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付晋凤;袁卫红;许琰;罗志航;汪虹;陈宗华;李翠萍
疾病条件下,特殊营养物质能防治营养缺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应答功能,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等[1].本研究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剂Stresson对烫伤大鼠血清内毒素/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mRNA、肝组织CD14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郭光华;蔡晨;李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设计和构建新基因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OLA1)诱导表达载体,建立EOLA1强制表达模型,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OLA1开放阅读框片段,引入Not Ⅰ和Xho Ⅰ酶切位点,定向亚克隆入可调控真核表达的载体pOPRSVⅠ,测序验证后共转染pOPRSVⅠ- EOLA1和pCMVLacⅠ质粒于ECV304细胞,经潮霉素和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对异丙硫半乳糖苷(IPTG)诱导和非诱导的稳定转染细胞株进行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成功构建了 EOLA1可调控真核表达载体pOPRSVⅠ- EOLA1.诱导后第4天, EOLA1稳定表达的ECV304细胞数量为(44±17)×104个,显著多于未诱导细胞的数量(27±11)×104个(P<0.01). 结论强制高表达EOLA1蛋白具有促进ECV304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陈渝;梁自文;刘月明;张小容;苏踊跃;梁光萍;陈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精氨酸是一种含有两个碱性基团及氨基和胍基的氨基酸.正常成人体内有足够的精氨酸,可满足机体需要,但在人体发育不成熟和严重应激状态下,虽然体内能合成精氨酸,但其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机体不能维持正氮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从体外获得精氨酸.由此可见,精氨酸是人体的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精氨酸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它除了能影响分解代谢外,还在保护正常胃肠黏膜屏障、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具有卓效.近年来,精氨酸因在临床免疫营养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而倍受重视[1].
作者:邓诗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喂饲左旋精氨酸(L-Arg)对烫伤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不作烫伤和其他处理)、精氨酸组(30只,烫伤后2 h喂饲70 g/L L-Arg,1 ml/次,2次/d)和普通喂养组(30只, 烫伤后喂饲等量凉开水).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两组烫伤大鼠伤后6、12、24、48、72 h肠组织内皮素(ET)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ET/NO比值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取回肠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 结果伤后6、12、24 h,精氨酸组大鼠肠组织ET水平分别为(0.80±0.26)、(0.75±0.30)、(0.63±0.22)ng/g,低于普通喂养组(1.26±0.38)、(1.34±0.37)、(0.97±0.19)ng/g (P<0.05);其NO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喂养组(P<0.01);ET/NO比值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普通喂养组(P<0.05或0.01).病理学观察显示,精氨酸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情况明显轻于普通喂养组. 结论喂饲L-Arg可减轻烫伤大鼠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为喂饲L-Arg后增加了肠黏膜局部NO的含量,有助于维持ET/NO比值的稳定.
作者:陈斌;付晋凤;袁卫红;许琰;罗志航;汪虹;陈宗华;李翠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23岁.不慎被热钢筋穿透右前臂后1 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呈急性痛苦病容.心率为88次/min,呼吸19次/min,体温36.5 ℃,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前臂中下部尺、桡骨之间呈穿透性烧伤,面积1%TBSA,Ⅳ度.部分软组织缺损,可探及裸露的尺、桡骨,右手肿胀,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姜明;李卫卫;刘振奎;陈希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肾等主要脏器出现一系列损害,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目前国内外对烧伤休克期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血液循环,本研究通过建立严重烧伤羊模型,观察其休克期淋巴循环中淋巴液及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的变化.
作者:肖虎;王德昌;冷向峰;冯永强;霍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组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60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10例,热液烫伤1例,硫酸烧伤2例,热排气筒烫伤1例,颈部瘢痕5例.颈部均为Ⅲ度烧伤创面,面积1%~2%TBSA,见图1.移植部位供皮区为侧胸壁、腹部、大腿.
