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绍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2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平均随机分为锁定钢板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予锁定钢板固定和传统手术固定,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疗效优秀率(80%)高于传统手术组(24%),(x2=6.44,P<0.05),总体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组(H=8.43,P<0.05).随访期间两组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愈合不良、内固定不良、肱骨头坏死等,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手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锁定钢板组也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有进一步研究推广的价值.
作者:薛滨勇;王建新;苏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脱位合并周围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 应用显微技术,及时修复血管,重建血运,保存肢体.结果 本组37例患者无死亡,疗效较佳.患肢功能评定采用Johner-Wruhs评分法:优8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49%.结论 四肢骨折脱位合并血管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曹录民;华俊;杨侃;杨照耀;孙永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围手术期具有高风险性.围手术期护理涵盖术前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的评估、各种全身伴随疾病的处理、术前术后的睡眠监测、阻塞部位的确定、术中的处理与监护、术后的监护、治疗及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现将OSAHS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谭薇;钟木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MEKK3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EKK3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9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EKK3的表达情况.结果 (1)MEKK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1%和13.6%,结直肠癌组织中MEKK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2)MEKK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结论 MEKK3高表达是结直肠癌组织重要的分子事件.
作者:许开武;董功航;魏宜胜;洪楚原;王绮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胃双幽门畸形是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致胃窦部形态异常改变的一种疾病,发病较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忽视.现就我院胃镜检查中发现的一例胃双幽门畸开,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女,70岁,因“胸骨后疼痛3d伴反酸”于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缓解.
作者:林燕华;甘爱华;吴培钿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家族的一个重要亚族.ERK的功能是控制细胞分化,ERK的活化被认为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凋亡、癌性转化等密切相关.研究并利用ERK1/2在神经胶质瘤形成中的作用能更好的指导神经胶质瘤治疗策略的制定,本文就近年来ERK1/2研究进展及与神经胶质瘤相关性予以综述.
作者:潘伟东;王东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体重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关系.方法 以2010年1~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进行人体测量、生化的实验室检查,分为初诊糖尿病组NDM组(n=111)和非初诊糖尿病组ODM组(n=174).根据体重指数,分为初诊糖尿病组N1组(n=53)、N2组(n=58),非初诊糖尿病组O1组(n=85)和O2组(n=89).结果 非初诊糖尿病组营养不足(8.0%)和肥胖(15.5%)的发生率高于初诊组[4.5%和9.0%].超重和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三酰甘油、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包功能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和高密度胆固醇负相关.结论 体重是衡量糖尿病患者长期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芳;蒋一倩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和心肌损伤的变化,为择期手术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冠脉综合征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7d后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介入治疗即刻前后与对照组入院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凋亡相关因子(Fas)、脑钠素(BNP)、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 所有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都成功,观察组治疗前血清BNP、D-DIMER、CRP、Fas定量检测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都有阴显下降,基本达到了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相关炎症因子与心肌损伤标志物都有明显下降,为此择期手术时检测上述因子可为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作者:张景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急性肠缺血的显示能力,结合分析急性肠缺血的CT多期扫描征象,提高CT对急性肠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间经临床、手术或DSA实为急性肠缺血患者13例,评价CTA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及CT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结果 13例患者,CTA均成功显示病灶,CTA对肠系膜血管三级以上分支显示清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静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动脉斑块伴狭窄3例,肠系膜血管受压2例;4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9例症状未缓解者,经外科手术或DSA介入治疗,证实5例为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例为肠扭转.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良好的肠系膜血管图像,结合CT平扫及增强征象,能对急性肠缺血性疾病早期作出诊断,是一种无创、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菊芳;梁立华;梁韬;陈耀强;陈志军;梁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赖氨酸与小儿血微量元素吸收的关系.方法 将天津市塘沽区70例健康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服用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5 ml/次,3次/d,4周,对照组同期空白对照,前后两次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末梢血微量元素值,包括血钙、血铜、血镁、血锌、血铁.结果 实验前两组血微量元素值无差别,4周后末梢血钙实验组为(2.037±0.480)μmol/L,对照组为(1.7874±0.225)μmol/L,两组实验后比较,t=2.6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实验后末梢血钙明显高于对照组;末梢血铜实验组为(12.225±10.350)mmol/L,对照组为(18.595±7.731)mmol/L,两组实验后比较,t=-2.9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实验后末梢血铜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后两组血镁、血锌、血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可促进肠道钙吸收,降低血铜,但对血镁、血锌、血铁无影响.
