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牵张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的影响

李晓东;黄跃生;张家平

关键词:肌球蛋白重链, RNA, 信使, 心肌缺血, 缺氧, 机械牵张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牵张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肌球蛋白重链(MH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机械牵张模型,并施加无糖缺氧刺激因素,模拟烧伤后缺血缺氧损害.实验分10%牵张组、缺血缺氧培养组、10%牵张+缺血缺氧培养组,每组每时相点3皿细胞.各组分别在刺激前和刺激后1、3、6、12 h时相点进行观察.采用二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细胞MHC mRNA表达的变化,并用凝胶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刺激前比较,10%牵张组d、β型MHC mRNA表达均增加,但以β型增加为主(P<0.01).缺血缺氧培养组α-MHC mRNA向β-MHC mRNA转化加速,且缺氧12 h后心肌细胞α-MHC mRNA下调明显(P<0.05);β-MHC mRNA表达先升后降,6 h表达强(P<0.05).10%牵张+缺血缺氧培养组α-MHC mRNA向β-MHC mRNA转化明显,随机械刺激时间的延长转化加剧;12 h后α、β型MHC mRNA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机械牵张进一步加剧缺血缺氧对MHC 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是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肌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家兔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表面张力及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组织含量的改变

    目的研究家兔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表面张力及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PSP-B)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2只家兔制成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设为致伤组,于伤后0.5、2.0、6.0、12.0 h处死,每时相点8只;另处死8只正常家兔作为正常对照组.获取各组家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加入0.5、1.0、3.0 ml PSP-B抗体,检测加入抗体前后BALF大表面张力(Tmax)、小表面张力(Tmin)、滞后环面积(HS)的变化.取各组家兔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Ⅱ型上皮细胞中PSP-B及其mRNA含量的改变.结果 3种剂量PSP-B抗体作用前后,各组各时相点Tmax无明显改变(P>0.05).3.0 ml PSP-B抗体作用后,致伤组伤后2.0、6.0、12.0 h BALF的Tmin各为3.599、3.748、3.514 Pa,明显高于各自的阻断前值(2.851、3.000、3.130 Pa,P<0.05).HS的变化情况同Tmin.致伤组伤后2.0、6.0、12.0 h肺组织Ⅱ型上皮细胞中PSP-B明显减少,PSP-B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家兔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降低,PSP-B合成无明显改变但分泌能力增强,可能对肺组织具有一定的早期保护作用.

    作者:郑华飞;刘志远;杨宗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救治电击伤合并气性坏疽三例

    例1男,23岁.工作时不慎被1 kV高压电击伤左大腿外侧,伤后30 min送往当地医院救治,患者意识清楚,左下肢活动受限.伤后5 h见患肢高度肿胀,皮肤呈苍白色,立即行切开减张术,患者躁动不安,随即意识不清,于伤后24 h收入笔者单位.诊断:烧伤总面积3%TBSA,Ⅲ度.入院后患者仍意识不清,高热,给予补液及大量抗生素静脉输注,同时输入甲硝唑溶液,先后输入血浆2200 ml.次日晨患者出现谵语,局部可触及捻发音,并闻及恶臭味,创口肌肉坏死脱落,直接涂片检出产气荚膜杆菌.患者于入院后2 d死亡.

    作者:于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红外线治疗仪对烫伤大鼠皮肤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红外线治疗仪对烫伤大鼠皮肤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烫伤组和治疗组,每组13只.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烫伤组大鼠背部仅造成深Ⅱ度烫伤,不作其他处理;治疗组大鼠背部致深Ⅱ度烫伤后2 d,用红外线治疗仪连续照射创面5 d.伤后3、7 d取各组大鼠伤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组织DNA合成量,并测定组织通透性、组织水肿程度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伤后7 d烫伤组大鼠伤部皮肤表皮脱落,出现溃疡,毛囊明显萎缩及破坏,大量胶原形成;治疗组大鼠皮肤光滑度较好,毛囊轻度萎缩,可见少量胶原纤维.治疗组大鼠伤后7 d3H-TdR掺入率为(1856.33±343.81)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min-1·mg干组织-1,明显高于烫伤组(1353.95±274.48)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min-1·mg干组织-1(P<0.01).烫伤组大鼠伤后组织通透性、组织水肿程度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烫伤组比较,上述指标数值明显偏低(P<0.01~0.001).结论红外线治疗仪有促进皮肤组织代谢和组织修复的功能.

