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忠桃;谭谦
吸入性损伤是造成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阻碍烧伤患者治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笔者尝试使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以促进吸入性损伤后气管粘膜及肺泡上皮的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汪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肠粘膜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I2(PGI2)、血栓素A2(TXA2)水平和前列腺素转移因子(PGT)m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以30%TBSA Ⅲ度烫伤大鼠为模型,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肠粘膜中PGE2、PGI2、TXA2的含量,用原位杂交检测PGT mRNA表达. 结果大鼠肠粘膜PGE2、PGI2水平在伤后12 h升高,随后明显降低(P<0.05~0.01);TXA2水平在伤后24、48 h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5); PGT mRNA表达在伤后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烫伤后肠粘膜PGE2水平降低及TXA2水平升高,可能是肠粘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PGT对伤后PGs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孟德胜;汪仕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20世纪60年代烧伤休克液体复苏问题初步解决后,国内外烧伤学者开始关注严重烧伤后早期脏器损害,并注意到脏器在伤后一定时间内仅表现为功能变化,病理学上缺乏特异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多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较全面地研究细胞内外体液成分、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即从研究严重烧伤后脏器组织学的改变,发展为研究组织细胞生物学的变化.目前认识到,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与烧伤休克复苏密切相关,是烧伤后机体防御反应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结果.
作者:廖镇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yowth factor,PD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1],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组织和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过程,对正常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创伤愈合均有显著作用.
作者:邹忠桃;谭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例1 男,34岁,工作时被高压电烧伤双腕掌侧,伤后3 d入院.烧伤深度为Ⅲ度,部分创面深及肌层,按笔者提出的腕部电烧伤分型方法[1]可归为Ⅰ型.立即行急诊手术,切除焦痂以及坏死的屈指浅肌腱、旋前方肌,保留受损的屈指深肌腱;正中神经有1 cm已变性,亦予以保留.右腕部创面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左侧腕部创面用尺动脉腕上皮支岛状皮瓣修复,创面Ⅰ期愈合.
作者:沈祖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38岁,双手、双下肢、臀部被热液烫伤,5 h后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5次/min,脉搏96次/min.血钾4.40 mmol/L,血钠142 mmol/L,白细胞14×109/L,血红蛋白16.3 g/L.患者口渴、尿少,无消化道溃疡既往史.诊断:(1)烫伤总面积45%,其中Ⅲ度15%TBSA.(2)休克.
作者:晁生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70±9.82)岁,烧伤总面积(57.23±16.31)%,其中Ⅲ度(31.28±8.23)%TBSA,观察部位27处.大腿、小腿以冷冻异体皮覆盖8例13处.上臂、前臂以甘油异体皮覆盖2例2处.前臂以戊二醛猪皮覆盖5例10处,新鲜猪皮覆盖1例2处.
作者:李宗瑜;邵铁滨;杨心;黄丽滨;王成刚;曲滨;李宜姝;苏海涛;张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烧(烫)伤动物模型的制作对于研究机体严重烧(烫)伤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烫伤实验器具存在重复性差、深度不易控制、面积不恒定、不规范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硅橡胶材料,自行设计、研制成动物体表蒸气烫伤模型喷气盘,并多次应用于实验,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年云;陈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仍是当前严重大面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烧伤防治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国内外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本文就此作一回顾与展望.
作者:黄跃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6~43岁,平均25岁.单眼烧伤10例,双眼3例;Ⅲ度烧伤9例,Ⅳ度4例;酸烧伤3例,碱烧伤10例.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伤后3 h~5 d.术前视力:光感1眼,手动/眼前5眼,指数/眼前4眼,0.02~0.08者6眼.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
作者:王效武;李晋春;李冰;冯克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23岁,4岁时被热液烫伤腹部,伤后在当地医院治疗,方法不详.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 15个月前因腰带摩擦致瘢痕中心发生溃烂,在当地外贴膏药 (药名不详 )治疗,溃烂逐渐增大导致右髋关节屈曲畸形,卧床8个月后转入笔者单位.
作者:王振国;杨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笔者对本单位不同时期救治的烧伤患儿治疗方案进行对比,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技术提供参考.
作者:蔡玉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5年1月~2001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小儿烧伤1 147例,其中成功救治1 136例、死亡11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新;张林;陈明星;员科;庞书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63岁,瓦斯火焰烧伤后36 h转入本院.查体:意识清楚,体温37℃,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肖伯春;厉建华;周新平;程卓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例1 男,45岁.因运输车倾覆患者受压于车底,皮肤大面积浸泡在质量浓度30%氢氧化钠溶液中达45 min.伤后8 h内未作冲洗.入院后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烦渴,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2次/min.头、背、臀部及双上臂烧伤创面约30%TBSA,呈黑褐色,粘滑,部分皮肤溶解,广泛渗血,头部毛发脱落;其余 15%TBSA创面呈散在分布,见树枝状血管栓塞网,血尿.入院诊断:强碱烧伤,面积45%,其中Ⅲ度40%TBSA.
作者:郑国平;金汉宏;程翔;任家骠;刘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种属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效果,为异种ADM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地产白色小猪6头,分为异种(人)ADM+自体刃厚皮组(A组)、同种异体(猪)ADM+自体刃厚皮组(B组)、单纯自体刃厚皮组(C组)及单纯自体中厚皮组(D组).观察术后2、4、8、12、24周内移植物存活率,以及移植皮片收缩程度、移植区组织学变化等情况. 结果 A、B组移植后皮片外观光滑、有弹性;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皮片成活率,并可迅速诱导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宿主修复细胞的长入;两组移植皮片收缩面积有大于C、D组的趋势(P<0.05);术后24周移植区组织与单纯中厚皮移植组织结构一致. 结论在观察期内(复合移植后24周),与自体皮复合移植时,同、异种ADM具有相近的生物学作用,异种来源的ADM可能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金辉;齐顺贞;孙辉臣;贺占国;李辉;朱玉凤;陈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笔者采用厚中厚皮片大张分区植皮或全面部整张植皮修复面部深度烧伤13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云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严重烧伤后发生的高分解代谢使机体蛋白储备减少.苯丙酸诺龙作为雄性激素衍生物的蛋白同化激素,能够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负氮平衡,但其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中,笔者初步探讨了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及合成代谢的影响.
作者:岑瑛;王怀胜;罗旭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9~2001年间,笔者单位应用胶体Cr32PO4局部注射防治烧伤增生性瘢痕,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赵孟君;游贵方;林拓;温必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笔者单位1990~2000年共收治烧伤合并妊娠的女患者有38例,其中产前子痫5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慧;李秀丽;高秀红;侯松治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