作者:夏涛;楚冬梅;郭玉雁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自体下睑板结膜瓣移行在上眼睑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7例7眼上眼睑全层缺损范围在2/3以上的患者,将同侧下睑板结膜瓣移行至上眼睑缺损处,修复上睑缺损,术后随访观察修复后的眼睑形态和功能.结果 7例7眼术后随访9~38个月,睑板结膜移行瓣均成活,外观和功能良好.结论 自体下睑板结膜瓣移行用于修复大范围上眼睑全层缺损,取材方便,不会造成额外损伤,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作者:叶竞英;张茜;黄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会阴侧切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会阴侧切后患者60例分别采用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进行得分统计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的总分为(110.5±20.5)分,会阴侧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64.2±10.0)分,会阴侧切患者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与适应总分呈正相关(P<0.05),会阴侧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与适应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与其适应水平呈正相关.会阴侧切患者得到的家庭支持多,会阴侧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适应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张琼;邵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和特点,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随年下降趋势,主要死亡年龄在婴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4位为早产和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
作者:黄燕;汤成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海南老年和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年龄<60岁,35例;B组,年龄≥60岁,45例.应用QCA软件测量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积分法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①两组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3支血管发生病变概率相似(P>0.05),但B组左主干(LM)受累概率显著高于A组(2.9% vs 13.3%,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89±0.86 vs 2.32±0.92,P<0.05).②两组“罪犯“病变在LM、LAD、LCX和RCA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罪犯“病变处狭窄程度有不同差异:临界病变(50%~75%狭窄)在两组中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 vs 4.4%,P>0.05);重度狭窄(76%~95%狭窄)发生概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0.0%vs 46.7%,P<0.05);次全闭塞和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概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14.3% vs 8.9%,P<0.05;62.8% vs 37.8%,P<0.05).两组急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5.6%,P>0.05).结论 海南老年和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存在不同特点,随年龄增长,老年心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趋复杂,但“罪犯”血管急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罗江宾;王天松;邓明尧;冯旭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C臂X光机联合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腹腔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8例IUD异位腹腔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取器均获得成功,其中15例术中C臂X光机应用协助定位成功.结论 C臂X光机联合腹腔镜手术取出IUD异位腹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准确性高等优点,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袁远霞;赵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新络纳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新络纳联合兰索拉唑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9,P<0.05);两组胃镜下食管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4,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新络纳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较好,副反应较少.
作者:黄珏凡;林福全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或者黏性鼻涕、嗅觉减退、头痛头晕等,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根据1994年Gliklich分期法关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和分期标准[1]:其中Ⅰ期患者31例,Ⅱ期患者19例,Ⅲ期患者10例Ⅰ期.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3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其中Ⅰ期患者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Ⅱ期患者治愈15例,治愈率为78.9%;Ⅲ期患者治愈2例,治愈率为20.0%.三期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显著,但是治疗Ⅰ期和Ⅱ期临床效果较好,Ⅲ型治疗效果较差,可根据患者临床分型选择鼻内窥镜术治疗.
作者:李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失血性心脏骤停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因失血性休克致心脏骤停行ECMO治疗的患者.监测ECMO治疗前、ECMO治疗后10 min,原发病解决后ECMO治疗1h、6h、12h、2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桡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乳酸含量.并且统计辅助时间.结果 平均动脉压在ECMO治疗后10 min比ECMO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原发病解决后ECMO治疗1h比ECMO治疗后10min有明显升高(P<0.05);CVP在ECMO治疗后10min比ECMO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ECMO治疗后1h比ECMO治疗后10 min显著升高(P<0.05);经ECMO治疗后10min动脉血氧分压较ECMO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平均辅助时间(23.5±7.1)h.结论 失血性心脏骤停行ECMO治疗的辅助时间短,心功能恢复快,成功率高,ECMO在失血性心脏骤停中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廖小卒;李斌飞;张志刚;程周;夏晓文;周引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Ⅰ、Ⅱ、Ⅲ、aVL、V3导联ST段改变的比值进行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IRA为右冠状动脉(RCA)70例(80.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17例(19.5%);(2) ST ↑Ⅲ/ST ↑Ⅱ>1、ST↓ aVL/ST↓ Ⅰ>1、ST↓V3/ ST ↑Ⅲ≤1.2提示IRA为RCA,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阳性预测值(PPV)高;ST↑Ⅲ/ST↑Ⅱ≤1、ST↓aVL/ST↓ Ⅰ≤1、ST ↓ V3/ ST↑Ⅲ>1.2提示IRA为LCX,其阴性预测值(NPV)均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RCA为主要梗死相关动脉,ST段改变的比值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相关动脉有预测价值.
作者:关秀兰;陈华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我院传染病科出院患者的疾病谱变化,进一步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 按照ICD-10国际标准对疾病进行分类,并对其构成、变化趋势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传染病科4年间共收治2 756例次患者,结核病始终占传染病科出院患者数的第一位,死亡病例主要为结核病、乙型肝炎.结论 东莞地区基层医院主要感染性疾病是结核病、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需要预防突发传染病的发生.
作者:齐青松;王肖田;张春环;陈志锦;黄方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