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松;栾舰;郝云东
自1996~2002年我院和外院骨科门诊发现有详细资料的6例髌骨骨折被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王雪山;路浩;闫志刚;杨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侵及膝关节的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关节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3例侵及膝关节的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股骨或胫骨髁切除,所造成的关节缺失用带蒂髌骨翻转移植重建.结果:随访1.5~3年,3例术后均无复发、转移,植骨愈合,膝关节活动90°~95°.结论:对累及膝关节的骨巨细胞瘤行股骨或胫骨髁切除带蒂髌骨移植重建术,既可广泛切除病灶,防止复发、恶变,又可满意的保留膝关节功能.
作者:杨卫斌;惠新平;莫克旗;李辉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明确开放骨折感染创面常见感染细菌种类、数量和分布特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990年1月~2000年12月骨科住院病人中开放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创面分离出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0种875株进行分析.并同步比较病人所能接触的院内环境中检测的细菌.结果:感染创面中,G+球菌和G杆菌所占比例大,分别为40.68%、52.5%,铜绿假单胞菌247株,检出率为28.2%,居第一;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24.8%,居第二;其他如表皮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均占有一定比例.一些机会致病菌也从创面中检出,而且创面内数量较多的细菌从院内环境中均可检出.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和表葡菌对青霉素敏感度极低,先锋V、丁胺卡那霉素对其较敏感.一些G-杆菌对复达欣、先锋V较敏感.结论:细菌室应重视对临床感染菌种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报告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同时,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
作者:纪素玲;程驰;李耀胜;常连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在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2002年采用静力型交锁技术对11例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病例行骨折矫形后应用经髁交锁髓内钉治疗,1例术后6.5月改动力型交锁固定,6例患者同期行植骨术.全部病例术中采用手法和手术松解膝关节,术后辅以持续被动活动.结果:随访10~3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5~12个月,平均9.5个月.患膝屈曲由术前平均63°恢复至115°.结论: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其提供的生物学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王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Steffee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方法:采用Steffee椎弓根钢板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27例.结果: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年6个月),按邹德威评价标准优18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3%.结论:Steffee内固定系统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可用于I°~Ⅱ°腰椎滑脱.
作者:罗亚平;沈强;黄群成;王勤业;冯夏莺;管志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手掌或手背皮肤缺损,伴有多指骨与肌腱完全外露,需采用皮瓣修复创面,大限度的恢复手的功能.1997年以来,我们以带血管蒂的阔筋膜皮瓣与胸脐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6例,效果满意.
作者:孙冰;于胜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掌骨背侧皮瓣移植,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松解术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收集各种不同程度的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18例,切开皮肤,镜下完全松解后,选用相应大小的掌骨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侧方皮肤缺损,部分参与指蹼重建.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指侧方皮肤无瘢痕形成,再造后的指蹼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掌骨背侧皮瓣转移,可较好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松解术后的皮肤缺损.
作者:林立;林昂如;侯喜君;叶淦湖;顾立强;斐国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膝关节僵直是骨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总结了1997年6月~2002年6月收治的21例,采用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加持续被动活动(CPM),加病人自控镇痛(PCA),加院外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成;唐光社;张兴滨;杨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chiari骨盆截骨术及股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6.5~13岁患儿12例.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2~5年,平均2.5年,优良率为83.3%.结论:该术式虽然不是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方式,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4年~1999年,我们采用痛点封闭的方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治疗不当可造成高达30%~70%的致残率[1],尤其是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但治疗方法颇有争议.2000年7月~2002年5月我科采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2]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西川;刘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们自1998年2月~2000年9月用可吸收Biofix螺钉(芬兰百优公司提供)治疗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38例,疗效较满意,现结合手术时机、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范建杰;黄伟;舒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王春杰,男,39岁,主因腰部间断性疼痛6年余,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腰部疼痛加重2天入院.缘于6年前患者扭伤腰部后出现腰痛,无放射,休息后疼痛减轻,反复发作,因未影响正常工作,故未诊治.
作者:邢德振;孟志勇;王清虎;李晖;崔玉增;耿丽莹;杨增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之一,多为粉碎性骨折,常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采用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是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我科从1996年以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8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保和;杨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各型Pi1on骨折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1995年~2091年15例单侧Pilon骨折患者的观察,平均年龄39岁.骨折类型: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3例.保守治疗3例,1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优7例,良6例,差2例,感染1例,关节退变6例.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和受伤条件选择治疗方案,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单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1999年3月~2002年8月采用单侧成角度进针外固定器[1]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杰;张兴胜;刘瑞智;杨晋龙;王国金;王学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从1994年10月~2001年12月,我院对68例76个断指进行再植,再植后的功能及外观均满意,成活率达92.11%,现将我们在术后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武建康;刘宝林;梁保平;张信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腰椎间盘手术后椎间隙感染,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为0.8%~3.2%,虽不多见,但临床表现特殊,诊断并不困难.自1990年4月~1998年4月本院共收治、治愈5例,其中3例系手术治愈.
作者:赵玉松;栾舰;郝云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有效、简便方法.方法:26例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中,6例应用穿刺法,20例采用置管引流法,并加压包扎治疗.结果:6例穿刺法中,4例一次治愈,2侧改用引流法治愈;20例置管引流法中,17例一次治愈,3例再行穿刺法治愈,均无皮肤坏死.结论: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应用穿刺法或置管引流法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所需时间短,不影响并发症的治疗等优点.较大面积伤及新鲜伤以置管引流法效果较好.
作者:张立岩;魏尧森;梁伟;刘斌;徐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64例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及影像学表现,说明各自手术适应证.方法:64例脊髓型脊椎病患者,合并颈椎管狭窄38例,颈椎节段性不稳17例,后纵韧带骨化5例.病变累及1个椎间隙7例,累及2个椎间隙14例,累及3个及以上椎间隙38例.JOA评分前路为8.83分,后路为8.52分.前路手术26例,单节段9例,2节段14例,3节段3例.后路手术38例,C3~732例,C2~74例,C1~71例,C3~T11例.结果:再手术4例,3例为前路手术后,1例为后路手术后.生理弧度正常43例,变直11例,反屈10例,相邻节段不稳8例,融合区域增生硬化9例.术后JOA评分前路为14.48分,后路为14.56分.改善率前路为69.2%,后路为71.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疗效相似,合并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为宜,有节段性不稳或颈椎后突畸形者前路手术为好.远期前路手术存在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区增生硬化,影响其疗效.前路带锁钢板具有良好的稳定及支持作用.
作者:罗为民;熊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