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刺五加注射液对化疗药物心脏损伤保护及辅助治疗的实验研究

葛一蒙;郝春华;韩冰;张珊;张蕊;孙双勇;王维亭;赵专友;汤立达

关键词:刺五加注射液, 阿霉素, 心肌损伤, 助眠, 抗抑郁
摘要:目的 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化疗药物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及助眠、抗抑郁作用,为其临床的辅助治疗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大鼠ip 2.5 mg/kg的盐酸阿霉素,每周1次,连续6周,诱导大鼠心脏毒性模型;于阿霉素注射后立即尾静脉输注药液,时长lh,共6次,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受试药组给予刺五加注射液(50、100、200 mg/kg,以总黄酮计),阳性对照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 mL/kg);测定大鼠血清心肌酶、炎性因子,以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2)以地西泮(0.5 mg/kg)为阳性对照,测定刺五加注射液(30、60、120mg/kg)对戊巴比妥钠闽剂量(45mg/kg)及阈下剂量(30 mg/kg)致小鼠睡眠的影响.3)采用小鼠悬尾实验,以氟西汀(20mg/kg)为阳性对照,测定刺五加注射液(30、60、120 mg/kg)对不动时间的影响,观察其抗抑郁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50、100、200 mg/kg不同程度减轻心肌病理改变,减少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漏出,除刺五加注射液50 mg/kg组CK-MB外,均差异显著(P<0.05);可使IL-1β、IL-6、TNF-α水平不同程度降低,其中100、200 mg/kg组均差异显著(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30、60、120 mg/kg剂量相关性地显著缩短小鼠睡眠潜伏期(P<0.05、0.01、0.001),120 mg/kg组显著延长睡眠时间(P<0.001),60、120mg/kg组显著增加入睡率(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各剂量组明显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P<0.05、0.01).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对化疗药物阿霉素导致的心肌损伤治疗效果明显,而且能助眠、抗抑郁,这些作用对于恢复机体体力、促进健康有重要作用.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枳棋子栀子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葛根枳棋子栀子提取物(PHGE)解酒护肝作用.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HGE低、中、高剂量(0.2、0.5、1.2 g/kg)组,每组24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别通过喂饲Regular型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模型饲料造模,造模过程中,PHGE各组动物ig不同剂量的PHGE.每周测定动物体质量1次,每天测定摄食量1次;给药4周和8周每组分别取半数动物禁食过夜,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解剖取肝脏称质量并计算脏体系数;取部分肝脏冰冻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肝情况;测定肝脏总脂肪含量,测定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谷胱甘肽(GSH)、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结果 4周和8周造模,大鼠体质量均增长减缓(P<0.05、0.01),第8周PHGE高剂量组动物体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摄食量未见明显差异.造模4周,模型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糖(GL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PHGE低、中、高剂量组AST、GLU,中、高剂量组ALT、TCHO、HDL,中剂量组LDL均显著下降(P<0.05、0.01),并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造模8周与造模4周结果一致.造模给药8周,模型组GS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HGE高剂量组GS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组AD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给药4、8周,模型动物肝脏脂肪量显著升高(P<0.05、0.01),给药8周,PHGE高剂量组肝脏脂肪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肝脏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而肝脏系数显著增加(P<0.01),应为动物体质量较小引起,PHGE各剂量组肝脏系数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肝脏脂肪染色后,造模动物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肝细胞内、中央静脉周边肝细胞内红染脂滴,PHGE中、高剂量组评分低于模型组.结论 PHGE发挥明显预防和/或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改善肝功能,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作者:梁金强;陶施民;余庆涛;卢贤欢;郭雅娟;葛亚中;马忠华;黄芝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FDA对促销说明书和广告中药品名称显示的新要求

    促销说明书和广告中产品名称的显示,对正确识别药品和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使用有重要作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在促销说明书和广告中产品名称位置、大小和突出程度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以期对我国各种媒体的药品宣传资料和广告的发布和监管有所帮助.

