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彩艳;王永宏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血糖异常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尽早发现隐匿性糖代谢异常.方法 选择167例无糖代谢异常病史, 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 167例患者中确诊为IGT者65例(38.92%),DM23例(13.78%),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糖代谢异常者63例(38.33%).结论 推荐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常规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作者:向兰汀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UNX3和cerbB-2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RUNX3、cerbB-2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RUNX3蛋向表达(40.0%)显著低于癌旁乳腺组织的表达(98.2%)(P<0.01),且与年龄、组织分化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均P<0.05), 而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无关(均P>0.05).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50.9%)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的表达(29.1%)(P<0.01),且与肿块大小、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l豳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RUNX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cerbB-2呈负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中RUNX3蛋白表达降低,其表达与年龄、组织分化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联合检测RUNX3、cerbB-2有助于提高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黎明;贺荣芳;姜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外科治疗有多种, 等离子刀(CPS)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被临床采用, 本文分析了二者在临床应用的情况,以便选择佳的治疗途径.方法 选择经PSG监测AHI为10-40、SaO2>0.87的轻、中度OSAS患者各30例,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人的近期效果、手术方法 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的近期效果基本相近,总有效率都达到70%以上.结论 二组手术适应证要选择适当,以轻、中度的病人为佳,重症病人二者的治疗效果均不佳.手术组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 而CPS组无明显并发症,且操作简单, 值得推广.CPS组的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俊;菅慧蓉;许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向-1(monoe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患者中的表达改变.及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l-3-methylglutarylcoenzyme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其的调节作用.探讨MCP-1在心衰发病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在心衰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5例CHF患者和2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 心脏彩超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并将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4例), 共观察12周.结果 CHF组血浆中MCP-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心衰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的LVEDD、E/A、MCP-1均显著降低(均P<0.05), FS和LVEF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外周血浆中MCP-1水平的升高是心衰时机体免疫激活的一个标志,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舒周伍;郑莉;吴贤仁;黄林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青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岁及以下的自发性气胸病例共1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男136例,女11例,男:女=12.4:1,19例(12.9%)患者经观察好转,53例(36.1%)予胸腔穿刺抽气、50例(34.0%)行胸腔闭式引流、4例(2.7%)抽气后胸腔闭式引流、21例(14.3%)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痊愈144例(98.0%),自动出院2例(2.0%),死亡1例(0.7%).结论 青年自发性气胸男性较女性多见.胸膜腔穿刺抽气是青年自发性气胸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郭湖坤;廖清高;张淇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伴体液免疫异常的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后的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皮肤及肾脏的变化.方法 将74例2型糖屎病伴体液免疫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抑制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观察12周后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抑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比普通治疗组更显著(p<0.05),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免疫系列降低比普通治疗组更明显(P<0.05),80%胫前黑癍颜色变浅或消退.结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除存在胰岛素抵抗,可能涉及免疫损伤,且多脏器受累.
作者:富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连续灌洗引流治疗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灌洗引流治疗47例严重颅内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行皮下潜行置管,脓腔-同侧侧脑室连续灌洗引流术:28例行双侧脑室置管连续灌洗引流术,14例行单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连续灌洗引流术.平均灌洗引流时间11.6±3.1乙39例(83.0%)严重颅内感染控制,8例(18.0%)死亡,13例良性脑积水自愈;26例并发恶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结论 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病例行感染伤口或脑脊液漏口处理,依病情采取不同部位置管连续灌洗引流术,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结果 使用抗菌药,补允血液类制品和免疫调节剂,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颅内感染治愈率高;颅内感染控制后良性脑积水自愈;脑膨出、恶性脑积水行V-P分流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胜初;周玉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有关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收集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18例再次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再次手术后,15例(83.33%)成功,即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视力较术前增进;2例(11.11%)好转,即裂孔封闭,视网膜基本复位, 视力同术前,1例(5.55%)失败, 即裂孔未封闭,视网膜未复位,视力下降.结论 在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视网膜复位术中,未使裂孔位于巩膜垫压嵴上, 冷凝过度或不足;术后出现新的视网膜裂孔是导致手术失败而需再次手术的常见原因.
作者:李天绪;万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人麻醉用于小儿深静脉置管术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患儿, 病种均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IL/min),加七氟烷,快速升高七氟烷的吸人浓度(调节至5%或6%),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 维持浓度控制在1-3%.所有患儿均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Arrow导管.结果 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为58.34±12.1秒左右,针刺反应消失时间为125±13秒, 手术时间12±2分钟, 术毕停药后病人完全清醒的时间为8.1±3,3分钟.血流动力学稳定, 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者.结论 七氟烷用于儿童短小手术,诱导极为平稳和快速, 气道蒯激小,心血管抑制轻,苏醒迅速, 安全可控.
作者:陈展明;翁钦永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分三组,治疗34例阿昔洛韦10mg(kg·d)静滴联合西米替丁10-15mg/(kg·d),静滴治疗,阿昔洛韦组22例用阿昔洛韦10mg/(kg·d)静滴,与对照组30例用病毒唑10-15mg/(kg·d)静滴.结果 阿昔洛韦组有效于对照组(P<0.05),而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阿昔洛韦与西米替丁联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更显著.
