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层螺旋CT头颈部数字减影动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潘冬刚;谌业荣;王亚非

关键词: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64层螺旋CT行头颈部数字动脉减影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对78例临床怀疑有头颈部疾患的患者进行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先行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后利用相同扫描条件对扫描范围行平扫及CTA扫描.CTA扫描采用智能阈值触发模式;将平扫与增强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 mm横断面图像并进行减影处理,然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模式重建,观察血管显示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8例血管减影图像中质量为优55例,良16例,差5例,另有2例减影失败而采用常规法CTA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制动及配合,扫描参数的一致性,优化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正确的触发点的选择,恰当的重建参数.结论 通过患者的配合、制定合理的扫描程序及优化图像重建参数,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相比常规法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及更优良的图像质量.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心血管疾病护理路径的现状与进展

    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社区护理成为该疾病护理干预的重要部分.如何使社区护理路径更规范、更系统、更科学的开展,一直是心血管护理领域的重要话题.目前的社区心血管疾病护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社区专业医疗资源缺乏、专业知识、人才不足等,严重限制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建立三级管理体制,利用远程监测系统,完善社区患者电子档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大型三甲医院的丰富医疗资源覆盖到社区或其他地区,这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孙箫音;陈芳;裴大军;石宏伟;梁景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f/tPSA、PSAD在PSA灰区对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诊断效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PSA灰区(tPSA 4-10ng/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用.方法 162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分为BPH组104例和PCa组58例,分别检测其血清PSA、f/tPSA、直肠超声检测前列腺体积并测算PSAD数值.结果 PCa组血清tPSA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血清f/tPSA较BPH组明显降低(P<0.01),PCa组PSAD值较BPH组明显升高(P<0.01).随f/tPSA、PSAD升高,PCa诊断的敏感度也升高但特异度下降.PSAD对PCa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f/tPSA比值.结论 f/tPSA比值和PSAD对诊断BPH、PCa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鹏;包卫东;杨莉莉;沈俭;顾燕青;沈伟;沈杰;俞奇伟;陈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对比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本组病例诊断符合率达89%,肾上腺肿瘤类型不同,其超声声像图显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有不同特征.结论 超声对肾上腺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仕军;罗开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对比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在临床检测尿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尿液525份,分别进行尿液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的独立检测,重点检测其中的白细胞(WBC)和红细胞(RBC)的数量,分别记录尿液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的阳性例数,若两者的终检测结果不同则以沉渣镜检法的终结果为准.结果 利用尿液干化学法对WBC和RBC进行检测,其中WBC的假阳性率为2.51%,假阴性率为18.25%,RBC的假阳性率为9.21%,假阴性率为6.86%.与沉渣镜检的终结果比较,两者在WBC的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RBC的检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尿液干化学不能完全替代沉渣镜检法,两者联合检测能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提高临床检测的正确率.

    作者:苏巧云;唐希才;黄结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影响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降低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方法 以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2011年脑梗死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对影响住院费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脑梗死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有住院天数、脑梗死高危因素个数、付费方式、年龄和药费.结论 降低住院天数、药费及控制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是减少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关键.

    作者:王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B超定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29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PCNL组和PCNL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分析术后结石清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mPCNL组229例患者一期取净结石194例,占84.7%.手术平均时间(78.3±33.2)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6.2±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4)d.PCNL组200例患者一期取净结石178例,占89.0%.手术平均时间(88.8±35.5) 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7.8±2.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3.5)d.两组一期取净结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PCNL组在造瘘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少于PCN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行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高效、微创、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鹏舒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对癫痫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分析24 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24 h动态脑电图进行监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癫样放电检出率和预后评估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癫样放电检出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真阳性人数及真阴性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假阳性及假阴性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检测敏感性(84.1%)、特异性(80%)及准确率(81.1%)高于对照组患者,错误率(10%)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脑电图可以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的癫样放电检出率,增加预后评估敏感性及准确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秦晓云;窦长武;富春雨;张占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妊娠早期母体TSH水平异常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母体甲状腺(TSH)水平异常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4例列入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36例列入甲减组,经检查健康妊娠妇女40例列入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妊娠期间行甲亢及甲减对症治疗,观察和记录三组孕妇妊娠后的母婴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 甲亢组与甲减组母体发生妊高征、甲状腺危象、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心力衰竭、剖宫产等不良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妊高征、甲状腺危象、产后出血,甲亢组患者发生率略高于甲减组(P<0.05),其余结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和甲减组围产儿结局低体重新生儿、自然流产、先兆子痫、早产、重症监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患儿除新生儿甲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甲减组外(P<0.05),其余围产儿结局与甲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征、甲状腺危象、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心力衰竭等是妊娠早期母体TSH水平异常而发生的母体结局,低体重新生儿、自然流产、先兆子痫、早产等是TSH水平异常所造成的主要围产儿不良结局,应早期发现孕妇的TSH水平异常情况,有效控制和改善,并在妊娠期间内做好一系列治疗与护理工作.

