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磷霉素体外敏感性研究

陆桃红;田凤喜;高灵宝;朱晓丽;陈亚宝

关键词:磷霉素,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 亚胺培南, 舒普深
摘要:目的 评价磷霉素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药敏效应.方法 应用K-B法对临床分离出的24株多重耐药菌进行磷霉素和亚胺培南(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磷霉素、亚胺培南和舒谱深的敏感率分别为91.7%、95.8%、95.8%.结论 磷霉素可以成为治疗临床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感染的一种选择.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肿微创术后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便可行的新技术,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1].

    作者:何海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52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经保肝、正确使用胰岛素治疗及精心护理后,肝硬化症状减轻,腹水消退,血糖降至6.3-10.2 mmol/L,糖尿病症状得以控制出院.结论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情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大,因此,临床护士应加强对相关疾病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多地了解肝硬化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安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作者:李丽乐;胡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8例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7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8例)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69例)予以拉米夫定100 mg,1次/d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和8周时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周,HBVDNA阴转率为57.6%,显著优于对照组,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早期应答率;治疗24周和48周时,HBVDNA阴转率为81.3%和9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48周时HBeAg阴转率为28.8%,肝功能复常率为98.3%,且无耐药病例出现,提示有较良好的持续应答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能快速、强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陈强;邱邦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间歇性外斜视50例双眼视功能临床观察

    目的 寻找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损害的规律,探讨其远近立体视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工作者动态随访病人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的临床资料(如用同视机检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三级视功能,包括同时知觉、融合功能及立体视觉,用随机点立体图检查患者的近立体视觉,包括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结果 间歇性外斜视以远立体视大部分损害、近立体视保存为特征.远立体视中同时知觉、融合功能及立体视觉顺序发生逆行损害.近立体视中非交叉视差、交叉视差及零视差依次受损.保存的视锐度低于正常人群.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功能的损害出现早、严重,故对于融合范围异常的患者,即使视锐度正常也应立即手术,以利于功能治愈;如三级视功能基本正常,可进行正位视训练治疗.

    作者:王朝球;崔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难治性消化道溃疡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综合高压氧治疗方案与常规内科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78例难治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正规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48例在正规的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常规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为87.50%,2年复发率25.00%;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66.67%,2年复发率53.33%,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高压氧治疗方案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溃疡较单纯常规内科治疗方案具有溃疡愈合快和显著降低2年复发率等优点.

    作者:陈佳;王玲;王敏;陈华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1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老年性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人CAP 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与非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CAP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占的比率达75.38%,住院死亡率达10%,临床表现不典型占的比率达43.6%,与非老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CAP患者合并基础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差,死亡率高,应及早发现及积极治疗.

    作者:黄飞姻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利用经皮测胆仪监测胆红素的变化,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蓝光照射联合菌栀黄,n=48)和对照组(单纯给予光疗,n=40)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

    作者:周红侠;谭延红;许戈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炎支原体致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和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者为感染组,阴性者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感染组以6个月-2岁患儿为主,四季皆发病,在发热、肺部阴影及肺外表现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在止咳平喘的基础上以抗支原体为主;而对照组以2-6个月发病为主,冬春季发病,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罗念辉;李建军;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20例15至65岁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将其按入门急诊输液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采用满意度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对门急诊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显著统计学差距(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运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丽卿;杨伟花;方月梅;徐小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肠重复畸形并肠梗阻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因间断腹痛一年多,加重2 d入院.入院前一年多,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上腹痛,以剑下为,伴腰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经654-2,10 mg肌注后可缓解.胃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马桂凤;张国梁;华建平;李俊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氯普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氯普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诊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A组注射2%氯普鲁卡因,B组注射碳酸利多卡因,每组各30例.麻醉开始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麻醉前、切皮时、取出胎儿时、关腹时、术毕时的心率、血压、脉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记录新生儿取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两组基本相同,运动恢复时间氯普鲁卡因组优于碳酸利多卡因组(P<0.05);氯普鲁卡因的寒战、耳鸣症状显著少于碳酸利多卡因(P<0.01);氯普鲁卡因安全范围大.结论 氯普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在麻醉起效、痛觉消失、运动阻滞、痛觉恢复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运动恢复时间比碳酸利多卡因早,氯普鲁卡因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小,较碳酸利多卡因安全.

    作者:郑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三种给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三种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 将1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国产)、注射用洛赛克(进口奥美拉唑)和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 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三种用药方案在疗效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成本分别为2627.0元、3838.0元、1856.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8.0、40.0、20.0.结论 注射用泮托拉唑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优药物.

