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转归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刘强;孟爱华;贺立新;杨红明;柴家科

关键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体内, 动物实验, 体积分数, 胰蛋白酶消化, 资料与方法, 戊二醛溶液, 军事医学, 浸泡, 断层皮片, 持续振荡, 氯己定, 科学院, 解放军, 洗净, 体重, 健康, 家猪, 厚度, 保存
摘要:一、资料与方法1.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的制备:健康白色家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所)16只,雌雄不限,体重(53±6)kg.处死后取断层皮片(厚度为0.3~0.4 mm),采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再用体积分数0.5%的TritonX-100持续振荡24 h后,置于体积分数0.5%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 min以及氯己定溶液中浸泡30 min,洗净.以1:2的比例拉网(3 cm×3 cm)后于4℃下保存待用.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八例烧伤合并中毒性肠麻痹的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12~55岁[(31±7)岁].烧伤总面积15%~75%,其中深Ⅱ、Ⅲ度面积15%~40%TBSA.致伤原因为热液烫伤、火焰烧伤.

    作者:李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烧伤后虎口重度瘢痕挛缩六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2~46岁.患者均有烧伤后单手或双手虎口瘢痕挛缩伴拇内收畸形.根据顾玉东等[1]对虎口挛缩的分类方法,本组患者属于重度虎口挛缩(图1),需择期手术.

    作者:李俊;杨涛;黄金龙;沈干;闻可;郭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多功能集尿装置

    膀胱压力是间接无创测量腹腔压力的金标准,是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重要依据[1].膀胱压力与腹腔压力具有良好相关性[2].

    作者:任家骠;杨建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加强对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的研究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严重创烧伤所导致的休克晚期存在血管低反应性现象.它主要表现为全身血管对舒缩血管物质的反应降低或不反应[1-4].血管低反应性不仅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及转归,而且严重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良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治疗烧伤脓毒症患儿39例

    笔者单位1995年1月-2005年11月共收治基层单位转送的烧伤后并发脓毒症患儿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远桂;谢正洋;熊宏兰;黄培信;张志安;郭光华;肖长辉;李国辉;苏子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转归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1.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的制备:健康白色家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所)16只,雌雄不限,体重(53±6)kg.处死后取断层皮片(厚度为0.3~0.4 mm),采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30 min,再用体积分数0.5%的TritonX-100持续振荡24 h后,置于体积分数0.5%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 min以及氯己定溶液中浸泡30 min,洗净.以1:2的比例拉网(3 cm×3 cm)后于4℃下保存待用.

    作者:刘强;孟爱华;贺立新;杨红明;柴家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异种(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疗效观察

    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覆盖烧伤创面以及将异体ADM植入人体已有数年历史[1].2004年2月-2006年2月,笔者单位用异种ADM以及异体ADM+自体超薄皮片复合移植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于冶;陈健;肖贵喜;胡亮;包亚明;唐敏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致腹部严重烧伤一例

    患者女,58岁.因采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治疗腹部胀痛,导致照射部位皮肤4%TBSAⅢ度烧伤,伤后8 h入院.既往病史:患者曾患有脊髓空洞症致双下肢瘫痪长达7年.

    作者:周定明;钟永富;张代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度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术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烧伤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9个月~78岁[(30.0±0.6)岁],烧伤总面积18%~96%,其中深Ⅱ度16%~31%、Ⅲ度25%~63%TBSA.致伤原因:开水烫伤28例、火焰烧伤10例、电烧伤6例、化学烧伤4例.

    作者:涂家金;方瑞红;周华;黄毅;邓勇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纯化鉴定及定向分化的研究

    目的 检测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EPC,用EGM-2MV培养基[含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等具有诱导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进行体外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CD133+细胞的比例、原代EPC的生长曲线及生长特性.透射电镜查找Weibel-Palade小体.同时设计EPC裸鼠成瘤实验,观察瘤体生长及血管增生情况,以鉴定EP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CD133+细胞在免疫磁珠分离前后的比例各为0.91%及85.52%.EPC原代培养时细胞形态正常、密度均匀,前3 d为相对抑制期,此后快速增殖,10 d后达80%~90%融合.EPC生长曲线显示,接种后5 d内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从第7天开始明显增加,第17天达高峰.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原代EPC贴壁后呈梭形,接种后7 d数量明显增加,呈克隆状生长.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膜伸出许多伪足丝,基底膜呈多层;细胞质内可见一种短棒状小体,含平行管状的内部结构,即Weibel-Palade小体,确定其为EPC.裸鼠成瘤实验可见EPC组肿瘤瘤体及血管数量大于或多于对照组;抗人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量EPC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结论 本实验分离培养的CD133+细胞具有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即为EPC.裸鼠成瘤实验初步证明EPC参与血管重建,具有促进血管新生、加速缺血组织血管化的作用.

