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红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CVST发病年龄多为20-45岁,常发生于围产期妇女,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以头痛、癫痫发作及肢体瘫痪为主;多伴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核磁共振成像静脉造影(MRV)及螺旋CT静脉成像(CTV)均可发现静脉窦不同程度的静脉闭塞、回流障碍.如能及时确诊并干预,预后较好.结论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以颅内高压为突出表现,而无明显中枢感染迹象的中青年患者,尤其是围产期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女性,应考虑CVST的可能.CTV和MRV的确诊率高,安全无创,检查方便、快捷,是目前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 .
作者:赖穗翩;黎冠东;左克扬;梁宇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各种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总体上取得明显的疗效.结论 根据病人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与方法 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许进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妇科专家门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护理.方法 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取得资料.结果 妇科专家门诊患者心理状态为:急躁不安、围观就诊型;忧郁、多疑型;紧张、忧郁型;焦虑、恐惧型;自卑心理型等.结论 妇科专家门诊患者心态复杂多样,门诊护士应力求为患者创造一个主动接受诊查的佳心理状态,以便顺利完成就诊.
作者:郭孝琴;周光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熟悉肱骨干骨折的发病机制、合并症,掌握其治疗方法 .方法 简单的肱骨干骨折通常采用石膏固定或小夹板固定,损伤严重者不用夹板固定,桡神经损伤和肱动脉损伤及时在显微镜下手术修复.结果 优良率87.5%.结论 肱骨干骨折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对肱骨干骨折患者必须认真检查肩、肘关节.
作者:陈军;满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便可行的新技术,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1].
作者:何海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13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结果 13例胃间质瘤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及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平扫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3例,肿块大径都小于5 cm,密度均匀,多呈均匀强化,潜在恶生(交界性)2例,介于两者间,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恶性8例(包括低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5例),肿块大径多大于5 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呈不均匀、不规则强化.结论 螺旋CT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定位、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作者:闫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然而在授课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达到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沈晓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周期性麻痹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3例周期性麻痹甲亢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结果 血清钾3.0-3.5 mmol/L 10例,2.5-2.9 mmol/L 6例,2.0-2.4 mmol/L 3例,低于1.5-1.9 mmol/L 4例.结论 周期性麻痹的甲亢应引起临床重视;诊断明确后在及时补钾的同时应尽快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症状控制后继续积极治疗原发病乃是防止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再发的关键;高温环境、高糖饮食、疲劳、激烈活动可诱发周期性麻痹的发作,应注意避免.
作者:贝文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抢救预防措施.方法 对7例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原因及抢救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诱因与频繁剧烈的咳嗽、伤口感染、切口过低、导管型号选用不合适及不正确的吸痰等因素有关.结论 气道出血来势凶猛,积极止血处理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之关键;抢救困难,应重在预防;加强气管切开各环节护理能有效避免气道出血的发生.
作者:陈桂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3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低血钾伴有心血管病史,手术时间>3 h及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手术时间长、术后低血氧血症是高龄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积极治疗并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作者:李锐凯;洪瑞;方伟群;吴华祥;方瑶纯;杨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对4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越高.首次发生以出生后24 h内多见,其次在出生后2-7 d,原发性呼吸暂停于出生后2-7 d多发,继发性可发生于出生后任何日龄,>7 d均为继发性呼吸暂停,继发性病因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药物治疗以多沙普仑或氨茶碱均有效,有效率97.62%,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应在出生后即开始,对早产儿要进行连续监护,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减轻脑损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翠玉;陈继昌;韦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asis,VC)的发生率、母婴传播及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对本院妇产科定期产检的513例孕妇行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并进行随诊;期间对25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胎盘行假丝酵母菌培养及菌种鉴定.1个胎盘送病理检查.结果 妊娠期VVC的发病率18.1%(86/413),妊娠期VVC者与携带者不增加胎膜早破发生,亦不引起产褥感染的发生.分娩的252例孕妇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109例,剖宫产组新生儿胎盘,该菌携带率分别为20.6%(11/53)、13.1%,阴道分娩组分别为35.1%、23.21%,>0.5;妊娠期诊断VVC者新生儿胎盘假丝酵母菌携带率分别为16.7%(8/48)、8.3%(4/48),携带者分别为37.1%(23/61)、26.3%(16/61),<0.5.孕期接受治疗的48例新生儿胎盘无假丝酵母菌携带者,病理表现为急性炎症.结论 孕期存在假丝酵母菌垂直传播;孕期治疗VVC与携带者可明显减少垂直传播的发生.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海口市龙华区2006年至2008年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方法 按时间序列对三年体检结果 进行动态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08年海口市龙华区儿童低体重检出率为4.94%-5.25%,呈上升趋势,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3.10%,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儿童肥胖检出率为2.45%-2.54%,也呈上升趋势,但远低于1999年上海城区3-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8.15%);儿童乳牙龋病率波动不大,在43.38%-46.80%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5%),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3岁以上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3岁以下儿童.结论 海口市龙华区儿童健康状况良好,学龄前女童营养不良、男性幼童肥胖、三岁以上儿童乙肝预防是干预重点.
作者:李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药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求医院药学服务模式与时俱进,从传统的以药品为中心的调配供应型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
作者:闫佳红;闫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微量白蛋白尿者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自蛋白尿组,比较组间年龄、病史、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闻的差异.结果 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萱;尹建梅;王霁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和程度.方法 对2008年1月至3月份在我院住院的204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1.18%,其中Ⅰ、Ⅱ度为82.14%,Ⅲ、Ⅳ度为17.86%.以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率高为100%,其次为血液系统肿瘤66.67%,乳腺癌42.86%,消化道肿瘤贫血发生率41.38%,肺癌33.33%,其他肿瘤18.18%,有贫血症状39.29%,有治疗措施28.57%,有输血记录10.71%,有贫血诊断10.71%.结论 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高、漏诊率高、治疗率低,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李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开展全面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使社区高血压患者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发生.方法 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北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管理的64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单纯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而干预组除服药外,还经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社区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干预.结果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干预,对照组的控制率为41.6%,而干预组为70.1%,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x<'2>=53.5,<0.1).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进展.
作者:冯银彩;何敏;郭劲莲;蔡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内科胸腔镜直视下肺大疱内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对复发性气胸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95例复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内科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科胸腔镜直视下肺大疱内注入生物蛋白胶.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气胸吸收时间、复发率(随访1年)有无差异及治疗组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胸吸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热25例,胸痛27例,症状均较轻微.胸水增多1例,抽胸水后好转,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 内科胸腔镜直视下肺大疱内注入生物胶能提高复发性气胸近期疗效,减少远期复发,注药后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作者:李俊华;李龙发;周爱莲;戚璟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性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40例腹股沟复发性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复发斜疝中,手术过程顺利,平均住院6 d,随访6个月至8年,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符合现代疝修补观念,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斜疝的理想术式.
作者:陈愈通;杨雄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因间断腹痛一年多,加重2 d入院.入院前一年多,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上腹痛,以剑下为,伴腰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经654-2,10 mg肌注后可缓解.胃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马桂凤;张国梁;华建平;李俊美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