    作者:吴本玠;邢虹;徐家鸰;丁亚男;栗刚;于桂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凡士林纱布贴附微粒皮移植修复Ⅲ度烧伤创面18例

    编者按以凡士林油纱布为载体移植微粒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创面修复方法,但皮源较充足时仍应提倡移植大张皮.1994~2002年,笔者单位采用凡士林纱布贴附微粒皮加压包扎移植修复Ⅲ度烧伤创面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家全;侯勇;杜丽苹;罗长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原因、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随机抽取笔者单位1992年5月~1999年12月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44例(伤后48 h内入院).依据脓毒症和肠源性感染诊断标准,结合患者创面及血液细菌培养结果,计算休克期内脓毒症的发生率,探讨肠源性感染的可能性.分析本组患者入院后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观察脓毒症患者休克期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预后.结果 44例患者中4例于休克期内发生脓毒症,占9.09%,其中l例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3例分别由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产气杆菌引起.所有患者人院后给予抗生素,然后结合临床征象、创面及血液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4例脓毒症患者中休克期内并发严重水、电解质紊乱1例次、应激性溃疡2例次、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次.终1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肠道杆菌感染是严重烧伤休克期发生脓毒症的原因之一,休克与脓毒症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烧伤后早期应用对肠道菌群敏感的抗生素是防治休克期脓毒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曹永倩;王德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复方红景天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高海拔(3480 m)地区大鼠30%TBSAⅢ度烧伤后心肌损害的程度,探讨使用复方红景天后对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10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红景天组(48只)、盐水组(48只)、正常对照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烧伤和其他处理.红景天组伤前1周向大鼠胃内灌注复方红景天液4 ml,2次/d;盐水组同方法灌注等量等渗盐水.分别在伤后3、6、12、24、48、72 h(每时相点8只大鼠)剖腹抽血,检测大鼠心肌酶谱及动脉血气变化,再摘取大鼠心脏作病理学检查.结果烧伤后3 h盐水组大鼠心肌组织损害明显,随后逐渐减轻,伤后72 h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红景天组与盐水组大鼠心肌酶谱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红景天组则明显低于盐水组(P<0.01).血气分析:pH值:盐水组与红景天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红景天组伤后12~24 h高于盐水组(P<0.05).剩余碱:盐水组与红景天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景天组伤后6 h后高于盐水组(P<0.05~0.01).二氧化碳分压:盐水组与红景天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伤后48 h红景天组(35.70±4.23)mm Hg(1 mm Hg=0.133 kPa)与正常对照组(37.50±6.53)mm H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氧分压:盐水组与红景天组伤后3~24 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逐渐降低.3组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红景天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心肌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晟;薛晓东;杨生兰;张世范;刘毅;朱云;蔡黔;张绪生;张鲜英;钟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犬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灌注大鼠肺所致损伤的研究

    目的研究犬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的生物学活性. 方法获取犬急性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及正常犬肺洗出液.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28只)、B(29只)、C(37只)组,每组各取7只不作处理作为正常对照,其余大鼠肺部作如下处理:A组注入等渗盐水,B组注入正常犬肺洗出液,C组注入致伤犬肺洗出液.处死各组中正常对照大鼠,并于灌注后4、12、24 h处死灌注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处死前的存活情况、处死后双肺大体变化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匀浆中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PGF1α/TXB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 A、B组大鼠处死前均存活,C组大鼠非处死死亡9只.犬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可引起大鼠肺产生类似于烟雾吸入性损伤样的病理变化.A、B组大鼠灌注后肺组织PGF1α/TXB2均有升高倾向;C组大鼠灌注后PGF1α/TXB2逐渐降低(P<0.01),A、B组灌注后肺组织TNF-α、MPO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C组灌注后4 h肺组织TNF-α、MPO含量显著增加,分别为(1.02±0.04)ng/ml、(1.01±0.09)U/g肺组织湿重,随后下降(P<0.05~0.01).肺灌注后4 h C组大鼠肺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高于A、B组(P<0.01).结论犬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具有生物学活性,烟雾吸入性损伤后早期行大容量肺灌洗可减轻原发性和继发性肺损害.

