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轶飞;黄伟欣;黎绮玲;高立
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发生的自然绝经,人群发病率为1%~3%,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卵巢早衰的病因多且复杂,大部分卵巢早衰无明确病因可循,少部分病因特殊,涉及遗传学、免疫学、促性腺激素作用障碍、酶缺陷及医源性因素等.研究卵巢早衰的发病因素以及如何对其功能加以保护,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减少心血管病率,减少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病率,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舒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泌尿系统脱落细胞的微卫星、荧光原位杂交联合分子病理诊断.方法 使用ABI试剂和ABI3100仪器应用多重荧光PCR(TGFbRII、IFNA、D9S171、D9S283、D4S243、D9S162、D17S695)和FISH法(CSP3/CSP7 DNA探针,GLP P16/CSP17 DNA探针)分别检测患者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不稳定和缺失,结合HE染色进行联合诊断.结果 35例尿液样本:泌尿系肿瘤组15例,发现6例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8例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1例微卫星稳定(MSS),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3%;另外膀胱癌术后复查组6例,血尿及尿路上皮轻度异型组7例,正常体检组7例中,在血尿及轻度异型组发现1例MSI-L,其余均为MSS,阴性诊断特异率达95%.在6例联合检测组中,发现2例FISH阳性,1例MSI-L.结论 尿路肿瘤细胞的微卫星和FISH联合检测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非侵袭性检测方法,但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晓斌;赖仁胜;贺亚敏;杜益群;郑燕影;孙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98例(T1DM)、9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9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V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糖尿病患者同时加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超敏TSH(uTSH),uTSH异常者加测游离T3(FT3)、游离T4(FT4).测定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 T1DM任一甲状腺抗体(TAA)的检出率为36.7%,明显高于T2DM(10.2%)和对照组(9.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GAD-Ab阳性的T1DM患者任一TAA的检出率为43.5%,明显高于GAD-Ab阴性者(27.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AA阳性及GAD-Ab阳性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GAD-Ab阳性和女性T1DM患者易合并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
作者:夏晓英;曾荣辉;商凤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2009年28例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临床少见,与乙状结肠解剖因素、老年人慢性便秘有关,误诊率高.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于对本病要有充分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吴培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 感染后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10mg,1次/d,右美沙芬片30mg,3次/d;对照组口服右美沙芬片30mg,3次/d,疗程均为10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根据咳嗽症状积分表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评分的改善率,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率(67±11)%;对照组改善率(4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孟鲁司特钠可以改善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苏伐他汀(10mg/d和40mg/d)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较大剂量瑞苏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抑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苏伐他汀10 mg/d,睡前服用;B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瑞苏伐他汀40 mg/d,睡前服用.两组均在入院48 h内开始用药,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hs-CRP、血脂(TC、LDL-C)浓度,同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TC、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与A组相比较,B组hs-CRP、TC、LDL-C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早期应用较大剂量瑞苏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高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门诊治疗盆腔炎的病例随机分配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体外短波热疗观察组和单纯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体外短波热疗较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恢复时间较短,治愈率高.结果 评价指标均说明了显著的疗效.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优于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作者:黄梅珍;冯维勇;潘海桃;梁金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9月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报告,汇总排名前3位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十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排名前3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十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本院六种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分离出1 0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99株(28.6%),革兰氏阴性菌497株(47.6%),真菌248株(23.8%).六种常见多重耐药菌按构成比依次为:MRSE(占41.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28.7%)、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占11.8%)、产ESBLs阴沟肠杆菌(占2.9%)、MRSA(占2.2%)、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占0.7%).MRSE分离率达80.3%,MRSA分离率仅7.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代表株占ESBLs的90%,EC-ESBLs目前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全部敏感;哌拉西柑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对其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平均耐药率为10%~20%,但对三代头孢、广谱青霉素类药物呈现出高度耐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总体耐药率远低于大肠埃希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建议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多粘菌素或阿米卡星治疗.结论 规范、持续性的细菌耐药监测活动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
作者:陈茜;宋军燕;彭丽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一个内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HSVl、HSV2的PCR诊断实验.方法 用HSV的质粒嵌合引物两步PCR扩增质粒DNA和HSV的引物获得HSVPCR诊断实验的内参.结果 内参混合到含8份HSVI和9份HSV2(总共17份)的阳性组织培养中,发现内参对靶序列没有抑制或很少抑制.对272份临床标本加入内参或没有内参扩增的结果有非常好的一致性.结论 该内参可以用于常规PCR检测HSV,对于发现实验过程是否存在抑制物具有指示意义.