    作者:孙昱;萧惠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氢溴酸沃替西汀片溶出度测定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氢溴酸沃替西汀片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分析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沃替西汀片溶出度的方法,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性及滤膜干扰.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mm×4.6 mm,5 μm),以水/三氟乙酸混合溶液(1 000∶0.5)为流动相A,甲醇-乙腈-水-三氟乙酸混合溶液(600∶350∶50∶0.35)为流动相B,流动相A与流动相B比例为45∶5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40℃.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氢溴酸沃替西汀与其同分异构体分离良好.试验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性良好,所使用滤膜对结果测定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耐用性好,可为氢溴酸沃替西汀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华东东;米楠;臧可昕;阎卉;房思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前景

    自噬过程受到一系列复杂信号分子的调控.基础水平的自噬在清除异常积聚的蛋白质、长寿命蛋白以及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和细胞生存中扮演重要角色.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自噬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关系和药物治疗,旨在为AD相关药物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宏睿;曾常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FDA对药品说明书适应症项目的要求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8年7月发布了“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的适应症和应用项目——内容和格式供企业用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指出适应症和应用项目一般由适应症和使用限制两部分组成,并详细介绍了该项目应包括的内容和格式,同时告诫不应出现的内容和格式.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药品说明书适应症项目的撰写和监管有益.

    作者:萧惠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和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应用神经节苷脂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患儿共5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两组患者均应用同样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注射用胞磷胆碱钠0.5 g/d,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g/d,疗程均为2周.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NBNA评分.结果 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值、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O2、pCO2和SaO2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白介素-2(IL-2)、白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IL-2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IL-6、hs-CRP和TNF-α的水平对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更高,而IL-6、hs-CRP和TNF-α的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HIE患者的疗效确实,对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芸;孙朝荣;杨怡;顾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地榆及其炮制品地榆炭配方颗粒红外快速鉴别

    目的 建立快速鉴别地榆及其炮制品地榆炭配方颗粒的红外方法.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及二维相关光谱法分析地榆及其炮制品配方颗粒的光谱特征.结果 地榆与炮制品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基本相似,仅在2 932、1041、918、760 cm-1处位置变化;二阶导数光谱在1 200~1 800 cm-1差异较大,二维相关光谱图差异明显.结论 通过比较地榆及其炮制品红外光谱图、二阶导数光谱图及二维相关光谱图,可以准确、快速鉴别地榆及其炮制品地榆炭配方颗粒.

    作者:王相;范帅帅;高乐;李军山;牛丽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调血脂对主要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与单药应用双倍剂量他汀调血脂治疗中对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与双倍剂量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4月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和R3.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RCTs,共3 5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药应用双倍剂量他汀组相比,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组可降低心绞痛[RR=0.36,95%CI (0.21,0.63),P=0.000 3]、心肌梗死[RR=0.59,95%CI (0.36,0.95),P=0.03]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心肌梗死、血运重建)[RR=0.58,95%CI (0.38,0.87),P=0.009]的发生风险,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卒中和全因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比单药应用双倍剂量他汀能进一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上述结果尚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户光;曾明;王颖;刘梓晗;魏玉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苦参碱类生物碱抗肉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苦参碱类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可通过下调肉瘤细胞表达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阻滞血管新生,间接抑制肉瘤生长;还能直接抑制肉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产生抗肉瘤作用.苦参碱类生物碱还可通过下调P-糖蛋白、肺耐药蛋白、DNA拓扑异构酶的过度表达,解除肉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高其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作者:张明发;沈雅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究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来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12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甲氨蝶呤10 mg/次,1次/周,12周为1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片,前4周8 mg/次,1次/d,4周逐渐减量改为2 mg/次,1次/d,12周为1疗程.治疗1周后对两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进行对比,治疗12周后对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进行对比,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DAS-28评分均有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ESR、CRP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ESR较对照组更慢,CRP含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检测观察组阳性率为41.67%,低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在治疗RA效果显著,其机制为甲氨蝶呤能够抑制体内T细胞的增值,起到一定免疫抑制作用,甲泼尼龙能够延缓炎症反应对关节的破坏,也能够降低甲氨蝶呤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盖楠楠;张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香叶木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香叶木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香叶木苷组,香叶木苷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5、25 μg/mL的香叶木苷DMSO溶液,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药物处理24 h后,台盼蓝染色及Live/Dead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CCK-8及EdU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香叶木苷对Bcl-2、Bax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香叶木苷降低HepG2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5、25 μg/mL组差异显著(P<0.05、0.01、0.001);促进HepG2细胞凋亡,各浓度组均差异显著(P<0.01、0.001),且均呈剂量相关性.经5μg/mL香叶木苷处理后,HepG2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促凋亡蛋白Bax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Bcl-2/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香叶木苷抑制HepG2细胞活力和增殖、促进凋亡,作用机制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作者:崔明宇;崔轶琼;刘媛媛;马英丽;高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丹参滴注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滴注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选择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滴注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观察14d.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脑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86.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33.29±7.35) cm/s和(33.59±8.14) cm/s,对照组分别为(30.22±8.02) cm/s和(30.78±7.19) cm/s,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数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滴注液辅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能改善脑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豪;余翠红;常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熄风静宁颗粒对多发性抽动症大鼠HPA轴及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熄风静宁颗粒(XFJNG)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HPA轴及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7 dip亚氨基二丙腈(IDPN,150mg/kg)建立T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哌啶醇(0.5 mg/kg)组、XFJNG(6mg/kg,临床等效剂量)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4周.于给药第0、1、2、3、4周进行刻板运动评分;末次给药后24 h杀鼠取材,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下丘脑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含量,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含量;取肾上腺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上腺组织形态.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4周后,氟哌啶醇和XFJNG组大鼠刻板运动评分均显著降低,纹状体DA、NE、5-HT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及下丘脑CRH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ACTH及COR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上腺细胞体积较小,染色深,细胞质占比较大,空泡明显减少;氟哌啶醇、XFJNG组大鼠肾上腺细胞质染色相对模型组较浅,空泡数量增多.结论 熄风静宁颗粒可能通过抑制大鼠纹状体DA系统失衡及HPA轴功能亢进来改善大鼠TS症状.