    作者:聂发传;杨宗城;刘志远;罗奇志;黄跃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00例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94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00例,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3~55岁.致伤原因:电烧伤57例,热压伤13例,火焰烧伤19例,化学烧伤11例.创面分布:头面部创面9个、颈部5个、肩部2个、腋部4个、腹壁1个、腹股沟3个、上臂及前臂7个、手腕部18个、手部46个、胸部3个、会阴2个、膝部1个、胫前5个、内踝及足部21个,共127个创面,其中功能部位创面121个占95.28%.创面均为深Ⅱ、Ⅲ度,骨、肌腱、血管和(或)神经外露患者占73%.伤后手术时间为1~93 d[(1 8.31±13.50)d].修复面积(1.5 cm ×2.5 cm)~(35.0 cm ×24.5 cm),平均2.14%.

    作者:闽定宏;刘上基;余於荣;张志安;曾元临;李国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1例自杀式烧伤患者的分析

    1986年1月~2001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自杀式烧伤患者3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8~46岁[(29.2±12.5)岁].烧伤原因:汽油烧伤15例,液化气和酒精烧伤各5、6例,煤油烧伤4例,电烧伤1例.其中有9例患者自焚时使他人致伤(1 3例),另6例为3对夫妻或恋人同时自杀烧伤.烧伤总面积12%~90%[(47.6±23.7)%]TBSA,19例合并有吸入性损伤.

    作者:张恒术;沈为民;果磊;杨天荣;贺光照;薛斌;石崇荣;黄崇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肺组织浸润出血和渗出的变化

    目的探讨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红细胞(RBC)、中性粒细胞(PMN)和白蛋白从血管进入肺组织的不同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3、6、12、24 h处死,处死前1 h分别注射131I-牛血清白蛋白(BSA)、99mTc-PMN、99mTc-RBC.经等渗盐水灌洗,去除体循环内血液,取肺组织进行γ计数并称重,计算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肺组织中131I-BSA、RBC的渗出量和PMN的浸润量;应用磷酸邻联茴香胺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 结果伤后1 h大鼠RBC渗出量达高峰值,为(3.57±0.63)×106个/g,后逐步下降,伤后24 h恢复正常;PMN浸润量在伤后3 h明显升高,伤后6 h略有降低,但仍高于正常,伤后12 h再度升高;伤后1 h起大鼠肺组织MPO的含量逐渐升高,直到伤后24 h;伤后I h肺组织中131I-BSA渗出明显增高,6 h达高峰值,为(164.1±51.7)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min-1·g,24 h时仍高于正常.结论伤后大鼠肺组织中出血、PMN的浸润和BSA渗出均升高,但峰值时间不同.炎症不是红细胞渗出的前提,但继发性炎症反应可能是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作者:罗奇志;杨天德;杨宗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机械牵张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机械牵张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肌球蛋白重链(MH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机械牵张模型,并施加无糖缺氧刺激因素,模拟烧伤后缺血缺氧损害.实验分10%牵张组、缺血缺氧培养组、10%牵张+缺血缺氧培养组,每组每时相点3皿细胞.各组分别在刺激前和刺激后1、3、6、12 h时相点进行观察.采用二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细胞MHC mRNA表达的变化,并用凝胶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刺激前比较,10%牵张组d、β型MHC mRNA表达均增加,但以β型增加为主(P<0.01).缺血缺氧培养组α-MHC mRNA向β-MHC mRNA转化加速,且缺氧12 h后心肌细胞α-MHC mRNA下调明显(P<0.05);β-MHC mRNA表达先升后降,6 h表达强(P<0.05).10%牵张+缺血缺氧培养组α-MHC mRNA向β-MHC mRNA转化明显,随机械刺激时间的延长转化加剧;12 h后α、β型MHC mRNA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机械牵张进一步加剧缺血缺氧对MHC 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是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肌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晓东;黄跃生;张家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烧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患者男,23岁,坠入热水池烫伤(以下称烧伤)后12 h、无尿6 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kPa).创面分布在躯干及四肢,烧伤面积约89%TBSA.其中约50%TBSA创面表皮丧失,基底渗出少,痛觉敏感,偶见网状阻塞血管,其余创面为水疱状.患者意识清楚,营养良好.尿素氮16.78 mmol/L,肌酐376.00mmol/L,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及丙型肝炎抗体阴性.诊断:(1)烧伤总面积89%,其中深Ⅱ度65%,Ⅲ度24%TBSA.(2)肾功能衰竭.

