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艳;郭冰心;王淑;平黄丽;林学霞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阻断效果,为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安全的母婴阻断药物.方法 选取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在驻马店市中医院就诊的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并在孕期的第7、8、9个月各肌肉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2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在分娩第1、6个月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每次10μ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从孕期的第7个月开始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mg进行治疗.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变化,并于婴儿出生24h内及6、12月龄取血测HsBAg,比较两组阳性率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是否出现头痛头晕、疲劳、腹痛、腹泻、恶心、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对两组新生儿是否出现早产、新生儿畸形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53.66%)、总有效率(80.49%)均高于对照组(31.71%、65.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HBcAb、HBeAg、HBV-D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HBeAg、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的HsBAg及6个月、12个月的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婴儿随着时间的延长,HsBAg、HBV-DNA的阳性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畸形出现,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9.97±0.21)稍高于对照组(9.93±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比夫定对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可以较为理想的阻断母婴传播,但具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
作者:李紫艳;郭冰心;王淑;平黄丽;林学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评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筛选有效的口服药品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均为建库至2018年1月)关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对照组为利巴韦林的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RCT,共计1 3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OR=3.92,95%CI (2.72,5.67),P<0.000 01],并在体温恢复正常[MD=-1.21,95%CI(-1.27,-1.15),P<0.000 01)]、疱疹愈合[MD=-2.73,95%CI(-2.91,-2.55),P<0.000 01]、流涎停止[MD=-1.05,95%CI(-1.13,-0.98),P<0.000 01]、血常规恢复正常[MD=-2.23,95%CI (-2.47,-2.00),P<0.00001]等方面,均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CI (0.39,1.87),P=0.69].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利巴韦林,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尚需更多严谨的临床RCT论证此结论.
作者:谢丹;严洁;魏菊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骨代谢和成本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于每晚睡觉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2U/ (kg·d),并停用其他降糖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格列美脲片1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种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骨代谢和成本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胰岛β细胞(Homaβ)、修正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MBCI)、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和C肽曲线下面积(AUCcp)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Homa[β、MBCI、EISI、AUCins和AUCcp水平在治疗后显著升高,而AUCglu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omaβ、MBCI、EISI、AUCins和AUC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UCglu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的骨密度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PG、2h PG和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降糖药物成本低于对照组,但两种治疗方案药物成本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采取口服沙格列汀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是可行的,可结合患者具体特点,在早期应用药物,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骨代谢,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进展,经济效果较佳,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宁江颖;刘星君;张渭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傣百解醇提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调控趋化素(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I)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验证造模成功后改普通饲料喂养,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非诺贝特胶囊组(阳性药,0.2 g/kg)和傣百解醇提物低、高(2.6、4.5 g/kg)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对照组大鼠一直饲予普通饲料,对照、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水.后1次给药后大鼠禁食不禁水12h,腹主动脉取血收集血清,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组织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傣百解醇提物高、低剂量组血清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剂量组HOMA-IR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各剂量组ISI均有所升高,但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高、低剂量组肝脏脂质沉积等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各剂量组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均有所下调,其中高剂量组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作用显著(P<0.05).结论 傣百解醇提物对大鼠NAFLD具有降低LDL-C、升高HDL-C含量、降低HOMA-IR水平和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松梅;夏杰;张贵华;吕花荣;蔡豪;王荌;仇嘉;普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熄风静宁颗粒(XFJNG)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HPA轴及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7 dip亚氨基二丙腈(IDPN,150mg/kg)建立T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哌啶醇(0.5 mg/kg)组、XFJNG(6mg/kg,临床等效剂量)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4周.于给药第0、1、2、3、4周进行刻板运动评分;末次给药后24 h杀鼠取材,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下丘脑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含量,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含量;取肾上腺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上腺组织形态.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4周后,氟哌啶醇和XFJNG组大鼠刻板运动评分均显著降低,纹状体DA、NE、5-HT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及下丘脑CRH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ACTH及COR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上腺细胞体积较小,染色深,细胞质占比较大,空泡明显减少;氟哌啶醇、XFJNG组大鼠肾上腺细胞质染色相对模型组较浅,空泡数量增多.结论 熄风静宁颗粒可能通过抑制大鼠纹状体DA系统失衡及HPA轴功能亢进来改善大鼠TS症状.
