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展亮;林大鹏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在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2002年采用静力型交锁技术对11例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病例行骨折矫形后应用经髁交锁髓内钉治疗,1例术后6.5月改动力型交锁固定,6例患者同期行植骨术.全部病例术中采用手法和手术松解膝关节,术后辅以持续被动活动.结果:随访10~3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5~12个月,平均9.5个月.患膝屈曲由术前平均63°恢复至115°.结论: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其提供的生物学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王善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之一,多为粉碎性骨折,常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采用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是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我科从1996年以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8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保和;杨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4年~1999年,我们采用痛点封闭的方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5年10月~2002年4月收治复杂股骨下端骨折2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7例随访0.5~5年,优良率82.3%,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卫星;尹华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髋臼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创伤,既往大都是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随着近代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此类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疗效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作者:李忠华;王廷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8年3月~2000年1月应用改良张力带加自身骨屑植骨治疗锁骨骨折34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雄伟;刘国峰;王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从1994年10月~2001年12月,我院对68例76个断指进行再植,再植后的功能及外观均满意,成活率达92.11%,现将我们在术后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武建康;刘宝林;梁保平;张信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王春杰,男,39岁,主因腰部间断性疼痛6年余,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腰部疼痛加重2天入院.缘于6年前患者扭伤腰部后出现腰痛,无放射,休息后疼痛减轻,反复发作,因未影响正常工作,故未诊治.
作者:邢德振;孟志勇;王清虎;李晖;崔玉增;耿丽莹;杨增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20个椎体以及5例椎体肿瘤6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4例新鲜骨折病人卧床复位满意后再注射.结果:2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6.5 mL,X线检查骨水泥充满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12 h~3 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18例骨质疏松症病人中14例完全缓解(0~2),4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0~2分),3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70%.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对18例病人(其中肿瘤病人3人)随访8~10个月,治疗部位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形态未有改变.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作者:田云虎;刘亚;管春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介绍拇指桡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5月~2002年2月,对11例应用拇指桡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在第一掌骨桡背侧设计皮瓣,自甲根部桡侧缘至第一掌骨同侧背侧缘的连线为轴心线,轴点位于指间关节近侧1 cm以近的轴心线上.切取的皮瓣内含有桡神经浅支,转移后与创面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7~28个月,质地柔软、耐磨,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6~8.1 mm.供区无并发症,掌指关节活动正常.结论:该皮瓣具有不损伤主要动脉、神经,操作简便,质地良好,血供可靠等优点,重建的指腹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光军;范启申;张树明;王亮;郭升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Steffee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方法:采用Steffee椎弓根钢板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27例.结果: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年6个月),按邹德威评价标准优18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3%.结论:Steffee内固定系统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可用于I°~Ⅱ°腰椎滑脱.
作者:罗亚平;沈强;黄群成;王勤业;冯夏莺;管志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6~2002年我院和外院骨科门诊发现有详细资料的6例髌骨骨折被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王雪山;路浩;闫志刚;杨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对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采用钛质钢板内固定.结果:优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5例.良好: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步态较稳,跨步有力,能参加工作,5例.尚可:生活自理,运动功能部分受限,3例.差:神经功能检查无恢复,1例.优良率83.32%.结论:MRI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佳检查方法,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小易操作,是治疗颈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忠贵;陈忠宁;涂忠民;任军龙;徐永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64例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及影像学表现,说明各自手术适应证.方法:64例脊髓型脊椎病患者,合并颈椎管狭窄38例,颈椎节段性不稳17例,后纵韧带骨化5例.病变累及1个椎间隙7例,累及2个椎间隙14例,累及3个及以上椎间隙38例.JOA评分前路为8.83分,后路为8.52分.前路手术26例,单节段9例,2节段14例,3节段3例.后路手术38例,C3~732例,C2~74例,C1~71例,C3~T11例.结果:再手术4例,3例为前路手术后,1例为后路手术后.生理弧度正常43例,变直11例,反屈10例,相邻节段不稳8例,融合区域增生硬化9例.术后JOA评分前路为14.48分,后路为14.56分.改善率前路为69.2%,后路为71.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疗效相似,合并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为宜,有节段性不稳或颈椎后突畸形者前路手术为好.远期前路手术存在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区增生硬化,影响其疗效.前路带锁钢板具有良好的稳定及支持作用.
作者:罗为民;熊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侧前方减压,Dick经椎弓根内固定,同时行后外侧值骨.结果:28例随访,X线复查示骨折椎体复位率达90%,椎体前缘压缩平均恢复高度0.8cm.1例1钉折断,余固定牢固.神经恢复好转率89%(25/28).结论:认为该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好.
作者:王广辉;段继礼;郭坤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股骨干骨折是创伤外科中的常见骨折.随着交通快速发展,亦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脂肪栓塞(Fat Embolism Syn-drom,FES)是股骨干骨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6%~35%[1].
作者:张爱国;谢跃;戴志唐;郑国明;姚舜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9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改为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结论:对肘管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恢复较满意.
作者:李承勤;刘培林;张登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134例,其中男97例,女37例.中段101例,外侧段33例.结果:随访1年以上51例,1年以内83例,优良率97.8%.结论:骨圆针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非常有效、方便的方法,关键是解剖复位,骨圆针的直径与髓腔内径相一致,针尖从近折端前内侧穿出,正确的功能锻炼.
作者:刘长征;汤瑞新;马立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治疗骨折病人,取得了组织损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愈合周期短、适用范围广的临床效果.总结2002年1~7月手术病例98例,认为进行此类手术术中配合的关键是:适时准备足量的冷热盐水.
作者:成小玲;梁静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chiari骨盆截骨术及股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6.5~13岁患儿12例.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2~5年,平均2.5年,优良率为83.3%.结论:该术式虽然不是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方式,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