈合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yowth factor,PD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1],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组织和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过程,对正常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创伤愈合均有显著作用.

    作者:邹忠桃;谭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肠三叶因子对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ITF)对肠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 (1)分离、提取Wistar大鼠的肠上皮细胞膜.分别用浓度为0.01、0.10、1.00、10.00 μg/ml的ITF刺激细胞膜,以膜结合法测定膜上ITF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的变化,以ITF受体TPK活性基础值作正常对照.(2)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株IEC-6,部分细胞作为正常对照;部分细胞用1.00 μg/ml的ITF进行刺激;部分细胞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的3种阻断剂--PD098059、SB202190、SB202474分别进行预处理后,加入1.00 μg/ml的ITF.采用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观察上述各种方法处理后,IEC-6的 DNA合成率及MAPK活性的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在ITF的刺激下,ITF受体的TPK活性、IEC-6的 MAPKs活性及DNA合成率均明显增高(P<0.01).使用PD098059后,能明显阻断ITF的后两种作用(P<0.01);使用SB202474能部分降低该作用,而使用SB202190效果不明显. 结论提示ITF主要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途径传递胞外信号、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彭曦;汪仕良;尤忠义;王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9例烧伤患者创面静脉切开置管体会

    静脉置管是烧伤休克复苏的常用方法,笔者单位1995~2000年对1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烧伤创面静脉切开置管,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文;罗积慎;李木惠;潘文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胶体Cr32PO4防治烧伤增生性瘢痕82例

    1999~2001年间,笔者单位应用胶体Cr32PO4局部注射防治烧伤增生性瘢痕,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赵孟君;游贵方;林拓;温必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同种属脱细胞真皮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种属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效果,为异种ADM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地产白色小猪6头,分为异种(人)ADM+自体刃厚皮组(A组)、同种异体(猪)ADM+自体刃厚皮组(B组)、单纯自体刃厚皮组(C组)及单纯自体中厚皮组(D组).观察术后2、4、8、12、24周内移植物存活率,以及移植皮片收缩程度、移植区组织学变化等情况. 结果 A、B组移植后皮片外观光滑、有弹性;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皮片成活率,并可迅速诱导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宿主修复细胞的长入;两组移植皮片收缩面积有大于C、D组的趋势(P<0.05);术后24周移植区组织与单纯中厚皮移植组织结构一致. 结论在观察期内(复合移植后24周),与自体皮复合移植时,同、异种ADM具有相近的生物学作用,异种来源的ADM可能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金辉;齐顺贞;孙辉臣;贺占国;李辉;朱玉凤;陈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特重度烧伤并发脑梗死一例

    患者男,63岁,瓦斯火焰烧伤后36 h转入本院.查体:意识清楚,体温37℃,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肖伯春;厉建华;周新平;程卓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jun反义基因重组体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下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c-jun反义基因重组体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下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1)正常对照组;(2)转染组:构建c-jun反义基因重组体并转染入心肌细胞,随后进行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3)非转染组:仅进行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不作其他处理.于刺激后1、3、7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jun mRNA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c-jun蛋白、肌钙蛋白T(TnT)和β-微管蛋白的表达变化;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转染组c-jun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转染组较非转染组显著下降.(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转染组TnT与β-微管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转染组较非转染组明显回升.(3)转染组心肌细胞骨架结构基本保持完好,偶见断裂与溶解.非转染组骨架网状结构紊乱、溶解与断裂,呈颗粒状. 结论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可使大鼠心肌细胞c-jun表达上调,进而引起心肌细胞损伤,c-jun反义基因重组体转染对该刺激条件下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胡安根;黄跃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烧伤早期脏器损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仍是当前严重大面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烧伤防治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国内外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本文就此作一回顾与展望.

    作者:黄跃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浅Ⅱ度烧伤区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27例

    1999年以来,笔者单位共收治浅Ⅱ度烧伤区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27例,经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清国;孙进华;焦建强;石佳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