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典型间日疟疾39例误诊分析

周志向

关键词:非典型, 间日疟, 误诊
摘要:目的 探讨非典型间日疟疾的误诊原因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至2010年收治住院的117例疟疾患者.结果 117例中误诊非典型间日疟39例,误诊率为33.3%,误诊病种11种,以上呼吸道感染多,占误诊病例的46.2%.结论 加强对不典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不能因1、2次血涂片找不到疟原虫就排除疟疾,可用厚血片或骨髓片检测来提高疟疾确诊的水平,把疟原虫检测作为诊断常规.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早衰的病因及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

    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发生的自然绝经,人群发病率为1%~3%,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卵巢早衰的病因多且复杂,大部分卵巢早衰无明确病因可循,少部分病因特殊,涉及遗传学、免疫学、促性腺激素作用障碍、酶缺陷及医源性因素等.研究卵巢早衰的发病因素以及如何对其功能加以保护,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减少心血管病率,减少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病率,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舒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音乐疗法对手术室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研究音乐疗法对手术室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方法,手术室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倾听两种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术前、术后分别倾听20 min,并于音乐治疗前、音乐治疗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分别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手术室护士的心理状态.结果 音乐疗法前SCL-90各因子得分中,躯体化因子得分为(1.441±0.440)分,高于常模,说明护理人员存在身体不适感;根据二阶段交叉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两阶段间SCL-90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P=0.391);两种音乐间SCL-90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P=0.473);第一阶段两组音乐与基线比较P<0.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作者:符林秋;钟文菲;高星;许晨耘;高允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应用探讨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正在医院管理中广泛应用.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可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疗费用合理化、提高就医者满意度,全面推动医院专业化管理.

    作者:路阳;席峰;段燕;马金兰;陆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儿泪道阻塞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儿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76眼婴儿泪道阻塞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应用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其治疗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疗后76眼一次探通成功70眼(92.1%),二次探通成功2眼(2.6%),三次探通成功1眼(1.3%),3眼(3.9%)经三次泪道探通术后无效.所有患儿在进行探通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道阻塞效果理想,且小于6个月的患儿应用此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更佳,手术一次探通成功率较高.

    作者:王海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在急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ICU行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患者103例,加强对患者进行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后护理(导管的固定、维持导管通畅、预防空气栓塞、预防穿刺处感染、连接装置护理等方面).结果 在103例患者中,置管时间长65 d,短3 d.导管脱落2例;导管阻塞3例,置管后无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加强并规范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延长中心静脉管道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香香;李秀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坦洛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坦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确切.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坦洛新无论单用或与抗生素、各种植物药联用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均有较好效果.对部分男性性功能障碍,如早泄及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的勃起功能障碍亦有一定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坦洛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勇;黄江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宫腔粘连中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宫腔粘连(IUA)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327例IUA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官腔粘连切开术治疗,随访手术前后月经量变化、妊娠情况.结果 (1)随访情况:术后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者285例,随访率87.2%.随访期1~5年.(2)月经变化:254例月经量过少者,术后239例恢复正常(94.1%,239/254),为临床有效;31例继发性闭经者14例恢复正常(45.2%,14/31),3例月经过少(9.7%,3/31).(3)妊娠情况:有妊娠愿望者271例,妊娠104例(38.4%,104/271).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官腔粘连具有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作者:黄如亮;姚焕玲;梁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2例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进行64层MSCT扫描,并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异物多角度、多平面显示,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呛咳、顽固性咳嗽及喘息等.结果 本组患儿中,MSCT共发现气管、支气管异物49例,男患儿47例,女患儿2例.气管内异物6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3例,左侧10例,所有异物均经气管镜取出证实.右侧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左侧,男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女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CT除直观显示异物所在位置及形态外,还清晰显示异物嵌顿所致肺部炎症及肺气肿等继发征象.结论 MSCT对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异物的诊断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作者:陆国玉;石士奎;吴晓飞;齐学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急性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91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在不同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状况、年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55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55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1例IgM为阳性,感染率为16.3%,肺炎阳性率为18.4%,急性支气管炎阳性率为13.6%,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为16.3%,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结论 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可表现为不同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高热多见,尤其在上呼吸道感染中易被忽视,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是确诊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的有效依据.