作者:王凌峰;路玮;张军;巴特;荣志东;王宏;胡国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电离辐射技术治疗恶性肿瘤广泛应用于临床,受照部位时常发生放射性损伤,一旦发展成放射性溃疡,尤其是严重放射性溃疡,即受损面积>50 cm2或累及深部组织如神经、大血管、骨骼、胸膜等[1] ,治疗比较困难.1991年1月-2002年7月,笔者单位共收治严重放射性溃疡患者33例,对其病因及病程进行分析后,溃疡创面均采用手术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明;蒙诚跃;王润秀;梁自乾;刘达恩;林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上肢严重烧伤后处理是否及时,方法是否得当,与患者治愈后的功能恢复及外形均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其痊愈后的生活质量.2002-2004年,笔者单位对10例上肢严重烧伤的患者采用大张中厚皮完整移植,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韩军涛;陈璧;朱雄翔;谢松涛;官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40岁,摩托车排气管致右下肢烫伤后1周收入笔者单位.入院时检查见右足肿胀明显,创面分布于右小腿外侧、右足背及足跟,第5足趾坏死、跖骨部分外露呈黑褐色,合并有右足跟腱损伤(图1).创面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作者:员科;周玉新;邢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50岁,右下肢被热石灰烧伤后6 d入院.右小腿、右足Ⅲ度碱烧伤,面积为3%TBSA.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37×109/L,凝血酶原时间12.1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8.5 s.伤后10 d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削痂术,取同侧大腿断层皮移植于创面.
作者:金汉宏;郑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精氨酸(Arg)对大鼠肝脏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增强免疫功能的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对照组及创伤+Arg组,每组8只,后两组大鼠臀部造成软组织创伤.创伤+Arg组伤后给予占饲料总重量5.0%的左旋精氨酸(L-Arg);其余两组大鼠在饲料中添加等重量甘氨酸代替.喂养7 d后测定3组大鼠血清中Arg、鸟氨酸(Orn)、生长激素(GH)、一氧化氮(NO)、IGF-Ⅰ水平,并检测其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及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情况.另用含不同浓度L-Arg的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测定培养上清中IGF-Ⅰ的水平. 结果 (1)血清Arg、Or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创伤对照组大鼠无明显改变(P>0.05);而创伤+Arg组较其余两组显著升高(P<0.01).(2)血清GH、NO、IGF-Ⅰ水平:各组大鼠血清G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伤大鼠血清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创伤对照组血清IGF-Ⅰ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创伤+Arg组较创伤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3)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 创伤对照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创伤+Arg组较前者明显增强(P<0.01).(4)肝组织IGF-Ⅰ mRNA的表达情况:创伤对照组IGF-ⅠmRNA相对丰度为1.08±0.06,低于正常对照组1.19±0.06(P<0.05),创伤+Arg组为1.29±0.06,高于创伤对照组(P<0.01).(5)肝细胞培养上清中IGF-Ⅰ水平:培养液中L-Arg为0.075 0、0.750 0、7.500 0 mmol/L时,IGF-Ⅰ水平较L-Arg为0.000 0 mmol/L时明显增加(P<0.01);当L-Arg为37.500 0 mmol/L时,IGF-Ⅰ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0.000 0 mmol/L时(P<0.01). 结论 Arg可刺激肝脏IGF-Ⅰ的生成,从而发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马秀玲;郭长江;耿战辉;杨继军;韦京豫;高兰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缓激肽(BK)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以1×10-4~1×10-9 mol/L BK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KC,采用噻唑蓝法、台盼蓝染色法观察到1×10-4 mol/L BK抑制作用强,以此浓度BK进行余下实验.当HKC达对数生长期后,一部分加入1×10-4mol/L BK作为实验组,另一部分不加BK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含1×10-4mol/L BK的无血清培养基KC-SFM培养HKC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仅加KC-SFM,分别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Fluo-3/AM 技术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即[Ca2+]i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相对上升34.57%,S期相对下降58.91%,其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5.3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实验组HKC K10阳性细胞百分比为2.20%,明显低于对照组(6.89%,P<0.05).BK作用3 min后实验组HKC [Ca2+]i较对照组上升163.0%,之后开始下降,5 min后接近对照组.结论高浓度BK可抑制HKC周期进程、明显促进其凋亡及诱导[Ca2+]i升高,这可能是其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BK还可抑制表皮再生和HKC分化.
