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表达的影响

张茹;王立生;王建尧;姚君;魏铖;师瑞月

关键词:抗小鼠TLR2, 胞外段, 单表位抗体TSP-2, 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目的 观察抗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硫酸葡聚糖钠(C6H7Na3O14S3,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UC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D)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治疗组.除NC组外,其他实验组均给予5% DSS造模7d后停用造模药,药物治疗组给予后续干预治疗7d.记录分析疾病活动指数(DAI),14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行HE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中表达CD4+ CD25+Foxp3+的Treg细胞的百分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SP-2治疗组小鼠第9~14天DAI明显低于MD组(P<0.05);MD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NC组(P<0.05); TSP-2治疗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CD4+ CD25+ Foxp3+ Treg 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MD组(P<0.05);兔IgG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2可以提高CD4+ CD25+ Foxp3+ Treg数量,调节机体和肠道免疫功能,对UC发挥治疗作用.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实验组给予贝那普利与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总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蛋白尿总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h尿蛋白排泄率(24h UAER)等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h UAER和24h蛋白尿总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实验组患者24h 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具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增高,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羟苯磺酸钙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不会因加重肾血流量的减少而加重氮质血症.

    作者:程延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血清纤维连接蛋白、电解质及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电解质及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90例HIE患儿为HIE组,同时选取45例正常足月儿作为正常组,测定分析两组儿童血清纤维连接蛋白、血清钾、钠、氯、钙以及心肌酶水平.结果 (1) HIE组的血清F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程度的HIE患儿血钾的变化无差异,血纳、钙、氯均显著降低,重度组比中度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程度HIE患儿的心肌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纤维连接蛋白、电解质及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可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琳;李兰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降主动脉置换术中不同体外循环灌注法的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降主动脉置换术中不同体外循环灌注法的特点.方法 取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接受降主动脉置换术的49例患者,其中13例食管异物感染致降主动脉破裂的患者采用左心转流体外循环法,12例胸降主动脉瘤患者采用股动静脉转流体外循环法,24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逆行身灌注体外循环法,根据这三种不同的体外循环法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左心转流组、股动静脉转流组和深低温停循环逆行身灌注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心转流组发生3例肺损伤和1例心损伤,治疗后康复出院,对肺部造成的损伤较其他两组强,但治疗效果较另两组好;股动静脉转流组出现4例肾损伤,1例脑损伤,1例大出血,1例截瘫,除1例死亡,余者均康复出院,其中对肾脏的损伤作用强,可使患者瘫痪;深低温停循环逆行身灌注组出现2例肺损伤,1例脑损伤,2例凝血障碍,2例死亡,治疗效果较差,容易使患者出现死亡.结论 降主动脉置换术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体外灌流方法.

    作者:孙煦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选50例临床确诊为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心衰组,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运动峰速(Vem)、舒张晚期运动峰速(Vam),比较两组Vem、Vam、Vem/Vam是否有差异.结果 心衰组与对照组相比Vem、Vam、Vem/Vam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有较高运用价值.

    作者:李春艳;章若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改善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本院的92例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肌力、FMA、ADL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肌力、FMA、ADL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陆永权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术中B超定位下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术中B超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对36例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手术过程中指导手术入路、皮层进入点,明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指导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36例脑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作显微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经术中B超辅助下准确切除病变17例.常规开颅手术19例.经B超辅助下术中颅内病变定位准确,无需探查,病变切除彻底,脑组织损伤轻微,未出现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结论 术中B超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的无创伤定位优势,对指导颅内病变手术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孙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在清除气管套管痰痂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使用一次性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探讨减少气管套管痰痂堵管的方法.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8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分为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的对照组(24例患者)和一次性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的观察组(24例患者),分析两组气管痰痂堵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发生痰痂堵管;对照组出现8例因痰液黏稠而堵塞套管.结论 应用一次性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清除痰痂同步进行,可保证气管套管的清洁,是减少气管套管痰痂堵塞的好方法.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行为引导教学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行为引导教学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的1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教学法组)70名和B组(行为引导教学法组)70名,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2个月教师对两组学生和学生自我评估学习积极性、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B组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的教师评估和学生自评学习积极性均优于A组,阶段性知识考核评分也高于A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率也高于A组,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为引导教学法可显著改善《临床营养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王荣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383名孕妇产前HBV感染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省陵水地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现状,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83名海南省陵水县孕妇产前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调查孕妇的年龄为16~38岁,孕周为6~42周,初产妇占60.3%,经产妇占39.7%,总体HBV阳性率为21.4% (82/383).其中20~29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为23.2%,≥30岁组感染率低,为8.9%,≥30岁组的HBsAg阳性率与20~29岁和<2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次、产次、是否有妇科手术史孕妇之间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13、1.288、0.751,P值均大于0.05).结论 应加强孕妇对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采取进一步措施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的风险.

