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喹硫平或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维族双相障碍精神病的疗效研究

丁玲;肖开提·苏理旦

关键词:喹硫平, 奥氮平, 丙戊酸钠缓释片, 维族双相障碍精神病
摘要:目的 探讨喹硫平、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维族双相障碍精神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双相障碍精神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组患者服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服药1、4、8周时患者于医院进行复查,填写17项HMDM评分表、BRMD评分表以及GSI-IS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抑郁、躁狂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减轻,治疗1、4、8周时HMDM评分、BRMD评分以及GSI-I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随疗程的延长,症状趋于减轻甚至消失;观察组各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但是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和头晕嗜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氮平或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以有效控制维族双相障碍患者抑郁、躁狂症状,且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系数、肾功能指标、SF-36量表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肌耗氧量(MVO)、射血分数(E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O、CI、MVO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值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EF值明显增加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EF值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治疗前两组胱抑素C (Cys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ysC、BUN、SC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值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肾功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联合用药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保荣;李敏;张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FDA对生物类似药临床药理学生物相似性研究的要求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6年12月发布了“供企业用支持证明与参照药有生物相似性的临床药理学数据指导原则”,说明了对生物类似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的要求,特别指出研究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而我国尚无类似的指导原则,介绍FDA该指导原则,希望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监管有益.

    作者:萧惠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檗碱与枳实提取物配伍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 建立UPLC-MS-MS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小檗碱、柚皮苷、橙皮苷与新橙皮苷,测定SD大鼠ig小檗碱和枳实提取物后血药浓度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以UPLC Acquity BEH C18 (50 mm×2.1 mm,1.7μtm)为色谱柱,含0.05%甲酸2 mmol/L甲酸铵水(水相A)-含0.05%甲酸乙腈(有机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SD大鼠分为ig小檗碱组、枳实提取物组、小檗碱和枳实提取物配伍组.结果 UPLC-MS/MS可快速分析血浆样品中小檗碱、柚皮苷、橙皮苷与新橙皮苷,方法学验证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要求;SD大鼠ig小檗碱与枳实提取物配伍后,小檗碱血药浓度较单给小檗碱组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同时大鼠血浆中可检测到柚皮苷与新橙皮苷.结论 SD大鼠给药小檗碱后,枳实黄酮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提示小檗碱与枳实黄酮有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王家龙;刘慧;党蒙蒙;张秋燕;董宇;牟稷征;刘喜明;吴建华;崔翰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的稳定性,为其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前列地尔注射液中前列地尔及其有关物质A1的量,并考察强光照(4500 lx)、高温(40℃、60℃)、加速、长期试验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分别测定各项指标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地尔和A1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要求;强光及高温条件下放置较长时间(10 d),前列地尔注射液色泽则明显加深,pH值几乎没改变,含量明显降低,同时降解成的有关物质则明显增加;25℃加速试验6个月,其pH值略有下降.3批样品在4℃下存放,长期试验12个月后,其外观性状、有关物质及含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光、热不稳定,容易降解,本品应避光、冷藏贮存,有效期可暂定为1年.

    作者:马晓宁;李萍;刘宏大;薛雁;王宏英;薛百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1-2016年鄂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鄂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用药频度(DDDs)相关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该院2011年9月—2016年8月收到的抗菌药致ADR报告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0软件,对抗菌药的类别、药品名称、临床表现、DDDs及ADR构成比(B)与DDDs排序比(A)的比值(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151例ADR,涉及10类抗菌药,前3位的分别为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用药频度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抗真菌药的B/A值大于1.ADR构成比前4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美唑和头孢替安,用药频度前4位的依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地嗪钠、阿奇霉素和头孢美唑,头孢地嗪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的B/A值大于1.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发生严重ADR的几率较高,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替安发生新的ADR几率较高.结论 抗菌药致ADR发生率与DDDs基本相符,应警惕ADR发生率较高的药品,如头孢地嗪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等.