    作者:谢松涛;陈璧;陶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烧伤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

    严重烧伤患者中呼吸系统并发症仅次于创面脓毒症和全身脓毒症,居内脏并发症的首位,而肺部并发症以肺炎为多见,其次是肺水肿.

    作者:卫伟;夏照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神经肽Y的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的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严重烧伤(烧伤总面积32%~96% TBSA)患者设为试验组,常规进行休克期液体复苏和创面处理;另选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患者伤后1、3、6、12、24、48 h和对照组人员血液中CGRP、NPY、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伤后3 h试验组患者CGRP水平为(28±6)ng/L,较对照组(55±7)ng/L降低,12 h达低谷(15±4)ng/L,伤后48 b仍低于对照组(P<0.05).伤后1 h试验组NPY、cTnT值[(136±20)ng/L、(0.41±0.08)μg/L]较对照组[(86±13)ng/L、(0.16±0.06)μg/L]升高,12 h达峰值[(189±31)ng/L、(1.78±0.47)μg/L],48 h仍高于对照组(P<0.05).CGRP与cTnT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76,P<0.01);NPY与cTn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 结论 血液中CGRP值降低、NPY值升高在严重烧伤休克期心肌损害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方林森;胡德林;余又新;徐庆连;王春华;汪昌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职业与责任

    我于195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5年制,分配到西京医院工作后的3年里轮转了大外科中的所有专科.1958年由于土法上马全民大炼钢铁,致使烧伤患者骤然增多,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大城市率先成立了烧伤科.

    作者:陈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山景行——怀念著名烧伤整形专家汪良能教授

    一、矢志不移,报效祖国汪良能教授1942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并留校担任医疗教学工作.20世纪40年代,整形外科学刚刚形成,旧中国的该学科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作者:胡大海;陈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单一或联合用药治疗烧伤后重度疼痛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选择笔者单位2001年1月-2005年1月入院的烧伤患者341例,男213例、女128例,年龄(37±21)岁,烧伤总面积(51±20)%TBSA.

    作者:张建明;施耘;马伟;李林;刘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硝酸银软膏对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作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硝酸银(AgNO3)软膏对浅Ⅱ、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80例浅Ⅱ度和4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和同体试验研究(共4个中心,每个中心30例).将患者创面按用药不同分为AgNO3组和磺胺嘧啶银(SD-Ag)组,观察各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指定时相点下创面愈合率、创面细菌培养情况、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药物对创面的刺激性等.结果 浅Ⅱ度创面:AgNO3组完全愈合时间为(9.5±2.7)d,SD-Ag组为(10.8±3.4)d,用药后7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7.9±20.5)%及(67.3±22.6)%;深Ⅱ度创面:AgNO3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1.5±4.8)d,SD-Ag组为(23.3±6.4)d,用药后20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6±15.9)%及(78.5±17.7)%.同等深度烧伤创面上述各项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等深度烧伤创面AgNO3组与SD-Ag组比较,具有同样明显的杀菌作用,但前者对创面的刺激性更小.结论 AgNO3软膏是一种可用于浅Ⅱ、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安全的外用药.

    作者:廖镇江;郇京宁;吕国忠;寿勇明;王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诊切痂防治磷烧伤后磷中毒16例

    临床资料:本组磷烧伤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6~36岁.烧伤总面积(34±29)%,其中Ⅲ度(24±23)%TBSA.伤后1 h入院8例,1 h后至6 h入院6例,6 h后至48 h入院2例.

    作者:陈锦河;郑庆亦;蔡少甫;邹紫红;胡安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烧伤致头部大面积颅骨外露三例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位置恒定,可供吻合的血管粗大,已在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烧伤所致的大面积颅骨外露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笔者单位近3年来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烧伤致大面积颅骨外露3例,骨外露得到一期修复,外形满意,特报告如下.

    作者:庄玉君;张志新;杨立民;刘继强;孙震宇;王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为烧伤休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笔者单位1973-2005年收治的15 624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大致以每10年为1个时间段,计算各时间段的休克发生率;分析休克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973-1980、1981-1990、1991-2000和2001-2005年的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4.69%、13.50%、9.38%和7.88%,后3个时间段与各自的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岁以下烧伤患儿及60岁以上老年烧伤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烧伤面积越大,休克发生率越高;>伤后4 h至≤12 h入院的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段入院者(P<0.01).烧伤休克患者脓毒症、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休克的患者(P<0.01).结论 应加强对小儿及老年烧伤患者休克的防治.伤后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对防治休克、预防内脏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剑华;钱华;严济;张红艳;超国祥;辛国华;李国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Ⅱ度烧伤磨痂工具改良体会

    继切削痂术运用于烧伤创面后,休克期磨痂术这一烧伤创面微创手术方法已在国内应用数年.笔者单位2002年3月-2006年1月应用该方法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74例,认为其简单易行且比较有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仇佩庆;王振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