    作者:刘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改良PPH加硬注术与传统手术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改良PPH加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改良PPH加硬注术治疗60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6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60例中痊愈11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平均手术时间(16.55±3.66)min;平均住院时间(5.07±1.25)d;平均疗程(10.±2.55)d.术后疼痛(Ⅱ、Ⅲ度)24例、出血(>50 ml)3例、尿潴留24例、肛缘水肿2例.对照组60例中痊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手术时间(45.25±7.97)min;平均住院时间(8.32±1.55)d;平均疗程(15.47±1.56)d.术后疼痛(Ⅱ、Ⅲ度)57例、出血(50 ml)6例,尿潴留29例、肛缘水肿11例.两组近期无狭窄和严重感染,远期疗效有待观察.结论 改良PPH加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是一种有效方法 ,手术简单、安全,近期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出血少、皮瓣水肿少、缩短了疗程,有效地减少了诱发术后老年合并病,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陈建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氨来咕诺口腔贴片治疗轻型复发性阿弗它溃疡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氨呫咕诺口腔贴片治疗轻型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轻型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试验组给予氨来呫诺口腔贴片贴于患部,4次/d;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 .对比分析两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来咕诺口腔贴片为治疗复发性阿弗它溃疡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

    作者:何芸;陈俊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吉西他滨加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50例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加顺铂(GP)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50例Ⅲ-Ⅳ期肺腺癌(23例初治,27例复治),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注,第1、5天;顺铂35mg/m2,静注,第1-3天;吉非替尼口服250 mg/每天,早餐后1 h,持续服用,直至治疗结束或肿瘤进展.结果 初治23例中CR+PR 17例,有效率73.9%,复治27例中CR+PR 14例,有效率51.8%,总有效率62%.中位缓解期7.5个月,中位生存期1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皮疹等.结论 吉西他滨加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较高,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罗在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与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措施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临床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等,分析脑出血与肝功能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平均动脉血压等关系.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脑出血发生率为10.8%,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2×10<'9>/L的患者脑出血风险增加(P<0.05),血压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不影响脑出血发生率.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高达33%,联合止血药物与甘露醇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 肝硬化合并脑出血并不罕见,肝功能减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时间延长等因素与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及时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伟鸿;温凌;王巧瑜;李翠琼;沈丽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的护理,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14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行颅内血肿清除.结果 14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后,例治疗护理效果满意,例转院治疗,例放弃治疗.结论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后合理的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和病情的恢复,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华琴;郭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K值在HITACHI(日立)7170S生化分析仪上酶类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酶标准品在生化仪上的应用,提高酶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 使用酶标准品校准生化仪的K值及使用理论K值,在两种状态下分别测定质控血清.结果 用实际K值和理论K值对质控品测定的结果 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 由于实际K值和理论K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使检测结果 准确可靠,应采用酶校准品对生化仪进行校准,不能使用理论K值.

    作者:吕伟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下行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 在腹腔镜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级不孕拟在腹腔镜下行检查及治疗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人,分别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简称EA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G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EGA组),观察比较三种麻醉方法 对患者呼吸,循环及麻醉效果的影响.诱导和插管1 min和3 min后的心率、血压(MAP)变化均作记录,同时记录术中SPO<,2>,体动、全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 三种麻醉方法 均可保证手术完成,各组患者用药诱导期血压均下降,程度相近(P>0.05).EA组术中MAP和HR持续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和EGA组.EA组术中因强化镇静镇痛可使SPO<,2>下降均需辅助供氧,方可维持正常,有8例发生体动,EGA组无一例发生(P<0.01).EGA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EGA)可避免其它两种麻醉方式不足,各取长处,更适用于腹腔镜妇科不孕检查及治疗术麻醉.

    作者:陈涛;罗雄英;李灵玲;王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颈部开放性损伤的治疗原则及体会(附20例临床报告)

    目的 总结颈部开放性损伤临床救治的治疗原则及经验教训,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诊治的20例颈部开放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急诊手术,伤口清创探查修复,其中气管切开Ⅰ期喉整复5例,环甲膜裂伤、气管裂伤缝合修复3例,颈内静脉损伤修补1例,颈内静脉结扎1例,颈外静脉结扎5例,颈外动脉损伤结扎1例,颈总动脉损伤修补1例,甲状腺损伤缝扎3例.颈部开放伤口均行清创缝合,术后住院并行抗炎治疗.结果 5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均能拔除气管套管,Ⅰ期喉整复成形放置扩张子5例,未出现喉狭窄,有2例患者术后轻度声嘶,其余均恢复正常呼吸、语言功能及吞咽功能.4例失血性休克均抢救成功.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带麻痹,治疗以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吸入性肺炎,经治疗痊愈,无出现偏瘫或高位截瘫.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对颈部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应把抢救生命放在首位,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时要注意颈部大血管、神经的修复,尽量重建喉、咽、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功能.

    作者:陈伟龙;陈展胜;林欣润;叶冬松;陈锦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