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香香;李秀南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以及适当运动等,同时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黄芪8g,黄连、大黄各10g,花粉20g,苍术、玄参、生地、丹参各30g.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阴虚燥热型中,胃热可加玉女煎,肺热患者可加消渴方;肾阴虚者可加知柏地黄汤.阴阳两虚患者可加金贵肾气丸;气阴两虚患者可加生脉散.以上中药水煎服,1剂/d,分两次口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林文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97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193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配方乳喂养,实验组给予母乳喂养.结果 3个月后,两组早产儿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实验组在NBNA、PDI、MDI和疾病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乳喂养能显著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是值得广大家长考虑和选择的哺育方式.
作者:胡淑华;王强;黄从付;肖政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98例(T1DM)、9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9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V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糖尿病患者同时加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超敏TSH(uTSH),uTSH异常者加测游离T3(FT3)、游离T4(FT4).测定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 T1DM任一甲状腺抗体(TAA)的检出率为36.7%,明显高于T2DM(10.2%)和对照组(9.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GAD-Ab阳性的T1DM患者任一TAA的检出率为43.5%,明显高于GAD-Ab阴性者(27.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AA阳性及GAD-Ab阳性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GAD-Ab阳性和女性T1DM患者易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
作者:夏晓英;曾荣辉;商凤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冶疗剖宫产围术期寒战的有效性和新生儿安全性.方法 将78例剖宫产术患者,ASA Ⅰ~Ⅱ级,成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不同程度寒战的产妇按随机数宁表法分为A、B、C三组(n=26),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1 mg/kg、0.02 mg/kg、0.03 mg/kg,观察用药后控制寒战效果、警觉/镇静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 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5.4%、96.2%和96.2%,B组和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用药后5min警觉/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三组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9%)显著高于A组(0/26)和B组(3.8%)(P<0.01).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患者,0.02 mg/kg布托啡诺静脉注射是治疗围术期寒战的佳剂量.
作者:陈胜芬;刘启敏;周建敏;罗小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辅助药物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160例脑梗死患者,按住院号奇偶分成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各80例,比较其治疗、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生活质量间的差异.结果 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46.3%、总体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其住院费用也远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方面均好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辅助药物对脑梗死效果良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谢展帆;冯健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210例胆囊切除术后患PCS发病的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35例出现上腹痛或者腹胀不适,其中27例为一过性症状,8例两年内持续有症状存在;55例出现不同程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并都可在三个月内症状消失;10例两年内持续有腹泻,另9例进食油腻后出现腹泻,控制饮食后可缓解;3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管炎症状,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及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PCS的发生与临床因素密切相关,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加强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积极预防,是减少PCS发生的关键.
作者:饶芳;肖艳霞;苗红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3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乌司他丁+血液灌流,n=15)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血液灌流,n=15).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洗胃、导泻、阿托品、呼吸支持及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注射,2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阿托品治疗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 h、24 h、48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各时点实验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阿托品治疗总量及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喻秋平;叶兴文;杨蕙文;周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通过临床分析加深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理研究.方法 选取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6例,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进行分析.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共23例,2型糖尿病患者33例.结果 1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在心电图表现异常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5,P>0.05);心动过速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两组ST-T改变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x2=9.98,P<0.01).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入院时应常规通过心电图检查身体状况,通过对心电图的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黄裕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追赶生长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瘦素受体的变化及其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追赶生长组.追赶生长组给予对照组半量饲料喂养4周后开放饮食8周;对照组则持续开放饮食喂养.于实验的0周、4周、6周、8周、12周采集血液及肝脏.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表面瘦素受体表达,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糖,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水平.结果 实验第4周(半量喂养期),追赶生长组大鼠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开放饮食时间的延长,瘦素水平逐渐增加.在实验终点(第12周),追赶生长组肝组织表面瘦素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而瘦素水平、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组织表面瘦素受体水平与血清瘦素及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结论 追赶生长可导致肝细胞表面瘦素受体水平降低,肝细胞表面瘦素瘦素受体下降与追赶组大鼠葡萄糖代谢异常有关.
