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曦;汪仕良
目的 了解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法,将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Gln强化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疗程2周;Gln强化组在肠内营养液中额外添加Gln 0.5 g·kg~(-1)·d~(-1).观察营养支持治疗前及治疗期间2组患者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7、14 d时,采集患者静脉血及尿液标本,测定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测量患者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周径(AC)、上臂肌周径(AMC)及空腹血糖值,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治疗后,生命体征及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少数患者发生恶心、腹泻等轻微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TSF组内比较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ln强化组治疗14 d时AC及AM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时.Gln强化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3±12)d;Gln强化组为(25±9)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Gln强化肠内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值,减少瘦组织丢失,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曾兢;赵小玉;黄琼;王恩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深度烧伤后期残余肉芽创面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浸浴疗法,由于浸浴时清创、换药的刺激,坏死组织及细菌毒素吸收等原因引起创面剧烈疼痛,可加重患者的恐惧感,进而排斥浸浴清创治疗,影响创面愈合.2008年7月-2009年3月,笔者单位应用蛋白胶-罂粟碱复合体覆盖浸浴清创后的肉芽创面,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李栋梁;李庆霞;彭代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34岁.不慎被浓硝酸(浓度不详)溅及双下肢.伤后用清水冲洗创面约3 min,仍有持续微痛感,伤后1 h经外院转入我科.诊断:双下肢浓硝酸烧伤,总面积9%,其中Ⅲ度5%、Ⅳ度4%TBSA.入院后再次用清水冲洗创面30min.
作者:沈福全;张敬良;雷彦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21岁,伤前无心脏病史,硝火烧伤后在外院行抗休克、抗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因病情恶化,并发感染,腹胀且呼吸困难,于伤后14 d转入我院.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96%TBsA,深Ⅱ~Ⅳ度.
作者:焦献功;蒋章佳;涂赤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对2005年10月-2008年4月本单位收治的58例重度以上烧伤患者,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探讨其临床疗效.
作者:孙建平;张庆洋;王永军;梁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调查平原地区患者冻伤情况.分析该地区冻伤特点及就医结果.方法 1992~200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冻伤住院患者59例,年龄15~85岁.统计患者职业、致伤原因、初次就诊时间、冻伤部位及损伤程度(以烧伤深度为判定标准)和致残率.结果 59例患者职业以工人和无业人员居多,主要致伤原因依次为户外活动、意识障碍、接触低温物质,初次就诊时间平均在伤后11 d.浅Ⅱ~深Ⅱ度冻伤12例、Ⅲ~Ⅳ度冻伤47例,共40例截肢或截指.受伤3 d内(含第3天)就诊患者冻伤程度、致残率与受伤3 d后就诊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冻伤致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原地区冻伤患者以四肢末端为主,伤后早期就诊可以减轻冻伤程度并降低致残率.
作者:田彭;李迟;王浩;温春泉;杜伟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本研究前瞻性观察了以富含上皮细胞或表皮干细胞的特殊部位(腋窝、耻骨联合部、阴茎体和阴囊等处)正常皮肤作为自体微粒皮源,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解决严重烧伤,尤其是伴有头皮严重毁损患者皮源缺乏问题提供新方法.
作者:毕所峰;张家平;刘依凌;杨小顺;胡嘉念;彭毅志;黄跃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HFOV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对吸人性损伤家兔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制成重度蒸气吸入性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FOV组和HFOV+PS组,每组8只,分别行定容通气、HFOV及HFOV+PS治疗.治疗3.5 h时取各组家兔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肺损伤评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性,测定TNF-α、IL-18、IL-10和IL-13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各组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学改变,以对照组明显,HFOV+PS组轻.对照组、HFOV组、HFOV+PS组肺损伤评分各为(3.71±0.43)、(2.87±0.26)、(2.08±0.28)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HFOV组和HFOV+PS组家兔MPO、caspase-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HFOV+PS组明显低于HFOV组(P<0.05).(3)HFOV组和HFOV+PS组家兔TNF-α、IL-18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和IL-13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FOV+PS组这几项指标较HFOV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HFOV能减轻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组织炎性反应和肺损伤,联合应用PS效果更佳.
作者:郭光华;王少根;付忠华;杨明;吴星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2005年3月-2008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深度烧伤患者18例(23个伤指),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5±5)岁.损伤部位:拇指3个,示指9个,中指7个,环指3个.小指1个.致伤原因:电烧伤10例14指,热压伤3例4指,鞭炮伤2例2指,强酸烧伤3例3指.创面缺损面积1.5 cm×1.0 cm~4.0 cm×3.0 cm.就诊时间为伤后1~96 h.
