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明
目的:对9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CT扫描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并对照症状体征进行诊断,手术加以证实.结果:病变主要见于L4、5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典型的X线表现为病椎后角有一骨质缺损,其后有一骨块突入椎管;CT扫描均可见椎体后缘类园形或囊状骨质缺损,呈典型的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的骨块与椎间盘髓核组织一起构成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的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的征象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X线片、CT、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杨斌辉;许洪贵;李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损伤,约占小儿全身骨折的26.7%,占儿童肘部损伤60%~70%,合理治疗可避免肘内翻畸形的发生,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以及保护神经、血管免受损伤.本院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肘外侧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江华;尹玉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20个椎体以及5例椎体肿瘤6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4例新鲜骨折病人卧床复位满意后再注射.结果:2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6.5 mL,X线检查骨水泥充满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12 h~3 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18例骨质疏松症病人中14例完全缓解(0~2),4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0~2分),3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70%.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对18例病人(其中肿瘤病人3人)随访8~10个月,治疗部位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形态未有改变.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作者:田云虎;刘亚;管春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侧前方减压,Dick经椎弓根内固定,同时行后外侧值骨.结果:28例随访,X线复查示骨折椎体复位率达90%,椎体前缘压缩平均恢复高度0.8cm.1例1钉折断,余固定牢固.神经恢复好转率89%(25/28).结论:认为该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好.
作者:王广辉;段继礼;郭坤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王春杰,男,39岁,主因腰部间断性疼痛6年余,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腰部疼痛加重2天入院.缘于6年前患者扭伤腰部后出现腰痛,无放射,休息后疼痛减轻,反复发作,因未影响正常工作,故未诊治.
作者:邢德振;孟志勇;王清虎;李晖;崔玉增;耿丽莹;杨增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负重面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mith+Nephew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镜下挖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并将之移植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手术15例,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9个月,均达到优良效果.结论:自体关节骨软骨镶嵌移植术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缺损有较好、确实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永红;高岩;NP Suedkamp;DJ Schefer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上肢严重创伤中,合并肱动脉损伤的肱骨干粉碎骨折并不少见.若处理不当,轻者会发生骨折的不愈合和肢体的缺血性损害,影响肢体的功能,重者则造成截肢或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2000年共收治1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白振国;孙云胜;程玉岗;张健恩;田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对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采用钛质钢板内固定.结果:优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5例.良好: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步态较稳,跨步有力,能参加工作,5例.尚可:生活自理,运动功能部分受限,3例.差:神经功能检查无恢复,1例.优良率83.32%.结论:MRI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佳检查方法,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小易操作,是治疗颈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忠贵;陈忠宁;涂忠民;任军龙;徐永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开放复位肌蒂骨瓣移植内固定术,和双头加压螺钉对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45例新鲜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21例,开放复位缝匠肌、肌直肌骨瓣植骨内固定术15例,股方肌骨瓣植骨内固定术9例.所用内固定物,双头加压螺钉30例,折尾螺钉8例,三翼钉6例,松质骨螺钉1例.结果:随访36例,随访期1~5年,骨折全部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开放植骨术、三翼钉固定),可疑股骨头坏死1例(开放复位肌骨瓣植骨,加压钉固定).髋关节功能评价:开放手术20例,其中三翼钉1例,折尾螺钉2例,加压螺钉17例,髋关节功能达优4例占20%,良10例占50%,差6例占30%.闭合复位内固定术16例,其中三翼钉1例,普通松质骨螺钉1例,加压螺钉14例,髋关节功能达优11例占68%,良3例占10%,差2例占12%.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材料应首选双头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小切口双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关键步骤是准确复位并打入合适导针,与开放肌蒂骨瓣植骨内固定术相比,操作简单,疗效好,危险小,费用低,关节功能好.
作者:邵华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134例,其中男97例,女37例.中段101例,外侧段33例.结果:随访1年以上51例,1年以内83例,优良率97.8%.结论: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非常有效、方便的方法,关键是解剖复位,骨圆针的直径与髓腔内径相一致,针尖从近折端前内侧穿出,正确的功能锻炼.
