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垂直传播的关系

刘晓兰

关键词:妊娠,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垂直传播
摘要:目的 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asis,VC)的发生率、母婴传播及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对本院妇产科定期产检的513例孕妇行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并进行随诊;期间对25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胎盘行假丝酵母菌培养及菌种鉴定.1个胎盘送病理检查.结果 妊娠期VVC的发病率18.1%(86/413),妊娠期VVC者与携带者不增加胎膜早破发生,亦不引起产褥感染的发生.分娩的252例孕妇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109例,剖宫产组新生儿胎盘,该菌携带率分别为20.6%(11/53)、13.1%,阴道分娩组分别为35.1%、23.21%,>0.5;妊娠期诊断VVC者新生儿胎盘假丝酵母菌携带率分别为16.7%(8/48)、8.3%(4/48),携带者分别为37.1%(23/61)、26.3%(16/61),<0.5.孕期接受治疗的48例新生儿胎盘无假丝酵母菌携带者,病理表现为急性炎症.结论 孕期存在假丝酵母菌垂直传播;孕期治疗VVC与携带者可明显减少垂直传播的发生.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6例报告

    目的 评价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6例.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肩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

    作者:茅宇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螺旋CT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13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结果 13例胃间质瘤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及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平扫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3例,肿块大径都小于5 cm,密度均匀,多呈均匀强化,潜在恶生(交界性)2例,介于两者间,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恶性8例(包括低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5例),肿块大径多大于5 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呈不均匀、不规则强化.结论 螺旋CT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定位、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作者:闫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蚓激酶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蚓激酶胶囊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蚓激酶胶囊及复方丹参注射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蚓激酶胶囊能使纤维蛋白原下降(P<0.001),血粘度下降(P<0.05),表明该药能明显改善高粘状态以及脑的微循环,可以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蚓激酶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复方丹参,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陈研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脊柱外科基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通过引进多种国外新技术和有关器械,手术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成熟,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中开展得到普及.

    作者:利雪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龄胃癌患者76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至2008年近9年间收治的76例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胃癌患者具有症状不典型、病程长、晚期病例多、并发症多的特点.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能够减少高龄胃癌患者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

    作者:符少邦;黄定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灯盏花治疗突发性耳聋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灯盏花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科采用灯盏花治疗突聋80例(86耳),将灯盏花50 mg加入5%GS 500 ml,2次/d,静脉滴注,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突聋的结果 .结果 灯盏花治疗突聋疗效为91.25%,耳鸣疗效80%,眩晕97%.结论 灯盏花适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突聋伴耳鸣、眩晕者.

    作者:苏芳;宋江顺;召美君;谢景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博利康尼、盐酸氨溴索和普米克令舒气泵联合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博利康尼、盐酸氨溴索、普米克令舒三种药物气泵联合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人,对照组30人,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博利康尼及盐酸氨溴索、普米克令用舒气泵吸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一周内的治愈率分别为87.00%、6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症状缓解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在24 h内、24-48 h内缓解率明显提高,经x<'2>检验,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博利康尼、盐酸氮溴索、普米克令舒三种药物气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尤其适合婴幼儿使用.

    作者:李华;吴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5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6例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如无继发性青光眼及继发性出血则预后较好,如有继发性青光眼及继发性出血则预后较差.结论 儿童挫伤后就诊越早和治疗护理及时与视力恢复有密切关系,24 h内就诊预后效果好,3 d后就诊效果欠佳且并发症多.