作者:赵遵江;薛忠信;张保德;章荣涛;刘勇;任少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小腿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损伤后常伴有皮肤缺损、骨与肌腱等组织外露,伤口经久不愈,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采用以腓动脉肌间隙穿支为蒂的皮瓣可以解决这一难题.2006年7月--2008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该皮瓣修复患者小腿胫前、足踝部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郭天武;陈祥军;李嘉琥;刘宁;张怀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不同剂量L-精氨酸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0 h内入院、烧伤总面积为50%~80%TBSA的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经鼻肠管给予葡萄糖盐水500 mL(含50 g/L葡萄糖及9 g/L氯化钠,下同)]、L-精氨酸200 mg组(10例,经鼻肠管给予L-精氨酸200 mg/kg+葡萄糖盐水500 mL)、L-精氨酸400 mg组(9例,经鼻肠管给予L-精氨酸400 mg/kg+葡萄糖盐水500mL).于伤后1 d(行肠内营养前)及3、5、7 d,取各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Th2型细胞因子TGF-β_1、IL-4含量.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伤后均呈快速上升趋势,L-精氨酸200 mg组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伤后5 d达高峰[(318±57)ng/mL、(218±47)pg/mL],但仍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389±34)ng/mL、(272±40)pg/mL,P<0.05],伤后7 d此2种细胞因子含量下降;L-精氨酸400 mg组各时相点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各组患者血清TGF-β_1及IL-4含量伤后呈较缓慢上升趋势;伤后5 d,L-精氨酸200 mg组血清TGF-β_1含量为(110±1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83±20)pg/mL,P<0.05],L-精氨酸400mg组各时相点血清TGF-β_1含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在严重烧伤患者感染期,相对于400 mg/kg的用量,200 mg/kg的L-精氨酸通过调节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释放,能更有效地保持两者之间的比例,从而产生更好的免疫调理作用.
作者:颜洪;彭曦;王裴;黄跃生;汪仕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家兔高压电烧伤后胰腺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30只家兔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电伤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电伤组家兔用调压器和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对照组家兔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于伤前15 min及伤后0、1、2、4、8 h抽取2组家兔静脉血,检测其血清淀粉酶和血糖水平.同时用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胰腺微血管形态、周围状态以及微血流变化.结果 (1)电伤组家兔伤后血清淀粉酶逐渐升高,至伤后8 h[(849±39)U/L]达高峰,而对照组却逐渐下降,伤后8 h至低[(153±21)U/L,P<0.05].2组家兔伤后血糖均逐渐升高,但电伤组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组家兔伤前胰腺小叶表面的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网清晰可见,走行自然,分布均匀.电伤组微动脉伤后0 h收缩,伤后1 h起管径逐渐增加;微静脉伤后2 h出现粗细不均现象,伤后8 h扩张;毛细血管伤后0 h收缩、断流或完全闭塞隐没,伤后2 h粗细不均,伤后8 h管径变小.对照组各时相点微血管形态无明显变化.(3)2组家兔伤前胰腺表面微血管周围未见渗出和出血.电伤组伤后1 h微血管周围有渗出,伤后2 h开始微血管周围有出血现象,伤后4 h出血明显,伤后8 h见毛细血管渗出和片状出血.对照组伤后各时相点微血管周围无明显变化.(4)2组家兔伤前胰腺表面微血管内血流速度接近(P>0.05),均未见红细胞聚集和微血栓.电伤组伤后0 h微血管血流速度较伤前减慢,1 h时有所恢复,随后又减慢;伤后0 h起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出现红细胞聚集并逐渐加重.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 高压电烧伤会导致胰腺微循环及功能障碍.
作者:张庆富;白永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休克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是导致MODS的主要原因[1].本文总结2003-2008年我科收治的467例烧伤患者资料,分析烧伤休克、MODS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和预防MODS提供参考.
作者:赵英;杨大华;朱童;张友来;张建融;陈桂群;余淤荣;李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严重烧伤患者持续的高分解代谢导致营养物质利用障碍,单纯补充营养素不能完全抑制高分解代谢,机体仍存在自身消耗、自噬代谢等病理反应[1].
作者:彭曦;汪仕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及分析项目笔者单位2003年10月-2007年11月收治0~14岁城乡结合部烧伤患儿389例,占同期入院烧伤患儿总数(617例)的63%.其中0~3岁296例占76%,4~5岁58例占15%.6~10岁24例占6%,11~14岁11例占3%.烧伤总面积1%~55%TBSA,均为Ⅱ、Ⅲ度.5岁以下患儿以烧伤总面积小于10%TBSA为主.分析389例烧伤患儿的烧伤原因、受伤场所、院前救治、居住地区、监护人文化程度、患儿烧伤程度及各年发病数等.
作者:齐红莉;茹战峰;崔鑫;乔刘永;马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2004年3月-2008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应用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6~47岁.受伤原因:热压伤10例,工业性挤压伤5例.创面分布:拇指4例,示指4例,中指2例,环指4例,小指1例.
作者:李海清;李书军;范存义;曾炳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休克期液体复苏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首要任务,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监测标准[1].过度液体复苏容易导致患者心脏前负荷过大甚至心力衰竭.脑钠肽(BNP)是主要由心室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本研究拟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过程中血浆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永新;詹新华;朱剑仙;林雪梅;谢包根;刘世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危重烧伤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数为MOF,但引发MOF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感染[1],尤其是真菌感染.2005年7月-2007年7月,右安门医院收治4例严重烧伤合并曲霉菌感染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玉珏;孙志刚;李冬海;贺立新;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