    作者:于敬龙;王俊宏;周义山;李燕;任昕昕;穆俊;彰金;张文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细胞色素P450酶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剂量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细胞色素P450酶2C9 (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漯河市中心医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法分别检测其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同时记录患者的华法林日均服用剂量、血浆总浓度及游离浓度.对不同基因型及临床特征与华法林日常服用剂量进行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华法林日均服用剂量对比,CYP2C9 (1061A/C)基因型AA患者显著高于基因型AC患者(P<0.05),VKORC1 (1639 G/A)基因型AA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AG患者(P<0.05),VKORC1 (1173 C/T)基因型TT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CT患者(P<0.05).华法林血浆总浓度及游离浓度对比,VKORC1 (1639 G/A)基因型AA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AG患者(P<0.05),VKORC1 (1173 C/T)基因型TT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CT患者(P<0.05).女性患者的华法林日均服用剂量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5),≥70岁和60~69岁患者显著低于60岁以下各年龄段(P<0.05).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华法日均服用剂量与CYP2C9、VKORC1基因型和年龄、性别相关(P<0.05).结论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日常服用剂量个体化相关,同时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裴媛;周贺伟;郭丽娜;王单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药物临床试验各环节的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新药临床试验是验证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用药安全.临床试验的完成质量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其中临床试验机构的管理起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药物临床试验各环节的质量风险因素,并探讨了降低风险的应对措施,以期为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以及项目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作者:刘妤;陆明莹;张田香;张彩霞;刘婷;袁祖贻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乌头药对配伍研究进展

    乌头汤始记于《金匾要略》,是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创制的一首名方,具有温经祛寒、除湿止痛的功效,主治寒湿痹证.乌头汤是由乌头、甘草、白芍、黄芪和麻黄5味药组成,其中乌头既是乌头汤的君药,又是具有毒性成分的药材,所以常配伍给药以达到促进乌头疗效和制约乌头毒性的目的,除乌头汤全方组外,临床也常采用全方加减味或药对用于治疗.对近年来乌头配伍药材甘草、白芍、黄芪、麻黄及其活性成分对外排转运体和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整理了与乌头伍用药材与其活性成分对外排转运体和细胞色素的作用,以期通过分析药材活性成分对外排转运体和细胞色素P450的调控及作用,来诠释乌头伍用药材的减毒增效机制,解析复方配伍规律的科学性.为乌头配伍合理应用和临床药理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对临床上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赫宇霏;慈小燕;伊秀林;曾勇;刘昌孝;李亚卓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替比夫定对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阻断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阻断效果,为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安全的母婴阻断药物.方法 选取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在驻马店市中医院就诊的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并在孕期的第7、8、9个月各肌肉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2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在分娩第1、6个月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每次10μ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从孕期的第7个月开始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mg进行治疗.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变化,并于婴儿出生24h内及6、12月龄取血测HsBAg,比较两组阳性率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是否出现头痛头晕、疲劳、腹痛、腹泻、恶心、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对两组新生儿是否出现早产、新生儿畸形等并发症进行统计,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53.66%)、总有效率(80.49%)均高于对照组(31.71%、65.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HBcAb、HBeAg、HBV-D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HBeAg、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的HsBAg及6个月、12个月的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婴儿随着时间的延长,HsBAg、HBV-DNA的阳性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畸形出现,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9.97±0.21)稍高于对照组(9.93±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比夫定对高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可以较为理想的阻断母婴传播,但具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