    作者:贾学元;何恒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长期饮酒对老年人认知损害和脑萎缩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 评估长期饮酒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和脑萎缩的影响,探讨其认知功能损害与脑萎缩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对56例长期饮酒老年人(饮酒组)和58名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全部对象行脑CT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饮酒组CAMCOG-C总分及各项亚测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饮酒组脑萎缩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萎缩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萎缩者(P<0.01).结论 长期大量饮酒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脑结构异常,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麻荣武;罗斯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的湿化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颅脑手术后气管切开不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器与空气稀释面罩连接,进行持续加温湿化方法;对照组20例,应用微量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道滴入.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 观察组痰液稀释度优于对照组(P<0.01);刺激性呛咳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吸痰次数、吸痰时和吸痰后对血氧饱和度值的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徐月文;方彩霞;唐良霞;章萍;张秀芳;王验;陈敏;史蓉蓉;潘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并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50 mg/d,连用5d,研究组同时在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吡格列酮15 mg/d,连续服用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排卵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排卵27例(64.3%),对照组排卵 16例(38.1%),研究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BG、INS、FSH、LH及T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MI、FBG、INS、LH及T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显著降低患者FBG、INS、LH及T水平,提高排卵和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玲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床旁分类眼药盒的制作与应用

    本眼药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眼药水集中收放,便于护士和患者的取用,同时也符合药品存放要求,也使得病房更加整洁和美观,插槽的设置方便插放治疗卡,便于患者和护士用药,便于消毒.

    作者:付建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给药途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的280例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本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40)采用鱼肝油局部涂搽口腔溃疡面,观察组(n=140)采用康复新液喷洒患者的口腔溃疡面,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2.14±1.22)d,对照组为(3.57±1.34)d,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要优于常规的局部口腔溃疡面涂抹鱼肝油,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湖;符鸿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氯胺酮、芬太尼和曲马多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氯胺酮、芬太尼、曲马多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氯胺酮组(K组)、曲马多组(T组)、芬太尼组(F组)、空白对照组(P组),每组各25例.术毕前10 min,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4 mg/kg,T组注射曲马多1.5 mg/kg,F组注射芬太尼50 μg,P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后0h、0.5h、1h、2h、4h、8h、12h、24h各点的VAS评分、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结果 (1) VAS:K组、T组、F组在术后0~24 h各个监测点显著低于P组(P<0.05),T组、K组与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F组、K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与T组(P<0.05),而P组与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F组与K组(P<0.05),而P组、F组与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麻醉后,预防性的使用氯胺酮、芬太尼、曲马多都可以减轻瑞芬太尼引起的疼痛过敏以及术后伤口的疼痛;芬太尼,氯胺酮可使苏醒时间延长;曲马多,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任长和;张杨;周述芝;欧册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不同方法治疗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共7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锁定钢板组、普通钢板组及克氏针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全足负重时间、跟骨Bohler角、跟骨Gissane角、跟骨高度、宽度及Marland评分.结果 克氏针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及普通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全足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普通钢板组及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均显著高于普通钢板组及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为88%,显著高于普通钢板组(68%)及克氏针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愈合,并能够较好的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卫东;宋颖军;龚建斌;温贤成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综合性医院门诊采血处的感染控制与管理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门诊采血处实施数字化平台后的感染控制与管理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门诊采血处实施数字化平台后对环境、流程、人员和物品控制的管理经验,从流程分区、醒目标识、增订制度、分层督导、人力调配、培训演练等方面加以落实,确保感染控制的实效.结果 通过加强针对性、规范性管理,门诊采血处物品、空气、物体表面(含所有自助设施)及护士手卫生学月监测结果均符合要求,未发生一例医院感染.结论 门诊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必须紧跟医院数字化的新形势,规范流程、环节控制,实施系统管理.

    作者:蒋萍;李进娥;熊小兰;张文静;牛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28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按0.9:1随机分为放疗组136例,替莫唑胺+放疗组151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患者2年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纳入年龄、性别、手术切除范围、小型精神状态量表评分、WHO体力状况评分等,评价两放疗组患者死亡风险率,同时比较单个影响因素间相对死亡风险.结果 随访2年后,替莫唑胺+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4.8个月,放疗组11.7个月.替莫唑胺+放疗组调整死亡风险率为0.53 (95%CI 0.41~0.67;P<0.01).替莫唑胺+放疗组无复发中位生存期6.8个月,放疗组4.9个月.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时间有明确关系(P<0.01);从活检及部分切除到大部分切除再到次全切,死亡风险依次下降0.64 (95%CI 0.54~0.73).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能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手术切除程度仍对该类患者预后有决定性影响.

    作者:赵鹤翔;高利民;冯文;高晋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生活辅助器具对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活辅助器具对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98例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和康复干预组,常规康复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运动疗法训练和手指操训练,而康复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生活辅助器具进行训练,分别于入组时及入院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自编问卷调查、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测评,比较常规康复组和康复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个月后,常规康复组和康复干预组患者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康复干预组患者M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同时,常规康复组和康复干预组患者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康复干预组患者MB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 结合生活辅助器具对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其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张奇;刘春雨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点按穴位治疗小儿脑瘫伴言语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点按穴位治疗脑性瘫痪患儿言语障碍的疗效.方法 点按脑瘫患儿廉泉、风府两个穴位.结果 15例患儿治愈5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0例.结论 点按穴位是脑瘫患儿伴言语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不仅可以改善或治愈脑瘫患儿言语障碍,提高患儿的言语水平,也可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及智力的发育.

    作者:李兰华;郑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一批次的试剂对不同状态的血清标本进行同步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不抗凝血液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4%、11.1%和0%.B组(抗凝剂血液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33.3%和0%.C组(含血细胞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2%、66.7%和100%.结论 引起结果有误的原因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其中主要的是标本有溶血或者浑浊现象.为了大限度地减少误差的发生,要对血清标本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

    作者:王一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