作者:郑媛;文重远;程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离子型对比剂(复方泛影葡胺)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应用于静脉尿路造影的效果和护理.方法 对560例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患者采取回顾性总结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560例静脉尿路造影患者应用离子型对比剂出现不良反应38例,非离子型对比剂出现不良反应1例.结论 非离子型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离子型对比剂,非离子型可作为静脉尿路造影首选对比剂.
作者:周伟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医院血培养标本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BaeT/Alert3D-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3 934份标本进行检测,分离所得菌株置于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进行,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从3 934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685株,阳性率为17.4%,其中革兰阴性菌269株,占36.4%,革兰阳性菌420株,占61.3%,真菌16株,占2.3%,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分别为55.8%和64.3%,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分别为63.2%、78.9%.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烷.结论 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各不相同,应对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加强监测,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丁宸;徐玉玲;曹春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区域性切除术45例和腮腺浅叶切除术43例,随访半年至5年.结果 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P<0.05),而两种术式的肿瘤复发率并无差异(P>0.05).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边界清楚、直径较小的腮腺良性肿瘤首选术式.
作者:王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发生的自然绝经,人群发病率为1%~3%,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卵巢早衰的病因多且复杂,大部分卵巢早衰无明确病因可循,少部分病因特殊,涉及遗传学、免疫学、促性腺激素作用障碍、酶缺陷及医源性因素等.研究卵巢早衰的发病因素以及如何对其功能加以保护,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减少心血管病率,减少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病率,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舒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如何减轻不良反应及提高成功率.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行眼底血管造影的412例患者在造影20min前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观察组),观察造影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统计成功率,并对我院在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的320例造影(对照组)进行回顾分析,两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与对照组9.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成功率为97.1%,对照组8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造影前使用苯海拉明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提高造影成功率.
作者:彭红娟;赵桂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产科住院病人的剖宫产调查,分析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制作产科住院病人的剖宫产调查表,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1 010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剖宫产占分娩方式的1 010/1 570(64.33%),社会因素占剖宫产的775/1 010(76.73%),主要因为孕妇和家属对分娩常识的缺乏,不能正确认识自然分娩的好处,不能忍受疼痛而要求剖宫产以及医务人员对剖宫产指征把握不严,不能正确估价产程和害怕医疗纠纷所致.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加强产前保健和宣教,正确认识分娩过程,医疗机构应予高度重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产科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秦晓红;叶德华;申勇;章英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两家三级综合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 对2009-2010年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有17 523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输注的各种血液成分分别是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发生急性输血反应160例,反应发生率为0.91%(160/17 523),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高,占49.38%;不同血液品种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44,P=0.000,P<0.01),以输入机采血小板输血反应率高.结论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运用配血新技术、白细胞过滤技术,降低输血反应率发生.
作者:李馨;莫石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500i)对尿沉渣中的细菌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尿路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方法 对345份新鲜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UF-500i尿沉渣分析.结果 UF-500i细菌计量大于4 000/μl时,UF-500i尿沉渣分析仪细菌值与尿细菌培养结果无显著性差别(x2=2.95,P>0.05),检测敏感性为80.3%;而特异性为90.3%.结论 当UF-500i检测出细菌值大于4 000/μl能够作为临床诊断尿路感染的早期依据之一,可在尿路感染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元国;徐晓蓉;华月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9例伤口严重感染的治疗办法及预防对策.方法 分析近两年来我院及他院伤口严重感染9例患者,行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针对患者情况选择敏感药物以及伤口护理等.结果 9例严重伤口感染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剖宫产术伤口严重感染足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手术医师应加强手术操作技能,无菌操作,围剖宫产期使用抗生素,术后伤口护理,加强营养.
作者:陈小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4.4%,治疗后两组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洲慧;李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临床已确诊为肝病患者的PT、APTT、FIB、TT和D-D.前四项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后一项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 不同的肝病患者PT、APTT、FIB、TT和D-D与健康组对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降低(P<0.01),D-D水平较高,分别为72.2%和60.0%.急性肝炎组PT时间延长(P<0.01)、APTT时间也延长(P<0.01)、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平为18.8%,慢性肝炎组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为7.4%.各型肝脏疾病PT、APTT、TT的值和D-D水平呈现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而FIB则相反.结论 PT、APTT、FIB、TT和D-D可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碧兰;庄燕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