    作者:李紫艳;郭冰心;王淑;平黄丽;林学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姜黄素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化学缺氧诱导的U87细胞炎症反应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化学缺氧所致人源性神经星形胶质瘤细胞系U87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100 μmol/L CoCl2处理U87细胞不同时间(1、3、6、12、24h),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p(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变化.100 μmol/L CoCl2处理U87细胞12h制备化学缺氧模型,同时给予1、5和10 μmol/L姜黄素处理,对照组(不添加CoC12)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DMSO;qRT-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及核转位.结果 CoC12上调U87细胞IL-1β、IL-6、TNF-α mRNA水平并呈时间相关性,炎症反应在约12h达到高峰.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显著下调炎症因子IL-1p、IL-6和TNF-α的mRNA水平,5和10 μmol/L浓度组差异显著(P<0.05);显著下调p65的磷酸化水平(P<0.05);导致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显著减少、细胞质中NF-κB/p65蛋白显著增加(P<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化学缺氧诱导的U87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胡晨;汪玉馨;孟长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药载比对和厚朴酚-分枝状聚乙二醇聚合物G2纳米粒形态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目的 采用分支状聚乙二醇化聚合物G2制备不同药载比的和厚朴酚(HK)纳米粒,考察其稳定性、体外释放及细胞毒等体外表征,以期丰富现有的纳米载药系统并筛选合适的药载比.方法 采用超声-蒸发法将有机相(HK和G2的丙酮溶液的混合相)缓慢注入到去离子水中,减压旋蒸除去有机溶剂即得HK-G2纳米粒(HK-G2-Nps),分别制备药载比为1∶1、2∶1、4∶1、8∶1的纳米粒.利用马尔文粒度分析仪测定HK-G2-Nps粒径、Zeta电位及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值;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药载比载药量;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动态膜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试验;以乳腺癌4T1细胞为模型用MTT法评价质量浓度为50.0、10.0、5.0、2.5、1.0、0.5、0.1μg/mL的各药载比HK-G2-Nps细胞毒作用.结果 各药载比HK-G2-Nps的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分散较为均匀;载体G2的用量影响HK-G2-Nps的粒径大小,随着药载比的增加,粒径逐渐减小,载药量提高.稳定性结果显示,纳米粒室温下放置稳定;纳米粒在0.9%NaCl中粒径明显增大,在5%葡萄糖溶液、PBS缓冲液和血浆中可稳定存在.电镜结果显示,药载比为1∶1时,纳米粒没有均一的形态;药载比为2∶1时,纳米粒呈现出不规则的类球状;药载比为4∶1时,呈现出规则均一的球形;药载比达到8∶1时,纳米粒呈现出明显的立方柱状形态同时存在不规则球状.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在前24h,纳米粒能够迅速释放,药载比为4:1时累计释放高,可达70%左右;24h之后,4个药载比均缓慢释放至120 h,药载比1∶1和2∶1的累计释放率均在60%左右,药载比4∶1和8∶1的累计释放率可达80%、89%.HK-G2-Nps各药载比4T1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大于游离组HK,药载比为4∶1时作用显著,其中质量浓度50.0、10.0、2.5、1.0、0.5、0.1 μg/mL显著高于HK组(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83 μg/mL.结论 成功筛选并制备药载比为4∶1的HK-G2-Nps,其对乳腺癌4T1细胞增殖抑制率大于HK.

    作者:邱瀚弘;朱志军;张雪洁;王向涛;韩美华;郭一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傣百解醇提物调控趋化素表达发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傣百解醇提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调控趋化素(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I)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验证造模成功后改普通饲料喂养,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非诺贝特胶囊组(阳性药,0.2 g/kg)和傣百解醇提物低、高(2.6、4.5 g/kg)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对照组大鼠一直饲予普通饲料,对照、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水.后1次给药后大鼠禁食不禁水12h,腹主动脉取血收集血清,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组织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傣百解醇提物高、低剂量组血清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剂量组HOMA-IR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各剂量组ISI均有所升高,但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高、低剂量组肝脏脂质沉积等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各剂量组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均有所下调,其中高剂量组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作用显著(P<0.05).结论 傣百解醇提物对大鼠NAFLD具有降低LDL-C、升高HDL-C含量、降低HOMA-IR水平和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松梅;夏杰;张贵华;吕花荣;蔡豪;王荌;仇嘉;普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技厅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