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晞;刘战义;周晓晴
目的 分析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在胸腹部手术后呼衰患者机械通气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胸腹部手术后因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联合应用芬太尼和咪达唑仑,B组20例,单独应用咪达唑仑.根据镇痛镇静效果调整剂量,使FPS<4分, Ramsay评分2-3分, 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和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在负荷剂量下,均很快达到镇痛镇静要求, 有效率达100%,维持量也能保持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有效率100%;Ramsay评分在负荷量用药10min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呼吸频率下降,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在达到镇静后有所下降, 在药物维持阶段趋于平稳.患者均保留了自主呼吸和咳嗽排痰功能,与呼吸机同步性增加,用药1h后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 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对胸腹部手术后呼衰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 起效快且安全.
作者:肖倩霞;张志刚;安杰;毛凯红;赵湛元;徐雪影;张银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8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人,按Lauge-Hansen分型[1],分别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中药内服、伤踝功能锻炼、中药熏洗等方法 治疗.结果 根据贾连顺等[2]提出的4级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占60.7%;良8例占28.6%;可2例占7.1%;差1例,占3.5%.优良率89.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 具有疗效优良、功能恢复快而全面,后遗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作者:谢庆祥;夏贤生;蒙剑德;黄新辉;李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记录通气前及通气治疗2小时及24小时后呼吸空气条件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 治疗前PaCO2为(78±15)mmHg;治疗后24小时PaCO2为(48±8mmHg).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PaO2为(45±11)mmHg,治疗后24小时PaO2为(87±14)mmHg,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PaO2.
作者:李勇谦;曾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对采用不同方法 筛查子宫颈疾病的结果 进行比较与分析, 以期找到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佳方案.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疾病筛查且有病理组织学对照的3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查方法 包括传统巴氏宫颈细胞涂片(158例)和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167例),将其与阴道镜下取活检的病理结果 作对照研究.结果 TCT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巴氏涂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异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与巴氏涂片组,p均>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细胞学筛查是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TCT独特的取材与制片方法 ,更有利于宫颈阳性病变的检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病变起到筛查作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伴体液免疫异常的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后的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皮肤及肾脏的变化.方法 将74例2型糖屎病伴体液免疫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抑制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观察12周后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抑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比普通治疗组更显著(p<0.05),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免疫系列降低比普通治疗组更明显(P<0.05),80%胫前黑癍颜色变浅或消退.结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除存在胰岛素抵抗,可能涉及免疫损伤,且多脏器受累.
作者:富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单脐动脉是一种较少见的脐血管数目异常,因其常与胎儿畸形、胎儿宫内发育受限、早产、染色体异常有关.故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现将我院2005年3月-2006年9月间发现的6例单脐动脉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报道如下:
作者:李秋芬;许玉敏;王仁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院真菌感染临床特点、感染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3例诊断为医院真菌感染病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真菌感染以老年人多见(62.7%),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多(75.6%).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好发部位,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生素.结论 高龄、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侵入性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索是减少诱发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食物嵌塞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因其影响咀嚼, 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烦恼.长期食物嵌塞,除导致局部炎症外,还可引起牙周组织萎缩、邻面龋、同侧咀嚼功能减退等严重后果.但多数食物嵌塞通过我们的正确治疗, 是可以避免和纠正的.本文对77例常见的食物嵌塞形式进行了分析治疗, 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晓晞;刘战义;周晓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德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新生儿的病因分类及发病趋势.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住我院的902例新生儿的病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新生儿病因中仍以感染因素为主, 新生儿肺炎在感染疾病中占首位,非感染疾病中窒息仍为首位病因.结论 降低新生儿发病率需加强孕产妇健康知识的宣传指导,加强儿科医生的新生儿专科培训,加强基层医院的硬件、技术投入.
作者:詹璐;刘小芸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中大出血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3年4月~2007年3月间收治的产科大出血患者6例急症行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均为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子宫破裂2例,宫缩乏力、胎盘部分植入、子宫内翻,子宫卒中各1例均并发DIC.出血量1800~3800毫升,平均2700毫升.6例患者均进行急症子宫切除术,5例术后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孕产次、产科出血的原因等因素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相关.结论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剖宫产手术中或阴道分娩时发生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特殊处理抢救方法 .是控制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手术时机的掌握至关重要.
作者:郭景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分三组,治疗34例阿昔洛韦10mg(kg·d)静滴联合西米替丁10-15mg/(kg·d),静滴治疗,阿昔洛韦组22例用阿昔洛韦10mg/(kg·d)静滴,与对照组30例用病毒唑10-15mg/(kg·d)静滴.结果 阿昔洛韦组有效于对照组(P<0.05),而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更显著.
作者:薛洁;徐晓燕;周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IR)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再恢复血液供应后, 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足一种常见、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除细胞坏死外, 还存在另一种细胞死亡形式即细胞凋亡(apotosis).由于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caspase)特别是caspase-3与神经元凋亡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先雄斌;袁琼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机械通气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变化,总结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中的疗效.结果 急性左心哀患者配合机械通气治疗比常规治疗平均血压有所降低,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减慢,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配合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胡金兰;林玉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骨髓中有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积聚并伴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白血病类型, 在FAB分型中属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以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特征.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自1986年我国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诱导分化治疗APL以来, 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不断有新药被证明对APL治疗有效, APL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 使APL成为一种公认可能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现将其治疗现状及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周健强;雷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临床观察总结211例人硬膜外麻醉使用碱化利多卡因的阻滞效果、初次用量及毒性反应.方法 中下腹、下肢手术,选相应椎间隙穿刺行常规硬外阻滞,市售2%盐酸多卡因每5ml加入5%碳酸钠1ml行碱化.试验量3~4ml,追加量8~9ml,术中视阻滞效果考虑是否应用静脉强化药度非合剂.结果 麻醉效果优良率91.5%,37%的病倒可不用度非合剂完成手术,无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碱化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控制用量在4~6mg/kg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48例高血压脑性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的资料,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以日常生活能力(ADL)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1级4例,占8.3%;2级13例,占27.1%;3级18例,占37.5%:4级7例,占14.6%;死亡6例,占12.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刨穿刺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与其他方法 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石奕;黄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描述广州地区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特点及其对乙肝预防工作的启示.方法 针对广州地区三组特定人群用Elisa方法 检测乙肝标志物并统计结果 .结果 广州地区人群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群中年轻一代较年长者HBsAg阳性率有逐步降低的倾向,但在少年儿童中对HBV缺乏免疫力的比例仍达48.90%.结论 在少年儿童中必须监测乙肝疫苗免疫后的应答情况,使其对预防HBV感染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邹传伟;李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吗啡、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每2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1%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1%布比卡因;B组选用0.0002%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 (1)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2)A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低血压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结论 吗啡、芬太尼PCEA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作者:蔡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增大,人口老化, 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而高血压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的血压增高使小动脉完全透明脂肪样变.微梗或微动脉病形成,(1)使脑梗塞患病率逐年增多, 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也是目前致残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选择性抑制血栓索A2(AxA2)合成的活性,从而抑制TxA2的合成,同时促进前列环素流量,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和能量代谢功能, 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主要用于脑缺血性病变.我们采用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塞80例,对其前后疗效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
作者:杨恒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脂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测定血糖、血脂及胰岛素变化.结果 A组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索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 血脂康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
作者:樊春慧;吕从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