    作者:王雄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单点教学法在临床护理责任组长带教查房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单点教学法在责任组长带教查房中的考核考评质量,提升责任组长带教查房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责任组长带教责任护士查房考核质量,观察组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责任组长48名,同期随机抽其所带教的责任护士48名,采取单点教学法方式查房;对照组为2009年至2010年9月责任组长56名,同期随机抽其所带教的责任护士56名,采取整体查房方式.两组均由责任组长按照本院制定的《护理人员查房考评标准》考评,同时比较整体查房与单点教学查房后责任组长所带教查房护士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得分.结果 实施单点教学法查房考评后,责任组长所带教护士对查房的单点问题认知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责任组长掌握专科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新进展、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考核得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单点教学法对责任组长带教查房考评,有利于所带教护士有针对性的学习,单点问题掌握较为细化,临床护理实践与运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明星;兰方琛;程俊波;张诚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机制.方法 本研究共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56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56例作为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两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后荨麻疹症状有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解毒饮2号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安全,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杰;史新明;冯军;梅淑清;彭东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局部放疗对甲状腺未分化癌浸润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局部放疗对于甲状腺未分化癌浸润控制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16例和对照组(B组)17例.A组患者除采取手术(姑息切除术、联合根治切除术)治疗外,术后还进行对应的放疗,而B组患者则仅进行单纯的手术切除(姑息切除术、联合根治切除术)治疗.术后一年内观察对比两组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侵袭和转移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 术后一年内的观察中,A组患者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侵袭和转移范围远小于B组,并且A组患者对应的1年、2年、>2年的生存率也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放疗对甲状腺未分化癌能有效的控制其浸润,采用手术联合放疗的方式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能提高总体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卫国;刘锦全;温清泉;漆其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按约2∶1随机分为治疗组172例口服圣脑康丸治疗和对照组84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两组服药前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比较两种药物改善脑血流状态的临床作用.结果 治疗组经圣脑康丸治疗后,行TCD检测,172例患者除2例外其余的脑血流异常状态得到明显改善,162例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治疗后经TCD检测,84例中的37例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状态恢复了正常,39例脑血流异常状态虽然有了好转,但不够稳定,且常有反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62/1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 (37/172).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圣脑康丸是一种有效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小英;温雪娟;王倩云;周迎莉;张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免打结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护理比较

    目的 比较免打结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EBRLPN组18例和OPN组20例,对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热缺血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量、镇痛剂使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血清肌酐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BRLPN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量、镇痛剂使用、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OPN组(P<0.05).但两组在平均热缺血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RLPN可以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合理有效地运用临床新技术,不仅能使患者受益,同时也能达到节省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效率的目的.

    作者:张颖;邓瑞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VSD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4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诊收治的46例四肢皮肤软组织完全性和不全性撕脱伤的患者按皮瓣或皮片反取皮回植后,均予VSD覆盖回植皮肤创面7~10d,术后行VSD引流管间断冲洗,并连续7d每隔24 h局部从VSD侧管内注入地塞米松.结果 31例无肌腱及骨外露的患者回植皮肤27例全部存活,4例绝大部分存活,残留创面经常规换药后顺利愈合;15例合并肌腱及骨外露的患者中10例回植皮肤生长良好;5例患者肌腱及骨外露处部分皮肤坏死,经再次清创及VSD引流后植皮全部存活.全部病例中无全身不良并发症发生,创面未见感染.结论 VSD联合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文彬;包一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与手术减压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与手术减压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1月入住我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患者56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格拉斯哥(GCS)评分,为减少GCS评分对预后的影响,在病例遴选过程中选取GCS评分为4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价标准(GOS)评估,患者按照手术期间的减压程度进行分组,分析组间的预后数据.结果 术后颅内压仍然偏高的术后高压组患者的死亡率(78.8%)明显高于术后低压组(39.3%)和术后正常组(23.5%),而术后低压组的良好率高于术后高压组,术后颅内低压患者组出现植物生存患者的概率(10.7%)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患者手术减压后应尽量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并偏低的状态,以期降死亡率.

    作者:杜光勇;杜彦挺;夏志强;韩彦清;梁文治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Orem自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B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周、2周的治疗依从性、HAMA评分、HAMD评分、患者自我评估结果、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护理后1周、2周的治疗依从性较好率高于A组,HAMA评分、HAMD评分优于A组,患者自我评估结果和满意率也优于A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情绪.

    作者:黄和煦;肖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破裂19例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例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彩超或下肢血管造影诊断;8例采用人工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和股浅动脉端端吻合术,11例行单纯瘤体两端股动脉结扎术.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成功,无继发肢体坏死;血管移植者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血管通畅.结论 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仍是治疗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理想方案;但在无条件行血管移植时,瘤体切除+股动脉结扎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不提倡行破裂瘤体修补术.

    作者:陈经宝;庞凤舜;张晓波;秦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Narcotrend与Ramsay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Narcotrend麻醉/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下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数字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例ICU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患者,应用Narcotrend进行监测.靶控浓度(Ct)从0.5 ug/ml开始递增,达到满意镇静深度为止,观察NTI、Ramsay评分.结果 丙泊酚滴定法靶控输注镇静时NTI随着Ct递增而递减,Ramsay评分随着Ct递增而递增,NTI与Ramsay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87;NTI与C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756; Ramsay评分与C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735 (P<0.01).结论 Narcotrend在机械通气患者丙泊酚TCI镇静深度评估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可控性,可以对丙泊酚TCI镇静实现数字化监测.

    作者:吴文娟;张银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