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存;王海涛;冯永强;王德昌;胡南;张诚;李霞
烧伤患者生理、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痛苦,治疗后期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家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之积极参与到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身体功能和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调查,以期为烧伤患者的康复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夏冬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2月-2008年2月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组,男15例、女5例,年龄18~56岁[(34±16)岁];烧伤总面积48%~99%[(70±21)%],其中Ⅲ度27%~93%[(73±24)%]TBSA.
作者:成剑;雷晋;赵志伟;段鹏;明志国;焦海梅;张巧萍;郝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Meek植皮术和自体微粒皮混合大张异体皮移植(简称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经济学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eek植皮组、微粒皮移植组,每组12例.在创面愈合时间、一次性专用敷料费用、住院总费用、后期康复费用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初步分析不同移植方式的治疗效果与成本. 结果Meek植皮组创面愈合时间、一次性专用敷料费用、住院总费用、后期康复费用分别为(14.4±1.9)d、(16 590±521)元、(421 628±145)元、(39 571±225)元,微粒皮移植组上述指标依次为(25.6±4.2)d、(136 441±356)元、(539 527±686)元、(55 853±794)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一定的烧伤面积范围内,Meek植皮术的治疗成本与效果明显优于微粒皮移植术.
作者:林才;陈更新;张鹏;卢才教;徐建军;罗旭;刘政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早期清创结合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在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患者保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患者10例共10只患足,实施手术清创后留置胃管进行持续负压灌洗引流7~14 d,停止灌洗后维持负压吸引3~5 d,拔除引流管,术后3周左右拆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经上述处理,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创面愈合,足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不受影响. 结论清创术结合局部持续负压灌洗引流,有利于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的治疗,可保留患肢原始长度.
作者:韩军涛;王洪涛;谢松涛;官浩;韩夫;李娜;胡大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烧伤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1].为此,笔者对本单位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16例65岁以上老年烧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特点及影响死亡的因素.
作者:蔡少甫;郑庆亦;郭毅斌;陈锦河;郑健生;蔡林碧珍;邹紫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男,46岁.因右手疼痛收入笔者单位.自诉90 min前右手戴棉线手套在充满六氟化硫的容器中工作,约10 min后有灼痛感并进行性加重,当时用自来水冲洗右手约2 min.
作者:邓海涛;赵耀华;徐丽红;沈耀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应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报道较多 [1-2],而应用其修复拇指Ⅳ度烧伤创面的报道较少见.2003年6月-2008年9月,笔者应用远端蒂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以下简称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瓣)修复拇指Ⅳ度烧伤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钢;孙建平;王永军;娄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1月因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入住笔者单位治疗的67例患者,按随机化方法分为负压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给予压力-16.63 kPa行24 h间断吸引,或以-10.64 kPa压力行24 h持续吸引.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覆以凡士林纱布并加盖等渗盐水湿纱布及干纱布.比较2组患者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及治愈方式. 结果负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负压治疗组治愈方式以自行愈合(40.0%)及游离皮片移植后愈合(40.0%)为主,常规治疗组则以带蒂组织瓣移植(66.7%)和游离皮片移植(23.3%)后愈合为主. 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次数及治疗费用等,值得推广.
作者:胡恺轩;章宏伟;周芳;姚刚;史京萍;成智;王立夫;侯祚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脂肪干细胞(ADSC)分泌生长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 获取人腹部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选择第3代细胞经免疫表型鉴定及脂源性诱导分化鉴定.根据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将ADSC分为1×10-8、1×10-7、1 × 10-6mol/L 3个实验组,常规培养至70%融合时,更换为含不同浓度胰岛素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3 d.设无胰岛素培养液培养的ADSC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ADSC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分泌量;应用噻唑蓝比色法和羟脯氨酸比色法,检测ADSC上清液对Fb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结果 1×10-8、1×10-7mol/L胰岛素组ADSC的VEGF、HGF分泌量分别为(471±41)、(762±66)ng/L和(643±64)、(930±67)ng/L,与对照组(286±47)、(577±84)ng/L比较,其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1×10-6mol/L胰岛素组ADSC的VEGF、HGF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1×10-8、1×10-7moL/L胰岛素组ADSC培养上清液有明显的促Fb增殖及胶原合成作用,以1×10-7mol/L组作用更显著(P<0.05或P<0.01). 结论 1×10-8、1×10-7mol/L胰岛素能显著促进ADSC分泌VEGF和HGF.