作者:于敬龙;王俊宏;周义山;李燕;任昕昕;穆俊;彰金;张文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联合多奈哌齐对老年痴呆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9月-2017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6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入院后均嘱其禁止服用记忆增强剂、胰岛素、抗胆碱能及精神兴奋性药物,停药一周后,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5 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连续治疗1周后,剂量增至10 m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250mg/次,2次/d,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日常生活能力、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6.6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AD评定量表(ADAS)评分、ADL评分、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MMSE、ADL、HAMD、ADAS及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镁联合多奈哌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萍;李静;刘丽丹;徐佳骏;李达丽;彭颜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快速鉴别地榆及其炮制品地榆炭配方颗粒的红外方法.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及二维相关光谱法分析地榆及其炮制品配方颗粒的光谱特征.结果 地榆与炮制品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基本相似,仅在2 932、1041、918、760 cm-1处位置变化;二阶导数光谱在1 200~1 800 cm-1差异较大,二维相关光谱图差异明显.结论 通过比较地榆及其炮制品红外光谱图、二阶导数光谱图及二维相关光谱图,可以准确、快速鉴别地榆及其炮制品地榆炭配方颗粒.
作者:王相;范帅帅;高乐;李军山;牛丽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8年7月发布了“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的适应症和应用项目——内容和格式供企业用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指出适应症和应用项目一般由适应症和使用限制两部分组成,并详细介绍了该项目应包括的内容和格式,同时告诫不应出现的内容和格式.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药品说明书适应症项目的撰写和监管有益.
作者:萧惠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川芎嗪联合阿奇霉素对红霉素耐药性大叶肺炎患儿的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180例红霉素耐药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组,每组90例.阿奇霉素组给予静脉滴注10 mg/kg的注射用阿奇霉素,连用3~5 d,患儿体温恢复,且外周血白细胞恢复后,给予口服10 mg/kg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次/d,连续治疗10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40 mg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次/d,连续治疗10d.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阿基霉素组的有效率为77.78%,联合组为87.78%,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患儿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L-6、IL-8、IL-10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联合阿奇霉素对红霉素耐药大叶肺炎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其治疗作用的发挥与调节机体免疫环境有关,能增加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盛玮;田玉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伊潘立酮片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与参比制剂进行有关物质一致性评价研究.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伊潘立酮片有关物质,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性及耐用性等.采用Agela Venusil MP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02 mol/L磷酸氢二铵缓冲液(磷酸调pH至7.0±0.1)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9 nm,柱温40℃.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伊潘立酮与杂质分离良好,辅料无干扰.自研伊潘立酮片与参比制剂杂质谱相似.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耐用性好,自研伊潘立酮片与参比制剂具有有关物质一致性.
作者:米楠;房思萌;华东东;臧可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苦参碱类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可通过下调肉瘤细胞表达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阻滞血管新生,间接抑制肉瘤生长;还能直接抑制肉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产生抗肉瘤作用.苦参碱类生物碱还可通过下调P-糖蛋白、肺耐药蛋白、DNA拓扑异构酶的过度表达,解除肉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高其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作者:张明发;沈雅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应用神经节苷脂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患儿共5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两组患者均应用同样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注射用胞磷胆碱钠0.5 g/d,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g/d,疗程均为2周.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NBNA评分.结果 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值、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O2、pCO2和SaO2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白介素-2(IL-2)、白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IL-2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IL-6、hs-CRP和TNF-α的水平对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更高,而IL-6、hs-CRP和TNF-α的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HIE患者的疗效确实,对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芸;孙朝荣;杨怡;顾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阿戈美拉汀原料药中残留的2种有机溶剂(乙酸、乙醚)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FFAP毛细管柱(30 m×0.32 mim×0.5 μm),载气为高纯度氮气;柱温40℃,维持2min,以50℃/min升至120℃;再以20℃/min升至220℃,维持2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流量为2 mL/min,进样量1μL,分流比为20∶1.结果 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0.999 8),2种残留溶剂均完全分离,精密度试验RSD值以及被测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 该气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准确度、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阿戈美拉汀原料药中残留的有机溶剂.
