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烧伤植皮术后并发左股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金汉宏;郑国平

关键词:碱烧伤, 植皮术后,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活酶时间, 血常规检查, 硬膜外, 血小板, 削痂术, 皮移植, 麻醉下, 小腿, 下肢, 石灰, 面积, 活化, 患者, 断层, 大腿, 创面
摘要:患者男,50岁,右下肢被热石灰烧伤后6 d入院.右小腿、右足Ⅲ度碱烧伤,面积为3%TBSA.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37×109/L,凝血酶原时间12.1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8.5 s.伤后10 d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削痂术,取同侧大腿断层皮移植于创面.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放射性溃疡33例

    随着电离辐射技术治疗恶性肿瘤广泛应用于临床,受照部位时常发生放射性损伤,一旦发展成放射性溃疡,尤其是严重放射性溃疡,即受损面积>50 cm2或累及深部组织如神经、大血管、骨骼、胸膜等[1] ,治疗比较困难.1991年1月-2002年7月,笔者单位共收治严重放射性溃疡患者33例,对其病因及病程进行分析后,溃疡创面均采用手术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明;蒙诚跃;王润秀;梁自乾;刘达恩;林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家兔三氯化磷烧伤后休克期切痂的观察

    笔者单位对三氯化磷烧伤的家兔于休克期内切痂植皮并进行观察,以了解三氯化磷烧伤后脏器功能的变化及预后,以便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孙菊妹;葛绳德;陈巧红;柏士平;石海飞;马敏儿;梅丽平;甘梅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胃肠道左旋精氨酸营养干预对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复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经胃肠道给予左旋(L)精氨酸对休克复苏的影响,探讨其机制. 方法选取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L-精氨酸组,伤后24 h内开始从鼻肠管给予L-精氨酸;对照组,伤后24 h内开始从鼻肠管给予50 g/L葡萄糖盐水500 ml/d,连续4 d,每组10例.在伤后1、2、3、4 d分别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抽取患者动脉血检测其乳酸含量. 结果 L-精氨酸组患者SOD活性在伤后呈上升趋势,于伤后4 d达峰值(68±23) U/ml,与对照组(31±9)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者伤后MDA、NO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伤后2 d L-精氨酸组NO[(50±14)μmol/L]下降明显,与对照组(78±22)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伤后4 d两组患者MDA下降明显[(3.4±0.8)、(3.5±1.3)μmol/L],L-精氨酸组血乳酸含量在伤后2、3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经胃肠道给予L-精氨酸可抑制其体内NO含量过度升高,使血乳酸含量降低,血清SOD活性增加,改善组织脏器血流灌注及氧合状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预防隐性休克的发生或减轻其损害.

    作者:颜洪;彭曦;王裴;黄跃生;汪仕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岛状上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颌颈项部高压电烧伤七例

    临床资料:本组7例高压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47岁.创面分布:颌颈部5个,项部2个,未累及颈下部.创面面积:(22 cm×14 cm)~(8 cm×6 cm),深Ⅱ、Ⅲ度.2例下颌骨外露1~2 cm×2~4 cm;1例枕骨外露3 cm×4 cm.

    作者:薛晓东;邓津菊;刘建云;孙亚东;杨国虎;司小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无血清培养条件下人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建立人表皮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从幼儿包皮中分离表皮细胞,用Ⅳ型胶原纯化表皮干细胞,分别在常规(血清组)、无血清(无血清1组)和无血清但添加牛垂体提取物(无血清2组)条件下进行培养.20 d后观察比较3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克隆计数、传代计数、α6 及CD71表达情况,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检测细胞角蛋白(CK)19、CK5/8、CK10的阳性细胞百分比. 结果无血清1组与血清组细胞形态相近,均可形成43个左右克隆,可传代10次,α6briCD71dim细胞百分比为(48±6)%,(72.7±6.2)%的细胞处于G0/G1期,CK19、CK5/8、CK10表达情况与血清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清2组除细胞克隆数、CK10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前两组外(P<0.05),其他检测指标均偏低(P<0.05). 结论无血清培养基能选择性培养人表皮干细胞,这一模型可用于进行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特殊部位小面积深度烧伤16例

    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1996年以来,笔者单位收治手、足、头、面等特殊部位的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9~47岁.其中电烧伤9例、酸烧伤2例、微波烧伤1例、热压伤2例、低热烧伤2例.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伤后3~15 d.应用邻指岛状皮瓣6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2例,足背岛状皮瓣3例,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3例,耳后跨区供血岛状皮瓣2例.