作者:冉立伟;谭卫明;谭升顺;张茹;曹振平;雷小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1996年以来,笔者单位收治手、足、头、面等特殊部位的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9~47岁.其中电烧伤9例、酸烧伤2例、微波烧伤1例、热压伤2例、低热烧伤2例.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伤后3~15 d.应用邻指岛状皮瓣6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2例,足背岛状皮瓣3例,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3例,耳后跨区供血岛状皮瓣2例.
作者:刘凤彬;田宝祥;逯新忠;常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烧伤不仅直接造成患者躯体的损害,同时引起患者的心理发生多种变化.笔者对2003年4月-2004年3月本单位收治的119例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该治疗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程秀华;肖红;刘连忠;付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对内毒素/脂多糖(LPS)的体外拮抗作用. 方法应用生物传感技术测定PGG与脂质A(lipid A)的亲和力,动态浊度法测定PGG对LPS的中和作用.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观察不同浓度的PGG对LPS刺激下人PBMC 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 结果不同浓度的PGG与脂质A发生结合反应,其反应的速率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快,二者的解离常数(Kd)值为5.2×10-7 mol/L.PGG对LPS具有较强的中和作用.PGG在20 mg/L以上的浓度时能够显著抑制LPS刺激下TNF-α和IL-6的释放,此时其TNF-α和IL-6水平分别从(1 788±171)、(1 966±232) ng/L降至(958±234)、(1 351±99) ng/L(P<0.05),该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 PGG可通过对LPS的结合及中和作用,在体外发挥拮抗LPS的作用.
作者:吕根法;XIAO Guang-xia;卫国;郭毅斌;郑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社会支持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PRQ-85第二部分)和生存质量自评量表(GQOLL),对笔者单位1995年7月-2002年7月收治的360例烧伤患者在伤后1~2年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得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高、中、低水平社会支持组,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水平的社会支持对患者生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结果中、高水平社会支持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总分分别为(54.6±7.1)、(57.4±8.1)分,生存质量总分各为(46.8±5.2)、(51.3±5.7)分,均高于低水平社会支持组[(51.2±8.1)、(43.6±5.0)分,P<0.01].结论加强对烧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34岁,被10 kV高压电击伤,导致颈部、右上肢、躯干损伤.受伤当时曾有昏迷,持续时间不详,立即在当地医院补液2 500 ml,伤后13 h转入笔者单位.
作者:卢青军;陈宝元;胡安军;李兆顺;闫永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每天连续24 h(或接近24 h)进行的一种替代受损肾脏功能的血液净化疗法.它通过血泵在患者大动脉与静脉或静脉与静脉之间建立连续血液循环,利用超滤、对流、弥散和吸附原理,使血液中病原成分、炎症介质和机体内过多的液体等在通过血滤器过程中被连续清除,同时通过输液泵补充大量置换液和机体所需的能量、电解质和营养成分,实现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目前,CRRT包括连续动脉-静脉血液滤过(CAV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和高透性血液滤过(high permeability haemofiltration,HP-HF)等方法.随着CRRT技术的成熟和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 CRR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以及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认为是近年来急救医学治疗中重要的进展之一[1].现结合烧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和病理演变过程,对CRRT在特重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展望.
作者:曾元临;邱泽亮;李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对所在地区各大烧伤医疗单位1990-2003年收治的1 071例患儿(<7岁)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就其致伤原因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源;梁自乾;王润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