    作者:李薇;沈剑;侯宏伟;廖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片的制备工艺与溶出度一致性研究

    目的 制备厄贝沙坦仿制片并对其进行工艺与溶出度一致性研究.方法 以原研药(卡压舒(R))为参比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黏合剂种类、黏合剂用量、片剂硬度、不同含水量和包衣增重对溶出度的影响,确定处方组成.放大制备3批厄贝沙坦仿制片,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考察3批样品和原研药的溶出一致性,通过相似因子(f2))法评价自制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 HPMC-E5作为黏合剂较5% PVP K30作为黏合剂时稳定,黏合剂用量、硬度和水分在考察的范围内基本不影响,包衣增重2%~3%,3批自制片与原研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f2均大于50.结论 厄贝沙坦片制备工艺稳定且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行为一致.

    作者:李锦清;罗旦朝;李宁;高崇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喹硫平或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维族双相障碍精神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喹硫平、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维族双相障碍精神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双相障碍精神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组患者服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服药1、4、8周时患者于医院进行复查,填写17项HMDM评分表、BRMD评分表以及GSI-IS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抑郁、躁狂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减轻,治疗1、4、8周时HMDM评分、BRMD评分以及GSI-I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随疗程的延长,症状趋于减轻甚至消失;观察组各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但是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和头晕嗜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氮平或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以有效控制维族双相障碍患者抑郁、躁狂症状,且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玲;肖开提·苏理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得辅助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元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1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得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临床症状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同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咳嗽、发热、扁桃体发炎以及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患儿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NK细胞相对活性都明显升高(P<0.05),且CD4+/CD8+相对含量同样升高(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各细胞水平,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患儿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儿随访期间感染复发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持续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 匹多莫得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复发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清华;李莉;康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药复方制剂再评价的有关问题探讨

    简要回顾我国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的管理历程,从注册监管和质量控制角度对该类制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改进措施.在注册监管方面,目前尚存在管理类别归属混乱、基础研究薄弱、一号多规、名称不统一以及规格描述不规范等问题;在质量控制方面,从关键项目(如有关物质、含量均匀性以及溶出度检查项)的缺失,与该类制剂在医疗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关联分析,探讨药品再评价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中西药复方制剂的科学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李霞;徐升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缬沙坦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

    目的 开发缬沙坦仿制片,并对其进行体外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 以缬沙坦原研制剂(80 mg)为对照药品,单因素实验考察影响缬沙坦溶出度的处方因素及制备工艺参数,从而确定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测定自制片和原研药在4种溶出介质的溶出过程,采用相似因子(f2))法对两者的溶解曲线进行相似性评价.结果 3批缬沙坦仿制药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15 min内溶出85%,在水、pHl.2盐酸溶液、pH4.5醋酸盐溶液中的f2均大于50.结论 以溶出度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开发的缬沙坦片仿制药与原研药体外溶出具有一致性,质量符合要求.

    作者:黄雅萍;罗旦朝;李宁;高崇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3年5与-2016年5月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在治疗2、4、8、12周时的临床疗效、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结果 治疗4、8、12周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37.35%、60.24%、63.86%)与对照组(39.76%、49.40%、66.2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12周时,两组的SANS量表中的5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第4、8、12周时,观察组的情感平淡或迟钝和注意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和兴趣/社交缺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观察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氯氮平相比,氨磺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改善情感平淡或迟钝和注意障碍效果更显著,且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

    作者:李静;袁捷;周雪丽;赵娜;张钰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99Tcm示踪血栓技术在家兔脑卒中模型的应用