作者:刘长征;汤瑞新;马立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目前已广泛开展.我院先后使用steffee,Dick,AF及DRFS系统,临床结果显示DRFS器械具有结构简单,手术操作较其它方法简便,内固定坚强可靠的优点,临床疗效优良,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展亮;林大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股骨干骨折是创伤外科中的常见骨折.随着交通快速发展,亦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脂肪栓塞(Fat Embolism Syn-drom,FES)是股骨干骨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6%~35%[1].
作者:张爱国;谢跃;戴志唐;郑国明;姚舜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4年~1999年,我们采用痛点封闭的方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9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改为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结论:对肘管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恢复较满意.
作者:李承勤;刘培林;张登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交锁钉在浮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9年1月~2001年6月.采用交锁钉治疗浮膝损伤25例,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练习.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25例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达92%.结论:对于浮膝损伤使用交锁钉治疗,一次性手术做到了骨折的合理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交锁钉是治疗浮膝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秀峰;倪安增;周志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Steffee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方法:采用Steffee椎弓根钢板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27例.结果: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年6个月),按邹德威评价标准优18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3%.结论:Steffee内固定系统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可用于I°~Ⅱ°腰椎滑脱.
作者:罗亚平;沈强;黄群成;王勤业;冯夏莺;管志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我们知道其具有较强的骨诱导能力,寻找充足的BMP来源及适宜的BMP载体是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键.
作者:汪宇;闫景龙;张滨;王洪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对使用Harrington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严重脊柱侧凸的体会,并评价其疗效.方法:自1995年~2001年治疗严重脊柱侧凸80例(男28例,女52例),Cobb角均大于90°以上,年龄8~20岁,其中特发性侧凸60例,先天性侧凸20例,术前患者均用颌枕带悬吊牵引3~4周,4例用头-骨盆环牵引4周.均采用后路Harrington常规手术方法,并在椎板下穿4~6根钢丝固定于Harrington棒,并确切植骨.结果:无死亡,术后双下肢无神经症状,纠正侧凸度数为21°~71°,平均48°,矫正率57.8%.术后患者身高平均增加4~11 cm.一年后随访50例,断棍8例,脱钩3例,余X线示内固定物牢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后路用Harrington加节段椎板下钢丝矫正严重脊柱侧凸,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手术操作简单,价格经济,一般医院能开展.
作者: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性,22岁,工人,因倒墙砸伤背部T4以下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入院.查体:神志清,营养差,脊柱侧弯,胸3、4椎旁叩击痛(+),感觉消失,大小便失禁,双侧大粗隆Ⅱ°褥疮,左侧10 cm×20 cm,右侧11cm×22 cm,骨外露,渗出脓性分泌物,边缘皮肤发黑.
作者:张尔坤;宋雪飞;薛丁山;吕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64例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及影像学表现,说明各自手术适应证.方法:64例脊髓型脊椎病患者,合并颈椎管狭窄38例,颈椎节段性不稳17例,后纵韧带骨化5例.病变累及1个椎间隙7例,累及2个椎间隙14例,累及3个及以上椎间隙38例.JOA评分前路为8.83分,后路为8.52分.前路手术26例,单节段9例,2节段14例,3节段3例.后路手术38例,C3~732例,C2~74例,C1~71例,C3~T11例.结果:再手术4例,3例为前路手术后,1例为后路手术后.生理弧度正常43例,变直11例,反屈10例,相邻节段不稳8例,融合区域增生硬化9例.术后JOA评分前路为14.48分,后路为14.56分.改善率前路为69.2%,后路为71.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疗效相似,合并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为宜,有节段性不稳或颈椎后突畸形者前路手术为好.远期前路手术存在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区增生硬化,影响其疗效.前路带锁钢板具有良好的稳定及支持作用.
作者:罗为民;熊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