    作者:刘凤彬;田宝祥;逯新忠;常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精氨酸和醋酸精氨酸对烧伤家兔免疫功能及酸碱平衡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盐酸精氨酸与醋酸精氨酸对严重烧伤家兔机体免疫功能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方法选用110只大耳白兔,取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02只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后,根据灌喂不同种类及不同剂量的药物分为烧伤对照组,0.3、0.6、1.2、2.4 g/kg盐酸精氨酸组和同种剂量的醋酸精氨酸组,每组兔数10~14只.烧伤对照组家兔伤后仅腹腔注射林格液抗休克,不灌喂药物;其他各组除同烧伤对照组行抗休克处理外,还分别按上述剂量灌喂药物,2次/d,连续7 d.观察各组家兔免疫功能、血气分析、Cl-代谢及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烧伤对照组家兔免疫功能紊乱,变化趋势呈先高后低,伤后7 d淋巴细胞转化率、CD4/CD8比值、白细胞吞噬率和白细胞趋化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2、2.4 g/kg盐酸精氨酸、醋酸精氨酸组伤后7 d前述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P<0.05或0.01).伤后7 d,2.4 g/kg盐酸精氨酸组pH值、剩余碱、缓冲碱、HCO3-浓度均较同剂量醋酸精氨酸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2.4 g/kg盐酸精氨酸组伤后5、7 d血浆Cl-含量明显高于同剂量醋酸精氨酸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0.3、0.6、1.2 g/kg盐酸精氨酸、醋酸精氨酸组家兔死亡率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或0.01),而2.4 g/kg 醋酸精氨酸、盐酸精氨酸组死亡率高于烧伤对照组及其他剂量组(P<0.05). 结论家兔严重烧伤后免疫功能下降,盐酸精氨酸和醋酸精氨酸都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疗效相当,醋酸精氨酸的安全性明显优于盐酸精氨酸;两种精氨酸的剂量都不宜过大,否则会致死亡率上升.

    作者:彭曦;尤忠义;颜洪;王裴;周兴;刘静;汪仕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社会支持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社会支持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PRQ-85第二部分)和生存质量自评量表(GQOLL),对笔者单位1995年7月-2002年7月收治的360例烧伤患者在伤后1~2年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得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高、中、低水平社会支持组,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水平的社会支持对患者生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结果中、高水平社会支持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总分分别为(54.6±7.1)、(57.4±8.1)分,生存质量总分各为(46.8±5.2)、(51.3±5.7)分,均高于低水平社会支持组[(51.2±8.1)、(43.6±5.0)分,P<0.01].结论加强对烧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烧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三例

    2002年4月-2004年3月,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患者1 259例,其中有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守万;刘旭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严重电击伤合并广泛性气管缺损一例

    患者男,34岁,被10 kV高压电击伤,导致颈部、右上肢、躯干损伤.受伤当时曾有昏迷,持续时间不详,立即在当地医院补液2 500 ml,伤后13 h转入笔者单位.

    作者:卢青军;陈宝元;胡安军;李兆顺;闫永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张中厚皮完整移植治疗上肢深度烧伤10例

    上肢严重烧伤后处理是否及时,方法是否得当,与患者治愈后的功能恢复及外形均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其痊愈后的生活质量.2002-2004年,笔者单位对10例上肢严重烧伤的患者采用大张中厚皮完整移植,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韩军涛;陈璧;朱雄翔;谢松涛;官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烧伤植皮术后并发左股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患者男,50岁,右下肢被热石灰烧伤后6 d入院.右小腿、右足Ⅲ度碱烧伤,面积为3%TBSA.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37×109/L,凝血酶原时间12.1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8.5 s.伤后10 d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削痂术,取同侧大腿断层皮移植于创面.

