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种(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疗效观察

于冶;陈健;肖贵喜;胡亮;包亚明;唐敏雄

关键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治疗, 手部, 深度烧伤创面, 移植修复, 自体, 植入, 应用, 人体, 历史, 单位, 超薄
摘要: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覆盖烧伤创面以及将异体ADM植入人体已有数年历史[1].2004年2月-2006年2月,笔者单位用异种ADM以及异体ADM+自体超薄皮片复合移植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对烧伤休克综合防治的研究

    休克不但是烧伤的重要并发症,而且是诱发全身性感染和内脏损害等其他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本期詹剑华等[1]回顾性分析了该单位1973-2005年15 624例烧伤患者的休克发生情况,总发生率为9.90%;烧伤面积>50%TBSA者,休克发生率为29.44%~43.72%;出现休克的患者与未休克者比较,脓毒症及内脏并发症明显增多.表明目前烧伤后早期复苏仍存在不足.

    作者:杨宗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刺激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电刺激治疗是一种临床治疗手段,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神经、肌肉、泌尿、生殖系统和皮肤的功能恢复与组织修复.

    作者:岳海岭;彭代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应用多个扩张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17例

    临床资料:2003年3月-2005年9月,笔者单位采用多个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8~42岁.患者均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瘢痕面积为10%~63%TBSA,分布于全身各处.

    作者:孟杰;张维鹏;夏虹;王德印;夏双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异种(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疗效观察

    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覆盖烧伤创面以及将异体ADM植入人体已有数年历史[1].2004年2月-2006年2月,笔者单位用异种ADM以及异体ADM+自体超薄皮片复合移植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于冶;陈健;肖贵喜;胡亮;包亚明;唐敏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小板计数在特重度烧伤治疗中的意义

    笔者单位1994-2005年共收治特重度烧伤患者85例,死亡19例,其中有12例死于脓毒症.排除因非脓毒症死亡的7例患者,将余下的78例分成3组:非脓毒症组61例,其中男28例、女33例,年龄1~68岁,烧伤总面积21%~96%,Ⅲ度3%~65%TBSA;脓毒症治愈组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40岁,烧伤总面积20%~96%,Ⅲ度10%~52%TBSA;脓毒症死亡组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1~58岁,烧伤总面积71%~98%,Ⅲ度40%~65%TBSA.

    作者:于连庆;魏杰伦;刘伟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Ⅱ度烧伤磨痂工具改良体会

    继切削痂术运用于烧伤创面后,休克期磨痂术这一烧伤创面微创手术方法已在国内应用数年.笔者单位2002年3月-2006年1月应用该方法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74例,认为其简单易行且比较有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仇佩庆;王振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Ⅱ度烧伤创面外用药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药物经济性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1,2].药物上市前的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评价较多,而上市后的评价较少[3,4].对于烧伤创面外用药,往往仅对用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和质量进行评价,鲜见考虑其PE.为此,笔者对2001年10月-2005年12月本单位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较多的纳米银敷料[5]及常规使用的磺胺嘧啶银霜进行了PE评价和比较.

    作者:陈炯;韩春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职业与责任

    我于195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5年制,分配到西京医院工作后的3年里轮转了大外科中的所有专科.1958年由于土法上马全民大炼钢铁,致使烧伤患者骤然增多,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大城市率先成立了烧伤科.

    作者:陈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纯化鉴定及定向分化的研究

    目的 检测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EPC,用EGM-2MV培养基[含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等具有诱导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进行体外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CD133+细胞的比例、原代EPC的生长曲线及生长特性.透射电镜查找Weibel-Palade小体.同时设计EPC裸鼠成瘤实验,观察瘤体生长及血管增生情况,以鉴定EP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CD133+细胞在免疫磁珠分离前后的比例各为0.91%及85.52%.EPC原代培养时细胞形态正常、密度均匀,前3 d为相对抑制期,此后快速增殖,10 d后达80%~90%融合.EPC生长曲线显示,接种后5 d内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从第7天开始明显增加,第17天达高峰.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原代EPC贴壁后呈梭形,接种后7 d数量明显增加,呈克隆状生长.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膜伸出许多伪足丝,基底膜呈多层;细胞质内可见一种短棒状小体,含平行管状的内部结构,即Weibel-Palade小体,确定其为EPC.裸鼠成瘤实验可见EPC组肿瘤瘤体及血管数量大于或多于对照组;抗人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量EPC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结论 本实验分离培养的CD133+细胞具有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即为EPC.裸鼠成瘤实验初步证明EPC参与血管重建,具有促进血管新生、加速缺血组织血管化的作用.