作者:折涛;胡大海;张军;刘佳琦;张万福;蔡维霞;赵周婷;汤朝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6年5月和2008年4月,我科分别收治了1批火焰烧伤患者.2批患者中多数烧伤总面积不超过30%TBSA,但入院后均发生了低蛋白血症,且难以纠正.中小面积烧伤患者多人发生低蛋白血症令人费解,为此笔者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加深对烧伤后早期损害的认识.
作者:李峰;柴家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治疗措施不规范、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往往为各种烧伤并发症的发生埋下隐患,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1-3].本研究分析了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是否得到有效治疗以及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救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申传安;柴家科;盛志勇;杨红明;贾晓明;贾赤宇;李利根;郝岱峰;李锋;曹卫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黏附作用是其发挥各项生理功能的第一步 [1].琥珀酸是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临床感染标本及体外培养基中浓度均较高 [2].这些短链脂肪酸能使局部环境中氧化还原电势和pH值下降,抑制细胞的分裂增殖 [3].
作者:任利成;黄晓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水蛭素对人增生性瘢痕Fb(HSFb)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Fb,在DMEM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10、50 kU/L水蛭素溶液,设定为相应浓度组,每组9孔;设常规培养为对照组.于培养后24、48、72 h检测各组细胞抑制率,测定细胞分泌TGF-β1水平,以及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 结果 10 kU/L水蛭索作用24、48、72 h后,HSFb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3±0.9)%、(30.1±0.3)%、(45.2±1.9)%,均高于对照组[(0.0±0.0)%,P<0.05];其他浓度组部分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蛭素作用于HSFb 48 h后,1、10、50 kU/L水蛭素组TGF-β1含量分别为(228.5±1.8)、(210.5±11.1)、(168.5±14.1)pg/mL,与对照组(265.0±1.5)pg/mL比较,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0 kU/L的水蛭素可抑制HSFb 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 结论 10、50 kU/L水蛭素溶液对HSFb增殖以及TGF-β1和胶原的分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刘达恩;李旋;张国佑;牛占国;易成刚;贾宇博;夏炜;郭树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男,40岁.10 kV高压电击伤右上肢及枕部,电弧烧伤面颈部、胸部后1 h入院.患者烦躁不安,体温35.7℃,脉搏5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2/86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杨金存;王海涛;冯永强;王德昌;胡南;张诚;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汗腺上皮细胞增殖并向表皮细胞转化的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四肢与躯干烧伤患者28例.收集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37块、浅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21块、正常皮肤标本10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观察细胞角蛋白10(CK10)、CK14、CK19、bel-2和P63在深、浅Ⅱ度烧伤创面及正常皮肤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皮肤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等强度表达CK19、CK14和CK10,基底层肌上皮细胞微弱表达P63和CK14,CK10表达阳性的终末分化细胞不表达bcl-2和P63.浅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其汗腺分泌部结构及上述蛋白表达未见异常.深Ⅱ度烧伤后7 d创面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P63和bcl-2表达增强;伤后8~10 d创面基底细胞增殖、迁移和鳞状上皮化,形成bcl-2、P63、CK19和CK14表达强阳性的实心岛状上皮结构,并随肉芽组织向创面浅层迁移,经鳞状上皮增殖完成创面再上皮化.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13~30 d,超常增殖的表皮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仍强烈表达bcl-2、CK14、CK19和P63. 结论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逆分化过程导致上皮生长滞后和肉芽组织过度增殖,这种失衡现象可能是导致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失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姜笃银;宗宪磊;付小兵;王魏;单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过去50年,由于强调了及时有效地防治休克,早期切(削)痂封闭创面,重视尽早以胃肠喂养为主的营养支持、脏器保护与支持、免疫调理与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注重严重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予以严重烧伤患者个体化治疗,使得我国烧伤治疗水平居于国际先进行列[1].
作者:柴家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男,15岁,体质量95 kg.全身多处汽油火焰烧伤,伤后2 h送往当地市级医院救治,伤后第7天行削痂异种皮覆盖术,伤后第14天行清创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术后创面感染严重,微粒皮成活不良,未行浸浴治疗.伤后36 d转入我院.
作者:曾丁;陶白江;孙可;胡晓春;吕广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笔者对本单位2003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53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发病率、致伤原因及发病季节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预防和减少特重度烧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作者:董肇杨;曾勇;蒋秋萍;高智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例1 男,35岁,左手中指热压伤后1 h入院,创面3.0cm×2.0 cm,表面呈皮革状.X线片检查未见骨骼受损.入院后第2天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清创,见左中指中、近节指背皮肤缺损约3.5 cm×2.3 cm,基底为伸指肌腱.
作者:邓向东;王静;孙曙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