作者:张萍;张修发;江凡;邹建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500i)对尿沉渣中的细菌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尿路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方法 对345份新鲜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UF-500i尿沉渣分析.结果 UF-500i细菌计量大于4 000/μl时,UF-500i尿沉渣分析仪细菌值与尿细菌培养结果无显著性差别(x2=2.95,P>0.05),检测敏感性为80.3%;而特异性为90.3%.结论 当UF-500i检测出细菌值大于4 000/μl能够作为临床诊断尿路感染的早期依据之一,可在尿路感染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元国;徐晓蓉;华月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冶疗剖宫产围术期寒战的有效性和新生儿安全性.方法 将78例剖宫产术患者,ASA Ⅰ~Ⅱ级,成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不同程度寒战的产妇按随机数宁表法分为A、B、C三组(n=26),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1 mg/kg、0.02 mg/kg、0.03 mg/kg,观察用药后控制寒战效果、警觉/镇静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 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5.4%、96.2%和96.2%,B组和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用药后5min警觉/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三组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9%)显著高于A组(0/26)和B组(3.8%)(P<0.01).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患者,0.02 mg/kg布托啡诺静脉注射是治疗围术期寒战的佳剂量.
作者:陈胜芬;刘启敏;周建敏;罗小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抗-HCV阳性患者血清水平HCV RNA与AST/ALT活性的关系;评价AST/ALT比值,HCV RNA水平在判断丙肝患者预后方而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分别用荧光PCR试剂盒测定HCV 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ALT.结果 78份抗-HCV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后有31份标本含有HCV RNA,HCV RNA拷贝量与AST/ALT比例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监测AST/ALT比例和HCV RNA的水平,可用于丙型肝炎的预后估计.
作者:谭柏松;伍金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在急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ICU行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患者103例,加强对患者进行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后护理(导管的固定、维持导管通畅、预防空气栓塞、预防穿刺处感染、连接装置护理等方面).结果 在103例患者中,置管时间长65 d,短3 d.导管脱落2例;导管阻塞3例,置管后无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加强并规范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延长中心静脉管道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香香;李秀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通过临床分析加深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理研究.方法 选取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6例,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进行分析.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共23例,2型糖尿病患者33例.结果 1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在心电图表现异常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5,P>0.05);心动过速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两组ST-T改变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x2=9.98,P<0.01).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入院时应常规通过心电图检查身体状况,通过对心电图的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黄裕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辅助药物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160例脑梗死患者,按住院号奇偶分成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各80例,比较其治疗、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生活质量间的差异.结果 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46.3%、总体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其住院费用也远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方面均好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辅助药物对脑梗死效果良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谢展帆;冯健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非典型间日疟疾的误诊原因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至2010年收治住院的117例疟疾患者.结果 117例中误诊非典型间日疟39例,误诊率为33.3%,误诊病种11种,以上呼吸道感染多,占误诊病例的46.2%.结论 加强对不典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不能因1、2次血涂片找不到疟原虫就排除疟疾,可用厚血片或骨髓片检测来提高疟疾确诊的水平,把疟原虫检测作为诊断常规.
作者:周志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急诊单侧上肢外伤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25ml),舒芬太尼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5μg(25 ml)臂丛阻滞.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VAS疼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舒芬太尼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阻滞后10 min、120 min、180 min VAS评分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SBP、DBP和HR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并发症.结论 1%利多卡因+0.25%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15μg明显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李菁;雷晓丽;唐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研究BMSCs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BMSCs,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大鼠BMSCs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可见BMSCs呈均一的梭形和多角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BMSCs表达CD29、CD90.不表达CD34、CD45.经体外诱导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适合体外分离、扩增和纯化大鼠BMSCs,培养的大鼠B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为后续基因修饰BMSCs及其体内移植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静;苏一鸣;蔡鹏;朱绍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406例健康体检者行血脂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血脂结果分为血脂正常组200例和血脂异常组206例,分析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567,P<0.05).结论 血脂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积极调脂治疗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作者:施志雄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1 200例留置PICC患者中3例发生上肢静脉血栓,通过PICC管内持续注入尿激酶治疗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并给予心理护理,溶栓用药护理,患肢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及有效及时的护理观察.结果 1 200例留置PICC患者中3例发生上肢静脉血栓患者达到血管再通.结论 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患者,通过PICC管内持续微量泵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及恰当护理措施,使上肢血管再通,能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造成上肢功能不全、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德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