    目的 研究同位素99Tcm示踪血栓技术在家兔脑卒中模型上的应用,并动态示踪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血栓的溶解效果.方法 将新鲜洗脱的放射性高锝酸钠(5 mCi/2 mL,92.5 MBq/mL) 0.5 mL与5 mg/mL氯化亚锡30 μL充分混合成示踪标记液;分别向全血、红细胞、血浆中加入20 μL示踪标记液进行同位素标记,加入50 μL GaC12(0.5 mol/L)与牛凝血酶(50 IU/mL)混合物,迅速吸入聚乙烯塑料管(PE80)中,37℃固化2h后取出血栓,分割成10mm的示踪血栓,并计算标记率.采用经兔颈外动脉逆向颈内动脉插管方法,注射示踪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卒中模型,用v计数仪在兔头部测定放射性强度即每分钟计数(Counts Per Minute,CPM)的动态变化,并观察临床等效剂量工具药rt-PA4.5 mg/kg的溶栓效果.结果 全血血栓标记率为53.5%,红细胞与血浆标记比率为4.5∶1,家兔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后CPM明显增加,约为本底的5.1±1.3倍,表明模型制备成功,检测可靠.静脉给予工具药rt-PA能产生显著的渐进性溶栓效果.结论 锝标记主要以标记红细胞为主,对血浆及纤维蛋白原影响较小.99Tcm示踪血栓技术制各的脑卒中模型,分离区明显,模型制备成功、指标检测科学,模型对药物疗效应答能力的反应稳定、可靠.

    作者:郝春华;徐向伟;马寅仲;张蕊;孙双勇;王维亭;赵专友;汤立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及柴芩清宁胶囊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及柴芩清宁胶囊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柴芩清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种西药高、中、低剂量分别为266.24、425.98、681.57 mg/kg,柴芩清宁胶囊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 437.70、2 300.31、3 680.50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14d,观察给药后小鼠一般状态,并分别在给药1、3、7、11、14d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计算肝脏、脾脏、胸腺和肾脏的脏器指数.结果 ig 给予小鼠高、中剂量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后,ALT、AST、AKP及TBIL在给药1d显著升高(P<0.05),3、7、11、14d逐渐降低;ALB在连续给药1、3、7d显著降低(P<0.05),11、14 d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肝脏系数在连续给药1、3d显著升高(P<0.05),7、11、14d恢复正常.3种西药低剂量以及柴芩清宁胶囊各剂量组连续给药1、3、7、11、14d,小鼠血清ALT、AST、AKP、ALB、TBIL水平及肝脏、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结论 小鼠连续ig不同剂量(1 437.70~3 680.50mg/kg)柴芩清宁胶囊14 d,均未引起肝损伤;而较高剂量(425.98~681.57mg/kg)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连续ig 14 d,可造成小鼠肝损伤,且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

    作者:高静飞;安祥;孙洁雨;伍筱玫;费祥;王紫怡;张书印;叶文娟;刘漫漫;丁选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丙戊酸钠、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分别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分别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小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取2011年4月-2016年1月于渭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癫痫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各32例,分别使用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或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3组患儿均治疗16周.对3组患儿临床疗效、脑电变化情况、认知功能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88%、78.13%、90.63%,C组高于A、B组,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治疗时间延长,3组患儿痫样放电好转率逐渐升高.C组好转率高于B组更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前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C两组均较治疗前得分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A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B组为12.50%,C组为3.1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丙戊酸钠、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疗效相当,但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功能及小儿认知功能改善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且以左乙拉西坦的安全性更高,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加朋;梁彩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红景天苷的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景天苷能对抗缺氧、H2O2、高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烟雾、失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抗缺氧、高糖、去甲肾上腺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或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产生血管保护作用并改善血管功能.红景天苷对阻力血管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双重调节作用;其血管舒张作用是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能对抗KCl、CaCl2、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高原缺氧、H2O2、氯气等对血管的挛缩和损伤作用.红景天苷能解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抑制大鼠因缺氧或野百合碱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抑制多种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提高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张明发;沈雅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药物肠道吸收研究方法概述