作者:邹孟瑶;赵丽娜;李银峰;靳朝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乌头汤始记于《金匾要略》,是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创制的一首名方,具有温经祛寒、除湿止痛的功效,主治寒湿痹证.乌头汤是由乌头、甘草、白芍、黄芪和麻黄5味药组成,其中乌头既是乌头汤的君药,又是具有毒性成分的药材,所以常配伍给药以达到促进乌头疗效和制约乌头毒性的目的,除乌头汤全方组外,临床也常采用全方加减味或药对用于治疗.对近年来乌头配伍药材甘草、白芍、黄芪、麻黄及其活性成分对外排转运体和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整理了与乌头伍用药材与其活性成分对外排转运体和细胞色素的作用,以期通过分析药材活性成分对外排转运体和细胞色素P450的调控及作用,来诠释乌头伍用药材的减毒增效机制,解析复方配伍规律的科学性.为乌头配伍合理应用和临床药理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对临床上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赫宇霏;慈小燕;伊秀林;曾勇;刘昌孝;李亚卓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氢溴酸沃替西汀片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分析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沃替西汀片溶出度的方法,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性及滤膜干扰.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mm×4.6 mm,5 μm),以水/三氟乙酸混合溶液(1 000∶0.5)为流动相A,甲醇-乙腈-水-三氟乙酸混合溶液(600∶350∶50∶0.35)为流动相B,流动相A与流动相B比例为45∶5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40℃.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氢溴酸沃替西汀与其同分异构体分离良好.试验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性良好,所使用滤膜对结果测定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耐用性好,可为氢溴酸沃替西汀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华东东;米楠;臧可昕;阎卉;房思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榆林市星元医院进行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每次10 BU,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每两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将0.4 g葛根素注射液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0d.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纯音听阈值.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纯音听阈值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以及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王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香叶木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香叶木苷组,香叶木苷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5、25 μg/mL的香叶木苷DMSO溶液,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药物处理24 h后,台盼蓝染色及Live/Dead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CCK-8及EdU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香叶木苷对Bcl-2、Bax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香叶木苷降低HepG2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5、25 μg/mL组差异显著(P<0.05、0.01、0.001);促进HepG2细胞凋亡,各浓度组均差异显著(P<0.01、0.001),且均呈剂量相关性.经5μg/mL香叶木苷处理后,HepG2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促凋亡蛋白Bax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Bcl-2/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香叶木苷抑制HepG2细胞活力和增殖、促进凋亡,作用机制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作者:崔明宇;崔轶琼;刘媛媛;马英丽;高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促销说明书和广告中产品名称的显示,对正确识别药品和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使用有重要作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在促销说明书和广告中产品名称位置、大小和突出程度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以期对我国各种媒体的药品宣传资料和广告的发布和监管有所帮助.
作者:孙昱;萧惠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细胞色素P450酶2C9 (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漯河市中心医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法分别检测其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同时记录患者的华法林日均服用剂量、血浆总浓度及游离浓度.对不同基因型及临床特征与华法林日常服用剂量进行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华法林日均服用剂量对比,CYP2C9 (1061A/C)基因型AA患者显著高于基因型AC患者(P<0.05),VKORC1 (1639 G/A)基因型AA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AG患者(P<0.05),VKORC1 (1173 C/T)基因型TT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CT患者(P<0.05).华法林血浆总浓度及游离浓度对比,VKORC1 (1639 G/A)基因型AA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AG患者(P<0.05),VKORC1 (1173 C/T)基因型TT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CT患者(P<0.05).女性患者的华法林日均服用剂量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5),≥70岁和60~69岁患者显著低于60岁以下各年龄段(P<0.05).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华法日均服用剂量与CYP2C9、VKORC1基因型和年龄、性别相关(P<0.05).结论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日常服用剂量个体化相关,同时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裴媛;周贺伟;郭丽娜;王单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评价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与单药应用双倍剂量他汀调血脂治疗中对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与双倍剂量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4月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和R3.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RCTs,共3 5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药应用双倍剂量他汀组相比,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组可降低心绞痛[RR=0.36,95%CI (0.21,0.63),P=0.000 3]、心肌梗死[RR=0.59,95%CI (0.36,0.95),P=0.03]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心肌梗死、血运重建)[RR=0.58,95%CI (0.38,0.87),P=0.009]的发生风险,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卒中和全因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比单药应用双倍剂量他汀能进一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上述结果尚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户光;曾明;王颖;刘梓晗;魏玉娜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