    作者:谢松涛;陈璧;陶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岛素治疗重度烧伤20例

    临床资料:2002年2月-200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烧伤总面积≥50%,或Ⅲ度面积≥20%TBSA的重度烧伤患者40例,年龄18~60岁.40例患者中无糖尿病患者,孕期、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者,有严重合并伤需进行其他处理者.

    作者:蔡玉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神经肽Y的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的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严重烧伤(烧伤总面积32%~96% TBSA)患者设为试验组,常规进行休克期液体复苏和创面处理;另选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患者伤后1、3、6、12、24、48 h和对照组人员血液中CGRP、NPY、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伤后3 h试验组患者CGRP水平为(28±6)ng/L,较对照组(55±7)ng/L降低,12 h达低谷(15±4)ng/L,伤后48 b仍低于对照组(P<0.05).伤后1 h试验组NPY、cTnT值[(136±20)ng/L、(0.41±0.08)μg/L]较对照组[(86±13)ng/L、(0.16±0.06)μg/L]升高,12 h达峰值[(189±31)ng/L、(1.78±0.47)μg/L],48 h仍高于对照组(P<0.05).CGRP与cTnT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76,P<0.01);NPY与cTn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 结论 血液中CGRP值降低、NPY值升高在严重烧伤休克期心肌损害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方林森;胡德林;余又新;徐庆连;王春华;汪昌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HaCaT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β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介导的HaCa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复苏HaCaT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行转染)、对照组(单纯用脂质体处理)、错义寡脱氧核苷酸(scrODN)组(转染PPARβscrODN)、asODN组(转染PPARβ asODN)、TNF-α组(受TNF-α刺激)、scrODN+TNF-α组(同scrODN组处理后受TNF-α刺激)、asODN+TNF-α组(同asODN组处理后受TNF-α刺激),PPARβ scrODN或asODN均为4 μmol/L,TNF-α为10μg/L.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观察PPARβ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核百分率;采用噻唑蓝法测定存活细胞数;采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s)比色测定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化情况. 结果 正常对照组、对照组、scrODN组PPARβ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相近;asODN组则明显下降.正常对照组、scrODN组及asODN组凋亡核百分率低下,存活细胞数较多,caspase-3活性也处于低水平.TNF-α组、scrODN+TNF-α组凋亡核百分率分别为(33.1±2.7)%、(32.9±3.0)%,存活细胞数较少,caspase-3活性较高;asODN+TNF-α组凋亡核百分率增至(58.8±4.6)%,且存活细胞数、caspase-3活性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前2组(P<0.05). 结论 PPARβ asODN能促进TNF-α介导的HaCaT细胞凋亡.

    作者:杨兴华;梁鹏飞;蒋碧梅;黄晓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致腹部严重烧伤一例

    患者女,58岁.因采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治疗腹部胀痛,导致照射部位皮肤4%TBSAⅢ度烧伤,伤后8 h入院.既往病史:患者曾患有脊髓空洞症致双下肢瘫痪长达7年.

    作者:周定明;钟永富;张代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为烧伤休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笔者单位1973-2005年收治的15 624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大致以每10年为1个时间段,计算各时间段的休克发生率;分析休克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973-1980、1981-1990、1991-2000和2001-2005年的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4.69%、13.50%、9.38%和7.88%,后3个时间段与各自的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岁以下烧伤患儿及60岁以上老年烧伤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烧伤面积越大,休克发生率越高;>伤后4 h至≤12 h入院的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段入院者(P<0.01).烧伤休克患者脓毒症、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休克的患者(P<0.01).结论 应加强对小儿及老年烧伤患者休克的防治.伤后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对防治休克、预防内脏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剑华;钱华;严济;张红艳;超国祥;辛国华;李国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诊切痂防治磷烧伤后磷中毒16例

    临床资料:本组磷烧伤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6~36岁.烧伤总面积(34±29)%,其中Ⅲ度(24±23)%TBSA.伤后1 h入院8例,1 h后至6 h入院6例,6 h后至48 h入院2例.

