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云岗
笔者单位1990~2000年共收治烧伤合并妊娠的女患者有38例,其中产前子痫5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慧;李秀丽;高秀红;侯松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yowth factor,PD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1],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组织和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过程,对正常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创伤愈合均有显著作用.
作者:邹忠桃;谭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笔者采用厚中厚皮片大张分区植皮或全面部整张植皮修复面部深度烧伤13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云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仍是当前严重大面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烧伤防治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国内外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本文就此作一回顾与展望.
作者:黄跃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c-jun反义基因重组体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下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1)正常对照组;(2)转染组:构建c-jun反义基因重组体并转染入心肌细胞,随后进行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3)非转染组:仅进行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不作其他处理.于刺激后1、3、7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jun mRNA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c-jun蛋白、肌钙蛋白T(TnT)和β-微管蛋白的表达变化;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转染组c-jun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转染组较非转染组显著下降.(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转染组TnT与β-微管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转染组较非转染组明显回升.(3)转染组心肌细胞骨架结构基本保持完好,偶见断裂与溶解.非转染组骨架网状结构紊乱、溶解与断裂,呈颗粒状. 结论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可使大鼠心肌细胞c-jun表达上调,进而引起心肌细胞损伤,c-jun反义基因重组体转染对该刺激条件下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胡安根;黄跃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小面积烧伤Ⅲ度肉芽创面的覆盖,临床上常用四肢或躯干皮肤作为供区,但供皮区愈合后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痕迹、色素沉着甚至瘢痕,与周围正常皮肤明显不同,影响体表美观.1998年1月~2002年11月,笔者单位在136例住院患者的深Ⅱ~Ⅲ度烧伤肉芽创面上,应用患者自体头皮(头皮无烧伤或Ⅱ度烧伤愈合后)行邮票或大张皮移植,效果满意.
作者:邓津菊;刘琼;叶兰萍;刘军;司小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例1 男,34岁,工作时被高压电烧伤双腕掌侧,伤后3 d入院.烧伤深度为Ⅲ度,部分创面深及肌层,按笔者提出的腕部电烧伤分型方法[1]可归为Ⅰ型.立即行急诊手术,切除焦痂以及坏死的屈指浅肌腱、旋前方肌,保留受损的屈指深肌腱;正中神经有1 cm已变性,亦予以保留.右腕部创面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左侧腕部创面用尺动脉腕上皮支岛状皮瓣修复,创面Ⅰ期愈合.
作者:沈祖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面部瘢痕挛缩可影响容貌美观及面部各器官的正常位置,应用游离植皮及游离皮瓣修复均难获得理想的效果,而带颈阔肌的扩张皮瓣因其难以转移至面部较远的区域,亦存在一定局限性.1999~2001年,笔者单位应用不带颈阔肌的颈前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瘢痕挛缩1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养群;李森恺;黄渭清;唐勇;杨明勇;周传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9~2001年间,笔者单位应用胶体Cr32PO4局部注射防治烧伤增生性瘢痕,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赵孟君;游贵方;林拓;温必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神经肽P物质(SP)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来源. 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烫伤大鼠皮肤创面、创周和远处未损伤皮肤内含SP的神经分布密度的改变及其神经肽的分布,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其mRNA表达情况. 结果烫伤后15 min在皮肤创面、创周和远处未损伤皮肤含SP的神经分布密度明显下降(P<0.05),烫伤后6~12 h达到低值,以后逐渐恢复.相比之下,在创周恢复过程中SP出现较早;在创面和创周的真皮层,SP免疫反应阳性的的巨噬细胞样大细胞从局部血管中游出,烫伤后12 h该细胞与局部含SP的神经关系密切,伤后24 h该细胞染色增强、破碎并释放大量SP免疫反应阳性的颗粒状物质,而后这些细胞在烫伤后48 h消失.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伤后6 h相同大小细胞内表达编码合成P物质前体的前速激肽A(PPTA)mRNA. 结论皮肤烧伤后,SP不仅从皮肤内神经末梢释放,也可能从局部炎性细胞合成释放.