    作者:曹兰;张翠荣;宋梅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与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措施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临床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等,分析脑出血与肝功能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平均动脉血压等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脑出血发生率为10.8%,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2×10<'9>/L的患者脑出血风险增加(P<0.05),血压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不影响脑出血发生率.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高达33%,联合止血药物与甘露醇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 肝硬化合并脑出血并不罕见,肝功能减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时间延长等因素与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及时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伟鸿;温凌;王巧瑜;李翠琼;沈丽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RP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病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正常人群及7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它们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结果 高血压肾病患者CRP与尿mALB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结论 CRP与尿mALB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孔丽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那格列奈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2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与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名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25例及阿卡波糖组25例,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AIC)、C反应蛋白(CRP)和体重指数(BMI).结果 那格列奈组FIG平均下降2.02 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1.89 mmol/L,两组P值均<0.05,降低的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对P2hBG均有明显降低作用,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5.12 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4.10 mmol/L(P<0.01),两组比较P2hBG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lC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从(9.83±1.50)%降至(6.34±0.55)%(P<0.01),阿卡波糖组从(8.56±1.32)%降至(6.88±0.60)%(P<0.01),两组比较AIC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两组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4.55 mg/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3.22 mg/L两组比较,CRP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那格列奈组BMI下降2.1%(P<0.05),阿卡波糖组BMI下降2.35%(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AlC CRP BMI的作用,那格列奈对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作用更好,那格列奈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友生;班彩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住院的64例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和对照组各32例.通气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结果 通气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杨锦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胶质瘤病四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至2007年在我院诊治的4例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的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 和预后情况.结果 随访1年,本组临床症状改善者2例,病情恶化1例,死亡1例.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和MRI等相关检查,对脑胶质瘤病作出早期诊断,并综合利用手术和放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张春华;周文斌;唐海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一起把BCG误作PPD皮试差错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一起将BCC(卡介苗)误作PPD(结核菌素)皮试的差错分析,查找原因,吸取教训,避免同类差错的发生.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 .结果 将冻干卡介苗误作PPD皮试的患儿资料统计,接受注射者为出生超过3个月-4岁幼儿共66人,均为皮内注射,剂量每人0.1 ml,并无超深和超量.经连续观察三个月,未发现腋下淋巴结强反应和全身反应.结论 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业务,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工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冯满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和探讨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33例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心理特点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特殊护理要求,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实施有效的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33例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重要环节的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彩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垂直传播的关系

    目的 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asis,VC)的发生率、母婴传播及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对本院妇产科定期产检的513例孕妇行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并进行随诊;期间对25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胎盘行假丝酵母菌培养及菌种鉴定.1个胎盘送病理检查.结果 妊娠期VVC的发病率18.1%(86/413),妊娠期VVC者与携带者不增加胎膜早破发生,亦不引起产褥感染的发生.分娩的252例孕妇阴道假丝酵母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109例,剖宫产组新生儿胎盘,该菌携带率分别为20.6%(11/53)、13.1%,阴道分娩组分别为35.1%、23.21%,>0.5;妊娠期诊断VVC者新生儿胎盘假丝酵母菌携带率分别为16.7%(8/48)、8.3%(4/48),携带者分别为37.1%(23/61)、26.3%(16/61),<0.5.孕期接受治疗的48例新生儿胎盘无假丝酵母菌携带者,病理表现为急性炎症.结论 孕期存在假丝酵母菌垂直传播;孕期治疗VVC与携带者可明显减少垂直传播的发生.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直肠癌根治术分别设为观察组30例(应用吻合器根治手术)和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根治术).分别于术后一年对两组患者应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问卷进行随访测评及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组间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总体生存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0.001).结论 骶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根治术优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黄秀丽;朱法清;陈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利用经皮测胆仪监测胆红素的变化,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蓝光照射联合菌栀黄,n=48)和对照组(单纯给予光疗,n=40)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

    作者:周红侠;谭延红;许戈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颈部开放性损伤的治疗原则及体会(附20例临床报告)

    目的 总结颈部开放性损伤临床救治的治疗原则及经验教训,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诊治的20例颈部开放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急诊手术,伤口清创探查修复,其中气管切开Ⅰ期喉整复5例,环甲膜裂伤、气管裂伤缝合修复3例,颈内静脉损伤修补1例,颈内静脉结扎1例,颈外静脉结扎5例,颈外动脉损伤结扎1例,颈总动脉损伤修补1例,甲状腺损伤缝扎3例.颈部开放伤口均行清创缝合,术后住院并行抗炎治疗.结果 5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均能拔除气管套管,Ⅰ期喉整复成形放置扩张子5例,未出现喉狭窄,有2例患者术后轻度声嘶,其余均恢复正常呼吸、语言功能及吞咽功能.4例失血性休克均抢救成功.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带麻痹,治疗以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吸入性肺炎,经治疗痊愈,无出现偏瘫或高位截瘫.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对颈部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应把抢救生命放在首位,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时要注意颈部大血管、神经的修复,尽量重建喉、咽、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功能.

    作者:陈伟龙;陈展胜;林欣润;叶冬松;陈锦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隐匿性乳腺癌五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对1992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5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人中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2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并继续使用有效的同方案辅助化疗、放疗,术后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匿性乳腺癌5年存活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行保留乳房的治疗不影响复发与生存.

    作者:邹智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