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瑜芳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长期迁延及肝硬化的形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异常过度沉积为特征的肝纤维化是临床多种急、慢性肝病的常见病理转归,由于早期肝纤维化具有可逆转性,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诊断对整个疾病的进程和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韦仕高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对4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越高.首次发生以出生后24 h内多见,其次在出生后2-7 d,原发性呼吸暂停于出生后2-7 d多发,继发性可发生于出生后任何日龄,>7 d均为继发性呼吸暂停,继发性病因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药物治疗以多沙普仑或氨茶碱均有效,有效率97.62%,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应在出生后即开始,对早产儿要进行连续监护,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减轻脑损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翠玉;陈继昌;韦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氯普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诊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A组注射2%氯普鲁卡因,B组注射碳酸利多卡因,每组各30例.麻醉开始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麻醉前、切皮时、取出胎儿时、关腹时、术毕时的心率、血压、脉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记录新生儿取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两组基本相同,运动恢复时间氯普鲁卡因组优于碳酸利多卡因组(P<0.05);氯普鲁卡因的寒战、耳鸣症状显著少于碳酸利多卡因(P<0.01);氯普鲁卡因安全范围大.结论 氯普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在麻醉起效、痛觉消失、运动阻滞、痛觉恢复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恢复时间比碳酸利多卡因早,氯普鲁卡因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小,较碳酸利多卡因安全.
作者:郑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住院的64例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和对照组各32例.通气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结果 通气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杨锦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5例大咯血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联合使用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只用垂体后叶素,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1例(35.5%)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伍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工勤人员标准预防的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 对40名工勤人员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标准预防培训前后差别较大.结论 通过对工勤人员标准预防的有效培训,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王俊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3例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肝外胆管损伤11例患者的损伤类型及处理结果 .结果 对所有肝外胆管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局部病变及解剖变异、操作不当、经验缺乏是肝外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及时发现肝外胆管损伤并及时合理的处理,愈后仍良好.
作者:王永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跖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四肢及掌跖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30例用可的松软膏治疗(对照组),每日两次,两组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每天10 mg,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趾部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吴波;余振东;刘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振动式排痰和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164例有痰液阻塞的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86例).两组均予吸痰、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或人工通气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予雾化吸入、振动式排痰、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周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白细胞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气及血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振动式排痰和纤支镜吸痰联合治疗分泌物较多的肺部感染患者,有利于迅速解除他们的气道阻塞症状,改善血氧交换、促进肺部病灶的吸收,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及易被患者接受的技术,更适合在ICU推广使用.
作者:陈冬梅;何俊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研究单纯全麻与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胸部和腹部大型手术患者的循环、麻药用量、术后镇痛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胸、腹部大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组,诱导前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 ml,有麻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与Ⅰ组相同,术后全麻组接静脉镇痛泵,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接硬膜外镇痛泵.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速度、镇痛满意度结果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在术野内提供良好的肌肉松驰,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
作者:肖建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因间断腹痛一年多,加重2 d入院.入院前一年多,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上腹痛,以剑下为,伴腰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经654-2,10 mg肌注后可缓解.胃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马桂凤;张国梁;华建平;李俊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6例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如无继发性青光眼及继发性出血则预后较好,如有继发性青光眼及继发性出血则预后较差.结论 儿童挫伤后就诊越早和治疗护理及时与视力恢复有密切关系,24 h内就诊预后效果好,3 d后就诊效果欠佳且并发症多.
作者:曹兰;张翠荣;宋梅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氨呫咕诺口腔贴片治疗轻型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轻型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试验组给予氨来呫诺口腔贴片贴于患部,4次/d;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来咕诺口腔贴片为治疗复发性阿弗它溃疡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
作者:何芸;陈俊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性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40例腹股沟复发性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复发斜疝中,手术过程顺利,平均住院6 d,随访6个月至8年,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符合现代疝修补观念,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斜疝的理想术式.
作者:陈愈通;杨雄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CVST发病年龄多为20-45岁,常发生于围产期妇女,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以头痛、癫痫发作及肢体瘫痪为主;多伴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核磁共振成像静脉造影(MRV)及螺旋CT静脉成像(CTV)均可发现静脉窦不同程度的静脉闭塞、回流障碍.如能及时确诊并干预,预后较好.结论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以颅内高压为突出表现,而无明显中枢感染迹象的中青年患者,尤其是围产期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女性,应考虑CVST的可能.CTV和MRV的确诊率高,安全无创,检查方便、快捷,是目前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 .
作者:赖穗翩;黎冠东;左克扬;梁宇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腹部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0年-2006年我院收治的86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级高血压28例,2级高血压40例,3级高血压8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0例;合并心肌缺血30例,左心室肥厚20例,术后发生心肌梗塞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高血压病人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时应联合内科做好术前评估和充分的准备,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高值水平,术中尽量保持血压平稳,术后严密监测控制血压,以减少心肌梗塞、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殿远;庄彦章;张伟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美托洛尔对快室率房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或美托洛尔静脉注射,观察20 min.结果 20 min时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8.2%,无严重不良反应;胺碘酮控制心室率下降幅度更大,起效更快.结论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对快室率房颤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志永;于磊;王雪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人流孕妇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纯使用丙泊酚2 mg/kg;B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 ug/kg,10 min后使用丙泊酚2 mg/kg;C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使用丙泊酚2 mg/kg.三组静脉注射丙泊酚的速率均为80 mg/min,必要时追加适量丙泊酚.连续监测HR,MAP,SpO<,2>,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全程丙泊酚用量、术后2 h镇痛效果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B、C组术后苏醒时间和全程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给药2 min及术毕各组HR、MAP、SpO<,2>均降低(P<0.05),B组SpO<,2>显著低于A、C组(P<0.05),术中SpO<,2>在85%-89%及<85%区段的发生率B组高于A、C组(P<0.05).B、C组术后2 h镇痛优者高于A组(P<0.05).A、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A组苏醒期兴奋躁动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组呼吸暂停发生率高于A、C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良好,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家敏;房晓云;徐巧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内静滴,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常规治疗两组相同,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总分显著下降,总有效率治疗组(84%)显著高于对照组(68%),治疗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且使用银杏达莫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药.
作者:张云赣;汤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HbAlc与空腹血糖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646).结论 HbAl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作用优于空腹血糖,为减少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检测HbAlc.
作者:郑东旭;王希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