作者:王波涛;陈璧;胡大海;汤朝武;徐明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吸入性损伤是造成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阻碍烧伤患者治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笔者尝试使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以促进吸入性损伤后气管粘膜及肺泡上皮的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汪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20世纪60年代烧伤休克液体复苏问题初步解决后,国内外烧伤学者开始关注严重烧伤后早期脏器损害,并注意到脏器在伤后一定时间内仅表现为功能变化,病理学上缺乏特异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多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较全面地研究细胞内外体液成分、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即从研究严重烧伤后脏器组织学的改变,发展为研究组织细胞生物学的变化.目前认识到,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与烧伤休克复苏密切相关,是烧伤后机体防御反应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结果.
作者:廖镇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同种异基因器官供体远不能满足受体的需要,异种移植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非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猪,因其易于饲养,且器官大小及免疫学、生理学特性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性,作为适的异种移植器官供体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2].但由于人类和猪两种源间存在巨大的抗原差异,针对异种移植物的免疫应答比对同种移植物更加强烈.本文现对近年来有关异种移植排斥机制及其防治策略作一简要回顾.
作者:解志杰;吴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资料:138例烧伤患者,其中男92例,女46例;成人79例,儿童59例;轻度烧伤66例,中度烧伤47例,重度烧伤21例,特重度烧伤4例.采集住院1周后患者创面的分泌物,行细菌培养,采用药敏试剂纸条(法国梅里埃生物试剂公司)和TBA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作者:田宜肥;侯哲;伍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肠粘膜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I2(PGI2)、血栓素A2(TXA2)水平和前列腺素转移因子(PGT)m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以30%TBSA Ⅲ度烫伤大鼠为模型,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肠粘膜中PGE2、PGI2、TXA2的含量,用原位杂交检测PGT mRNA表达. 结果大鼠肠粘膜PGE2、PGI2水平在伤后12 h升高,随后明显降低(P<0.05~0.01);TXA2水平在伤后24、48 h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5); PGT mRNA表达在伤后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烫伤后肠粘膜PGE2水平降低及TXA2水平升高,可能是肠粘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PGT对伤后PGs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孟德胜;汪仕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38岁,双手、双下肢、臀部被热液烫伤,5 h后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5次/min,脉搏96次/min.血钾4.40 mmol/L,血钠142 mmol/L,白细胞14×109/L,血红蛋白16.3 g/L.患者口渴、尿少,无消化道溃疡既往史.诊断:(1)烫伤总面积45%,其中Ⅲ度15%TBSA.(2)休克.
作者:晁生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常迁延不愈,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单位自1998年3月以来治疗此类患者46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官纯平;吴红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静脉置管是烧伤休克复苏的常用方法,笔者单位1995~2000年对1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烧伤创面静脉切开置管,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文;罗积慎;李木惠;潘文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30岁.2002年1月11日因煤矿爆炸烧伤,伤后2 h入院.烧伤面积53%TBSA,其中深Ⅱ度39%、Ⅲ度2%TBSA.患者消瘦明显,平卧时呈舟状腹.伤后第12天出现上消化道梗阻症状,上腹胀满、呕吐,呕吐物伴有胆汁,禁食及俯卧时症状减轻,进食或平卧位症状加重,胃肠引流量每日3 000 ml.采用静脉营养、胃肠减压治疗5 d,症状无明显好转.伤后17 d患者由平卧位改为半卧位,同时加强静脉营养,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减轻,胃肠引流量减少,拔出引流管,饮食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刘宁;陈祥军;雷雨;李嘉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24岁.因煤气爆炸致面颈、四肢、躯干火焰烧伤,6 h后入院.伤后因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行气管插管.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体温37℃、心率120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07/80 mm Hg(1 mm Hg=0.133 kPa).两肺呼吸音粗,左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心率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3~4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贺肖洁;陈国贤;韩春茂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