    作者:周蓉;姚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频通气治疗吸入性损伤的进展

    传统机械通气(CMV)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吸入性损伤(inhalation injury,INI)患者的呼吸支持状况得以改观,但仍有部分患者采用CMV无效或发生严重气压伤(通气性肺损伤)[1].在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前,呼吸支持的水平亟待提高,因此,探讨高频通气(HFV)的治疗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郭光华;朱峰;李国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鼓式取皮机的改良

    鼓式取皮机在临床的应用极为广泛,但对手背部的烧伤创面移植取皮时仍受限.笔者单位在鼓式取皮机鼓面上附加不同大小和形状(如梯形)的不锈钢鼓面,调节皮鼓刻度和不锈钢厚度,按皮鼓取皮操作规范不但能够获取满意的中厚皮片,而且还能提高手部创面的修复质量.

    作者:赵耀华;夏成德;查新建;王胜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严重烧伤并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一例

    编者按小儿烧伤并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在国外屡有报道,成人并发此综合征较少见.国外有调查显示,临床上对烧伤并发TSS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诊断该并发症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E)抗体的检测开展较少.只要认清该并发症,治愈率会大大提高.本期刊出戴海华的有关报道,提请临床医师关注.

    作者:戴海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救治大面积热水泥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42例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86年3月~2002年3月收治热水泥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42例,其中男40例、女2例;年龄17~48岁[(24.6±6.8)岁].烧伤面积50%~100%[(75.2±10.3)%],Ⅲ度20%~90%[(43.5±12.7)%]TBSA,其中50%~80%TBSA 29例、80%~100%TBSA 13例.

    作者:姜自清;谢正华;严彩虹;陈正华;刘柏林;可国安;朱晓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系统方法与烧伤治疗

    烧伤是热力、电能、放射线、强酸、强碱等对人体造成的一种损伤,以体表组织损害为明显.但它绝不仅仅是部分组织的损伤,而是全身系统的损害.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大量体液及热量丢失,超高代谢、负氮平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功能发生急剧变化,全身各系统及组织器官易被累及[1].因此,严重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要素多、关系复杂,相互影响、制约[2].

    作者:贾赤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批烧伤的临床分析及早期处理

    成批烧伤指由同一致伤原因同时引起10例以上或严重烧伤超过5例者[1].多由突发事故引起,伤员聚集,常伴有其他损伤,加上人力、物力及技术力量的短缺,易贻误抢救时机,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单位1991~2001年收治的27批421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苘结治疗经验,探讨成批烧伤的早期救治方法.

    作者:詹剑华;张红艳;李国辉;曾元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自1967年Ashbaugh等[1]报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以来,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对ARDS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表现在对ARDS的命名、定义逐渐规范,对其发病机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提出了便于临床使用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ry,ALI)/急性ARDS诊断标准,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治疗经验和措施,使ALI/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下降趋势.

    作者:钱桂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局部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γ治疗瘢痕增生48例疗效观察

    近年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有抑制胶原纤维合成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瘢痕增生[1].1999年10月~2002年3月,笔者单位对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局部注射rhIFN-γ以防治瘢痕增生,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杨勇;潘亚菊;夏照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