    作者:陈锦河;郑庆亦;蔡少甫;邹紫红;胡安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手背深度烧伤创面分区植皮15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3±13)岁,烧伤总面积8%~30%TBSA,其中手背创面为深Ⅱ、Ⅲ度,共计22只患手,伤后当天至伤后10 d入院.

    作者:韩军涛;胡大海;朱雄翔;王洪涛;谢松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硝酸银软膏对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作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硝酸银(AgNO3)软膏对浅Ⅱ、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80例浅Ⅱ度和4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和同体试验研究(共4个中心,每个中心30例).将患者创面按用药不同分为AgNO3组和磺胺嘧啶银(SD-Ag)组,观察各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指定时相点下创面愈合率、创面细菌培养情况、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药物对创面的刺激性等.结果 浅Ⅱ度创面:AgNO3组完全愈合时间为(9.5±2.7)d,SD-Ag组为(10.8±3.4)d,用药后7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7.9±20.5)%及(67.3±22.6)%;深Ⅱ度创面:AgNO3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1.5±4.8)d,SD-Ag组为(23.3±6.4)d,用药后20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6±15.9)%及(78.5±17.7)%.同等深度烧伤创面上述各项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等深度烧伤创面AgNO3组与SD-Ag组比较,具有同样明显的杀菌作用,但前者对创面的刺激性更小.结论 AgNO3软膏是一种可用于浅Ⅱ、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安全的外用药.

    作者:廖镇江;郇京宁;吕国忠;寿勇明;王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型羟乙基淀粉应用于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新型羟乙基淀粉(HES)制剂在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休克期需液体复苏患者66例,按表格随机化方法分成HES组(33例)和血浆组(33例).两组患者伤后48 h内给予的液体中胶体成分仅为HES(130/0.4,60 g/L)或血浆,伤后3~7 d两组均替换成白蛋白作为胶体成分[5 d共给予白蛋白各(111±4)、(105±5)g],本试验全过程两组所给予的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措施相同.监测患者伤后24 h内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并记录伤后第1、2个24 h的胶体输入量、进出量比,于伤后指定时相点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及某些肝、肾功能指标,观察患者有无变态反应发生及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伤后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及第1、2个24 h的胶体输入量、进出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伤后1、3、7、14 d的血红蛋白及1、3、14 d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组在伤后1、3 d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各为(31±3)、(30±3)g/L和(20.4±3.6)、(18.4±2.3)g/L,均明显低于血浆组的(45±4)、(39±3)g/L和(24.5±4.3)、(21.3±3.9)g/L(P<0.01);伤后7 d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接近(P>0.05),但HES组血清总蛋白(40±4)g/L仍明显低于血浆组的(45±4)g/L(P<0.01).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基本一致,肾功能无异常改变,均未见明显的出血倾向.HES组无变态反应发生,血浆组有4例出现荨麻疹.结论 新型HES 130/0.4可部分代替血浆用于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液体复苏治疗,但要注意在一定时相点及时补充血浆蛋白.

    作者:陈炯;韩春茂;夏时春;唐志坚;苏士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转归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1.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的制备:健康白色家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所)16只,雌雄不限,体重(53±6)kg.处死后取断层皮片(厚度为0.3~0.4 mm),采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再用体积分数0.5%的TritonX-100持续振荡24 h后,置于体积分数0.5%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 min以及氯己定溶液中浸泡30 min,洗净.以1:2的比例拉网(3 cm×3 cm)后于4℃下保存待用.

    作者:刘强;孟爱华;贺立新;杨红明;柴家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山景行——怀念著名烧伤整形专家汪良能教授

    一、矢志不移,报效祖国汪良能教授1942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并留校担任医疗教学工作.20世纪40年代,整形外科学刚刚形成,旧中国的该学科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作者:胡大海;陈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