    作者:强立;肖奕;周海波;李国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C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9例经过一线化疗之后出现复发或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和顺铂75mg/m2,以21 d为一个周期,在至少两周期以后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 在本组19例患者中,有效率为42.11%,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轻度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的缓解,不影响后续化疗的进行.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虽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但多为轻度,耐受性较好,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理想方案之一.

    作者:孙红;张彦;陈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于2002年10月到2009年12月对5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施行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15例,甲状腺囊肿12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90~180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大出血、声音嘶哑、手足抽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无复发,颈部仅留微小疤痕,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美容的手术方法.手术有效操作空间的建立、超声刀的正确使用以及熟练的腔镜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叶劲松;侯东生;陈光春;张程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脏器损害,提高基层儿科医生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转归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支原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可引起心肌损害、脑功能障碍、反应性关节炎等其他肺外脏器功能损害,但预后转归好,未发现后遗症.结论 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易误诊.因此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全面认识,进行综合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蔡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28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2009年28例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临床少见,与乙状结肠解剖因素、老年人慢性便秘有关,误诊率高.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于对本病要有充分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吴培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01-2010年19例SICU孕产妇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2001-2010年SICU病房孕产妇死亡病种的构成、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本区域围产期孕产妇死亡率的策略.方法 收集2001年7月到2010年12月19例SICU孕产妇死亡病例,按孕产妇对孕期知识状况、保健产检情况、病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引起孕产妇死亡原因有保健因素、医学因素、社会因素等,忽视孕期系统保健及选择私人诊所,家庭分娩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大危险因素.(2)孕产妇死亡疾病的顺位: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脑出血.结论 切实建立健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系统及孕产妇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提高基层医院和私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文化素质、取消家庭接生、提倡住院分娩是本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崔曼丽;冯永文;周平;李宝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苯巴比妥负荷量分次给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负荷量分次给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71例NHIE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分次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1·d-1半量)进行治疗.结果 71例患儿中69例(97.2%)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例分别因合并中度硬肿及肺出血,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苯巴比妥负荷分次给药能较好的控制惊厥,起到治疗NHIE的作用,并且不会引起呼吸抑制.

    作者:陈丽珠;陈永传;盛丽萍;陈永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两种方法固定前牙外伤松动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方法固定松动牙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外伤松动牙60例,患牙138颗,分为两组,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牙弓夹板同定术和正畸托槽固定术)固定.术后根据松动牙的愈合、临床症状及牙龈健康状况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经两两比较,正畸托槽固定术明显优于牙弓夹板固定术.结论 在牙外伤固定术中,正畸托槽固定术有利于牙齿及牙周组织愈合,更有利于牙龈健康.

    作者:沈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36例肝硬化合并结核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 通过分析肝硬化合并结核及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三病并存的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36例肝硬化合并结核、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护理.通过护理及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避开矛盾,异中求同,大限度的提高生命质量.结果 34例经保肝、正确使用胰岛素、接受抗痨治疗及精心护理及护理健康教育使肝硬化症状减轻,腹水消退,血糖降至6.3~10.2 mmol/L,糖尿病症状得以控制出院.结论 肝硬化合并结核及糖尿病病情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大,因此,临床护士应加强对相关疾病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多地了解肝硬化、结核病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安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作者:燕亚菲;刘娟丽;巨新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急诊单侧上肢外伤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25ml),舒芬太尼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5μg(25 ml)臂丛阻滞.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VAS疼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舒芬太尼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阻滞后10 min、120 min、180 min VAS评分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SBP、DBP和HR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并发症.结论 1%利多卡因+0.25%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15μg明显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李菁;雷晓丽;唐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非典型间日疟疾39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非典型间日疟疾的误诊原因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至2010年收治住院的117例疟疾患者.结果 117例中误诊非典型间日疟39例,误诊率为33.3%,误诊病种11种,以上呼吸道感染多,占误诊病例的46.2%.结论 加强对不典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不能因1、2次血涂片找不到疟原虫就排除疟疾,可用厚血片或骨髓片检测来提高疟疾确诊的水平,把疟原虫检测作为诊断常规.

    作者:周志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强化瑞苏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苏伐他汀(10mg/d和40mg/d)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较大剂量瑞苏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抑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苏伐他汀10 mg/d,睡前服用;B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苏伐他汀40 mg/d,睡前服用.两组均在入院48 h内开始用药,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hs-CRP、血脂(TC、LDL-C)浓度,同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TC、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与A组相比较,B组hs-CRP、TC、LDL-C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早期应用较大剂量瑞苏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高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