    作者:金汉宏;郑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血清内毒素/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mRNA和肝脏CD14 mRNA表达的影响

    疾病条件下,特殊营养物质能防治营养缺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应答功能,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等[1].本研究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剂Stresson对烫伤大鼠血清内毒素/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mRNA、肝组织CD14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郭光华;蔡晨;李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皮肤扩张器治疗小儿颈胸部烫伤后瘢痕挛缩13例

    小儿颈胸部烫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小儿皮肤薄嫩,且自救能力差,在烫伤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局部损伤远较成人严重,愈合后常遗留瘢痕,直接影响外貌、颈部功能及生长发育.2001年以来笔者单位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小儿颈胸部烫伤后瘢痕挛缩1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褚福海;孙岚;宋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轻度烫伤后大量饮水致脑水肿一例

    患儿男,1岁半.热水瓶翻倒致右侧上、下肢烫伤,立即到当地诊所外涂湿润烧伤膏,静脉滴注等渗盐水100 ml+先锋霉素0.5 g、50 g/L葡萄糖250 ml.患儿伤后诉口渴,家人给予牛奶、菊花茶、开水等约1 000 ml口服,继而小便增多、出现昏睡.伤后6 h患儿抽搐,来笔者单位就诊.给予安定10 mg静脉推注,10 min后抽搐暂停.查体:患儿体温38.2 ℃,心率165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85/6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13 kg.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前臂热钢筋穿透性烧伤一例

    患者男,23岁.不慎被热钢筋穿透右前臂后1 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呈急性痛苦病容.心率为88次/min,呼吸19次/min,体温36.5 ℃,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前臂中下部尺、桡骨之间呈穿透性烧伤,面积1%TBSA,Ⅳ度.部分软组织缺损,可探及裸露的尺、桡骨,右手肿胀,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姜明;李卫卫;刘振奎;陈希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烧伤合并肺爆震伤早期气管切开12例

    临床资料:1999年3月-2003年10月,笔者单位共收治重度烧伤合并肺爆震伤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0~46岁[(32±14)岁].烧伤总面积18%~93%,其中Ⅲ度3%~70%TBSA.

    作者:黄国雨;黄建国;晏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喂饲左旋精氨酸对烫伤大鼠肠道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喂饲左旋精氨酸(L-Arg)对烫伤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不作烫伤和其他处理)、精氨酸组(30只,烫伤后2 h喂饲70 g/L L-Arg,1 ml/次,2次/d)和普通喂养组(30只, 烫伤后喂饲等量凉开水).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两组烫伤大鼠伤后6、12、24、48、72 h肠组织内皮素(ET)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ET/NO比值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取回肠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 结果伤后6、12、24 h,精氨酸组大鼠肠组织ET水平分别为(0.80±0.26)、(0.75±0.30)、(0.63±0.22)ng/g,低于普通喂养组(1.26±0.38)、(1.34±0.37)、(0.97±0.19)ng/g (P<0.05);其NO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喂养组(P<0.01);ET/NO比值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普通喂养组(P<0.05或0.01).病理学观察显示,精氨酸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情况明显轻于普通喂养组. 结论喂饲L-Arg可减轻烫伤大鼠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为喂饲L-Arg后增加了肠黏膜局部NO的含量,有助于维持ET/NO比值的稳定.

    作者:陈斌;付晋凤;袁卫红;许琰;罗志航;汪虹;陈宗华;李翠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强制表达模型的建立及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设计和构建新基因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OLA1)诱导表达载体,建立EOLA1强制表达模型,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OLA1开放阅读框片段,引入Not Ⅰ和Xho Ⅰ酶切位点,定向亚克隆入可调控真核表达的载体pOPRSVⅠ,测序验证后共转染pOPRSVⅠ- EOLA1和pCMVLacⅠ质粒于ECV304细胞,经潮霉素和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对异丙硫半乳糖苷(IPTG)诱导和非诱导的稳定转染细胞株进行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成功构建了 EOLA1可调控真核表达载体pOPRSVⅠ- EOLA1.诱导后第4天, EOLA1稳定表达的ECV304细胞数量为(44±17)×104个,显著多于未诱导细胞的数量(27±11)×104个(P<0.01). 结论强制高表达EOLA1蛋白具有促进ECV304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陈渝;梁自文;刘月明;张小容;苏踊跃;梁光萍;陈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扩张取皮术在大面积烧伤后期整复中的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笔者单位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后瘢痕增生、挛缩患者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19~48岁.瘢痕形成后8个月~4年,瘢痕部位包括手背14例、面颈部10例、大腿2例、腋部2例.

    作者:陈静;王甲汉;任加良;李志清;易朝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