    口服药物肠道吸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法、体内法和在体法,对这3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鉴于在体肠灌流法操作简便、技术成熟、可控性强,同时又保证了神经内分泌调节与淋巴液血液供应的完整性等特点,更能反映药物吸收的真实情况,因此重点介绍了在体肠灌流法,并对在体肠灌流法中使用的循环灌流法和单向灌流法常用的几种灌流液体积校正方法等进行综述,为研究口服药物肠道吸收试验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保证试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认为应根据所研究药品的性质、实验要求、试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试验方法,进而为药物剂型的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罗轶凡;任利翔;李晓红;孙耀庭;姜明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檗碱对有机阳离子药物转运体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人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 —OCTl、OCT2、OCT3、OCTN1和OCTN2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由转染试剂Lipo 3000介导的动物细胞转基因方法、经筛选得到各药物转运体过表达细胞株S2-OCT1、S2-OCT2、S2-OCT3、S2-OCTN1和S2-OCTN2;通过检测OCTs介导的放射性探针底物的跨膜转运,建立OCTs体外评价模型;以野生型(WT)细胞为对照组,应用各转运体抑制剂验证其活性;应用上述方法观察小檗碱对各转运体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小檗碱对各药物转运体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各转运体细胞组与各自WT细胞株比较,转运活性均提高了5倍多,加入抑制剂后,转运活性均明显下降;小檗碱对OCT1、OCT2、OCT3和OCTN1抑制作用较强,对OCTN2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IC50分别为7.63、6.80、2.25、4.66和210.34 μmol/L.结论 小檗碱对这5种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OCT1、OCT2、OCT3、OCTN1的抑制作用较强,发生由其介导的DDI的可能性较大,对OCTN2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作者:武卫党;崔涛;张星艳;魏滋鸿;慈小燕;路江杰;江立新;刘昌孝;伊秀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脾氨肽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及对心肌酶、免疫水平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究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脾氨肽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机体心肌酶、免疫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18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另选择2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脾氨肽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心肌酶、炎症因子、免疫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 (86/9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43% (74/9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hs-cTnT、CK-MB、CK、TNF-α、IL-6、CRP、CD3+、CD4+、CD8+、IgA、IgM、IgG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然而与健康组比较,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脾氨肽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患儿全身炎症反应,修复心肌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小象;周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异鼠李素对人肝微粒体CYPs活性及大鼠原代肝细胞毒性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异鼠李素对肝脏6种CYPs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人肝微粒体(HLMs)体外温孵法研究异鼠李素对6种细胞色素P450酶(CYPs) ——CYP2C 19、CYP2D6、CYP3A4、CYP2E1、CYP1A2和CYP2C9的体外抑制作用;使用HPLC-MS/MS法检测异鼠李素和HLMs共同孵育后的代谢产物;利用体外培养的低CYPs活性的大鼠原代肝细胞,考察不同剂量异鼠李素对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结果 50 μmol/L的异鼠李素对CYP2E1和CYP1A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9.48%和39.9i%;异鼠李素和HLMs共同孵育后,产生去甲基化代谢产物3,3’,4’,5,7-五羟基黄酮,转化为极性和水溶性较高的代谢物;30、100、300 μmol/L的异鼠李素会使大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液中的ALT和LDH显著上升(P<0.01),100、300μmol/L异鼠李素使AST显著上升(P<0.05、0.01),呈浓度相关性.结论 异鼠李素在体外主要经HLMs代谢,同时对CYP2E1和CYP1A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会使CYP2E1和CYP1A2的底物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产生变化,导致一系列药物的相互作用;大量使用异鼠李素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肝细胞损伤,且呈现浓度相关性.临床应用应合理设置剂量,并注意潜在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梁容佳;陈俊秀;只德贤;樊耀文;刘文莉;何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两阶段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及关注要点

    两阶段生物等效性研究目前已得到多个国家生物等效性指南的认可,但在实施两阶段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如何在控制Ⅰ类错误的基础上保证目标把握度是很大的挑战.对目前国内外文献发表的两阶段设计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加以综述,详细介绍了文献方法的研究策略、检验水准的校正方法、样本量再估算等,为国内药品申办者在开展两阶段生物等效性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孙华;梁大虎;谢海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技厅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