作者:薛洁;徐晓燕;周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腹部手术后因各种原因近期再手术的28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再次手术探查有阳性发现27例,治愈27例,死亡1例.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有:首次手术操作失误共13例(46.4%);术后措施欠妥7例(25%);漏诊误诊4例(14.3%);未发现明显失误3例(10.7%);有待探讨1例(3.6%).结论 再手术主要原因为首次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措施欠妥,漏诊、误诊,及缺乏经验等.重视术前全面检查,正确完成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能有效减少再手术机会.
作者:陈旭生;钟志辉;张子通;牛靖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四期动态扫描对肝硬化小结节的检出率, 并对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 经B超检查有直径小于3cm的肝硬化小结节者60例, 行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扫描, 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强化方式,计算检出敏感性.采用美国GE公司的Lightspeed 4层螺旋扫描机行增强后四期扫描, 第一期的延迟时间为25s, 第二期为50s左右,第三期为90s,第四期180s.结果 60例共发现72个,其中56个小肝癌.再生结节6个,退变结节10个.平扫发现36个病灶(63%,36/56);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及第四期病灶检出敏感性分别为66%、58%、50%、92%.结论 肝硬变小结节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 螺旋CT四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肝硬化小结节各期的增强表现,充分反映小结节血供的特点, 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广源;陈峥;关惠英;周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2005年3月~200r7年6月25例30天以内新生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以确保新生儿CPB手术的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心脏手术成功率.方法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25例,年龄3d~30d(24±6.24),体重2.5~5(3.8±0.6)kg,均使用膜式氧气器.预充总量410~850ml,根据转流时间采取浅、中、深低温灌注.采用晶体停跳液3例,1:4晶血停跳液4例,HTK液17例.转流中和转流后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相结合.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0~163min(43.52±25.57mm),CPB时间29~318min(76.32±48.27),除1例除颤外, 其它心肌全部自动复跳.尿量0~150ml,滤液量150~1100ml.1例无法脱机,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其他病人治愈.结论 采取减少预充量,合适的灌注流量和转流方法 , 超滤加良好的心肌保护及脏器保护是确保CPB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喘康速、必可酮、爱全乐喷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共182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使用喘康速、必可酮、爱全乐喷剂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 及静脉点滴二羟丙茶碱、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喘康速、必可酮喷剂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有疗效.
作者:陆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诊断、相关因京,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 ,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以85例羊水过少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85例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多发生于第40~41+6周,占52.94%,羊水过少的主要并发症是胎儿窘迫、羊水粪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羊水过少经确诊,排除胎儿畸形,适时剖宫终止妊娠为宜.
作者:甄妙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CDDP),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及表阿霉素(EPI)在体外单用及两药联用时对人大肠癌标本的敏感性.方法 MTT法检测药敏结果 ,按中效原理计算不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 大肠癌敏感率由高至低的单药依次为L-OHP>HCPT>CDDP>5-FU>MMC>EPI.联合用药组依次为L-OHP+HCPT、L-OHP+5-Fu、HCPT+MMC、HCPT+CDDP、HCPT+5-Fu与MMC+5-Fu.L-OHP与HCPT对大肠癌敏感性均好.尤其是低分化癌.EPI对大肠癌细胞不敏感.L-OHP+HCPT联合用药都对大肠癌敏感.结论 L-OHP与HCPT单用及联合用药对大肠癌细胞敏感, 尤其对低分化的癌的效果优于CDDP、MMC与5-Fu单药及联用.
作者:杨宏亮;刘细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动脉弹性的特点及动脉弹性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288例,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重、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结果 老年ISH的大小动脉弹性均小于正常血压、经典双期及舒张期高血压老年人,身高、体重、收缩压和脉压与动脉弹性有相关性.80岁以下老年人的大小动脉弹性与老老年人的无差异.结论 ISH患者动脉弹性较其他老年人降低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可否通过降压以外提高动脉弹性的方法 以期改善ISH预后.值得进一步掇索.
作者:唐丹;伍悦蕾;张廷杰;刘建琼;叶晓平;朱轼;姚园嫒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老年人突发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时, 往往首先考虑急性脑血管病,但在大量的急诊工作中发现,老年人的低血糖反应亦出现类似症状, 因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而延误治疗.现将有关22例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黄栋;邵素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14个月~3年).术后解削复位21例(65.63%),满意复位8例(25%),不满意复位3例(9.37%).按Matta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17例(53.13%),良12例(37.5%),可3例(9.37%),优良率为90.63%;X线疗效:优25例(78.13%),良5例(15.62%), 可2例(6.25%),优良率为93.75%.术后无发生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
作者:王金星;陈勇忠;单永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结果 恢复良好22倒、中残11例、重残6例、植物人4例、死亡5例.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
作者:严程芬;黄锦良;黄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